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廣州永和河除臭複清的樣本意義

經歷一年多截汙控源整治後, 曾經到處是垃圾、又黑又臭的永和河, 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在永和河增城新塘順欣花園段, 這裡的河水變清了, 黑臭消失了, 河岸兩邊的“美人蕉”隨風搖擺, 河裡的鯽魚隱約可見……(4月24日南方日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一重大判斷與時代變化同步, 也與群眾的感受與訴求相吻合, 意義非凡。

拿廣州來說, 改革開放40年, 當地取得巨大發展成就,

已總體上實現小康, 但隨著經濟增長和生活水準的提高, 市民對環境有了更高的追求。 相較於群眾的這個願望, 目前部分地區如增城因歷史上對生態發展的規劃欠缺, 投入欠帳過大, 再加上當地“小散亂”工業企業遍佈, 造成生活和生產污水亂排, 導致永和河裡都是垃圾, 河道淤塞, 到處是蚊蠅。 2016年, 永和河被納入國家住建部考核的35條黑臭河湧之一, 這樣的生活環境肯定滿足不了群眾生活需要。

群眾有所呼, 政府有所應。 去年以來, 增城投資約6.96億元建設了長約35.48公里的污水主管, 約67.36公里的支管, 完成河湧清淤、生態修復、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等工程。 截至2017年底, 永和河水質明顯好轉, 基本消除了黑臭, 達到初見成效標準。

而且, 為鞏固整治效果, 增城還將投資約7.2億元, 在永和河流域內實施專案16宗。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沿河群眾對環境的滿意度將持續提升。

永和河的環境變遷成了廣州近年來重拳治汙的縮影。 說到底,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僅僅是中央有要求, 更切切實實是各地城市發展的內在需求。 對廣州而言, 這是深化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 是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型全球城市的生態支撐。

應該說, 隨著近年來廣州水環境治理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的深入推進, 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逐步顯現。 但在黑臭水體治理上仍面臨許多問題。 資料顯示,

2017年, 雖然廣州35條黑臭河湧整治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並經環保部華南環科所評估後全部達到“初見成效”標準。 但治水工作仍存在短板和問題, 根據國家有關工作要求, “初見成效”的35條黑臭河湧需要實現“長治久清”, 同時廣州還有152條黑臭河湧以及部分小微水體還沒有得到有效治理。

由此可見, 廣州水污染問題整治任務還很艱巨, 生態廣州建設任重道遠。 面對嚴峻的防治形勢、脆弱的治理成果, 當前的廣州, 仍需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更大的決心、更硬的舉措、更實的作風, 確保完成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任務。

從久治不愈到初見成效, 永和河的治理對其它地方治河有何借鑒?筆者以為, 其樣本意義無外乎有兩點。 一方面,

治污水先要還上管網建設“歷史欠帳”, 政府要捨得投鉅資建設截汙管網, 最大程度提高污水收集率。 另一方面, 政府要重拳出擊、持續整治沿岸污染源, 這就需要水務、環保、城管等各部門聯合作戰, 形成合力。

根據《“十三五”汙水處理及再生建設》意見, “十三五”期間, 我國需整治城市黑臭水體1992個, 總長度5904公里。 據報導, 5月初, 生態環境部將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啟動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 督促地方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從根本上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期待廣州這個治河經驗能夠給各地提供有益借鑒。 也希望伴隨著廣州河長制、湖長制、小微水體治理的深入推進, 廣州治水力度能夠越來越大, 老百姓獲得感越來越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