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如何靈活運用中鋒和側鋒?

中鋒運筆是毛筆書寫時的主要運行方式。 毛筆在紙上運行時, 筆腹處於運行的前方, 筆鋒緊隨其後, 筆鋒始終重複在筆腹所形成的墨蹟之上, 為中鋒運筆。 中鋒運筆時, 筆鋒到筆腹的方向, 與毛筆的運行方向一致, 且執筆應當儘量使筆桿垂直於書寫面。

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劃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 大致分為兩類:筆劃邊線光潔平整, 如刀切的一樣, 古稱“古釵腳”;用來形容中鋒轉折的筆劃, 雖彎曲盤繞, 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 筆劃邊緣毛澀不平, 如萬年相藤, 古稱“屋漏痕”, 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 象徵筆劃其形凝重自然。 或稱 “金石氣”。

側鋒運筆是介於中鋒運筆, 和偏鋒運筆之間的一種運筆方法。 側鋒運筆所書寫的筆劃線條的質感, 也處於中鋒運筆與偏鋒運筆之間。 具體地說, 側鋒行筆的方法是指在運筆的過程中, 筆鋒在一定程度上偏離筆劃中心線。

側鋒行筆比中鋒行筆自由, 特別是表現在筆劃的轉折處, 它可以省去一些提、按, 頓、挫的細微動作, 書寫速度較快。 而且書寫的筆劃常顯得峻峭多姿、精神外拓。

對於中鋒和側鋒這兩種運筆方法, 歷代書家大都主張以中鋒運筆為主,

以側鋒運筆為輔。 因為多用中鋒, 可以正筋骨、豐血肉, 間用側鋒, 可以增強筆意, 外拓神采, 加快書寫速度。 而側鋒是筆鋒由倒而立, 由側而中的一個轉換過程, 是中鋒運筆的輔助手段。

側鋒多用來取勢, 勢成則轉換為中鋒。 在書法創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

除小篆以外, 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 尤其是在行草書中, 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 更是隨處可見。 這種筆法最初在隸書向楷書演變時形成。 它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灑妍美的神情。

側鋒運筆姿態變化生動, 為中鋒所不如, 所以歷來書家主張“中鋒立骨, 側筆取妍”, 中鋒結合運用。 但由於筆鋒傾側了, 筆劃跡象總不免略顯削類扁薄, 不如中鋒的飽滿厚實, 一般重要的筆劃, 如主筆, 都儘量使用中鋒以顯凝重穩住整個字勢, 側鋒用得過多, 整體氣格會弱。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 凡圓筆者, 主要是以中鋒來描畫的;凡方筆者, 主要是以側鋒來描畫的。 以橫為例入筆側鋒切鋒而入, 隨即翻鋒右行, 收筆切鋒接納。 入筆切鋒是用筆尖和筆肚描畫筆劃首端的方筆筆形, 翻鋒是為了由側鋒變為中鋒, 收筆切收是用筆肚副毫描畫末了的棱角。 在折筆處的方與圓要看折筆的水準, 直折之筆為方筆, 弧折之筆為圓筆。

由此可見中鋒側鋒沒有那麼難。 中鋒圓而厚重, 書之常態;側鋒方而靈動, 書之變化。日常創作時以中鋒奠定基礎,穩定作品,墨蹟入紙;側鋒調節姿態,豐富變化,方圓結合。初期我們適當的刻意追求中鋒側鋒的穿插使用,熟練之後這些慢慢會變成一種創作習慣,我們的書寫也會更加自然而富有生氣。

文章來源網路,若有異議請聯繫小編。

書之變化。日常創作時以中鋒奠定基礎,穩定作品,墨蹟入紙;側鋒調節姿態,豐富變化,方圓結合。初期我們適當的刻意追求中鋒側鋒的穿插使用,熟練之後這些慢慢會變成一種創作習慣,我們的書寫也會更加自然而富有生氣。

文章來源網路,若有異議請聯繫小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