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誤傳千年的中國俗語,原來“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這樣子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近之則不孫, 遠之則怨。 ——《論語·陽貨》

因為《論語》的這句話, 有人就解讀為孔子歧視女性, 甚至被認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雖然很多人這麼認為, 特別是現代人更加這麼認為, 但還是有人在為孔子鳴不平。 眾所周知在49年後的中國大陸自始至終給老夫子戴著一個意識形態的帽子, 因此這些辯護的聲音也就難以被世人所知了。

孔子一貫的思想是平等、仁愛, 愛人如己, 他怎麼會歧視女人。

首先, 提倡實踐“為父母守三年之喪”, 充分證明他是一位孝子, 他孝敬的不僅只有父親, 而且也有母親。 孔老夫子深為推崇《詩經》, 他認為懂《詩》經是道德修養的第一步。 還說:“詩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無邪”, 在《詩經》第一篇裡, 孔子就選的是《關雎》。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當我們仔細翻翻這部經孔子修訂整理後的著作時, 就會發現裡邊很多篇幅都在歌頌女子的青春美麗、大方善良,

歌頌了當時男女平等、自由戀愛的浪漫氛圍, 也批判了一些男子對女子始亂終棄的行為。 一個將“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這樣的優美和浪漫的句子放在全書第一篇的孔子, 一個對女性美著力誇讚、對愛情大加謳歌的孔子, 會是歧視婦女的人嗎?另外, 從《詩經》中所反映的社會風貌, 我們可以得知, 從三代(夏、商、周)以來直至孔子所生活的那個時期, 男女是相當平等的。

說孔子歧視女性, 不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 更與當時的社會風氣不符。 如果孔子把女人當成道德卑鄙的小人, 他會這樣描述人類美好的愛情?何況孔子從小就是母親獨自把他撫養大, 他尊重母親, 能瞧不起女人?有人根據古文特定的語法,

發現《論語》的句式多用對偶。 例如:“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於利。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所以從語法來看, 這裡的“女子”和“小人”是意思相近相似的詞。 按照“人之陽曰男, 人之陰曰女”, 這裡的“女”其實是一個形容詞“陰性的”, “女子”就是“內心陰險狡詐的人”, 全句就成了:那些內心陰險狡詐、人格卑鄙齷齪的人是最難以相處的。 親近他們, 他們會無禮;疏遠他們, 他們又會怨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孔子批判的是被“養”起來的狡詐卑鄙小人。 想想什麼人才能養小人?君主啊!所以這句話是指君王身邊的小人。 這些人, 親近了會變得無禮傲慢, 遠離了又會心生怨恨。

還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說這句話時的背景。 孔子是在衛國之行後發現自己不僅被衛國君主欺騙了, 還被衛國君主身邊的小人仗勢愚弄。 孔子於是指責衛國君主聽信身邊小人:“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離開衛國之後, 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 遠之則怨。 ”那這後面一句怎麼解釋呢?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君主, 對那些後宮沒什麼本事的拍馬小人太親近了, 他們就會得意忘形, 忘了自己的身份, 開始用你的權力胡做非為, 而你疏遠她們吧, 她們又要埋怨, 是非常麻煩的事。

孔子之前, 妲己誤國, 烽火戲諸侯。 孔子之後, 宦官小人當道, 皇后外戚亂政的橋段更是屢屢上演, 不可枚數。 知道了這些歷史背景和人生經歷,

再看看孔子衛國之行, 一切都明白了。 回頭想想, 孔老夫子這句話多英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