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救兵天降 “空中120”今年落青

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 引發大面積車輛擁堵, 車禍傷患送不出去, 急救車無法到達現場。 伴隨著螺旋槳的轟鳴聲, 一架直升機從天而降, 在雜亂的現場找到一小塊空地, 穩穩降落, 將醫療急救人員送到現場……由直升機作為“空中120”實施救援今年在島城成為現實。 昨天, 記者在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 市政府近日審議通過的《青島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將於3月20日起實施。 《規定》提出, 建立陸地、空中與水上相結合的立體醫療救護服務網路, 鼓勵發展多元化急救醫療服務。

市急救中心主任盛學岐介紹, 今年, 兩架“空中120”直升機在島城正式投入使用。

打造海陸空立體醫療救護體系

社會急救醫療, 具有很強的公益性。 意外創傷或疾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快速有效的緊急醫療救助, 對保護傷病員的生命與健康非常重要, 也反映了一個地區的醫療水準及公共福利的綜合能力。 2005年, 我市已經制定了《青島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規定》,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特別是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的階段, 各種突發性疾病的增加, 各種意外以及交通事故頻次的較快增長, 對急救醫療的需求呈現前所未有的上升勢頭, 也對急救醫療服務內容、範圍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去年年底, 我市對原《規定》進行相應修訂,

並經市十五屆人民政府第12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將在今年3月20日正式實施。

隨著市民對醫療急救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 傳統的地面急救服務體系已不能滿足需求, 建立立體化醫療救護體系, 成為完善醫療急救體系的必然趨勢。 《規定》第六條明確提出, 建立陸地、空中與水上相結合的立體醫療救護服務網路, 鼓勵發展多元化急救醫療服務。

醫療救援直升機停在市急救中心的停機坪上。 市急救中心供圖

兩架“空中120”今年投入使用

市急救中心主任盛學岐介紹, 通過與民間資本合作, 今年1月12日, 一架專業醫療構型的直升機已經停在了市急救中心的停機坪上, 已經能夠起飛執行緊急救援任務。 今年, 另外一家民間機構也將在島城建立空中救援基地, 並配備一架醫療救護專用直升機, 由120急救中心統一調度, 與地面急救車輛配合開展“立體救援”。

據介紹, 直升機醫療救護與常見的地面120車輛急救並無本質不同, 特別之處是需要有專用停機坪或一塊開闊空曠的公共場地。

據悉, 在交通事故道路上, 只要有50米內的空地即可降落急救直升機。 醫療救護專用直升機艙內配備除顫監護儀、高壓氧氣瓶、呼吸機、吸痰器、輸液泵等設備, 在工作人員配置上, 除兩名駕駛人員外, 每架直升機上配有一名急救醫師和一名護士, 相當於一間空中重症監護室, 保證傷患在運送過程中生命體征保持平穩。 同時直升機的高速救援, 也能幫助傷患贏得救治的黃金時間。

盛學岐介紹, 直升機轉運和空中救援主要針對3種情況:第一種是救護車難以到達, 比如海島、海面、山林, 以及發生嚴重交通事故的高速公路或者跨海大橋, 因為大面積車輛擁堵, 車禍傷患送不出去, 救護車無法到達現場;第二種是事發位置比較偏遠,

周圍急救分中心的救護車很難及時趕到現場, 但病人需要快速救援並轉運到就近醫院;第三種是救援病情隨時會發生變化的緊急、危重病患, 比如一些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需要在黃金時間內送醫搶救。 盛學岐介紹, 直升機醫療救護也不是萬能的, 要受到很多客觀情況的限制, 目前直升機醫療救護還無法做到夜間救援或在惡劣天氣情況下救援, 還可能遇到航空管制。 因此能否實施直升機醫療救護, 並不由患者或者家屬來判斷, 而是要看該情況是否符合急救條件和飛行條件。

目前全省可以提供直升機降落的大型醫院在20家左右, 在青島, 最早建成直升機降落點的是市立醫院本部院區。 1986年,該院主體12層的病房大樓竣工啟用時,一架直升機平穩降落在病房大樓樓頂直升機降落平臺上,完成了我市第一次海上救援醫療機構樓頂降落演練。目前急救直升機可降落的醫院包括市立醫院東部院區和市第三人民醫院,而青大附院黃島院區、青島市急救中心也可以停降直升機。此外,通過急救直升機和救護車的配合,在直升機降落後再由救護車轉運,也可以爭取搶救時間。

救護車使用6年後要退出急救一線

為切實解決救護車輛不足的問題,根據國家標準,學習外地經驗,《規定》中適當提高了急救車輛的配置標準和更新標準。根據急救醫療需要,按照每4萬常住人口規劃配備不低於1輛救護車,農村或者較偏遠地區急救半徑不超過8公里。配備不低於1輛救護車。同時,針對現有急救車輛存在超過使用年限或行駛里程,在執行急救醫療任務時故障率高,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從執行院前急救醫療任務的安全角度出發,結合我市實際規定,提出救護車使用年限6年或者行駛里程30萬公里需退出急救一線用車。

為解決急救資源佈局不均衡、急救服務半徑過長、交通擁堵等導致“無車可派”等問題,市急救中心及各區市急救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實現了調度指揮標準化、規範化。為提高急救效率,《規定》第十六條提出,急救中心根據急救資源合理調配急救車輛,在接收完求救資訊後1分鐘內發出調度指令,急救站(點)接到調度指令後在規定時限內派出急救車輛。

記者從青島市急救中心瞭解到,我市將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市內六區新建55個急救單元,以加強院前急救網路體系建設,有效提升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置水準和快速反應能力。目前市內六區現運行的急救單元有48個,3年內將新建急救單元55個,其中2017年建16個、2018年建18個、2019年建21個。屆時我市急救單元總數將達到103個。

鼓勵現場民眾實施緊急救護

儘管我市不斷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但仍面臨距離、時間等等不可抗力,這就需要民眾具備一定的急救能力。盛學岐說,與外地的此類規定相比,新修訂的《規定》除了鼓勵具備急救專業技能或者獲得紅十字救護員證等醫療救護證書的人員,對急、危、重傷病員實施緊急現場救護外,還鼓勵其他在現場的普通人,在市急救中心調度員、社會急救醫療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實施緊急救護。很多普通人雖然沒有經過急救專業技能培訓,但通過市急救中心調度員的電話指導,也可以完成對急、危、重傷病員的簡單搶救,甚至能幫助傷病員進行心肺復蘇,為後續搶救贏得時間。

《規定》還特別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場所和單位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盛學岐介紹,自動體外除顫儀是一種急救設備,可以為心臟病突發的患者進行電除顫,幫助發生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及時除顫是迄今公認制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四分鐘”內,對患者進行電除顫和心肺復蘇,有很大的幾率能夠挽救生命。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心臟猝死的發病率達900萬例,中國每年約16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目前中國每10萬人中平均有41.84人可能發生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的總死亡人數位居全球之首,高達每年54.4萬人,其中15%的死亡案例發生在公共場所。

青島早報記者 黃飛

1986年,該院主體12層的病房大樓竣工啟用時,一架直升機平穩降落在病房大樓樓頂直升機降落平臺上,完成了我市第一次海上救援醫療機構樓頂降落演練。目前急救直升機可降落的醫院包括市立醫院東部院區和市第三人民醫院,而青大附院黃島院區、青島市急救中心也可以停降直升機。此外,通過急救直升機和救護車的配合,在直升機降落後再由救護車轉運,也可以爭取搶救時間。

救護車使用6年後要退出急救一線

為切實解決救護車輛不足的問題,根據國家標準,學習外地經驗,《規定》中適當提高了急救車輛的配置標準和更新標準。根據急救醫療需要,按照每4萬常住人口規劃配備不低於1輛救護車,農村或者較偏遠地區急救半徑不超過8公里。配備不低於1輛救護車。同時,針對現有急救車輛存在超過使用年限或行駛里程,在執行急救醫療任務時故障率高,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從執行院前急救醫療任務的安全角度出發,結合我市實際規定,提出救護車使用年限6年或者行駛里程30萬公里需退出急救一線用車。

為解決急救資源佈局不均衡、急救服務半徑過長、交通擁堵等導致“無車可派”等問題,市急救中心及各區市急救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實現了調度指揮標準化、規範化。為提高急救效率,《規定》第十六條提出,急救中心根據急救資源合理調配急救車輛,在接收完求救資訊後1分鐘內發出調度指令,急救站(點)接到調度指令後在規定時限內派出急救車輛。

記者從青島市急救中心瞭解到,我市將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市內六區新建55個急救單元,以加強院前急救網路體系建設,有效提升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置水準和快速反應能力。目前市內六區現運行的急救單元有48個,3年內將新建急救單元55個,其中2017年建16個、2018年建18個、2019年建21個。屆時我市急救單元總數將達到103個。

鼓勵現場民眾實施緊急救護

儘管我市不斷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但仍面臨距離、時間等等不可抗力,這就需要民眾具備一定的急救能力。盛學岐說,與外地的此類規定相比,新修訂的《規定》除了鼓勵具備急救專業技能或者獲得紅十字救護員證等醫療救護證書的人員,對急、危、重傷病員實施緊急現場救護外,還鼓勵其他在現場的普通人,在市急救中心調度員、社會急救醫療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實施緊急救護。很多普通人雖然沒有經過急救專業技能培訓,但通過市急救中心調度員的電話指導,也可以完成對急、危、重傷病員的簡單搶救,甚至能幫助傷病員進行心肺復蘇,為後續搶救贏得時間。

《規定》還特別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場所和單位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盛學岐介紹,自動體外除顫儀是一種急救設備,可以為心臟病突發的患者進行電除顫,幫助發生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及時除顫是迄今公認制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四分鐘”內,對患者進行電除顫和心肺復蘇,有很大的幾率能夠挽救生命。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心臟猝死的發病率達900萬例,中國每年約16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目前中國每10萬人中平均有41.84人可能發生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的總死亡人數位居全球之首,高達每年54.4萬人,其中15%的死亡案例發生在公共場所。

青島早報記者 黃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