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面承接斷直聯,網聯籌備搶蛋糕

4月26日消息, 網聯計畫在6月30日之前, 將覆蓋95%以上銀行帳戶、99%以上支付帳戶, 全面覆蓋直聯模式下的銀行和機構管道。 目前來看, 要實現這一目標,

時間非常緊迫。

4月24日, 網聯官方首次對外披露平臺系統性能測試等多方面的籌備工作細節。

所謂直聯, 即支付機構與銀行直接連接進行清算等業務。 斷直聯則是以合法的清算平臺為仲介, 一端對接持牌支付機構, 另一端對接銀行系統, 利於實現金融監管。

據最新資料顯示, 自2017年6月30日正式啟動切量至今, 網聯平臺已接入344家商業銀行和109家支付機構, 平臺累計完成資金交易轉接清算120.53億筆, 成功交易金額超過3.28萬億元;目前網聯平臺單日交易總筆數峰值超過1億筆, 每日交易筆數穩定在7000萬筆以上。

但銀行和銀行卡用戶之間依然隔著支付寶和微信的屏障, 銀行卡使用者的資訊也依然掌握在支付寶和微信手中。

早在2016年, 央行就著手整頓支付業務亂象, 2017年更是連發數文決意整頓, 整頓行業各方。 其中, 一個硬性要求就是支付機構要斷開與銀行直聯, 必須通過合法清算機構完成清算。

央行在整治的同時, 具有清算資質的網聯平臺橫空出世。 這一平臺陣容豪華, 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和財付通不僅砸了真金白銀成為股東, 並表示在第一時間就切量接入。

在這些背景下, 今年1月底, 銀聯推出新一代無卡業務轉接清算平臺, 就是為了響應央行號召, 切斷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和銀行的直聯模式。

協力廠商支付行業告別斷直聯的背後, 是整個行業巨大的市場規模和潛力。 單單2017年第四季度, 我國協力廠商支付市場規模就達到377274.5億元,

環比增長27.91%。 這既代表著一定規模的支付切量, 也意味著巨大的利益蛋糕。

對於外界普遍關注的網聯平臺條碼業務, 網聯在收單側已與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1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合作, 並接入農信銀系統;已接入的帳戶機構方面, 已有微信支付財付通支付、壹錢包、小米支付、沃支付、美團錢袋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