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全國獨有的“大傢伙”竟然在鳳台這個地方出現!

在鳳台縣顧橋鎮文化站裡, 一批反映“大豆”文化的書畫和器物正在展覽, 其中, 一對上書“八公仙豆”、“天下第一豆”高2.2米的大型“豆”器, 常引得前來觀看的人們嘖嘖稱奇, 這是顧橋鎮農民出身的農技師李佩樂自己出資在瓷都景德鎮燒制的, 其餘物件, 也都是他的個人收藏。

李佩樂展示他的“豆”器

2.2米高大型“豆”器全國獨有

“這得多高呀?花了多少錢?”文化站裡, 不時有村民向李佩樂詢問。 李佩樂介紹說:“高度是2.2米, 它的肚徑將近一米, 它的重量接近300公斤, 是景德鎮師傅前前後後花了近一年時間才燒成的。 ”對於這個大型“豆”器的規格和製作過程, 李佩樂說得很詳細。

李佩樂說他一直在收集有關大豆文化的實物和書畫, 這也是豐富和延伸淮南豆腐文化內涵, 把“淮南豆腐文化”這張名片擦得更鮮亮。 在有了一定的收藏基礎後, 他就想能有個“大器”、“重器”, 作為“鎮館之寶”。

基於這樣的想法, 他闡述理念請人設計出“豆”器的小樣, 上書“八公仙豆”、“天下第一豆”燒製成工藝品擺件。 而這個大型“豆”器則是放大製作的, 全國就此一對。

“它是仿造‘豆’的古代甲骨文字形製作的, 你看它上邊一橫, 底下是一個口, 口子下面……”李佩樂說, “因為這個‘豆’器大, 不容易燒, 燒制過程中有時就塌了。 它不能用模型做, 全部是手工胎, 為了做這個獨一無二的‘豆’器, 從設計到製成耗時一年, 總共做了8個才燒製成這一對。

“豆”文化書法及“豆”器收藏品

書畫器物收藏豐富淮南“大豆”文化

《說文解字》曰:“豆, 古食肉器也。 ”據瞭解, “豆”字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類植物, 它是一件盛東西的器皿, 大多是陶制的, 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銅製品。 在古代, “菽”字才是豆類植物的總稱, 是五穀之一。

據介紹, 從“豆”的甲骨文字形看, 有點像現在用的高腳杯, 只是比杯子大得多, 有的有蓋有的無蓋, 有的有耳有的無耳。 “豆”字最上面一橫就代表蓋子, 下面的“口”表示“豆”內盛有食物, 接下來的兩條分隔號代表高腳(柄),

最下面一橫表示底座。 “豆”一般是用來盛食物的, 有時也作禮器用。 陶制的“豆”器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開始時用於盛放黍、稷等穀物, 後用於盛放醃菜、肉醬等調味品。

在李佩樂的收藏中, 便有一些陶、銅、瓷、石等各類材質的“豆”器。 除此之外, 在顧橋鎮文化站裡, 還陳列有一幅幅圍繞“大豆”文化的書畫作品, 這都是李佩樂請人創作的。

書法中有多幅“天下第一豆”, 筆端遒勁有力, 書法中的“豆”字多是以象形文字筆法書寫, 以形見義, 幫助理解豆器皿和大豆的起源及意義, 讓觀賞者從中感悟到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中,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為李佩樂弘揚“大豆”文化的精神所感動, 專門題寫了“八公仙豆”、“天下第一豆”兩幅書法。

而懸掛于中堂的繪畫作品《八公升仙圖》, 佈景獨特, 視野開闊, 仙氣繚繞, 氣勢磅礴, 展現了八公煉丹、最後成仙升天這一美麗傳說的獨特魅力。

淮南優良地方大豆品種意蘊於“八公仙豆”

李佩樂是高級農民技師, 他是個有很多想法的人, 之前曾培育綠稻、黑稻、紫稻、紅稻, 再加上白糯米形成“五彩米”, 引導當地農民增收, 為此曾獲得2003年“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稱號, 其“淮王貢”牌“五彩米”也成為“淮南優秀旅遊商品”。

當“五彩米”生產基地因採煤沉陷, 他不得不放棄“五彩米”的生產。 之後, 他引進過優良薯種育成重達3公斤以上“紅薯王”, 也曾涉足“淮南茶葉”的培育和挖掘, 後來當他知道“淮南茶葉”已有人先於他而做了便放下了, 因為他要做“原創”和“最先”的。直到確定了“淮南大豆”方向,從此沉迷於此。

李佩樂介紹,淮南是中華豆腐的發源地,已舉辦過多屆“中國豆腐文化節”,說起來,豆腐文化之源是“豆”文化,淮南本地便有野生大豆。這樣厘清後,他利用自己的農技師特長,引種栽培淮南野生大豆。同時,圍繞“豆”文章,李佩樂開發“豆”食品,尋覓收藏古“豆”器,發掘延伸淮南“豆”文化。

李佩樂說,“豆”是古代的盛器,現代的食品,因此有“形”和“意”兩方面。作為食品,淮南本地便出產優質大豆,小時候,最難忘的美食就是“香香豆”,那是用本地生產的豆子經農家鐵鍋爆炒,香脆可口、回味無窮,大人孩子作為零食,特別有淮河人家的生活氣息,而以大豆為原料的“八公山豆腐”更是名滿天下。著眼于此,李佩樂利用2年多時間考察研究,最終為淮南地方大豆命為“八公仙豆”。

李佩樂有意利用他的藏品建立一所家庭“豆”文化博物館,他的思路也逐漸形成,就是以“探尋淮南豆腐歷史軌跡”為課題,收集有關大豆的書籍,堅持不懈地研究漢代文化,形成“八公仙豆”系列旅遊產品,與淮南豆腐文化一道,把“八公仙豆”做出品牌,做出文化。

因為他要做“原創”和“最先”的。直到確定了“淮南大豆”方向,從此沉迷於此。

李佩樂介紹,淮南是中華豆腐的發源地,已舉辦過多屆“中國豆腐文化節”,說起來,豆腐文化之源是“豆”文化,淮南本地便有野生大豆。這樣厘清後,他利用自己的農技師特長,引種栽培淮南野生大豆。同時,圍繞“豆”文章,李佩樂開發“豆”食品,尋覓收藏古“豆”器,發掘延伸淮南“豆”文化。

李佩樂說,“豆”是古代的盛器,現代的食品,因此有“形”和“意”兩方面。作為食品,淮南本地便出產優質大豆,小時候,最難忘的美食就是“香香豆”,那是用本地生產的豆子經農家鐵鍋爆炒,香脆可口、回味無窮,大人孩子作為零食,特別有淮河人家的生活氣息,而以大豆為原料的“八公山豆腐”更是名滿天下。著眼于此,李佩樂利用2年多時間考察研究,最終為淮南地方大豆命為“八公仙豆”。

李佩樂有意利用他的藏品建立一所家庭“豆”文化博物館,他的思路也逐漸形成,就是以“探尋淮南豆腐歷史軌跡”為課題,收集有關大豆的書籍,堅持不懈地研究漢代文化,形成“八公仙豆”系列旅遊產品,與淮南豆腐文化一道,把“八公仙豆”做出品牌,做出文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