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共用車位解決停車難題

□ 江德斌

4月12日,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召開2017年德勝地區社會治理大會暨“德鄰計畫”專案發佈會。 根據市交通委停車平衡示範區計畫,德勝街道擬試點共用停車位,居民可利用APP尋找即時居民區、路側等閒置車位。

我國已進入汽車時代,各地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家庭駕車出行的比例較高。 由於城市道路交通、公共設施規劃滯後,造成城市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非常嚴重,特別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關問題更是突出。 對於有車一族而言,外出停車的麻煩最大,耽誤時間,耗費精力,還會因為停車難而亂停車,從而導致違章被罰款。

德勝街道推行“共用停車位元”的方式,可以啟動閒置車位,增加車位供給資源,並且實現車位閒時共用,更有效利用車位資源,緩解城市停車難的壓力。

國家發改委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 保守估計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 資料背後是更嚴重的冷熱不均問題,停車位缺口主要表現在城市中心區,市區週邊則閒置了很多車位。 因此,停車難問題也多集中在市中心,特別是商業區、醫院、學校、交通樞紐和老舊社區等,停車需求旺盛但車位缺乏,造成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普遍,嚴重阻礙交通。

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全國36個大城市的交通違法處罰中,針對不按規定停車的處罰量占比高達13.89%,居各類交通違法處罰之首。

可見,如果能夠想辦法解決停車難問題,不僅可以解決市民停車困擾,還能降低交通違法行為,改善城市交通秩序,降低機動車尾氣排放和交通雜訊污染等。 顯然,政府應想辦法增加車位供給量,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區域,需要在不過度限制市民停車需求和不佔用過多土地面積之間尋找平衡點。

而盤活存量停車位資源,實現停車位閒時共用,就是在供給端發力。 比如,通過前期調研發現,德勝地區約有6000個車位晚上可利用,包括路側、社區內和一些地下車庫。 將這些停車位拿出來綜合利用,通過市場化運營,不僅可以提高停車位利用率,還能增加停車位業主收入,降低市民停車費用,將汽車從道路上引導入閒置車位元,降低城市交通系統的壓力,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可以在全國各地城市推廣開來。

“共用停車位”也是基於共用經濟和互聯網+應用思維,利用大資料資訊技術,將城市閒置停車位匯總歸納,讓市民通過APP就能及時查詢空閒停車位,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盤活了社會資源。 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將被互聯網重新塑造,從而激發出新的經濟動能,刺激新的需求點。 類似“共用停車位”“共用單車”等應用,都是這樣的經營模式。 這說明在經濟步入轉型升級的拐點時,要善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對傳統行業根據其特點進行改造,就能找到合適的發展模式,為各種社會問題探索新的解決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