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知道從陳勝反秦到項羽自刎,前後多少事,可只有八年時間嗎?

上下五千年歷史, 能被大家普遍熟知的時期並不多。 在漫長的歷史中, 有兩個時期不是很長, 但因為種種原因, 人物、故事成了街頭巷邊老百姓日常的談資。 這兩個時期一個是楚漢爭霸, 另一個是三國。 【歷史深處】這一期就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包括楚漢爭霸在內的從秦末農民起義到劉邦登基的在內滿打滿算只有八年的歷史。

(一)整體脈絡

這段時期的成語說起來就有一大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約法三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婦人之仁、獨當一面、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背水一戰、楚河漢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等。

一說起這些成語, 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就浮現在了我們眼前, 這段時期裡活躍的那些人物, 也就都從我們腦海中跑了出來:陳勝、吳廣、項梁、劉邦、項羽、范增、韓信、張良、蕭何等等。

圖1、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可如果你仔細回頭看這段歷史的話, 你會發現發生了如此多的故事的這段時期, 居然從陳勝吳廣起兵造反的前209年, 到項羽自刎烏江邊的前202年, 加起來也只有短短的8年時間。

依照概述史的慣例, 我們將這段時期做一個簡單的切分:從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前209七月一直到巨鹿之戰前項羽殺死宋義的前207年十一月, 可以算作秦末農民起義的第一階段, 大秦天下亂作一團, 簡稱為混戰時期;從項羽加入巨鹿之戰戰團的前207年12月, 一直到項羽分封諸侯的前206年十二月, 可看作項羽崛起並稱霸時期;第三階段, 從劉邦入住漢中到前202年稱帝, 可稱為楚漢爭霸時期。

(二)混戰時期(前209七月——前207年十一月)

從課本上知道的大澤鄉起義起因看似簡單,

說陳勝、吳廣押送的到漁陽服役的幾百人, 因為遇到了大雨, 耽誤了行程, 按照大秦法律當斬, 於是這些人在去也是死、反也是死的逼迫下, 起兵造反。 當時是前209年七月, 在中央集團的大秦帝國建立剛剛一個生肖輪回的時候, 就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農民起義。 和大秦帝國建立一樣, 陳勝吳廣起義這樣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在中國歷史上一樣是首次。

圖2、大澤鄉起義

從大澤鄉起義的細節中, 我們可以看到從周的分封制到秦的大一統的郡縣制切換時, 各種的不適應。 秦推行的嚴刑峻法, 在統一天下之後, 實際推行時, 面臨了太多的挑戰:當權者是否有能力駕馭, 層層的官僚體系是否能起到緩衝矛盾的作用, 治下的百姓是否適應。 秦沒有能冷靜面對這些問題, 因此它覆滅的命運從秦始皇大一統時就註定了。

從陳勝起兵到陳勝被殺, 中間只有短短七個月的時間。 剛開始陳勝吳廣崛起的勢頭很猛, 短短時間內就集聚了超過十萬的隊伍, 而且六國地盤都在陳勝吳廣的帶動下打著六國王室紛紛起兵。

陳勝派軍直逼函谷關, 危及到秦首都咸陽。 秦二世緊急任命章邯為將, 釋放驪山的刑徒, 很快將陳勝的軍隊打的大敗。 不久吳廣戰死、陳勝被部下殺害。

圖3、撲滅陳勝吳廣起義最重要的人物章邯

陳勝、吳廣的叛亂是平定下去了,可原來六國的地盤上,已經到處是割據勢力了。東邊的齊、燕,北邊的韓、趙、魏,以及南面的楚,都已建立了獨立政權。陳勝死後,章邯帶領秦軍繼續剿滅六國地盤上建立起的這些政權。

章邯的秦軍一開始非常順利,屢戰屢勝,直到碰到了項梁。楚國貴族項梁在陳勝吳廣起義後在會稽郡起兵,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為王,復辟楚國。芒碭山斬白蛇起義的劉邦此時也帶兵依附在項梁之下。當然他賬下最得力的戰將是自己的侄子項羽。項梁率領楚軍先是在東阿,援救齊國的實際控制人田榮的時候,大敗章邯。可不久之後,在定陶楚軍被章邯擊敗,項梁戰死。楚國的頂樑柱項梁一死,不僅僅章邯認為楚國大勢已去,北上圍攻趙國。楚國內部也使用手段打壓項羽,原來被項家主導的楚國政局,回到了被項梁擁立的楚懷王手中。

圖4、連環畫項梁起義

在巨鹿被圍的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決定增援的時候,派出了兩路大軍。一路由宋義率領北上巨鹿救援,一路由劉邦率領西征秦國,以防範秦援助章邯,兩路大軍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這個分兵策略,為之後的楚漢爭霸,埋下了伏筆。北上救援的楚軍,可能是主將宋義想看著諸侯軍與秦軍決戰,然後坐收漁利,居然中途逗留46天而不前進。副將項羽殺死宋義,而掌控北上救援趙國的楚軍。項羽、劉邦的競爭與對峙,就此開始。

(三)項羽崛起並稱霸時期(前207年12月——前206年十二月)

钜鹿之戰是滅秦最關鍵一戰,同時也是項羽的成名之戰。奪取了北征軍隊主導權的項羽,一加入钜鹿之戰戰局,就“破釜沉舟”,打退章邯,活捉王離,一戰成名。項羽所率領的楚軍,也因此成為钜鹿之戰中所有諸侯軍的主導,各路諸侯軍都被納入了項羽的麾下。之後項羽又大敗秦軍,秦軍主將章邯率領二十多萬秦軍歸降項羽。而項羽因為怕秦軍反叛,坑殺二十萬秦軍,戰場的殘忍真是讓人不忍直視。在項羽取得钜鹿之戰成功的同時,西征的劉邦一路沒打什麼大仗,輕輕鬆松的就進入關中,把強秦給滅了。而且進入關中的劉邦約法三章,已經盤算著做關中王了。

圖5、钜鹿之戰

钜鹿之戰取勝的項羽馬上西進,到攻破劉邦軍隊把守的函谷關。於是楚國的兩支軍隊在關中對峙了起來,項羽四十萬大軍駐紮於鴻門,劉邦十萬大軍駐紮灞上。這之後就有了著名的鴻門宴。進入咸陽的項羽,可不像劉邦那麼文明,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項羽這樣的作為為他之後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之後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其中劉邦被封為了漢中王;項羽自己在十八路諸侯之上,自稱“西楚霸王”。此時佔據絕對主導的項羽,治國的策略還在舊的分封制策略。要說項羽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那就是這一次失敗的分封。而他的對手劉邦,在治國上的想法,要比他更適應那個時代。

(四)楚漢爭霸時期(前206年十二月——前202年二月)

相比於之前的兩個階段,楚漢爭霸持續相的時間相對長很多,前後加起來超過三年的時間。細看楚漢爭霸的過程,是非常精彩的,相比之後的任何戰役都不遜色。簡單的做一個切分的話,楚漢爭霸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平定三秦(含彭城之戰);滎陽成皋對峙;收尾及垓下決戰。

A、平定三秦(含彭城之戰)

原本佔據大好形勢的項羽之所以出問題,就在於他分封的諸侯之間的實力不均。而且分天下和分東西一樣,總會有人抱怨不公平的。劉邦眼跟前的三秦,實力就很弱小。而且劉邦有名正言順的理由,拿回自己當時西征時被永諾的漢中王。於是前206年八月,劉邦先行發起挑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後,短短幾個月平定三秦,除了章邯困守的廢丘之外,三秦之地全歸劉邦所有。在劉邦平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因為自己的分封的後遺症,都顧不上去管劉邦。自己陷在因沒有被封王,但實力雄厚滅掉項羽分封的三個齊王的田榮。

圖6、十八路諸侯地圖

基本平定三秦的劉邦,馬上出函谷關,剿滅項羽分封的關內諸侯,短短時間內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站在了劉邦一邊。於是劉邦和項羽的第一次對決,前205年四月在彭城展開。危局中的項羽,真是打仗的能手,以反差極大的兵力對比,以少勝多,取了彭城之戰的勝利。彭城之戰後,劉邦被迫退回漢中,不過順手將在三秦抵抗的章邯滅掉,盡占關中。

圖7、平定三秦及彭城之戰

B、滎陽成皋對峙

前205年六月,劉邦的漢軍在與楚軍的京索之戰,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劉邦算是在一場大敗之中力主了陣腳,和項羽進入長期的對峙期,這段時期被稱為滎陽成皋對峙。在這段時期裡,楚漢兩軍各有勝負,反復在滎陽、成皋一帶僵持。

圖8、韓信北伐

彭城之戰前,大部分諸侯都是站在劉邦一邊的,可彭城大敗,隨風倒的諸侯們都站到了項羽一邊。為解除側翼威脅,劉邦於是讓韓信帶兵,先後滅掉了魏、代、趙、燕、齊,在僵持戰場之外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韓信在北邊節節勝利的同時,劉邦還聯合那邊的英布、彭越不停在背後給楚軍搗亂。

圖9、滎陽對峙

C、收尾及垓下決戰

到西元前203年八月的時候,項羽的楚軍已經有點堅持不下去了,於是和劉邦議和。雙方訂立和約“中分天下”,劃鴻溝(古運河,位於今河南滎陽以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前後算來,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

圖8、垓下決戰

準備西返的劉邦在謀士張良、陳平的勸說下,乘項羽的楚軍疲憊之時,在議和後對後撤的楚軍進行追擊,並最終將十萬楚軍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璧)。於是在後,動人而淒慘的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就上演了。楚漢爭霸,以項羽自刎烏江邊,劉邦登基稱帝而告終。

【歷史深處】概述史第五期就到這裡,第四期我們概述從西漢到東漢之間的王莽的新朝以及之後的綠林赤眉,歡迎關注!

陳勝、吳廣的叛亂是平定下去了,可原來六國的地盤上,已經到處是割據勢力了。東邊的齊、燕,北邊的韓、趙、魏,以及南面的楚,都已建立了獨立政權。陳勝死後,章邯帶領秦軍繼續剿滅六國地盤上建立起的這些政權。

章邯的秦軍一開始非常順利,屢戰屢勝,直到碰到了項梁。楚國貴族項梁在陳勝吳廣起義後在會稽郡起兵,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為王,復辟楚國。芒碭山斬白蛇起義的劉邦此時也帶兵依附在項梁之下。當然他賬下最得力的戰將是自己的侄子項羽。項梁率領楚軍先是在東阿,援救齊國的實際控制人田榮的時候,大敗章邯。可不久之後,在定陶楚軍被章邯擊敗,項梁戰死。楚國的頂樑柱項梁一死,不僅僅章邯認為楚國大勢已去,北上圍攻趙國。楚國內部也使用手段打壓項羽,原來被項家主導的楚國政局,回到了被項梁擁立的楚懷王手中。

圖4、連環畫項梁起義

在巨鹿被圍的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決定增援的時候,派出了兩路大軍。一路由宋義率領北上巨鹿救援,一路由劉邦率領西征秦國,以防範秦援助章邯,兩路大軍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這個分兵策略,為之後的楚漢爭霸,埋下了伏筆。北上救援的楚軍,可能是主將宋義想看著諸侯軍與秦軍決戰,然後坐收漁利,居然中途逗留46天而不前進。副將項羽殺死宋義,而掌控北上救援趙國的楚軍。項羽、劉邦的競爭與對峙,就此開始。

(三)項羽崛起並稱霸時期(前207年12月——前206年十二月)

钜鹿之戰是滅秦最關鍵一戰,同時也是項羽的成名之戰。奪取了北征軍隊主導權的項羽,一加入钜鹿之戰戰局,就“破釜沉舟”,打退章邯,活捉王離,一戰成名。項羽所率領的楚軍,也因此成為钜鹿之戰中所有諸侯軍的主導,各路諸侯軍都被納入了項羽的麾下。之後項羽又大敗秦軍,秦軍主將章邯率領二十多萬秦軍歸降項羽。而項羽因為怕秦軍反叛,坑殺二十萬秦軍,戰場的殘忍真是讓人不忍直視。在項羽取得钜鹿之戰成功的同時,西征的劉邦一路沒打什麼大仗,輕輕鬆松的就進入關中,把強秦給滅了。而且進入關中的劉邦約法三章,已經盤算著做關中王了。

圖5、钜鹿之戰

钜鹿之戰取勝的項羽馬上西進,到攻破劉邦軍隊把守的函谷關。於是楚國的兩支軍隊在關中對峙了起來,項羽四十萬大軍駐紮於鴻門,劉邦十萬大軍駐紮灞上。這之後就有了著名的鴻門宴。進入咸陽的項羽,可不像劉邦那麼文明,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項羽這樣的作為為他之後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之後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其中劉邦被封為了漢中王;項羽自己在十八路諸侯之上,自稱“西楚霸王”。此時佔據絕對主導的項羽,治國的策略還在舊的分封制策略。要說項羽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那就是這一次失敗的分封。而他的對手劉邦,在治國上的想法,要比他更適應那個時代。

(四)楚漢爭霸時期(前206年十二月——前202年二月)

相比於之前的兩個階段,楚漢爭霸持續相的時間相對長很多,前後加起來超過三年的時間。細看楚漢爭霸的過程,是非常精彩的,相比之後的任何戰役都不遜色。簡單的做一個切分的話,楚漢爭霸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平定三秦(含彭城之戰);滎陽成皋對峙;收尾及垓下決戰。

A、平定三秦(含彭城之戰)

原本佔據大好形勢的項羽之所以出問題,就在於他分封的諸侯之間的實力不均。而且分天下和分東西一樣,總會有人抱怨不公平的。劉邦眼跟前的三秦,實力就很弱小。而且劉邦有名正言順的理由,拿回自己當時西征時被永諾的漢中王。於是前206年八月,劉邦先行發起挑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後,短短幾個月平定三秦,除了章邯困守的廢丘之外,三秦之地全歸劉邦所有。在劉邦平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因為自己的分封的後遺症,都顧不上去管劉邦。自己陷在因沒有被封王,但實力雄厚滅掉項羽分封的三個齊王的田榮。

圖6、十八路諸侯地圖

基本平定三秦的劉邦,馬上出函谷關,剿滅項羽分封的關內諸侯,短短時間內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站在了劉邦一邊。於是劉邦和項羽的第一次對決,前205年四月在彭城展開。危局中的項羽,真是打仗的能手,以反差極大的兵力對比,以少勝多,取了彭城之戰的勝利。彭城之戰後,劉邦被迫退回漢中,不過順手將在三秦抵抗的章邯滅掉,盡占關中。

圖7、平定三秦及彭城之戰

B、滎陽成皋對峙

前205年六月,劉邦的漢軍在與楚軍的京索之戰,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劉邦算是在一場大敗之中力主了陣腳,和項羽進入長期的對峙期,這段時期被稱為滎陽成皋對峙。在這段時期裡,楚漢兩軍各有勝負,反復在滎陽、成皋一帶僵持。

圖8、韓信北伐

彭城之戰前,大部分諸侯都是站在劉邦一邊的,可彭城大敗,隨風倒的諸侯們都站到了項羽一邊。為解除側翼威脅,劉邦於是讓韓信帶兵,先後滅掉了魏、代、趙、燕、齊,在僵持戰場之外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韓信在北邊節節勝利的同時,劉邦還聯合那邊的英布、彭越不停在背後給楚軍搗亂。

圖9、滎陽對峙

C、收尾及垓下決戰

到西元前203年八月的時候,項羽的楚軍已經有點堅持不下去了,於是和劉邦議和。雙方訂立和約“中分天下”,劃鴻溝(古運河,位於今河南滎陽以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前後算來,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

圖8、垓下決戰

準備西返的劉邦在謀士張良、陳平的勸說下,乘項羽的楚軍疲憊之時,在議和後對後撤的楚軍進行追擊,並最終將十萬楚軍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璧)。於是在後,動人而淒慘的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就上演了。楚漢爭霸,以項羽自刎烏江邊,劉邦登基稱帝而告終。

【歷史深處】概述史第五期就到這裡,第四期我們概述從西漢到東漢之間的王莽的新朝以及之後的綠林赤眉,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