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當年魯迅為何一口拒絕諾獎提名?是妄自菲薄?還是有另外的擔憂呢

眾所周知, 作為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作家魯迅先生, 其一生充滿了傳奇。 當年留學日本學醫的他, 因為心憂天下, 並想憑藉著自己的力量來影響還處在黑暗中的中國青年, 為此他毅然棄醫從文, 從此走向了一條文學創作之路。 憑藉著深刻銳利的語言, 讓魯迅成為了被大家所熟知的人物, 而後有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機會擺在了魯迅的面前, 可他為何卻一口給拒絕了呢?今天小編就和你說說魯迅當年拒絕的理由。

其實在早期時期, 魯迅並不是靠著寫作來吃飯的, 他的主要收入是教育部的工資和兼職的一些講課費,

而在《新青年》的一些發表文章, 並沒有所謂的稿費, 大家基本上是屬於義務寫稿。 直到1923年以後, 魯迅依靠寫作而獲得的收入才漸漸的讓生活有了保障。 後來又因為形勢所迫, 魯迅離開了北京, 並來到了廈門大學任教, 僅在過了四個月左右, 魯迅又赴中山大學做教授, 不過魯迅在此並沒有呆上多久, 在1927年, 魯迅還是辭了自己的工作, 並帶著許廣平來到了上海定居, 並正式的成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來到這座充滿了自由和時尚的大都市, 魯迅和許廣平兩人的內心還是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為了專心的搞文學創作, 魯迅基本上是堅持每夜埋頭在書桌旁, 等到天色轉亮, 魯迅才會休息, 而許廣平的主要任務就是全力配合魯迅了, 為他打理好生活上的一切事物, 所以在上海的生活期間, 也是魯迅高產的一段時期了, 僅在1933年到1934年的一年期間, 魯迅就用了將近40個筆名, 並在《自由談》上共發表了130多篇雜文。 並在小說方面, 魯迅的代表作便有《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編》。

毫無疑問, 魯迅所著的一些作品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為何在面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上, 他會一口拒絕了呢?其實在魯迅的心裡, 他在意的不是文學成就, 而是自己所發表的文章是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對於這個諾貝爾文學獎,

魯迅並沒有向世人那般看待的那般重要。 另一方面, 世界上優秀的作家實在是太多了, 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並改進, 倘若是因黃種人而得到了格外優待的話, 反而會助長所謂的虛榮心, 而這又是多麼遭到的一個結果啊。 除此之外, 魯迅還對自己有個擔憂, 他害怕自己在接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榮譽之後, 自己的心就難以安定下來, 而這對於文學創作是有著極大的干擾, 要是寫不出什麼好的作品, 豈不是有負這個名聲了。 總之, 魯迅對於諾獎有著極為理性和清楚的認識, 雖說他拒絕了提名, 但在中國的文學乃至世界的文學地位上, 魯迅依然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