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個迷之存在:五千年前的尖底瓶是做什麼用的?

尖底瓶, 指的是流行於我國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中的一種陶器。 這種陶器一般為小口細頸、斜肩鼓腹、瘦長體尖底、腹部有對稱雙耳, 可略稱為小口尖底瓶。 它的產生年代大約在距今6500 年前,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廟底溝二期文化中還能見到, 所以它存續的時間至少有1500年。


在初中教科書上有列出尖底瓶的用法。 將空瓶放入水中, 它在水中自動下沉, 注滿水後, 由於重心轉移, 瓶口朝上豎起, 再用繩將瓶吊出水面, 從而實現取滿水而滴水不漏。

1957年發掘工作結束後, 在該遺址建立了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博物館。 當參觀者進入該博物館時, 會發現院內中央有一水池, 池中小山上塑有一汲水少女形象:她腕戴陶環, 身著麻布裙衫, 手中正提著一隻半坡類型的尖底瓶, 蹲在池邊, 作欲汲水狀。 半坡博物館內這尊醒目的少女形象, 傳遞給觀者的資訊仍然是:尖底瓶是一種汲水器具。

然而科學家經過大量實驗證明這種尖底瓶的確無法完成傳說的“虛則斜、中則正、滿則覆”的打水方式。 再者, 仰韶時期沒有水井, 用繩子掛住“雙耳”垂到井裡去打水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說到這裡, 大家肯定就納悶了, 尖底瓶不是打水用具, 那它的作用到底是什麼?現在學界有如下這些推測:

暖瓶

有人推測:小口尖底瓶因其小口易密封、水易倒、防漏灑, 為當時的水器。 其特殊的尖底可保證插入地後更加穩固且有一定的保溫作用。 故小口尖底瓶應為當時的“暖瓶”或“暖杯”。

釀酒器具

為何推測其為釀酒器具, 在仰紹文化遺址裡往往發現一些小口尖底瓶的外壁多系下半部塗有草泥土痕跡, 說明人們釀酒時候蒸過的穀物裝在此種器內, 在固定於一個地方使其發酵經過一定日期, 待瓶內穀物發酵後便可加入清水泡成水酒。 下圖為坦卡蒙時代的敘利亞人用吸管喝尖底瓶裡的酒。 這證明尖底瓶可能為釀酒用具。

我們再來看一下“ 酉”這個字的演變:

尤其是在金文中的“酉”字,是不是很像尖底瓶呢?因此從“酉”字字型的演變可得知最初的酒器為尖底形狀。

禮器

古人祭祀中需要酒的參與,所以尖底瓶也可能是一種禮器。我們也能觀察到尖底瓶的造型不適合放置,所以它有可能是被人用來捧在手裡的,所以說它有可能是祭祀裝酒所用。尖底瓶取象於果核,果核是舊一輪生命的歸宿,是新一輪生命的起點莊命在此中輪回不息。而尖底瓶多出土於墓葬反應出古人把取向於果核的尖底瓶應用於墓葬顯然是希望尖底瓶能夠像果核那樣凝聚起舊一輪生命的魂,孕育出新一輪生命,使生命輪回不息。

雖然在中國並沒有發現直觀的證據證明尖底瓶是禮器,但在埃及壁畫中能發現尖底瓶被用作祭祀的證據,如下面的兩幅埃及壁畫。

雖然小編列出了很多看似證據的東西,但一切的一切也都是推測。這神奇的尖底瓶或許還有更多的妙用沒有被發現。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自己的看法呢?你們有沒有更新奇的猜測?

尤其是在金文中的“酉”字,是不是很像尖底瓶呢?因此從“酉”字字型的演變可得知最初的酒器為尖底形狀。

禮器

古人祭祀中需要酒的參與,所以尖底瓶也可能是一種禮器。我們也能觀察到尖底瓶的造型不適合放置,所以它有可能是被人用來捧在手裡的,所以說它有可能是祭祀裝酒所用。尖底瓶取象於果核,果核是舊一輪生命的歸宿,是新一輪生命的起點莊命在此中輪回不息。而尖底瓶多出土於墓葬反應出古人把取向於果核的尖底瓶應用於墓葬顯然是希望尖底瓶能夠像果核那樣凝聚起舊一輪生命的魂,孕育出新一輪生命,使生命輪回不息。

雖然在中國並沒有發現直觀的證據證明尖底瓶是禮器,但在埃及壁畫中能發現尖底瓶被用作祭祀的證據,如下面的兩幅埃及壁畫。

雖然小編列出了很多看似證據的東西,但一切的一切也都是推測。這神奇的尖底瓶或許還有更多的妙用沒有被發現。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自己的看法呢?你們有沒有更新奇的猜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