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共用充電寶,騙錢的“偽互聯網”泡沫

小心共用經濟泡沫

誰也沒有料到, 被小米、三星打的奄奄一息的充電寶廠商, 能夠換個共用經濟的馬甲煥發生命力, 姑且不論產值,

投資者倒是很瘋狂, 沒錯這就是最近異常火爆的共用充電寶項目。

4月剛過去一半, 共用充電寶創業企業們接連宣佈融資的喜訊, 來電科技宣佈獲得SIG、紅點中國領投, 九合創投、飛毛腿董事長跟投的2000萬美金A輪融資, 是目前行業內最大的一筆融資;街電宣佈獲得億元級別的A輪融資, 由IDG資本、欣旺達領投;小電科技獲得騰訊、金沙江創投、知名天使投資人王剛領投數千萬元天使投資;魔寶電源、Hi電也都在4月初宣佈了融資消息。

在短短不到10 天時間裡, 共用充電寶拿下5筆融資, 超20家機構入局, 融資金額逼近3億元。 同時, 新入局者不斷, 目前已經有電小鳥、雲沖吧等十多個共用充電寶項目都在找投資。

從滴滴到摩拜、再加上相對穩定的房屋租賃愛彼迎,

共用經濟摧枯拉朽。 這一幕多像前兩年火爆的O2O:上門美甲、上門按摩、上門家政……只不過, 難以便准化的服務變成了一個個具象的產品。

換個馬甲, 難道就不是租賃了嗎?

實際上, 把滴滴跟摩拜做類比, 是不公平的, 摩拜更像首汽約車、神州專車,

而滴滴終究是分享的個人車主的運載力, 車是必需品, 但初衷是既有運力的分享, 只不過由於補貼和競爭的殘酷性, 滴滴客觀上推波助瀾了“逐利而來”的專職司機, 說到底, 滴滴拼車對於共用經濟的描述要比快車、專車更貼切。

摩拜和時興的共用充電寶當然不服氣, 在共用經濟的定義中, 滴滴、愛彼迎是一類模式, 而生產、租賃一條龍的互聯網模式, 也是共用經濟, 畢竟不再講究消費者的擁有權, 而是使用權, 這比買賣那種模式高效很多。

確實, 邏輯並不能說服任何人, 凡是一丁點兒效率優化都值得提倡, 最後還得規模效應說話, 折算回來“一些成本浪費”誰都不在意, 說到底有錢在互聯網還是硬道理。

不過, 有錢還可能砸出來的是泡沫, 相比共用單車、共用房屋、共用網約車, 共用充電寶解決的痛點比較單薄, 就是外出時間的臨時充電需求, 這一點最終可能還是要靠手機產品的電能優化解決。

但出行、房屋不同, 共用打的是地域和社會牌, 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車和房,

不是每個城市都能無限制的承載每個人都有車和房。 但充電寶, 惟一的解釋就是懶惰作怪:用戶不肯或者忘記多拿兩個充電寶。

這裡面的泡沫, 有點大, 我要是共用充電寶創業者, 且希望手機電池永遠達不到耗能優化。 但萬一, 手機都不是未來最重要的手持設備了呢?

——————

斷面

解讀新科技, 切給你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