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指尖上凝固的甜蜜——吹糖人陳亞粿

在石碼街頭, 有一個小有名氣的阿婆, 她用一套攪揉拉捏吹的絕活, 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她用手中金黃色的麥芽糖, 滿足了孩子心中甜蜜的幻想, 許多孩子在她的面前展露出純真的笑容, 而我們在這些笑容裡看見了童年甜蜜的模樣。 這個阿婆叫陳亞粿, 她是一名退休工人, 也是一位街頭的吹糖人, 這一期留住老手藝系列報導, 讓我們一起走上街頭, 去回味那最甜蜜的童年滋味。

上午十點來鐘, 陳阿婆從居住的小巷出發, 一輛老舊的自行車, 一個生好火的炭爐子, 一個裝滿了糖稀的小鍋,

, 哐當哐當, 自行車穿行在小巷斑駁的陽光裡, 陳阿婆也就此開始了她一天的活計——吹糖人。

陳亞粿:我十三歲就開始學開始做了, 56年公私合營, 小組合作制, 就不能當小販, 五六年之前就有做了, 做三年, 然後再歇起來, 然後八九年退休之後開始做。

在舊時候, 吹糖人可是個挺吃香的職業, 小孩子沒什麼零食吃, 糖人就是為數不多可以買到的零食, 即使是到了現在, 這一口甜蜜的滋味, 依舊吸引了許多小孩爭相品嘗。

陳阿婆把攤點設在了小學的門口, 這不, 剛一放學, 孩子們就呼啦一下圍了過來, 眼巴巴地盯著這些糖人。

有的小孩圖快, 就付錢買一個現成的;有的則指定形狀要求現做。 這時, 陳阿婆就用小鏟取一點熱糖稀,

放在手上揉搓, 然後用嘴銜住一端, 待吹起泡後, 迅速放在木模內, 用力一吹, 稍過一會兒, 打開木模, 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 阿婆說, 要做好這門手藝, 手上功夫是造型的關鍵, 因為在澆鑄時, 經火加溫後融開的糖稀, 一旦冷卻便凝固了, 因此要求捏的人要不怕燙, 眼明手快, 一氣呵成。

除了各式各樣的糖人之外, 在阿婆的小攤前, 孩子們還有不一樣的玩法, 轉轉盤, 剪鑰匙, 看起來都別有趣味。

陳亞粿:舊社會的時候是用掰的, 五六年之前是用掰的, 以前舊社會就是這樣, 舊社會比較惜福, 就是這樣掰一下, 吃一下, 現在新時代, 孩子們用剪刀剪, 如果剪得起來, 這樣就對了, 如果剪斷了, 那就虧了, 就是一塊錢虧了然後吃這些。

用模子印出來的小鑰匙金黃透明,

看起來十分精巧, 有的孩子手巧, 剪出來完整的鑰匙, 便可以換等值的東西, 雖然是簡單的小遊戲, 卻也有著專屬童年的那種純真的快樂。

小學生:小時候有時候在放學的時候, 一直吵我爺爺過來這邊給她吃這個。 (小時候為什麼那麼喜歡吃這個。 因為很甜嘛, 感覺又很好玩, 因為吹的感覺很好玩。

小學生:今天吃第幾個了不知道, 我在這裡花了快十多塊了, 很好吃。 (你最喜歡吃的是什麼)就像這種棉花糖這種。

阿婆說, 這些孩子對她的期盼, 也是她把這門老手藝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退休之後, 她重拾小時候跟父親學的這門手藝, 用小小的一個糖人, 把簡單的歡樂和欣喜帶給更多的孩子。 一來一往間,

有一種古早的溫情在默默傳遞著。

路人:孩子喜歡跟你買, 你也喜歡做)陳亞粿:我也喜歡, 可以講話嘛, 我家老伴也有在, 然後他在家煮飯, 我來擺攤, 這樣, 我來跟孩子在一起, 這樣比較樂觀。 有的(小孩)到別的地方去, 有的去工作了。 有的去別的地方讀書了, 回來後, 來這邊買孫悟空造型的(糖人)拿到德國, 拿到香港, 拿到臺灣, 他有交代嘛, 去年春節還有紅包, 那些香港回來的孩子包給我的, 她紅包不多, 二十塊, 一個紅包說這個給您這個給您

從早上十一點多, 一直到下午一點左右, 小攤才漸漸冷清下來, 這時, 陳亞粿的老伴兒吃完午飯來替她看管攤子, 阿婆才有空回去吃午飯。 阿婆的老伴說, 二十七八年了, 家人怕她辛苦, 叫她不要再做了,

可對這門老手藝, 陳阿婆的心底還是捨不得。

陳亞粿老伴:本來想著退休了, 就不用在做了, (那後來呢), 後來她自己選擇, 自己要做這個, 因為怕這個工藝可惜了 。 一直跟她講收攤, 她就是不收, 前年就叫她收攤, 她不收, 去年還是叫她收攤還是不收。 對這個工藝放不下

現在, 阿婆把手藝傳給了自己的兩個外甥, 可是兩個外甥並沒有真正的接手這門行當。 我們不禁在想, 這玲瓏剔透的糖人, 熟練靈巧的手藝是否還會傳承下去?這份記憶裡甜蜜而芳香的味道又會在石碼的街頭縈繞多久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