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知道“黃潤乾獎”麼?它不只是聽起來很“高大上”

掌上曲靖訊4月17日上午, 第二屆中國天文學會黃潤乾天體物理基礎研究獎評審會在曲靖舉行。 周又元、李惕碚、武向平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及四位元我國天體物理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齊聚曲靖, 對被推薦者進行了認真評審。

據瞭解, 黃潤乾先生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 也是曲靖一中的老校友, 中國天文學會黃潤乾天體物理基礎研究獎是為了紀念黃潤乾院士、為積極鼓勵天體物理基礎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天文工作者, 用黃潤乾院士捐贈的2007年獲得的“雲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餘額60萬元作為基金, 設立《中國天文學會黃潤乾天體物理基礎研究獎》, 並委託中科院雲南天文臺對該獎項進行評獎的組織及基金的代管理工作, 每兩年在全國範圍內推薦評選一次, 設立評獎委員會, 開展評獎工作。 2015年第一屆評出的獲獎人都是在我國天文界有突出影響力的優秀人才,

本次是進行第二屆評獎。

評審會後, 院士專家一行還分別到曲靖一中、曲靖師範學院開展天體物理基礎研究領域的專題講座, 傳播天文知識, 為提高我市中青年的科學素養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連結:

周又元院士,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教授。 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的研究, 同時涉及宇宙學和宇宙大尺度結構等的研究。 他是我國最早進行這類研究的學者之一, 並創建了相應的研究團組。 對射電類星體進行光度定標, 確立了射電展源類星體的Hubble圖,

支援了類星體紅移的宇宙學起源本質。 在國際上較早利用類星體獲得100Mpc的超大尺度結構的觀測證據, 後被大樣本星系巡天所證實。 研究活動星系核內部結構和輻射機制, 首次得到活動星系核大藍包形狀參數方程, 肯定了產生發射的機制, 確認了大藍包的輻射來自吸積盤及其冕區, 得到相應的溫度分佈, 估算了中心黑洞的品質。 發現了活動星系核X射線短時標變化規律新類型, 用耀斑模型對各種類型的變化規律進行了統一解釋。

李惕碚院士, 著名高能天體物理學家, 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現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主要從事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研究。

他開拓了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的實驗研究, 主持研製球載大型硬X射線望遠鏡並進行對天體高能輻射的空間觀測, 在世界上首次用准直調製望遠鏡實現了對硬X射線天體的高精度成像, 提出和主持研製我國首顆天文衛星:空間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 建立了銀河γ射線的統計模型, 該模型及其結論的正確性被空間和地面觀測證實。 建立了準確處理稀有事例的置信分佈方法;建立了估計物件-背景觀測結果統計顯著性的方法, 成為宇宙線和高能天文實驗資料分析中一個通用的標準方法;建立了物件重建的直接解調方法和在時域上分析複雜時變現象的時間尺度譜方法, 在宇宙背景輻射和宇宙演化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武向平院士,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科協常委、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現任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1982年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宇宙學研究, 在理論天體物理和觀測宇宙學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績。 較早建立了星系團的強引力透鏡統計理論, 提出了在星系團中心存在緻密暗物質核的思想;解釋了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尋找銀河系暈暗物質實驗所發現事例的成因, 為認識銀河系暗暈的物質構成起了積極作用;利用光學、X射線和引力透鏡三種方法聯合測定了諸多引力透鏡星系團的中心品質, 發現傳統方法之偏離;利用星系群和星系團的X射線和光學觀測資料系統地研究了其動力學特性, 所建立的統計相關關係被廣為採用;領導了在新疆天山地區建設用於“宇宙第一縷曙光探測”的大型低頻射電望遠鏡陣列21CMA,成為國際上較早開啟宇宙再電離探測的重大設備。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等。

所建立的統計相關關係被廣為採用;領導了在新疆天山地區建設用於“宇宙第一縷曙光探測”的大型低頻射電望遠鏡陣列21CMA,成為國際上較早開啟宇宙再電離探測的重大設備。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