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孫策一代雄主 為何偏要跟個野道士于吉過不去

小霸王孫策是少有的英雄, 繼承父志, 一統江東, 年僅二十六歲英年早逝。 曹操青梅煮酒說孫策藉父之名, 算不得英雄, 但他跟劉備同樣年紀時都還是無人問津的小角色。 能跟孫策一比的, 如此年輕而能建下如此功業的大將, 古往今來, 恐怕惟霍去病一人而已。

在《三國演義》中, 孫策的死跟于吉有著直接的關係。 按理說孫策乃江東之主, 于吉不過是個無權無勢的野道士, 他為何非要殺掉這個素不相識的小人物呢?

網路配圖

于吉出場的時候, 孫策正與眾臣在酒樓上飲酒, 酒興正酣的時候, “諸將互相耳語, 紛紛下樓”。 按理說, 大家陪主公吃飯, 應該恭恭敬敬的, 居然為了一個江湖道士, 紛紛撂下孫策, 擅自離去。

這就讓孫策很不高興了, 難道在這些人心中, 還有人比自己這個主公還要重要?

孫策憑欄一望, 就更生氣了, 只見“上至孫策部下諸將, 下至城中男女百姓,

皆焚香伏道而拜之”。 這個場景, 就深深地刺激和傷害到了孫策內心的自尊。 因為整個江東都是他的, 他都從來沒有如此受人尊敬膜拜過, 這個道士竟然如此深得人心。

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 孫策是不可能就這麼放于吉走了, 於是命人將于吉抓來問罪, 三言兩語便要將于吉推出斬首。 于吉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罪大惡極的事, 孫策說要斬首不過也是一時氣話, 發洩下心中小小的憤怒, 誰要是給他個臺階下也就算了。

但是以張昭為首的群臣苦苦勸阻, 反而將于吉越抬越高。 孫策本來只是為自己樹威, 並無心殺于吉, 但話已出口, 此時騎虎難下, 只好先將于吉下了大獄。 事情到這裡, 都還有回轉的餘地, 只要眾人不提此事, 過幾天孫策氣消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這事連吳國太都驚動了, 對孫策再三相勸。 這等於又提醒了孫策, 于吉這個人在江東人心中地位的不一般, 於是孫策又親自去牢裡看看這個野道士。

這一看頓時勃然大怒, 牢裡的獄卒都對於吉畢恭畢敬,

去其枷鎖, 好生侍奉。 到這裡, 孫策才真正開始考慮要不要殺于吉。

接下來江東群臣做的事就是火上澆油了, 張昭等數十人聯名上書。 在古代, 臣子對主公應該是絕對的服從, 而聯名上書這個事情, 往往都是對主公的軟性脅迫。 就是這件事觸碰到了孫策的底線, 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殺于吉了。

讓于吉祈雨不過是個藉口, 如果他求雨不成, 便能冠冕堂皇地將他殺掉。 于吉在求雨之前就說:“吾求三尺甘霖, 以救萬民, 然我終不免一死。 ”

雖然于吉求雨成功, 沒有了這個藉口, 卻也不能阻擋孫策殺他的決心。 一句“爾等皆欲從于吉造反耶”才使眾臣如夢初醒, 但已是箭在弦上, 不得不發了。

江東眾臣一直費勁心力相救于吉, 卻不知正是眾人親手將于吉送上了斷頭臺。 這些人都是一時英豪, 卻不能理解主公孫策的真正心思, 一意孤行, 推波助瀾, 導致了這場悲劇的上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