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浙江的“芯”事

文|《浙商》全媒體資深記者 張淡寧

圖|《浙商》視覺實驗室 施曉豔

“中興”事件已經發酵了數日。 廣大吃瓜群眾驟然清醒, 原來我們引以為傲的“一機在手, 天下我有”的高科技生活, 居然如此不堪一擊。

緣何一個小小晶片, 會讓一個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休克”?

事實上, 晶片行業涉及複雜而漫長的產業鏈, 包括晶片製造設備、晶片製造工廠、晶片設計能力、晶片設計工具、晶片封裝和測試等等, 甚至還涉及相關的化工材料、半導體材料、金屬材料等等。 不同的廠商負責不同的階段, 環環相扣, 最終將晶片集成到產品裡,

銷售到使用者手中。 而在這條產業鏈上, 歐美日韓公司虎踞龍盤, 中國幾乎沒有優勢領域。

浙商素來“敢為天下先”, 商業嗅覺靈敏, 在晶片方面, 是否已有佈局?

浙江大學半導體材料往事

上世紀50年代, 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個電晶體在中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半導體器件實驗室誕生。 鄧先燦教授那時候剛剛才畢業, 便是研製工作組成員之一。 如今鄧先燦教授已經85歲, 仍擔任著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 為我國半導體事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原子彈之父”錢學森曾經這樣感慨:(上世紀)60年代, 我們全力投入“兩彈一星”, 我們得到很多;70年代我們沒有搞半導體, 我們為此失去很多。

其實也並沒有全然不搞。

已故中科院院士、原浙江大學副校長闕端麟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展矽烷法提純矽的研究。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 浙江大學在矽烷法製備多晶矽提純技術、摻氮直拉矽單晶生長技術基礎研究等取得系列重大成果, 在國際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上世紀70年代, 浙江大學建立了產業基地, 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2003年, 浙江大學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拉”出了一條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2英寸摻氮矽單晶。

基於浙江大學半導體材料方面的扎實科研功底, 學生們一個個開枝散葉, 在杭州和寧波等地逐漸形成了一個半導體矽材料的產業小集群, 從單晶矽材料的生產到拋光片/外延片的加工, 培育出浙江金瑞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納半導體等國內矽材料的龍頭企業,

以及杭州立昂微電子公司等半導體器件公司。

產業鏈上的浙企

上世紀70年代中期, 全國共有40多家積體電路工廠建成, 有749廠(永紅器材廠)、871(天光積體電路廠)、878(東光電工廠)、4433廠(風光電工廠)和4435廠(韶光電工廠)等。

1988年, 871廠紹興分廠改名為華越微電子有限公司, 在那個年代, 華越微積體電路產量已多年居國內同行第二位。 華越堪稱浙江積體電路生產的“黃埔軍校”。 上市公司杭州士蘭微電子公司、紹興光大芯業微電子有限公司、紹興巨集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紹興聯升微電子公司、紹興廣和科技公司等一批創業者都曾在華越工作過。

在積體電路封裝測試方面, 浙江也有很多企業, 但是相較於同屬長三角的蘇州、無錫以及廣東深圳,

都處於小規模階段, 尚未有明星出現。 事實上, 大多數封裝測試工廠都是基於臺灣和新加坡的投資和技術。 可以說, 浙江省並無優勢。

在整個晶片產業鏈中, 積體電路設計方面的資本要求相對沒那麼大, 所以最容易進入。 美國矽谷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 已經完成了產業更新, 半導體生產線外遷亞洲, 矽谷地區只剩下高度智力密集的設計產業, 包括英特爾(CPU)、XILINX(可程式設計器件)、NVIDIA(顯卡晶片)、MARVELL(硬碟控制器)等。

杭州晶片設計企業並不多, 比較成功的是杭州矽力傑半導體有限公司。

“芯”痛與機會

儘管微電子積體電路產業始終是國家高科技核心產業之一, 但是晶片行業是典型的高投入、高研發、回報較慢。 像士蘭微這樣的上市公司, 2017年年報顯示的研發投入是2.8億元, 占營業收入比例10%。 世界晶片巨頭英特爾研發經費更是每年以百億美元計算。 2014年, IBM乾脆倒貼15億美元出售原有晶片業務, 同時宣佈未來準備投入30億美元用於研發體積更小、不再依靠矽作為原材料的半導體晶片, 探索矽光子技術和碳納米管技術。

本來,按照勞動分工理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讓更有比較優勢的地區生產晶片,在中國進行產品組裝,最後到消費者手裡收到完整的產品,是更為有效率的。但美國對中興的罰款讓人看到,只要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企業的命運就掌握在他人手中。

那麼,我們能不能直接把國外的成熟晶片拿過來“模仿”呢?答案是不可以。

“以手機晶片為例,其中包含了上億個電晶體,搞錯一個電晶體或連接,整個晶片就失敗了。甚至電晶體全都沒錯,工廠參數不對應,也不行。”華瀾微電子總裁駱建軍博士說。華瀾微是我國唯一全系列擁有數碼存儲控制器晶片的高科技公司,在這背後,是團隊在電腦介面和固態存儲方面積累的二十幾年經驗。但即便如此,華瀾微目前仍然做不了手機晶片、衛星通信晶片。

其實,這個“無可替代”,意味著偌大的晶片市場,只需辟出小小領域,就有足夠多的商機,每一處都有誕生優秀企業的潛力。

探索矽光子技術和碳納米管技術。

本來,按照勞動分工理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讓更有比較優勢的地區生產晶片,在中國進行產品組裝,最後到消費者手裡收到完整的產品,是更為有效率的。但美國對中興的罰款讓人看到,只要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企業的命運就掌握在他人手中。

那麼,我們能不能直接把國外的成熟晶片拿過來“模仿”呢?答案是不可以。

“以手機晶片為例,其中包含了上億個電晶體,搞錯一個電晶體或連接,整個晶片就失敗了。甚至電晶體全都沒錯,工廠參數不對應,也不行。”華瀾微電子總裁駱建軍博士說。華瀾微是我國唯一全系列擁有數碼存儲控制器晶片的高科技公司,在這背後,是團隊在電腦介面和固態存儲方面積累的二十幾年經驗。但即便如此,華瀾微目前仍然做不了手機晶片、衛星通信晶片。

其實,這個“無可替代”,意味著偌大的晶片市場,只需辟出小小領域,就有足夠多的商機,每一處都有誕生優秀企業的潛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