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百年來王陽明:理學那道坎兒

1490年, 王陽明在江西南昌成婚後返回浙江余姚途中, 船過廣信, 拜謁儒家理學大師婁諒, 追問“成聖”之道。 婁諒告訴他, “聖人可以學而至”, 而方法論就是:朱熹的“格物致知”, 觀察事物以求事物之原理、天理。 之後王陽明遍讀朱熹的著作, 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裡精粗, 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但這種“格物致知”理學方法畢竟不同於西方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研究, “陽明格竹”七天, 無果, 只得另辟他途, 最終成就了他的“陽明心學”。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漢族, 幼名雲, 字伯安, 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屬寧波余姚)人,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 自號陽明子, 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 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 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 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 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禦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 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 諡文成, 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 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 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 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

弟子極眾, 世稱姚江學派。 其文章博大昌達, 行墨間有俊爽之氣。 有《王文成公全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