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奢侈品牌歧視的中國人,哪裡出了問題?

國家也好, 個人也好, 尊重都不是靠錢買來的。

侮辱中國顧客, 巴黎世家什麼時候要涼?

一雙鞋, 引發了一場國際風波。

沒錯, 就是下面這雙。

奢侈品大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老爹鞋, 售價6000多。

4月25日, 法國的巴黎世家店鋪外, 中國顧客就因為這雙鞋, 被侮辱甚至毆打。

這是當時在場的中國人拍下來的視頻——

視頻和截圖一經傳開, 網上都炸了鍋。

保安是瞎嗎?店員是瞎嗎?這就是赤裸裸地辱華啊!

雖然後來有可靠消息稱, 這夥打人的外國人, 也是中國代購雇去排隊買鞋的。 但店員和保安歧視華人面孔, 這件事確實沒得洗白了。

一時間, 網上一片罵聲, 大家都在抵制巴黎世家, 說不再買老爹鞋, 買了的還要直播燒鞋。

不買鞋可以, 醜貴醜貴的鞋子,

不買也罷。

抵制也可以, 巴黎世家的官方道歉實在毫無誠意。

但是抵制了這一個牌子, 就能改變中國消費者在國際上被看不起的現象嗎?

辱華事件, 不是一次兩次了。

今年2月, 英國倫敦的希斯羅免稅店, 就爆出了“區別對待中國顧客”的內幕——外國人花費 79 鎊就能領取優惠券, 而中國人得花費 1000 鎊。

說白了, 在他們眼裡, 中國顧客都是“人傻錢多”。

(中國顧客“專用”優惠券)

2015, 德國設計師Philipp Plein設計了一件白色T恤, 衣服背面赫然印著“FUCK YOU CHINA”的字樣, 袖子上也印了一個留著兩撇鬍子, 清朝裝扮的中國小丑。

照樣也有人買來穿。

轟轟烈烈抵制過一陣, 事後大家又多健忘。

難以拒絕的奢侈品

有網友說:“這事過後, 有錢的還是會去買, 沒錢的攢錢也會去買的。 ”

雖然有些絕對, 但也說明了一個真相, 我們對奢侈品這東西, 還真的難以拒絕。

麥肯錫發佈的《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中顯示, 2016年, 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年支出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 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全球市場。

預計到2025年, 中國人將繼續擔任主力軍, 買下44%的全球市場。

國人有錢,消費實力越來越強,這確實不假,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擠破頭去買奢侈品的人,真的全都腰包鼓鼓嗎?

恐怕不是。

騰訊發佈的另一份報告稱,23-24歲的“千禧一代”,已經成為奢侈品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相比歐美國家,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平均年輕了10 歲。

一些年輕人,對奢侈品的追逐,已經到了盲目的地步。

怪不得,最近出現一個新人群,叫“隱形貧困人口”——雖然銀行卡、微信、支付寶、錢包四大皆空,但是想買就買,決不放棄對奢侈品的追求。

之前看過一個帖子,一個女生說,自己從小城鎮來到一線城市讀書,宿舍的人都挺有錢的,害怕被人瞧不起,從不穿三四十塊的淘寶款。

一開始買兩三百的hm和zara。

再到五六百的潮牌。

後來買幾千塊一件的ChanelT恤,眼都不眨一下。

代價就是,沒錢吃飯,餓得慌就蹭同學的飯卡;一個接一個地換男友,把他們當成ATM。

為了買一個限量包包,她甚至準備去援交換錢。

“我沒辦法了,用慣了好的,突然過得寒酸,會被人笑話啊。”

“我想過得光鮮一點,有品質一點,有錯嗎?”

她反復強調這兩句話。

很多人,也許不像她這麼瘋狂,但也跟她有同樣的想法——往身上多貼一個奢侈牌logo,讓自己看起來“富”一點,才是最迫切的安全感。

走在路上,有些人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實際上一身行頭,都是分期付款。

喜歡奢侈品,想要過貴一點的生活,當然沒錯啊,誰不想呢。

錯就錯在,有些人總是迷信,這一個一個耀眼的logo,能讓自己的檔次迅速提升兩個level。

“有錢太難了,但看起來有錢,還挺容易的。”身邊一個“隱形貧困人口”跟我袒露心聲。

所以,有錢人都在買什麼,我咬咬牙也要跟著去買;有錢人都在穿什麼,我勒緊褲腰帶也要套一件在身上。

說得好聽點,是犒勞自己,但心裡清楚,這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尊重,不是靠錢買來的

講一個故事。

身邊一個朋友,年紀輕輕創業,一個90後養著一整個公司,實實在在的有錢人。

但她幾乎不買奢侈品,每次見她,在她身上都找不到一個logo。

一開始還以為,她穿的用的都是我們不懂的超大牌,logo很隱蔽的那種。

有一次,看中她一件襯衫,硬著頭皮去問,沒想到她隨手打開了某寶,分享了一個連結給我——200出頭的價格,不是奢侈品,也沒什麼牌子。

雖然我也喜歡奢侈品,但莫名覺得一個人,能把幾件平價的衣服,穿出大牌的感覺,才是真的酷啊!

一個人,真的要提高自己的檔次,獲得一種身份認同,與其吃力地掛一身logo,不如多學幾門技能,多看幾本書,多跑幾公里步。

或者俗氣一點,踏踏實實多賺點錢,更實在。

回到巴黎世家辱華這件事本身,很多人在罵:“沒有你中國爸爸,你們這些奢侈品活得下去嗎?”

雖然我也愛國,也很氣憤,但對這句話卻不能苟同。

你把奢侈品捧上天,奢侈品去看不起你。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想,比起買下全世界的奢侈品,我們國家自己的設計、自己的品牌,能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才是一件更值得尊重的事情。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單單靠錢,是買不來真正的尊重的。

抵制雖好,也不要忘了自強!

參考資料:

[2]王春曉,朱虹,夏少昂.《當代青年的地位恐慌與奢侈品消費》.中國青年研究.2017-05

[3]陳國戰.《新窮人的消費美學與身份焦慮》.中國圖書評論.2012-04

[4]雷開春.《青年白領社會焦慮現象的本質:中產地位身份威脅》.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05

[5]朱虹.《中國式奢侈品消費的行動邏輯》.社會觀察.2013-12

[6]《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發佈:愛時尚、鍾情設計師品牌 23-34歲成消費主力》.網易新聞.2018-01

[7]王思雨,王秋月.《90後奢侈品消費行為研究》.中國市場.2017-09

[8]《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中國奢侈品消費者:1萬億元人民幣的機遇》.麥肯錫大中華區.2017-06

[9] O’cass A.,Mcewen H. Exploring Consumer Status and ConspicuousConsumption.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04-04

[10] Bruce,L.Consumers under the brandperspective. Market economics forum.2003

- END -

國人有錢,消費實力越來越強,這確實不假,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擠破頭去買奢侈品的人,真的全都腰包鼓鼓嗎?

恐怕不是。

騰訊發佈的另一份報告稱,23-24歲的“千禧一代”,已經成為奢侈品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相比歐美國家,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平均年輕了10 歲。

一些年輕人,對奢侈品的追逐,已經到了盲目的地步。

怪不得,最近出現一個新人群,叫“隱形貧困人口”——雖然銀行卡、微信、支付寶、錢包四大皆空,但是想買就買,決不放棄對奢侈品的追求。

之前看過一個帖子,一個女生說,自己從小城鎮來到一線城市讀書,宿舍的人都挺有錢的,害怕被人瞧不起,從不穿三四十塊的淘寶款。

一開始買兩三百的hm和zara。

再到五六百的潮牌。

後來買幾千塊一件的ChanelT恤,眼都不眨一下。

代價就是,沒錢吃飯,餓得慌就蹭同學的飯卡;一個接一個地換男友,把他們當成ATM。

為了買一個限量包包,她甚至準備去援交換錢。

“我沒辦法了,用慣了好的,突然過得寒酸,會被人笑話啊。”

“我想過得光鮮一點,有品質一點,有錯嗎?”

她反復強調這兩句話。

很多人,也許不像她這麼瘋狂,但也跟她有同樣的想法——往身上多貼一個奢侈牌logo,讓自己看起來“富”一點,才是最迫切的安全感。

走在路上,有些人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實際上一身行頭,都是分期付款。

喜歡奢侈品,想要過貴一點的生活,當然沒錯啊,誰不想呢。

錯就錯在,有些人總是迷信,這一個一個耀眼的logo,能讓自己的檔次迅速提升兩個level。

“有錢太難了,但看起來有錢,還挺容易的。”身邊一個“隱形貧困人口”跟我袒露心聲。

所以,有錢人都在買什麼,我咬咬牙也要跟著去買;有錢人都在穿什麼,我勒緊褲腰帶也要套一件在身上。

說得好聽點,是犒勞自己,但心裡清楚,這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尊重,不是靠錢買來的

講一個故事。

身邊一個朋友,年紀輕輕創業,一個90後養著一整個公司,實實在在的有錢人。

但她幾乎不買奢侈品,每次見她,在她身上都找不到一個logo。

一開始還以為,她穿的用的都是我們不懂的超大牌,logo很隱蔽的那種。

有一次,看中她一件襯衫,硬著頭皮去問,沒想到她隨手打開了某寶,分享了一個連結給我——200出頭的價格,不是奢侈品,也沒什麼牌子。

雖然我也喜歡奢侈品,但莫名覺得一個人,能把幾件平價的衣服,穿出大牌的感覺,才是真的酷啊!

一個人,真的要提高自己的檔次,獲得一種身份認同,與其吃力地掛一身logo,不如多學幾門技能,多看幾本書,多跑幾公里步。

或者俗氣一點,踏踏實實多賺點錢,更實在。

回到巴黎世家辱華這件事本身,很多人在罵:“沒有你中國爸爸,你們這些奢侈品活得下去嗎?”

雖然我也愛國,也很氣憤,但對這句話卻不能苟同。

你把奢侈品捧上天,奢侈品去看不起你。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想,比起買下全世界的奢侈品,我們國家自己的設計、自己的品牌,能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才是一件更值得尊重的事情。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單單靠錢,是買不來真正的尊重的。

抵制雖好,也不要忘了自強!

參考資料:

[2]王春曉,朱虹,夏少昂.《當代青年的地位恐慌與奢侈品消費》.中國青年研究.2017-05

[3]陳國戰.《新窮人的消費美學與身份焦慮》.中國圖書評論.2012-04

[4]雷開春.《青年白領社會焦慮現象的本質:中產地位身份威脅》.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05

[5]朱虹.《中國式奢侈品消費的行動邏輯》.社會觀察.2013-12

[6]《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發佈:愛時尚、鍾情設計師品牌 23-34歲成消費主力》.網易新聞.2018-01

[7]王思雨,王秋月.《90後奢侈品消費行為研究》.中國市場.2017-09

[8]《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中國奢侈品消費者:1萬億元人民幣的機遇》.麥肯錫大中華區.2017-06

[9] O’cass A.,Mcewen H. Exploring Consumer Status and ConspicuousConsumption.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04-04

[10] Bruce,L.Consumers under the brandperspective. Market economics forum.2003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