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假如世上所有的槍支都消失,一切會如何?

2018年3月24日, 美國兩百多萬人走上街頭遊行反對槍支暴力。 關於槍支管理的解決方案, 可能會千人千面, 答案各不相同。 有一部分人希望廢除公民持槍權,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應全民持槍。 而大部分美國人的觀點介於兩者之間。

可是假設世上再也沒有槍了, 地球上所有的槍都瞬間消失且再也不可能複得, 上述的一切爭辯也就戛然而止了, 世界將會如何?

槍自然不可能變魔術般瞬間消失。 但這種思維實驗能讓我們將政治因素的砝碼從考量的天秤上拿掉, 而更加理性地思考:如果槍支真的能夠少一些,

那人類將得到什麼, 又將失去什麼。

槍消失後最顯然的變化是槍擊致死事件將不再發生。 每年, 大約有五十萬人死於槍殺。 在發達國家中, 因槍致死人數最多的是美國。 在美國, 目前全國公民手裡持有大約3到3.5億把槍。 美國槍殺案發生的比例比其他高收入各國的比例加總要高出二十五倍。

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的杜克大學醫學院(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North Carolina)精神與行為學教授斯萬森(Jeffrey Swanson)說:“在美國, 每天有百余人死於槍下。 如果世上沒有槍, 這些人就不會死。 ”

照片上的這個18歲男孩在未攜帶武器的情況下遭一名員警開槍殺死。

因槍致死案件中比例最高的當屬持槍自殺。 2012年至2016年間發生在美國的十七萬五千七百多起槍擊死亡案件中有大約六成是自殺。 美國2015年發生的四萬四千多起自殺案例中有一半人使用了槍支。

而其中使用槍支自殺的的人中有超過八成的人最終不治。 “生還率非常低”, 犯罪學家、社會學家加伯(Tom Gabor)這樣說道。 他著有《抗擊美國槍支暴力》(Confronting Gun Violence in America)一書。

而絕大部分自殺生還者獲救後不會再有自殺的念頭。

美國太平洋研究與評估學院(Pacific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PIRE)首席研究員米勒(Ted Miller)說:“有些人死意堅定, 因此之後可能會選擇其他方式來自我了斷。 但大部分人可能都是一時衝動, 他們此後還是能夠享受快樂而豐盛的生活。 對很多未成年人來說, 更是如此。 ”

澳大利亞禁槍令

澳大利亞近年成功的槍支管制經驗就有力地說明了:減少槍支數量能夠大幅降低因自殺和槍支暴力所導致的死亡人數。 1996年, 澳大利亞殺人犯布萊恩特(Martin John Bryant)在塔斯曼尼亞州的旅遊勝地亞瑟港歷史遺址持槍亂射, 殺害了35名遊客, 並致23人重傷。 對澳大利亞國民而言, 這場悲劇是一個轉捩點。 當時不論持有何種政治立場的人都支持取締半自動步槍、來福槍等。 不日, 新的槍支管理法律就開始執行。

澳大利亞政府用合理的市價從民間回購該類槍械並予以銷毀, 此舉有效地將澳大利亞民間槍械的數量減少了三成。

亞瑟港槍殺慘案發生後二十周年哀悼活動

悉尼公共衛生學院(Sydne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客座副教授阿爾佩斯(Philip Alpers)認為, 槍支管理相關法律更改後帶來的效果是顯著的,

即或考慮到其他因素, 並將慘案發生前自殺和他殺下降數字算計在內, 這個結論也仍然是千真萬確的。 他說, “資料說明, 之後澳大利亞因槍身故的風險降低了50%以上, 而且自1995年以來的23年內, 槍支死亡風險數字也沒有任何上升的跡象。 ”

自殺人數的驟降是上述槍支死亡風險降低的首要原因, 持槍自殺案件的數量降低了80%。 阿爾佩斯補充說, “自殺率下降了, 這令我們喜出望外。 而且更值得高興的是, 我們沒有發現取代槍支的其他致命方式出現, 換句話說, 沒有資料表明那些原本企圖用槍支自殺或殺人的人, 選擇了其他的殺人武器。 ”

從資料上看, 禁令出臺後, 不僅僅是自殺率得以降低, 澳大利亞的槍械殺人案件的數量也驟降至先前的二分之一不到。儘管有一些美國的評論家認為這些殺人兇手可能會選擇其他的方式來殺害他人,但事實上在澳大利亞,情況並非如此。非槍械殺人案件的案發比例與之前比變化不大——這就意味著總體來說,殺人案發生的概率降低了。阿爾佩斯說:“說明這些兇手並沒有選擇其他武器。”

類似情況特別適用於家庭暴力案。相較于無槍的施暴者,有槍的家庭施暴者的伴侶死亡概率要高出五至八倍。如果世上沒有槍,那些施暴者在盛怒之下極少會造成伴侶的致命傷害,甚至可能沒有那麼暴力。儘管有爭議性,但一些研究表明,現場有槍,施暴者就會變得更具攻擊性。這種現象被稱為“武器效應”。

美國平均每月有50名女性因為家庭暴力喪生於槍下,如果世上沒有槍,她們或許能倖免於難,美國的死亡率可能會像澳大利亞一樣大幅下降。

從大多數犯罪類形的總體來看,美國並不獨特,犯罪率與其他發達國家(如英國、西歐各國、日本等)出入不大。但唯獨在兇殺罪方面,美國的犯罪率要高出四倍左右。這是因為在美國,兇殺案件中槍支是使用最多的兇殺武器,這無形之中就將受害人的死亡率提升了七倍。

奧利弗(Nicole Oliver)2007年死于丈夫的槍下

斯萬森教授說“如果在英國,兩個心性不成熟、憤怒、衝動又酒醉的男性從酒吧出來,因爭執發怒而扭打在一起,一般情況下可能會一個被打得鼻子青,一個被打得眼睛腫。”

“但如果是在美國,從現有統計資料來看,至少其中一人可能有槍在手,那麼結局可能是一具死屍倒地。”

這種差異可以歸結為專家所指出的“武器工具效應”( weapons instrumentality effect),即使用武器會影響最終結果。紐約州立大學科特蘭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Cortland, SUNY Cortland)政治學教授斯皮策(Robert Spitzer)說:“沒有任何武器比槍支更能有效地致人於死地。”

與澳大利亞的情形相似,美國也有確實資料表明持有槍支越少,傷亡也越少。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槍支管理法律較嚴格的州,槍支殺人罪案的發生率也較低。2014年一項針對因創傷住院的未成年病人的分析也表明,槍支管控越嚴格,兒童的安全係數則越高。

槍支同樣也會導致警民互動時發生死亡的概率升高。從資料上看,雖然美國與加拿大卑詩省和澳大利亞西澳地區兩地的員警逮捕犯人致傷的比例相當,但據研究員米勒說,研究表明,“澳大利亞、美國與加拿大三國的員警都是持槍執法,但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員警逮捕疑犯時一般無人喪生。”

而在美國,每年有近1000人死于員警槍下。當然,警民間發生暴力衝突的原因很複雜,經常涉及對非白人公民的種族歧視等問題(甚至包括非洲裔員警自己內部的種族歧視)。但無論如何,如果沒有槍,很多類似情況下的非正常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

米勒說:“很多員警之所以‘殘暴’,其實是因為他們很擔心自己被對方射殺。他們每次攔下嫌犯時,都要提防對方是否有槍,這也使得警民衝突會致命。”

米勒補充說道,如果公民不能持槍,員警會感覺安全係數更高。2016年的資料表明,超過一半被員警擊斃的人都持有槍械,他們中很多是因為跟員警交火才會中槍喪生。

不幸中槍殉職的麻塞諸塞州雅茅斯市員警肖恩·加農獻花致敬

如果世上沒有槍,境內恐怖分子大規模襲擊數量也會減少。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在美國、加拿大、西歐地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發生的超過2800多起的恐怖襲擊中,槍支是所有襲擊案中致死人數最多的武器,甚至高於炸彈襲擊、利用車輛襲擊等方式。在這些恐怖襲擊中,僅有一成襲擊是使用槍支,但卻導致了五成以上(55%)的遇難者死亡。在美國,恐怖分子更偏好使用槍支: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發生的16起造成人命傷亡的恐怖襲擊中,僅兩宗未使用槍支。

美國威斯康辛州馬凱特大學(Marquette University in Wisconsin)的政治學教授布魯克斯(Risa Brooks)說“即便是製作最簡單的管式炸彈也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如果難以獲得致命性武器,恐怖分子也就難以發動暴力恐怖襲擊。”

對自然世界的影響

槍支的消失也將給動物世界帶來一些複雜的變化。一方面,偷獵和戰利品狩獵瀕危動物的情況會大大減少;另一方面,控制問題動物,比如患狂犬病的浣熊、橫衝直撞的大象、毒蛇或是攻擊人的北極熊等等,就會非常的麻煩。

阿爾佩斯教授說,“公民持槍有充足的合理性,對於澳大利亞這樣一個農業國家尤為如此。澳大利亞也有一個與美國相似的開發邊疆的歷史。在農場,槍是農牧業的標準職業工具。”

如果槍支消失的話,狩獵與農業會出現許多潛在的風險和問題

阿爾佩斯教授同時說道,槍械也是入侵動物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要槍殺成千上萬只貓、豬、羊、負鼠和其他非本地物種的動物,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系統。這對於一些相對封閉的島嶼來說尤其重要。但廢除槍支就會使得這場原本就艱巨的挑戰更加艱難,而且更不人道。如果世上沒有槍,對受傷牲畜及其他動物執行安樂死的手段也會更加殘忍。他解釋說,“如果有一頭體積巨大的受傷動物要被執行安樂死,用槍則動物迅速死亡,沒有痛苦,但是用斧頭就非常殘暴,它並不是好的替代品。”

經濟得失也很重要

槍是用來殺戮的工具,但它的影響滲透了生活與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了槍,可能一切都會不一樣。

在美國,槍械交易行業的交易額超過500億美金(約350億英鎊),不過僅占國民經濟很小的一部分。

從經濟角度來說,美國可能會因為槍支的消失而蒙受最多的經濟損失。據美國槍支貿易協會(The Firearms Industry Trade Association)估算,美國槍械交易行業直接貢獻的交易額超過200億美金(約150億英鎊),其他間接貢獻也超過了300億美金(約200億英鎊)。斯皮策教授說,對於美國總體經濟來說,損失500億美金(約350億英鎊),“可能連大螢幕上的一個小光點都稱不上。雖說不是完全沒有影響,但對於整個國家經濟而言,這確實算不上什麼。”

實際上,如果世上沒有槍,經濟反而可能會有一些淨收益。因槍致死與槍傷等關聯費用每年帶來的直接損失大約是107億美金(約70億英鎊),而其他連帶損失加總起來超過2000億美金(1400億英鎊)。加伯說:“以美國為例,計算槍支暴力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可不僅僅包括直接的醫療費用、槍傷患者的康復費用,也包括司法系統的運作成本、受害者的經濟收入損失以及生活品質損失等相關費用。”

米勒指出,對經濟的整體影響的確可以忽略不計,更重要的是那些隱形收益。一方面,人們會感覺更安全。“下一代人將不會因為聽到從自家後院裡傳來的槍聲而產生心理創傷。這對下一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加伯說:“現今所有美國人都擔心會在公眾場合遭遇襲擊。他們極其害怕在學校、電影院、夜店或是大街上被莫名射殺。雖然這類的事件並不頻繁發生,但這種大規模槍殺案件撕裂了社會。人們的安全感和對彼此的信任感減少,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與心理問題。”

為我們的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大規模示威活動中的示威者

如果世上沒有槍,上圖中遊行的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松一口氣。但一些槍支持有者可能並不這樣認為,他們反而會更緊張,覺得沒有武器就沒有安全感。亞馬內說:“有一些人持有防禦型槍械是為了武裝自己以防範他人——即比自己塊頭大的人、有刀的人或持槍的人,以平衡局面。倘若沒有了槍,那些暴力的潛在受害者就無法依靠自身來抵禦比他們更強壯更有力的攻擊者。”

槍械是否真的能夠抵禦外界危險並保證自身的安全,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但與這個話題相關為數不多的研究表明,有槍支其實是會起反作用。1994年,一項針對1860例兇殺案的研究發現,有槍的家庭中發生被家庭成員或者親近的熟人殺害案件的概率反而更高。2014年的一項綜合分析同樣表明,槍與兇殺及自殺已遂有顯著關聯性。

在印度,有一些女性正在學射擊和防身術來自衛——但是關於槍是否能夠真正保證人們的安全仍充滿爭議。

米勒說:“如果沒了槍,有一部分持槍者可能會感覺沒有安全感。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偽安全感’。”

如果世上沒有槍了,一些槍支愛好者可能會懷念“槍文化”。但是米勒指出一些狩獵愛好者可以嘗試其他的狩獵方式,如弓箭等。而一些喜歡在射擊場以射擊運動為消遣的人或是槍支收藏愛好者也能夠找一些替代性的娛樂活動。雖說對一些人而言,槍是愛好,但其實稱不上是什麼了不得的樂趣。

米勒說:“對他們來說,也許比起買一台新電視機或其他什麼東西,買一支新槍能得到的樂趣會稍微多一點點。但少一些槍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活下來。我覺得這麼看槍帶來的樂趣也就不足為道了。”

吃喝玩樂遊購在美國,請關注華人生活網

澳大利亞的槍械殺人案件的數量也驟降至先前的二分之一不到。儘管有一些美國的評論家認為這些殺人兇手可能會選擇其他的方式來殺害他人,但事實上在澳大利亞,情況並非如此。非槍械殺人案件的案發比例與之前比變化不大——這就意味著總體來說,殺人案發生的概率降低了。阿爾佩斯說:“說明這些兇手並沒有選擇其他武器。”

類似情況特別適用於家庭暴力案。相較于無槍的施暴者,有槍的家庭施暴者的伴侶死亡概率要高出五至八倍。如果世上沒有槍,那些施暴者在盛怒之下極少會造成伴侶的致命傷害,甚至可能沒有那麼暴力。儘管有爭議性,但一些研究表明,現場有槍,施暴者就會變得更具攻擊性。這種現象被稱為“武器效應”。

美國平均每月有50名女性因為家庭暴力喪生於槍下,如果世上沒有槍,她們或許能倖免於難,美國的死亡率可能會像澳大利亞一樣大幅下降。

從大多數犯罪類形的總體來看,美國並不獨特,犯罪率與其他發達國家(如英國、西歐各國、日本等)出入不大。但唯獨在兇殺罪方面,美國的犯罪率要高出四倍左右。這是因為在美國,兇殺案件中槍支是使用最多的兇殺武器,這無形之中就將受害人的死亡率提升了七倍。

奧利弗(Nicole Oliver)2007年死于丈夫的槍下

斯萬森教授說“如果在英國,兩個心性不成熟、憤怒、衝動又酒醉的男性從酒吧出來,因爭執發怒而扭打在一起,一般情況下可能會一個被打得鼻子青,一個被打得眼睛腫。”

“但如果是在美國,從現有統計資料來看,至少其中一人可能有槍在手,那麼結局可能是一具死屍倒地。”

這種差異可以歸結為專家所指出的“武器工具效應”( weapons instrumentality effect),即使用武器會影響最終結果。紐約州立大學科特蘭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Cortland, SUNY Cortland)政治學教授斯皮策(Robert Spitzer)說:“沒有任何武器比槍支更能有效地致人於死地。”

與澳大利亞的情形相似,美國也有確實資料表明持有槍支越少,傷亡也越少。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槍支管理法律較嚴格的州,槍支殺人罪案的發生率也較低。2014年一項針對因創傷住院的未成年病人的分析也表明,槍支管控越嚴格,兒童的安全係數則越高。

槍支同樣也會導致警民互動時發生死亡的概率升高。從資料上看,雖然美國與加拿大卑詩省和澳大利亞西澳地區兩地的員警逮捕犯人致傷的比例相當,但據研究員米勒說,研究表明,“澳大利亞、美國與加拿大三國的員警都是持槍執法,但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員警逮捕疑犯時一般無人喪生。”

而在美國,每年有近1000人死于員警槍下。當然,警民間發生暴力衝突的原因很複雜,經常涉及對非白人公民的種族歧視等問題(甚至包括非洲裔員警自己內部的種族歧視)。但無論如何,如果沒有槍,很多類似情況下的非正常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

米勒說:“很多員警之所以‘殘暴’,其實是因為他們很擔心自己被對方射殺。他們每次攔下嫌犯時,都要提防對方是否有槍,這也使得警民衝突會致命。”

米勒補充說道,如果公民不能持槍,員警會感覺安全係數更高。2016年的資料表明,超過一半被員警擊斃的人都持有槍械,他們中很多是因為跟員警交火才會中槍喪生。

不幸中槍殉職的麻塞諸塞州雅茅斯市員警肖恩·加農獻花致敬

如果世上沒有槍,境內恐怖分子大規模襲擊數量也會減少。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在美國、加拿大、西歐地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發生的超過2800多起的恐怖襲擊中,槍支是所有襲擊案中致死人數最多的武器,甚至高於炸彈襲擊、利用車輛襲擊等方式。在這些恐怖襲擊中,僅有一成襲擊是使用槍支,但卻導致了五成以上(55%)的遇難者死亡。在美國,恐怖分子更偏好使用槍支: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發生的16起造成人命傷亡的恐怖襲擊中,僅兩宗未使用槍支。

美國威斯康辛州馬凱特大學(Marquette University in Wisconsin)的政治學教授布魯克斯(Risa Brooks)說“即便是製作最簡單的管式炸彈也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如果難以獲得致命性武器,恐怖分子也就難以發動暴力恐怖襲擊。”

對自然世界的影響

槍支的消失也將給動物世界帶來一些複雜的變化。一方面,偷獵和戰利品狩獵瀕危動物的情況會大大減少;另一方面,控制問題動物,比如患狂犬病的浣熊、橫衝直撞的大象、毒蛇或是攻擊人的北極熊等等,就會非常的麻煩。

阿爾佩斯教授說,“公民持槍有充足的合理性,對於澳大利亞這樣一個農業國家尤為如此。澳大利亞也有一個與美國相似的開發邊疆的歷史。在農場,槍是農牧業的標準職業工具。”

如果槍支消失的話,狩獵與農業會出現許多潛在的風險和問題

阿爾佩斯教授同時說道,槍械也是入侵動物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要槍殺成千上萬只貓、豬、羊、負鼠和其他非本地物種的動物,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系統。這對於一些相對封閉的島嶼來說尤其重要。但廢除槍支就會使得這場原本就艱巨的挑戰更加艱難,而且更不人道。如果世上沒有槍,對受傷牲畜及其他動物執行安樂死的手段也會更加殘忍。他解釋說,“如果有一頭體積巨大的受傷動物要被執行安樂死,用槍則動物迅速死亡,沒有痛苦,但是用斧頭就非常殘暴,它並不是好的替代品。”

經濟得失也很重要

槍是用來殺戮的工具,但它的影響滲透了生活與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了槍,可能一切都會不一樣。

在美國,槍械交易行業的交易額超過500億美金(約350億英鎊),不過僅占國民經濟很小的一部分。

從經濟角度來說,美國可能會因為槍支的消失而蒙受最多的經濟損失。據美國槍支貿易協會(The Firearms Industry Trade Association)估算,美國槍械交易行業直接貢獻的交易額超過200億美金(約150億英鎊),其他間接貢獻也超過了300億美金(約200億英鎊)。斯皮策教授說,對於美國總體經濟來說,損失500億美金(約350億英鎊),“可能連大螢幕上的一個小光點都稱不上。雖說不是完全沒有影響,但對於整個國家經濟而言,這確實算不上什麼。”

實際上,如果世上沒有槍,經濟反而可能會有一些淨收益。因槍致死與槍傷等關聯費用每年帶來的直接損失大約是107億美金(約70億英鎊),而其他連帶損失加總起來超過2000億美金(1400億英鎊)。加伯說:“以美國為例,計算槍支暴力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可不僅僅包括直接的醫療費用、槍傷患者的康復費用,也包括司法系統的運作成本、受害者的經濟收入損失以及生活品質損失等相關費用。”

米勒指出,對經濟的整體影響的確可以忽略不計,更重要的是那些隱形收益。一方面,人們會感覺更安全。“下一代人將不會因為聽到從自家後院裡傳來的槍聲而產生心理創傷。這對下一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加伯說:“現今所有美國人都擔心會在公眾場合遭遇襲擊。他們極其害怕在學校、電影院、夜店或是大街上被莫名射殺。雖然這類的事件並不頻繁發生,但這種大規模槍殺案件撕裂了社會。人們的安全感和對彼此的信任感減少,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與心理問題。”

為我們的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大規模示威活動中的示威者

如果世上沒有槍,上圖中遊行的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松一口氣。但一些槍支持有者可能並不這樣認為,他們反而會更緊張,覺得沒有武器就沒有安全感。亞馬內說:“有一些人持有防禦型槍械是為了武裝自己以防範他人——即比自己塊頭大的人、有刀的人或持槍的人,以平衡局面。倘若沒有了槍,那些暴力的潛在受害者就無法依靠自身來抵禦比他們更強壯更有力的攻擊者。”

槍械是否真的能夠抵禦外界危險並保證自身的安全,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但與這個話題相關為數不多的研究表明,有槍支其實是會起反作用。1994年,一項針對1860例兇殺案的研究發現,有槍的家庭中發生被家庭成員或者親近的熟人殺害案件的概率反而更高。2014年的一項綜合分析同樣表明,槍與兇殺及自殺已遂有顯著關聯性。

在印度,有一些女性正在學射擊和防身術來自衛——但是關於槍是否能夠真正保證人們的安全仍充滿爭議。

米勒說:“如果沒了槍,有一部分持槍者可能會感覺沒有安全感。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偽安全感’。”

如果世上沒有槍了,一些槍支愛好者可能會懷念“槍文化”。但是米勒指出一些狩獵愛好者可以嘗試其他的狩獵方式,如弓箭等。而一些喜歡在射擊場以射擊運動為消遣的人或是槍支收藏愛好者也能夠找一些替代性的娛樂活動。雖說對一些人而言,槍是愛好,但其實稱不上是什麼了不得的樂趣。

米勒說:“對他們來說,也許比起買一台新電視機或其他什麼東西,買一支新槍能得到的樂趣會稍微多一點點。但少一些槍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活下來。我覺得這麼看槍帶來的樂趣也就不足為道了。”

吃喝玩樂遊購在美國,請關注華人生活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