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千古聖人王陽明這樣一個驚人的故事,原來我們的教育方式都錯了

最近在看《百家講壇》在介紹千古聖人王陽明, 王陽明的大部分事蹟我都知道, 比如智破叛賊、龍場悟道等, 而且從小立志當聖人, 確實讓人敬佩不已。 而且因為比較關心兒童教育, 也瞭解了很多關於陶行知教育理念裡特別推崇的知行合一, 所以就報著重溫一遍的心態, 一邊洗菜一邊在聽, 哪知道這一聽又有個重大領悟, 之所謂求知無處不在, 只要有心!

主講人講述了王陽明小時候的一則小故事, 現在想來還是非常驚人:

王陽明小時候一直不會開口說話, 家裡人都以為王陽明可能是啞巴, 所以父親也甚是憂傷, 也就交給爺爺在帶, 知道王陽明五歲的時候, 有一天爺爺在背大學, 在背誦第一句“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 因為背誦了無數次, 所以, 這次在背誦的時候, 爺爺想細細品味這句話, 所以反復念誦“大學之道”之時就反復沉吟……, 這是旁邊的五年沒說話的小王陽明突然來了一句“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 ”, 要知道, 這是王陽明五年來說的第一句話, 一開口第一句說的不是爸爸、媽媽, 上來就是《大學》的儒家經典, 這生來就是“為往聖繼絕學”而來呀, 所以這時爺爺、爸爸都驚訝極了, 問小王陽明如何知道這儒家經典, 小王陽明說, 爺爺小時候, 每每都會背誦各種文章, 我早就記誦在心裡了。 果然有陸續問了其他的經典文章, 王陽明小朋友具是張口就來, 洋洋灑灑……

聽到這裡蓉兒不竟非常感慨, 教育不就是這樣嗎?耳濡目染, 家長才是寶寶最早的啟蒙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小時候最能影響到小朋友。

你的行為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慢慢長大了, 他也會玩手機、打遊戲、看網劇, 你批評他, 限制他玩手機、不讓他玩遊戲, 他能服氣嗎?只會加重逆反心理。

兒童教育重在有志、有質、有智的教育, 如果父母都沒有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沒有灼灼的求知欲, 並不斷地自我成長, 那我們的教育方式就錯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