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援救:一將出城30裡即紮營不進,一將進至距敵30裡紮營,誰勝

如果你是攻城主將, 你知道敵方已經派出了援軍, 一隻援軍的軍隊出了國都之後三十裡就駐紮下來, 止步不前, 然後還把勸諫速速進軍的將官殺了, 離你遠遠遠遠!還有一支援軍, 軍隊已經開拔到距離你僅僅30裡才駐紮下來!

作為主將, 你該怎麼判斷這兩隻援軍?你應該防備哪一支援軍?你作出的判斷的理由是什麼?你應該不看我下面的文字就寫出答案, 然後看看是否與我下面的答案相符。

第一個30裡的故事

兩個30裡故事真實的發生在我國的歷史上, 其中第一個30裡故事, 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之間的一次著名援救戰役:這次戰役連著名的廉頗都沒敢參與援救, 這次戰役叫闕與之戰。

“援軍去邯鄲三十裡而止, 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趙軍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 立斬之。 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 複益增壘。 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裡而軍不行,

乃增壘, 閼與非趙地也!”

這段話不難翻譯:援軍部隊才剛出國都邯鄲城30裡路就紮營不走了, 而且不許妄議, 有一個小兵妄議, 立刻就被斬殺, 出城30裡紮營, 紮營一個月按兵不動, 秦國將領大為高興:買噶的, 才走30裡就不動了?還援救毛線啊?不管他, 眼前的肥肉吃定了。

第二個30的故事

另外一個30裡的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

陳軍進攻壽陽, 北齊派行台右僕射皮景和等率軍數十萬援救壽陽, 距壽陽30裡即紮營。 陳軍諸將皆懼, “堅城未拔, 大援在近, 計將安出?”

這個故事翻譯也很簡單, 江南的陳國軍隊進攻壽陽, 而北齊派遣大軍援救壽陽, 部隊幾十萬已經進駐到距離壽陽才30裡的地方紮營, 南軍將士震恐, 壽陽未下, 而30裡地外, 敵軍援兵數十萬, 怎麼辦?

歷史是最好的小說家, 這兩個30裡的故事《資治通鑒》都予以記載, 只是司馬光沒有總結, 為何這兩個30裡的故事的將軍這麼做?這麼決策?現在你有答案了嗎?

你是攻方主將:一支援軍距你30裡, 一支援軍才出城30裡即龜縮不進?你防備哪一支?如果你是將軍,

你認為那只援軍才會實施真正的救援?你的判斷依據何在?

軍事理論依據

這裡涉及的軍事理論有兩條, 第一個30裡的故事:採用的是兵法是“近而示之遠, 遠而示之近, 以迂為直, 欲救而形之為不欲救。 故意做出不援救的姿態, 故意增加救援難度,

只是他做的太像了。 確實迷惑到了敵人。

第二個30裡的故事, 涉及的軍事理論是兵貴神速, 敵人的援軍在離被援城池僅僅三十裡而駐紮下來, 仔細考量, 其實也不外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保存實力, 希望攻城方不戰而退, 但是這種威懾的結果應該很快, 如果在較短一段時間內, 攻城方沒有退卻的意思, 應該立刻投入軍事攻擊, 達到救援目的;

離圍城僅僅30裡, 駐紮下來, 而在有效時間範圍內攻城隊伍未撤退而未投入攻擊的, 那麼就必定是出於第二個原因:不敢戰。

那麼作為軍事攻方, 判斷守方援軍距你30裡的作戰目的:第一就是要看他能否在有效的時間內投入了攻擊, 如果投入攻擊, 那麼就是真的援軍到了, 應該趕快逃跑,或者搶據有利地形狙擊。

如果在有效的時間內未投入攻擊,則可以斷定其不敢投入攻擊。虛晃一槍,採取圍城打援的辦法,也足以消滅或迫降來援,然後再迫降圍城。

兩次30故事的最終結局

總體來說作為攻城將軍,敵軍的援救在遠在近,其實都不是你考慮的問題,你考慮的問題應該是不論敵軍的救援在哪兒,首先做好圍點打援的準備,小股部隊先做好機動,搶佔有力地形。而不是判斷它來救或者不來救。這是一條以不變應萬變的原則。

另,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趙奢,出城30裡即駐紮,而且駐紮了一個月,成功欺騙了秦軍,以為這是一個畏敵如虎的將軍,一支畏敵如虎的部隊,但最終結果,在成功騙過敵人後,趙奢銜枚疾進,大破秦軍,取得了闕與之戰的偉大勝利。備註:趙奢是那位紙上談兵的軍事家趙括的父親。

第二個故事的攻城主將叫吳明徹,沒有趙奢著名,但《陳書》也為之立傳了。對於距離自己僅僅30裡的敵軍大援,數十萬部隊絕對稱得上大援。吳明徹的態度很明確,這貨都跑到我身邊了,兵貴神速對不?要打早就打了,事到臨頭還紮營,這明顯就是怕我啦,你們這些將士,擔心個毛線啊。

兩個30裡的故事,截然不同,卻是學歷史者的最愛。

應該趕快逃跑,或者搶據有利地形狙擊。

如果在有效的時間內未投入攻擊,則可以斷定其不敢投入攻擊。虛晃一槍,採取圍城打援的辦法,也足以消滅或迫降來援,然後再迫降圍城。

兩次30故事的最終結局

總體來說作為攻城將軍,敵軍的援救在遠在近,其實都不是你考慮的問題,你考慮的問題應該是不論敵軍的救援在哪兒,首先做好圍點打援的準備,小股部隊先做好機動,搶佔有力地形。而不是判斷它來救或者不來救。這是一條以不變應萬變的原則。

另,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趙奢,出城30裡即駐紮,而且駐紮了一個月,成功欺騙了秦軍,以為這是一個畏敵如虎的將軍,一支畏敵如虎的部隊,但最終結果,在成功騙過敵人後,趙奢銜枚疾進,大破秦軍,取得了闕與之戰的偉大勝利。備註:趙奢是那位紙上談兵的軍事家趙括的父親。

第二個故事的攻城主將叫吳明徹,沒有趙奢著名,但《陳書》也為之立傳了。對於距離自己僅僅30裡的敵軍大援,數十萬部隊絕對稱得上大援。吳明徹的態度很明確,這貨都跑到我身邊了,兵貴神速對不?要打早就打了,事到臨頭還紮營,這明顯就是怕我啦,你們這些將士,擔心個毛線啊。

兩個30裡的故事,截然不同,卻是學歷史者的最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