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張的綠色致富經

通訊員 王建文

春耕春播才開始, 在華亭縣關山林緣區的川地上、山峁間就已經興起了一方方苗圃, 一株株雲杉、油松、落葉松、樟子松……為春天的大地帶來無限生機。

走進一塊苗木地, 見到了50多歲的育苗大戶張傳寶。 說起育苗的投入, 他掰著手指算起了賬, 就拿雲杉來說, 三年生的雲杉大約10釐米左右, 1根苗子成本2毛錢, 1畝地大約需要栽2萬多株, 連同土地流轉費和人工成本, 一畝地剛開始得投入近6000元, 以後每年的除草、施肥、澆水等管護費用每畝得500元左右。

那麼, 育苗的效益怎麼樣?張傳寶笑著說:“有付出就有收穫,

等到苗子三年後出圃, 1棵雲杉保守算也能賣到1塊5毛錢, 一畝地就能賣3萬多元, 這樣一畝地三年的淨收益就是1萬多元。 收益就比投入翻了一番, 相當於種其他糧食作物經濟收入的十幾倍。 ”

在老張看來, 關山林緣地有著高寒陰濕的氣候地理優勢, 正是雲杉、松樹等苗木生長的“天然溫床”。 “我也是3年前嘗試著租了6畝地, 育了一些雲杉、油松、落葉松, 三年來通過澆水、施肥、拔草等一系列管護措施, 今年終於有了回報。 ”老張滿懷欣喜地說, “一開春, 客商就上門來付了定金, 這6畝苗子全賣完, 起碼能賺個五六萬元。 ”今年, 他又流轉了20畝地, 打算在擴大育苗規模的同時也要優選一些名貴樹種, 爭取把這個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越做越大。

老張指著遍佈在育苗基地上忙得熱火朝天的“育苗大軍”說:“育苗也是個勞動密集型行業, 我不僅自己賺了錢, 還能帶動流轉出土地的鄉親們共同致富。 他們把土地流轉給我, 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既有流轉費, 還能育苗子掙工錢, 這樣一來就是兩頭都掙錢, 我們算是實現雙贏發展了。 ”

談起今後的打算, 老張信心滿滿地說, 今後一方面要在優質苗木品種方面加大開發培育, 儘量培育出一些適應本地氣候土壤的高檔苗木, 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要發動更多群眾抱團闖市場, 組建苗木專業合作社, 形成規模化, 佔有更大的市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