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程式宣佈“430禁令”,獲取使用者資訊方式“大改革”

4月19日, 微信團隊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出通知, 從2018年4月30日開始, 小程式與小遊戲的體驗版、開發版調用 wx.getUserInfo 介面, 將無法彈出授權詢問框, 默認調用失敗。 正式版暫不受影響。

關於技術的問題, 慢慢解釋, 我們先來看一下, 這個功能有什麼用?

使用者在使用小程式時, 應該都會看到這樣一個介面吧!

尤其是電商小程式, 一下子彈出好幾個彈窗, 授權資訊的、授權位置的、授權手機號的, 用戶一下就懵了, “這是做什麼?查家底嗎?感覺好危險的樣子”。 然後直接放棄使用小程式。

企業也很鬱悶, 辛辛苦開放一款小程式, 才第一步使用者就棄權了, 但明明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啊!

今天發佈的“小程式與小遊戲獲取使用者資訊介面調整”功能, 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一、新使用者資訊獲取方式:更透明、更精准、少糾紛、自主權高

用“更透明、更精准、少糾紛”來解釋這次的功能升級。

1、更透明:消除用戶不知情隱患

我們都知道, 使用者打開小程式時, 通常都會收到一個“使用者授權資訊”的彈窗。 用戶點擊確認, 才能進入到下一步操作。

而這一步的“資訊獲取”實際上獲取的是使用者資訊, 包括使用者的:頭像、昵稱、性別、常用地址等。 也就是說, 使用者只要登錄小程式, 小程式企業就可以得到使用者以上資訊。

問題是, 這些基本資訊對於有些企業來說, 已經並不夠用了。 比如:一些線下商店可能需要使用者的愛好資訊, 甚至為了辦家庭會員卡。 要求使用者提交家庭成員資訊。

這時候, 企業再用一系列“授權彈窗”肯定會嚇著用戶的。 這時企業, 可以靠小程式的“內容”激發使用者的探索欲, 通過描述或者圖片吸引使用者注意力, 從而吸引用戶主動登錄。 值得一說的是, 用戶主動點擊登錄, 企業可設置獲取的資訊, 比以前的登錄彈窗所獲取的內容多。

想獲取家庭成員資訊, 可以在小程式中開發一款小測試, 比如“測試你和家人飯桌上的坐姿”, 可以鼓勵用戶轉發朋友圈(類似于前段時間大火的“睡姿照片”)來瞭解使用者的家庭成員基本情況。

現在看來, 不管對用戶還是企業, 都能滿足其需求, 更重要的是, 用戶對於自己交出去的資訊非常有底, 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 什麼樣的情況下, 提交的資料。 而企業也能優化使用者喜歡的資訊獲取方式,

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

2、更精准:用戶無需買單, 也能拿到偏好資訊

即然小程式推出了這個新功能, 建議企業多用“場景化”的內容和提示來引導使用者提交使用者資訊。

包括使用者進入小程式就需要“授權”才能進行下一步, 這裡就可以通過內容提示來告知, 使用者“為什麼授權?授權資訊包括什麼”或者“授權能獲得什麼”?比如, 獲取優惠券, 提交會員卡的形式, 讓用戶瞭解自己為什麼要提交這些資訊。

當然, 通過這些方式, 企業也可以精准的瞭解每一位用戶的喜好和偏愛。 比如, 用戶更願意在“線下活動”的場景下提交個人資訊。 那麼, 接下來的橫版消息, 可以多給使用者推薦“線下活動”的資訊。

看到了吧,不是所有使用者偏好資訊,都要通過轉化買單來獲取。

3、少糾紛:用戶知情VS用戶不知情

上個月在社交應用界掀起軒然大波的,“Facebook洩露5000萬使用者資訊”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劍橋分析”公司用少量金錢吸引用戶下載應用,參加問卷調查。點擊“授權”後,該應用竟然開始搜集使用者和好友的資訊。讓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劍橋分析公司盜取好友資訊的“幫兇”,另那些自己的好友也成為劍橋分析獲取資訊的來源。

而現在,小程式做的就是讓使用者知道自己要授權什麼。比如,開發者設計領取優惠券時,需要授權手機號等資訊,這樣一來使用者變得有知情權,從而減少糾紛。

4、自主權高:使用者可隨時“變臉”

把資訊交給企業,使用者就沒有隱私了嗎?

當然不是,登錄小程式所授權的資訊只是基本資訊。由於這些資訊都是都是可以更改的,所以即使授權,也不會對用戶產生影響。

並且,如果使用者退出該小程式,並直接刪除歷史資訊裡的小程式後,那這時企業也無法再次使用你的任何資訊,必須你再次登錄授權才行。

所以,如果用戶只是簡單想使用一款小程式,只需授權簡單的資訊即可,其它的隱私,用戶完全可以拒絕提交。

現在看來,這是微信在平衡“用戶和企業需求”,爭取達到盡善盡美的最佳方案。

二、4月30日後上線,必須更改介面

4月30日之前已經正式發佈的小程式,還是可以按照使用者登錄時,彈出需要授權的彈窗,用戶點擊授權後才能使用。

但4月30日後,只要是準備更新升級的小程式,都需要改介面。改成用戶無需直接授權也能使用該小程式,但是使用者主動觸發某些企業引導的設置時,才會需授權使用。

如此看來,4月30以後上線的小程式,“使用者必須授權資訊才能使用小程式”的彈窗將成歷史,企業可以通過更加人性化、智慧化、透明化的方式,和使用者“商量”獲取資訊,事實上,以前“簡單粗暴”的行為,不僅會傷害到用戶,還會給企業埋下不小的隱患。

看到了吧,不是所有使用者偏好資訊,都要通過轉化買單來獲取。

3、少糾紛:用戶知情VS用戶不知情

上個月在社交應用界掀起軒然大波的,“Facebook洩露5000萬使用者資訊”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劍橋分析”公司用少量金錢吸引用戶下載應用,參加問卷調查。點擊“授權”後,該應用竟然開始搜集使用者和好友的資訊。讓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劍橋分析公司盜取好友資訊的“幫兇”,另那些自己的好友也成為劍橋分析獲取資訊的來源。

而現在,小程式做的就是讓使用者知道自己要授權什麼。比如,開發者設計領取優惠券時,需要授權手機號等資訊,這樣一來使用者變得有知情權,從而減少糾紛。

4、自主權高:使用者可隨時“變臉”

把資訊交給企業,使用者就沒有隱私了嗎?

當然不是,登錄小程式所授權的資訊只是基本資訊。由於這些資訊都是都是可以更改的,所以即使授權,也不會對用戶產生影響。

並且,如果使用者退出該小程式,並直接刪除歷史資訊裡的小程式後,那這時企業也無法再次使用你的任何資訊,必須你再次登錄授權才行。

所以,如果用戶只是簡單想使用一款小程式,只需授權簡單的資訊即可,其它的隱私,用戶完全可以拒絕提交。

現在看來,這是微信在平衡“用戶和企業需求”,爭取達到盡善盡美的最佳方案。

二、4月30日後上線,必須更改介面

4月30日之前已經正式發佈的小程式,還是可以按照使用者登錄時,彈出需要授權的彈窗,用戶點擊授權後才能使用。

但4月30日後,只要是準備更新升級的小程式,都需要改介面。改成用戶無需直接授權也能使用該小程式,但是使用者主動觸發某些企業引導的設置時,才會需授權使用。

如此看來,4月30以後上線的小程式,“使用者必須授權資訊才能使用小程式”的彈窗將成歷史,企業可以通過更加人性化、智慧化、透明化的方式,和使用者“商量”獲取資訊,事實上,以前“簡單粗暴”的行為,不僅會傷害到用戶,還會給企業埋下不小的隱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