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電推發射新衛星 實現高鐵飛機WiFi全覆蓋

深圳企業購作為一家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的電子商務平臺,同時有安防監控、系統集成、機房建設、拼接屏等主營業務, 快速上門安裝一站式服務。 可電:零七五五-六一五三零零零。

是不是還在抱怨飛機、高鐵、遠洋郵輪上沒有WiFi?這個問題有望解決了。

據深圳企業購瞭解, 4月12日19時04分 , 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這是我國迄今通信容量最大的寬頻衛星, 也是國內首個應用電推進技術的衛星, 同時也是東方紅三號B平臺全配置首發星, 設計壽命15年, 創下國內通信衛星技術的多個“首次”,

將使我國通信衛星能力實現重大跨越。 4月12日19時04分, 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 通信總容量達20Gbps, 超過我國已研製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

這一串“最”和“首次”有多厲害呢?實踐十三號衛星的通信總容量超過了之前我國研製的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 被譽為“超級空中路由器”。 這顆衛星不受地面條件的限制, 可為偏遠地區, 移動中的飛機、高鐵、車輛、輪船等提供優良的寬頻信號服務。

通過實踐十三號, 我國將首次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開展對地高速鐳射通信試驗。 專家表示, 我國或將三年內實現海洋、天空、草原等地無障礙通訊。

據國防科工局網站發佈, 4月12日19時04分 ,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十三號衛星。 實踐十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 也是我國技術試驗和示範應用成功結合的典範, 對於促進我國通信衛星技術及產業的跨越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東方紅三號B平臺作為東方紅三號平臺的改進型, 設計壽命15年, 是我國研製的中等容量通信衛星平臺, 實踐十三號衛星是這一平臺上的全配置首發星。

實踐十三號衛星突破了電推進、Ka通信載荷、高軌鐳射通信等制約我國航太技術跨越發展的一系列關鍵技術,

將在軌實現東方紅三號B平臺功能和性能指標考核, 開展我國寬頻多媒體衛星通信系統業務試驗, 探索星地雙向高速鐳射通信技術及應用。

實踐十三號衛星創造了我國通信衛星多個“首次”:

首次在高軌衛星工程化應用自主研製的電推進系統, 完成南北位元保任務, 大幅提高有效載荷裝載比和衛星在軌壽命;

首次在我國衛星上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頻通信載荷, 通信總容量達20Gbps, 超過我國已研製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

首次開展我國高軌衛星與地面的雙向鐳射通信技術試驗, 速率最高達到2.4Gbps;

首次在我國高軌長壽命通信衛星上百分之百工程化應用國產化產品,

改變了相關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4月12日19時04分, 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 通信總容量達20Gbps, 超過我國已研製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

實踐十三號衛星完成試驗驗證後, 將轉入Ka頻段寬頻通信試驗業務, 納入“中星”衛星系列, 命名為中星十六號衛星, 使我國成為繼美、歐等少數發達國家後掌握Ka頻段寬頻通信這一先進技術的國家, 可為我國通信設施不發達地區的使用者提供優良寬頻服務, 促進寬頻衛星通信在高鐵、船舶、飛機等移動載體以及企業聯網、應急通信等領域的應用。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說:“(實踐十三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衛星通信進入高通量時代的標誌, 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主通信衛星的的寬頻應用,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也將對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實踐十三號可以不受地面條件限制,憑藉其快捷組網、高速接入的特點以及低成本優勢,解決山區、沙漠、草原、海洋等地方資訊傳遞存在盲區的問題,同時,可以實現無縫“動中通”,解決飛機機艙內無法上網,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時斷時續,遊輪駛離港口後變成資訊孤島等問題。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總師劉方說:“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車載或船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可以為航空、航運、鐵路等各類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聯通世界,徹底改善上網體驗。”

這一目標何時能實現?趙堅透露,機載衛星直播、廣播電視接收與服務系統的技術突破後,真正要在我們的民用航班或高鐵上去應用,還有和應用服務接軌等問題需要解決:“現在已經進行了衛星機載或車載的試驗,技術上我們基本突破了,我們希望用三年左右時間,使這些產品或設備能部署在民航、高鐵或船舶上,來帶動它的應用。”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的科研團隊。

實踐十三號中首次使用了電推進技術,執行衛星在軌的南北位置保持任務,衛星在軌壽命15年。實施十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周志成說:“作為南北位置保持,整星要帶3噸多化學推進劑,就是一顆星60%都是化學燃料,用了電推進後,我們實際上只帶100公斤的氙氣就可以完成15年的位置保持,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據透露,這一先進推進技術的研製也用了15年。

我國的通信衛星研製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太史的新紀元。

遵循獨立自主研製、瞄準國際先進水準、科研與實踐結合的原則,已發展了四代通信衛星,走過了一條從探索到實踐、從試驗到實用、從國內到國際的發展道路。目前,我國已形成固定通信廣播、移動通信、資料中繼等衛星通信技術服務體系,在軌民(商)通信衛星16顆,轉發器總數量達273個,構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聯互通、互為備份的衛星測控和業務監測網路,建成了連接南亞、非洲、歐洲和美洲的衛星電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衛星通信服務能力。在國內,衛星通信服務業快速發展,全國直播衛星開通用戶超過7000萬戶。在國際上,衛星通信業務拓展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影響力大幅提升。

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衛星、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地面測控系統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運控和試驗應用系統由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6次發射。

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主通信衛星的的寬頻應用,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也將對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實踐十三號可以不受地面條件限制,憑藉其快捷組網、高速接入的特點以及低成本優勢,解決山區、沙漠、草原、海洋等地方資訊傳遞存在盲區的問題,同時,可以實現無縫“動中通”,解決飛機機艙內無法上網,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時斷時續,遊輪駛離港口後變成資訊孤島等問題。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總師劉方說:“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車載或船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可以為航空、航運、鐵路等各類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聯通世界,徹底改善上網體驗。”

這一目標何時能實現?趙堅透露,機載衛星直播、廣播電視接收與服務系統的技術突破後,真正要在我們的民用航班或高鐵上去應用,還有和應用服務接軌等問題需要解決:“現在已經進行了衛星機載或車載的試驗,技術上我們基本突破了,我們希望用三年左右時間,使這些產品或設備能部署在民航、高鐵或船舶上,來帶動它的應用。”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的科研團隊。

實踐十三號中首次使用了電推進技術,執行衛星在軌的南北位置保持任務,衛星在軌壽命15年。實施十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周志成說:“作為南北位置保持,整星要帶3噸多化學推進劑,就是一顆星60%都是化學燃料,用了電推進後,我們實際上只帶100公斤的氙氣就可以完成15年的位置保持,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據透露,這一先進推進技術的研製也用了15年。

我國的通信衛星研製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太史的新紀元。

遵循獨立自主研製、瞄準國際先進水準、科研與實踐結合的原則,已發展了四代通信衛星,走過了一條從探索到實踐、從試驗到實用、從國內到國際的發展道路。目前,我國已形成固定通信廣播、移動通信、資料中繼等衛星通信技術服務體系,在軌民(商)通信衛星16顆,轉發器總數量達273個,構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聯互通、互為備份的衛星測控和業務監測網路,建成了連接南亞、非洲、歐洲和美洲的衛星電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衛星通信服務能力。在國內,衛星通信服務業快速發展,全國直播衛星開通用戶超過7000萬戶。在國際上,衛星通信業務拓展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影響力大幅提升。

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衛星、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地面測控系統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運控和試驗應用系統由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6次發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