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來臨,速速瞭解這些職業病預防小知識!

點擊上方“多彩紅花崗”關注我們

為進一步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 提高勞動者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 切實保護廣大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權益, 4月24日, 由紅花崗區衛計局牽頭, 聯合區安監局、區總工會、區住建局、區人社局、區疾控中心、區衛監所等單位, 在丁字口河濱長廊舉辦了以“健康中國, 職業病先行”為主題的《職業病防治法》宣傳諮詢活動。

■ ■■■■

據瞭解, 此次活動以宣傳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職業病預防和控制、勞動者職業安全保護和職業健康監護為重點內容,

採取懸掛宣傳標語、設置宣傳展板、免費向市民發放宣傳資料、設置諮詢台現場解答問題等形式, 重點對職業病預防、職工權益、工傷保險等有關政策法規進行宣傳普及, 並向企業職工和社會公眾解答了各類職業病的防治知識, 特別是企業職工如果因職業的緣故, 在身體受到損害後, 如何進行職業病的診斷和鑒定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此次集中宣傳諮詢活動, 共發放宣傳資料及宣傳品10000餘份, 接受諮詢50餘人次, 使廣大群眾對職業病的認識、防治及如何維權等有了初步的瞭解, 進一步增強了從業人員職業病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

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得到保護, 提高了全社會對《職業病防治法》的參與度、知曉度和影響力, 實現職業病防治宣傳工作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據悉, 每年4月的最後一周是《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 在這裡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一些職業病防治小知識, 速速來瞭解吧!

什麼是職業病?

職業病, 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 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的四個特點

①病因明確, 其病因就是職業性有害因素, 如果職業性有害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 就可防止或減少職業病發生;

②所接觸的病因大多數是化學因素或物理因素, 通常接觸量是可以檢測的, 而且接觸量超過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病;

③在接觸同樣職業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 常常有一定人數發病, 很少只出現個別病人;

④早期發現, 合理治療, 較易恢復, 發現愈晚, 療效愈差, 而且不少職業病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

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概念

職業性有害因素是指勞動者在不良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下工作時, 由生產過程、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可能影響勞動者健康的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職業有害因素。

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

2013年12月2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組織對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進行了調整。 修訂為10類132種, 調整後仍然將職業病分為10類,其中3類的分類名稱做了調整。原“塵肺”與“其他職業病”中的呼吸系統疾病合併為“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將原“職業中毒”修改為“職業性化學中毒”;將“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修改為“職業性傳染病”。分別是:

(一)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19種);

(二)職業性皮膚病(9種);

(三)職業性眼病(3種);

(四)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種);

(五)職業性化學中毒(60種);

(六)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7種);

(七)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

(八)職業性傳染病(5種);

(九)職業性腫瘤(11種);

(十)其他職業病(3種)。

職業病的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亦稱病因預防:即從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防止職業病的發生。

1. 技術措施:以無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使用遠距離操作或自動化、半自動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質跑、冒、滴、漏;加強通風、除塵、排毒措施;

2.組織措施:合理組織、安排勞動過程,建立、健全勞動制度,貫徹執行國家制定的衛生法規;

3.衛生保健措施:做好就業前體格檢查;做好衛生宣傳、健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給;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

二級預防,又稱臨床前期預防:即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治病損的發展。

1.對職業接觸人群,開展普查、篩檢、定期健康檢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2.定期對生產環境進行監測,發現問題立即採取防治對策。

三級預防,又稱臨床預防。使患者在明確診斷後,得到及時、合理的處理,防治疾病惡化及復發,防止勞動能力喪失。對慢性職業病患者,通過醫學監護、預防併發症和傷殘。通過功能性和心理康復治療,做到病而不殘,殘而不廢,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

職業性體檢的意義

職業性體檢是對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職工進行有針對性的體格檢查,職業性體檢包括就業前體檢和就業後定期體檢兩類。就業前體檢是指職工從事有害作業前(包括調到有關工種工作前)進行的體格檢查,通過體檢可以發現職業禁忌症,同時也為今後進行定期體檢提供參考比較的基礎資料。就業後定期體檢是按一定時間間隔對有害作業職工進行的體檢,通過定期體檢,可早期發現職業病病人和可疑職業病者(觀察物件),從而可進行及時治療處理。

勞動者的職業防治義務

在職業病防治中,除用人單位要履行其應有的義務外,勞動者也有責任履行下列義務:

(1)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

(2)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

(3)正確使用和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4)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及時報告。

編輯:譚書嬪

審核:李如敏 周彬

關注“多彩紅花崗”

一個有聲音的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修訂為10類132種, 調整後仍然將職業病分為10類,其中3類的分類名稱做了調整。原“塵肺”與“其他職業病”中的呼吸系統疾病合併為“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將原“職業中毒”修改為“職業性化學中毒”;將“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修改為“職業性傳染病”。分別是:

(一)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19種);

(二)職業性皮膚病(9種);

(三)職業性眼病(3種);

(四)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種);

(五)職業性化學中毒(60種);

(六)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7種);

(七)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

(八)職業性傳染病(5種);

(九)職業性腫瘤(11種);

(十)其他職業病(3種)。

職業病的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亦稱病因預防:即從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防止職業病的發生。

1. 技術措施:以無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使用遠距離操作或自動化、半自動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質跑、冒、滴、漏;加強通風、除塵、排毒措施;

2.組織措施:合理組織、安排勞動過程,建立、健全勞動制度,貫徹執行國家制定的衛生法規;

3.衛生保健措施:做好就業前體格檢查;做好衛生宣傳、健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給;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

二級預防,又稱臨床前期預防:即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治病損的發展。

1.對職業接觸人群,開展普查、篩檢、定期健康檢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2.定期對生產環境進行監測,發現問題立即採取防治對策。

三級預防,又稱臨床預防。使患者在明確診斷後,得到及時、合理的處理,防治疾病惡化及復發,防止勞動能力喪失。對慢性職業病患者,通過醫學監護、預防併發症和傷殘。通過功能性和心理康復治療,做到病而不殘,殘而不廢,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

職業性體檢的意義

職業性體檢是對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職工進行有針對性的體格檢查,職業性體檢包括就業前體檢和就業後定期體檢兩類。就業前體檢是指職工從事有害作業前(包括調到有關工種工作前)進行的體格檢查,通過體檢可以發現職業禁忌症,同時也為今後進行定期體檢提供參考比較的基礎資料。就業後定期體檢是按一定時間間隔對有害作業職工進行的體檢,通過定期體檢,可早期發現職業病病人和可疑職業病者(觀察物件),從而可進行及時治療處理。

勞動者的職業防治義務

在職業病防治中,除用人單位要履行其應有的義務外,勞動者也有責任履行下列義務:

(1)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

(2)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

(3)正確使用和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4)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及時報告。

編輯:譚書嬪

審核:李如敏 周彬

關注“多彩紅花崗”

一個有聲音的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