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

張海霞

2016年11月17日

北京大學醫學部講座

北大醫學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整理

其實北醫我來的次數確實不多, 這個園子我是第一次進來。 但是北醫三院呢?我來過兩回, 對大家都知道, 這輩子你說什麼都行, 你就是永遠不敢說你不跟醫院打交道, 對吧?所以我在這個北醫三院呢, 也有些小故事, 一會兒會分享給大家, 今天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因為我想能有一次跟北醫的師生, 培養著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生老病死的大夫的老師們做場講座, 我真是格外非常珍惜。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的創新和創新的教育”,

聽起來有點拗口, 其實一點也不難理解, 它包括兩層含義:首先創新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樣, 其次我們在教育中怎麼做創新。

我用的這張圖是泰山的著名景點--十八盤, 從中天門望向南天門, 那漫長的十八盤仿佛一條沒有不可征服的長路,

繞了十八道彎, 幾千個臺階, 人都絕望了, 我能夠上去嗎?其實你慢慢的開始往上走, 發現並不是那麼難, 爬著爬著也就到了南天門。 這就是我想說的創新的教育和教育的創新,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 今天我們可能聽起來很飄渺、遙不可及, 但是實際上我們慢慢做著做著, 也就做到了。

自我介紹一下, 張海霞, 這張照片我特別喜歡, 今天很多人在說:生活如此苟且, 沒有詩和遠方。 但是, 我是那少數每天都望向詩和遠方的人, 我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 每天都想希望自己能夠充滿活力、充滿希望, 不僅是給每個病人帶來希望, 也是給社會帶來希望。 張海霞, 河南人, 女博士, 做個女博士不容易, 做個河南人也不容易。 我在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做微電子專業。 今天我們先從微電子開始, 來談談什麼是創新的教育, 創新的教育和創業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 中國教育和創新的關係, 我們如何在教育上創新, 在我們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創新。

首先, 什麼是創新的教育, 因為現在雙創說的特別的響, 我們也都想雙創。 也有人說了, 其實最不能創新的就是大夫, 說大夫創新很危險, 然後病人很危險, 所以其實呢, 創新卻不是這樣的, 其實在每一個領域, 每一個行業都應該創新。 我今天重點就給大家講這故事講那些實例, 我們從微電子專業開始。

其實這個專業真正的開始是1947年, 二戰都結束兩年之後的12月21號, 貝爾實驗室的三位科學家給全人類送來了一個耶誕節的禮物, 就是第一個電晶體, 威廉·肖克利、約翰·巴丁和華特·布拉頓。 這三位科學家也很快因為之一重要的發明得了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威廉肖克利1955年回到他的家鄉北部的加州Santa Clara創立了肖克利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創業。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青年才俊加盟跟他一起創業。

沒想到,創業的道路確實一波N折,其中8位主力在跟肖克利創業後不久就提出了辭職,肖克利憤怒地罵他們為八大叛徒辭職以後,57年10月份這8個年輕人接受了紐約仙童照相器材公司的3600美元投資,成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從此開始了輝煌的創業史:1959年7月他們就研發成功了一直沿用到現在的一套工藝全平面的工藝1960年他們就做出來第一個商用的積體電路,到1965年仙童公司已經變成上億美元的一家公司,而且在紐交所上市了。之後,他們又開始真正的出來自己創業,1967年的2月份Charles Sporck出來創立了National Semiconductor。1968年Jerry Sanders出來創立了AMD,最後1968年7月他們創立了Intel,Intel也是把我們的資訊科技推向這個全社會全人類的這樣一個貢獻。

其實還不止這些,因為從仙童出來創辦公司就變成了一個風氣,因為不僅僅是這八大天才開始牽頭出來,一步一步創立公司,而是仙童的員工都有了這樣的志向,我為什麼不能去創立自己的公司啊,我也可以啊。所以從這個仙童公司的員工出來創辦公司就變成了一個時代的潮流。60年代末,這樣的公司就有38家,然後到70年代初就40多家,到80年代初就達到70多家。在某一次積體電路巨頭的會議上,與會的400號人,其中只有24個是沒有在仙童工作過經歷的。這個成才率實在是太高了,堪稱高科技創新創業的黃埔軍校!

1971年1月11日一位元記者寫了篇報導:這個地方應該就叫矽谷(Silicon Valley),因為這裡面聚集了所有做矽積體電路的這樣的公司!這就是矽谷的來歷。這裡不僅成了高科技企業的中心,更是成了全世界人民嚮往的中心,並且開始批量地生產,各種各樣的創業者創新者,其中有一位很著名的人物說:“仙童公司就像一個成熟的蒲公英,你吹的這種創新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開始四處飄揚了。”,他就是約伯斯。從小矽谷長大的他,一路看著這八大叛逆不停在叛逆中成就自己的事業,我們為什麼不能創立自己的公司呢?我們為什麼不能從Intel、AMD這些公司去買來這些元器件,插在我們這個主機板上做我們個人電腦呢?於是他開始組裝他的個人電腦,蘋果公司就是這樣誕生的。

我常常想:什麼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其實這就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把這種精神傳揚下去,讓每一個人都開始有這樣的夢想,在夢想的舞臺上一步一步走下來,就會成就更多的創業者。所以今天咱們從八大天才叛逆到形成矽谷再到約伯斯成立蘋果的足跡就可以看出,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創新創業教育,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突破自己的局限,有夢想,追逐夢想,成就自我,來改變這個世界。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下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創新創業的時代,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才知道在這個時代大潮裡邊我們應該努力做什麼,努力的方向是什麼,很多人會問: 我就是一個專業課老師,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你說這麼火熱的大潮來了,我怎麼投身其中啊?我怎麼樣能夠讓自己發揮作用?我就是想教好學生,本身不創新,也不想去創業,我能幹點啥?那麼讓我們先來客觀地認識一下創新和創業。

其實創新和創業本身就是兩個概念,如前面提到的肖克利作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個最著名的創新人才,最後創業的時候失敗的一塌糊塗。那我們這八個年輕人,在跟肖克利當年的創新的能力去比的時候其實遠遠不及,可是後來創業做得非常的成功,所以創新和創業是兩個概念,創新是我們基本能力,創業指的是開創一番事業。

首先,創新是基本的通識能力,跟你的專業沒關係,跟善良、誠實、守信、勤勞、勇敢等等一樣,是我們的通識能力魯迅先生100年前在北大時就說過:北大是常唯新的!這難道不是強調創新嗎?所以創新它不是一個新詞,它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的一個能力,而且是我們處處都能夠用到的一個基本的能力,創新不是一種特定的某一個人群才有的能力,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能力,而且在事事處處都有用的一種能力。

再說創業,可不僅僅是指開公司,開公司僅僅是一種形式,創業指的是開創一番事業。創業,指的是我們開創一番事業,我們開創一番,可能是大的事業,可能是一番小的事情,我們可能是共同在開辦事業,我們不去開創一番事業,我們跟著去把這個事業做得很好,這都可以,但是我們不要狹隘的一些,而且真正的創業要成功。創業成功靠的是堅毅的品質,是永不放棄的品質,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巧合。還要記住:古今中外創業的成功率都很低。

所以今天我們要也正確地理解創新和創業的關係。

1. 創新≠創業

2. 創業≠創辦公司

3. 創新能力必須培養

4. 創業家精神必須訓練

5. 大家需要創新創業教育

我們不能鼓勵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下海,因為這相當於謀殺,我也不會把一個基本沒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孩子推去創業,因為這也是在推他落水。

但是,今天不會沒有關係,今天沒有這些能力沒關係,可以練,人人都可以練,任何一個崗位上都可以練。練完了以後,再把他推到社會上去,那這時候才會有機會成長,所以我們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自己的崗位上開始抓創新創業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了這樣的能力,變成這樣的金種子,那我們才真的不用擔心秋天的收穫。

這裡,我舉個例子,就是中國的中學生的例子,照片上這4個孩子,是去年去參加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的4個孩子,得了5枚金牌回來。這不是最多的一屆,最多的一屆,每人脖子上還掛兩塊金牌,非常優秀。那一張照片是奧巴馬接見美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代表隊。去年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38年,美國隊第一次得冠軍,而中國隊是得了36屆冠軍第二次得亞軍。親愛的同志們,這就是我們今天基礎教育的真實現狀。

中國人學習的能力,經過很嚴格的這種訓練,這在全世界都是無與倫比的。在中學畢業這個階段,放到全世界來看,我們孩子都是在前面的,所以不要胡聽社會上這些培訓機構每天忽悠你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我們孩子一直贏在起跑線上的!可是為什麼我們都很不滿意?為什麼我們回答不了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沒有出現那麼多我們希望的創新創業人才呢?因為我們不鼓勵創新!

看看這張在網上很流行的控訴中國教育的照片就知道了中國式的教育就是把學生培養成應試的機器,而把創新的思想掐死在萌芽之中。罪魁禍首就是標準答案,從來不允許說NO,凡事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因為要想創新就一定不是標準答案。但是如果我們事事都要求標準答案,就會最後把學生變成完全一致而沒有差異而且習慣這樣的“標準答案思維方式”,比如我在北大上課,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每次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前,學生就過來問:老師給畫重點啊,要特別重的重點啊!

不得不說,經過若干年應試教育中強調標準答案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標準答案思維已經滲透到了骨髓。這是對創新最大的一個戕害。創新,最需要的就是每個人能夠有自己的想法,能夠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經過若干次的這樣的不斷的優化以後形成一個相對好一些的想法,這才真的解決問題。當思維方式變成標準答案以後,就造成我們的學生普遍缺乏自信,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因為他一直不停的在比,在跟各種各樣的標準答案比,他一直找不到自己真正的長處和特點,而且在所有的事情上他都不敢去有自己不一樣的想法。,人根本就沒有自信,有自卑的情緒,更不可取的是不直面問題而是習慣興地選擇推卸和逃避責任,尤其在當下的大陸,可以說這種情緒簡直是蔓延。

這是一個學生要我寫出國推薦信時給我寫的理由:老師,我想了很久,我出國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我未來的孩子,換個說法吧,在這裡我怕我給不了他一個合格的條件。現在的食品安全實在太糟糕了,假奶粉,地溝油,蘇丹紅,等等,當代只要記得住,就能考高分的應試教育。無可教育,無可救藥的這個環境污染,我家門前的小河已經臭不可聞了,然後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完全扭曲了……

我看完了以後,我很憤怒,我給他回一封:我支援學生出國,你有1萬個理由都可以,但是我最不支持,最不能答應的是你的逃避態度,因為你要知道,不管你腳下這片土地遇到多少問題,你只有正面面對它來解決它才是你真正的解決之道,你要想逃避,你永遠都逃不出去,因為我們都像生活在這個網上的蜘蛛一樣,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無處可逃!正好在若干年前,機緣巧合,我自己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這也是我開始做很多事的真正起點。

2006年的6月4號,是我小孩的生日。那時候我一家人在美國,日子過得也很幸福,很嗨。所有人當了媽媽以後,都有一個通病就是:變得更瘋狂,因為你希望你孩子一定要最幸福,我也是這樣一位瘋狂的新媽媽。所以6月4號這一天,我要給孩子辦一個盛大的生日party,我租了我所在那個城市的自然博物館,然後邀請了一兩百號同學和朋友來參加,一個很開心的生日party。晚上回到家,我跟我媽還在聊天,電話突然響了,說:Alice,你現在哪裡?某某某被抓起來了,你能不能去救他?我一聽嚇壞了:這怎麼可能呢?說的這位朋友是個大夫,當地的小名人,社會地位還挺高。我星期五給他打過電話,我邀請他來參加孩子的生日party。他說他要去參加他孩子的畢業典禮。可是,他現在人在監獄裡,我必須要去救他!您放心,我現在就去救他,今天我一定把他就出來!放下電話,我就出門去救人了,這一天晚上我把以前我也沒見過都見到了,把口袋裡最後一分錢、信用卡上最後一分錢都刷光了,終於在淩晨在很遙遠的監獄裡見到了我的朋友,一副很憔悴的樣子,我就問他:兄弟,我想了一路,就沒想通為什麼會抓你。他說:我到現在也沒想通呢,原來他星期五下班背著雙肩背包就去機場了,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安檢就是不讓他過,他很憤怒:你查什麼查我包裡又沒有炸彈!這句話,直接就把手機沒收,把人關進監獄裡去了,過了36小時手機還給他,他再打電話出來,他家人再找我,我再去救他……真是無語,這種誤會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正好就撞到我朋友身上。

我們倆很無語,開著車回家。到家樓下停車,我一看,樓上燈亮著。我說我媽說我們留著燈呢,知道我們今天晚回來。可是我人生就在我上樓開門的那一刹那,徹底地改變了,就是那麼巧:當我打開門的那一刻,我媽正好端著一盤熱騰騰的餃子站在門裡,說:”孩子回家了,啥也別說你吃餃子吧。”

我記得當時我和我朋友兩個人抱著我媽哭得稀裡嘩啦,我朋友說:媽,我來美國20多年了,覺得美國什麼都比中國好,我早已經把美國當我的家,可是今天我才知道,中國是我的家,您是我的親媽!就是這一句話,我把我的人生刀砍砍斧劈一樣的分為兩段。

之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是一個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因為我覺得我很好,我很聰明,我能幹,各方面都很好,這個世界就應該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對。可是當這件事發生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你所有的東西,所追求的名和利,都會因為一瞬間、一個有意識或者意識的誤會,或者其他因素,全部失去,這個時候,只有一個人,會永遠無怨無悔的在那等你,她就是你媽!當你一無所有,只有一片土地,會永遠無怨無悔地接納你,那就是你腳下這片你曾經憎恨的貧瘠土地,你的祖國!所以我說親愛的同志們,所有的逃避都不成立記住,所有的逃避都不成立,你可以嫌她窮,你可以嫌她土,你可以嫌她沒文化,你都可以,但是你記住,只有這一個人是永遠會等你的,不管你出了什麼事,只有這一個人是永遠無怨無悔的,在那兒會告訴你孩子回家了,你什麼都不用擔心了,因為媽媽在。當你一無所有,也只有一個地方,會永遠不會拒絕你,那就是你腳下的土地,你的祖國。

今天早上我在朋友圈裡轉了一篇文章。紐西蘭大地震,在南島困了很多人,中國大使館的飛機租了當地所有的直升機,把每一個中國人都接回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你拿中國護照你就可以登機。當時被困的有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幾千人,哭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這時候只有你的祖國會這樣無怨無悔地去救你,而且會第一時間去救你,這就是國家對於我們的意義,這就是媽媽對於我們的意義。從那天我就跟我媽說:媽,一輩子都跟你在一起,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我都跟你在一起!因為我知道最愛我的人是誰,我最應該愛的人是誰,我最應該回報的人是誰!那以前我和各位一樣,也覺得中國真的不夠好,尤其我的家鄉河南,我真的覺得它到處都不好,但是那之後我真的在想:只有這些地方是永遠需要我的,只有這些地方,是我最應該為它無怨無悔付出的。

所以,親愛的同志們,我們今天想做的事,我們今天想說的事,我們所有夢想的起點都是從這兒開始,不需要逃避,不需要推脫責任,不需要去找藉口和理由,因為所有逃避都不成立,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家和祖國建設好!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回國就做了一個比賽叫iCAN,到現在10年了,也成了國際賽,每年幾百個學校參加,因為不僅僅是中國的孩子,而是全世界的孩子都需要真正的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創新創業。

這就是我們教師該做的,在我們的崗位上,從教育開始,讓孩子一步一步變好,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社會未來的金種子。課堂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先舉一個例子,那一年我帶著北大的學生到美國MIT去訪問,參加他們機械系的一門課叫2.009的結課儀式,我當時真嚇著了:怎麼跟大演出一樣,在MIT最大的室內劇場,可以坐2000人,每個團隊就在這個舞臺上,把他們做的所有的東西拿上來展示,有現場直播,美國副總統戈爾還發來祝福。現場的票要提前3個月預定。這門課怎麼可以搞得這麼好,做得這麼有意思。他們的老師跟我講:我們老師團隊每週都討論,如何讓學生回答不了我們的問題,如何讓學生能夠突破思維局限做出更不一樣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在挑戰我們老師自己。

這就是在教育中我們每個人真的應該思考的:如何讓學生開始頭腦風暴起來,這樣才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教育需要的是真正的激發,一定要有思想的啟迪,一定要鼓勵開拓創新的精神,這就是在教育中最需要做的、必須要做的。落實在具體的教育方法上,我總結了六個方面:

第一,知己知彼:瞭解學生,瞭解社會。這點太重要了,我走過了全國這麼多學校,不誇張地說很多老師上課用的PPT都能十年不換,上課用的這些資料都能幾十年不換,自己都沒有興趣和熱情怎麼帶動學生?另外,必須瞭解社會,今天的社會形態和10年20年前完全不一樣,可能三五年就有很大差別,很多人不斷地跟孩子憶苦思甜啊,不行了,時代不對了,講個特別實際的例子,我家是四世同堂,我奶奶96,我小孩16,跨著世紀鴻溝。那天在家吃飯時我爸媽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說以前吃糠咽菜呀,日子多麼苦,結果我小孩在旁邊來一句:天哪,姥姥姥爺你們那時候生活那麼健康啊,我現在哪裡去找這麼環保的野菜啊!我們不去瞭解和適應社會的變化和進步,是不可能把我們課堂搞好的。

第二,圍繞核心:提煉精華vs細枝末節,合理分配內容,一定要圍繞核心,必須要提煉精華,然後避免細枝末節。我們老師其實出現的問題是我們沉迷於細枝末節中,覺得所有的細枝末節都重要,其實不是的。在教育中,我們只需要傳遞最核心的理念,最精華的部分我們提煉出來,必須要教,其他的細枝末節不需要那麼糾結,所以你記住你所有的內容可以很多,但是每一次一定是提煉精華的。綱舉目張你一定要把你最核心的東西提煉出來,而且你所有的教學相關的內容要根據這個來圍繞它開展,其他東西可以回去自學,可以互相學,可以探討中學等。

第三,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抽絲剝繭。學習一定是層層深入的循序漸進過程,循序漸進的去誘導其實是剝繭地,去一步一步的讓他找,甚至有一點設計的像探秘一樣,一定要記住,不是所有的學生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就可以理解到要義的。

第四,有理有趣:舉重若輕、新鮮生動,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方式,講故事,視頻,VR、AR等教學都應該用,這些新的技術新的手段用上了以後,講課可以說要簡單得很多,生動很多。改變過去傳統講課的方式,真的不是板著臉訓人就可以了,可以通過各種各樣這種好玩的方式來把正確的理念傳遞下去。

第五,與時俱進:終生學習,不落窠臼同樣的一個故事,我們怎麼講?怎麼講才有趣,我們一定要根據這個時代的特點豐富我們的內容。周星馳的西遊記、大話西游、西遊降魔這個系列很有意思,他的成功來自於他的不斷學習,新的技術用上了,新的表達方式用上了,更好的講故事的方式就出現了,不落窠臼。

最後一條是不懈的努力。這一條很老套,可是它很有用,就像我剛才說爬泰山十八盤一樣,都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停不停地往上走,不停不停地往上走才走到的努力做好一件事,不斷努力把它做好,你的課堂總是在進步,學生也總是在進步。就拿我在北大上的這門課《創新工程實踐》來說吧。英文名字叫iCAN-PKU。

緣起於06年,剛回國的時候我一直在教微電子的專業課。我就希望我這個課上的同學們他能夠稍微有點進步,小小不一樣的,我就開始鼓勵他們已經開始胡思亂想,我給你們找支援。然後需要創新的內容越來越多,我就找來了其他院系的老師一起上,現在一共有12個人,變成全校的一個共選課,各個專業都可以來。從今年春天開始,這門課就不止在北大了,變成了全國第一門創新創業的學分慕課,每個學校都可以選,選了有學分的。

2016年一共300多所高校將近8萬學生,擴展到全國30個省份。我在北大講課,全國各地的同學在課堂上一樣在做,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項目,沒有標準答案了,全國同學都上得很嗨,很有收穫。2016年春季的課上的一個學生上完這個課以後看半夜激動睡不著覺,淩晨兩點多給我發的郵件:

“老師,創新工程實踐這門課上我們做的太有趣了,感覺這門課十分有意義,教會我很多在其他課上學不到的東西。昨天結課的時候,我想這是我上過的最獨一無二的精彩課程,謝謝你給我提供這樣的機會,說我能夠接觸這麼多好玩有價值的東西!”

這就是一門課的意義,這就是教師的價值!

最後我再來說幾句給我們年輕朋友的話,我認認真真地想過,人生最關鍵的就是態度,你一定記住,就是態度。

這是我和北醫三院打交道體悟出來的,長這麼大,我到北京也這麼多年,來過三院兩次,第一次,2000年6月4號,我生娃;第二次,2006年年底,我的奶奶住院,86歲,她的後胯骨摔斷了,然後在這兒換的人工髖關節。先向大家表示感謝,真是非常非常的感謝。然後分享一下北醫三院讓我刻骨銘心的故事。

2000年我機緣巧合來北京三院生娃,預產期是6月底, 可是呢,也不知道為什麼,6月3號晚上我就破水了。我就直接被拉到三院來了,當時還是小平房一層的那個產科我就在那兒躺著被觀察了,那一個晚上我躺在那兒,半夜睡不著覺,那一個晚上北醫三院一共生了5個娃,哭得都不行,雞飛狗跳的,我也睡不著,可是我也不生。我先生在美國,半夜打電話通知他趕快跑回來我自我感覺良好,但就是完全沒有陣痛,在病床上躺了一天,到下午了,這個大夫護士就過來動員我,得考慮剖宮產,然後我說堅決不剖腹產。我身體這麼好,我每天爬18層樓梯,我鍛煉身體,就是要順產的,堅決不剖腹。一直等到傍晚我先生趕回來,還在等。大夫護士全部都來了:不行了,你必須得剖,破水時間太長了,孩子會缺氧,會出現各種問題的,一看實在不行那就做吧,沒想到看到手術知情同意書的那一刻,我先生直接嚇哭了:我不能簽,要一簽,感覺這張海霞人都沒了。最後經過做工作,閉著眼睛簽了。簽完了以後,我就印象特別深刻,推我進產房那一刻,我先生真的是拉著那個護士的手說:如果萬一有事,第一時間救媽媽,我要保大人。真的,這句話特別特別的讓我感動。

實際上我進去以後5分鐘娃就出來了,啥事都沒發生。這一晚上,我就帶著那個止疼泵躺在病床上昏睡過去了。第二天早上,關鍵時刻來了,還沒睜眼呢,就聽門砰一聲就被踹開了,護士在門口大喊:

張海霞,張海霞,誰是張海霞?!

我是。

你的孩子有問題啊,不是要沒了,就是要變傻……

當時那一瞬間真的我人生徹底發生改變了:母性瞬間就出來了。我當時印象特別深刻,頭腦就馬上就是無比的清醒了:什麼都別說,你現在把我的孩子抱去治,現在馬上去治,你怎麼治都行,你必須把她救好。你要把她救不好,我也不活了。

結果呢?你真的想不到,護士上來就一句:你馬上交錢去,交完錢後才去救人!

毫不誇張,就是這麼說的,毫不留情、也絲毫沒有表情。那我拿著電話給我先生打電話,真是哭啊:兄弟,你馬上去找錢,你把多少錢都給我找來,你必須要救我的娃啊,不救我的娃,我也不活了。

銀行根本就沒開門,他叫上所有認識的朋友跑遍所有能夠找到的提款機去找錢啊,拿到醫院後就去窗口去交錢,我哪裡顧得上我疼不疼啊,從床上跳下來了,在視窗排隊的人群:求求您啦,讓我先交吧,我孩子要不行了……所有人哭著給你讓路。

回來了以後我找護士找不著,我滿樓道喊啊:護士,你快點出來,把孩子給我抱走,你把孩子給我抱走去治!後來我在北醫三院住了不到3天就自己回家了,因為實在受不了,每天在醫院只有一件事,就是哭,我在一樓孩子在7樓,每天探望時間電梯上去看那個據說是我娃的保溫箱裡的小孩,哭得都不行,誰也勸不住,後來我說不行了,我精神都要崩潰了,所以我就自己出院回家了。17天以後醫院通知我再把我孩子接回去,一直到現在,我說小孩長得非常好,沒有任何問題。

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絲毫不帶誇張的,16年過去了,一切都歷歷在目,說起來依然是涕淚橫流。所以,我想對大家說:今天你的技術都沒有問題,在北醫三院這樣大醫院,凡是在中國的醫院裡拉練過的大夫都不會有大的技術問題,為什麼?你接觸病人太多了,你什麼樣的病人都見過,你什麼樣的事情都處理過,尤其是你用了一二十年那樣經驗以後你不會出問題。真正出問題的就是你的態度,你是不是還把病人當人看的態度,這非常重要!醫院如果只教技術不教去把病人當人看的態度,永遠搞不好。你有再多的儀器設備,你有再好的這樣一個大樓,在那最後都不起作用,還是會無窮的病人在投訴你。我不投訴北醫三院的技術,但是我自己生娃的這一次,那我真的要投訴你一輩子,不是因為你的技術不好,就是因為你在那個時刻,你都沒有想到你對病人真正的傷害有多大!這一輩子都讓我刻骨銘心的痛心的時刻,讓我第一次到痛苦不想活的時刻,就是護士踹開門大喊的那個時刻,那時候的我,絕望,真的是絕望,真的是崩潰。這跟學歷沒有關係啊,這跟我所有的都沒有關係,這就是人真是最根本的,所以我想送到醫院裡來看病的病人,其實都是最脆弱的時候,都是最無助最脆弱的時候,你們作為一個大夫,作為一個護理人員,其實不管是在哪個位置上,最需要的就是態度:要拿病人當人。

還有一個就是責任責任,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為什麼要努力?中國有這麼多人,我們治病救人的責任太重了。今天我想跟你講另外一個真實的故事,要探討一下我們每個教師肩頭的責任。這個電影是《大唐玄奘》,今年五一前後上映的,講了不騎白龍馬的玄奘16年西行作為一個留學生最後取經回來的故事。我抱著支持國產電影票房的態度買了張電影票去看了,也沒想啥,就看到這一段,黃曉明經過一通的磨難,這個終於到了納蘭陀寺,跟這個夢中都在想他的高僧見面了,兩個人就開始對話:bulabulabula……誰也聽不懂。

這時候我旁邊坐那的那對小年輕說話了,小男孩就跟那小女孩說:你說他倆說啥呢?說的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漢語,我怎麼都聽不懂了,這印度難道不是一直應該說英語的嗎?

當時聽到這個話以後,我說我如果是印度人,我當場就自裁了我活不下去啊,你想印度文明和華夏文明一樣,5000年連綿不斷,不僅僅為全世界貢獻了佛教,伊斯蘭教也是有它重要的貢獻,還有泰戈爾這樣的詩人,拉馬努金這樣偉大的數學家……可是在過去的一兩百年裡面,它不先進了,被別的文明殖民了,教科書改用英文了,所以在全世界的年輕一代中已經開始說:難道印度不是應該說英語嗎?!

這就是我們肩頭的責任啊!作為一線的教師,如果我們不努力,如果我們不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真的變好,繼續往前向前發展的話,我們有一天也會被別人剝奪了,我可不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幾百年以後經過出土文物考古,然後才發現原來這片土地上人說過漢語啊,那真的是死都不能瞑目!所以我說今天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努力,就是因為每個人肩頭為這樣的文明傳遞,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是我單位的領導王陽元院士,我10月18號的時候請他去給iCAN十周年寫幅字,他寫了一幅字,他說:“張海霞,我最想對你說的是,創新,奉獻祖國,改變世界;創業,實現夢想,成就人生!”我當時就跟王老師說:王老師,真是知我心者非你莫屬。為什麼如此拼命、如此努力地要去推動這樣的一個事業,我想的就是您所說的這個話,我們一定要讓每個人有夢想開始成就自己的人生,我們一定要讓我們的國家好起來,我們改變這個世界才有意義。

不久前我去看望我的導師--楊叔子老師,他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說起這個故事,他就在王老師的話後面加了一句:“創造,讓華夏文明再站到世界的最前面!”沒錯,就是這樣,我們都是老師,奮戰在教育的第一線,有且只有教育,我們才能夠把創新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中去,讓每個人都成為創新人才。這時候我們才有希望實現偉大中國夢,中國影響世界才不是夢!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在自己能夠做到每件事情上做好,從今天開始,就是你人生新的起跑線。自信,堅持,夢想,一點一滴地把它實現出來,一步一個腳印地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一代又一代傳遞文明的接力棒讓中華文明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燦爛輝煌的文明,相信,iCAN,uCAN,vCAN!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威廉肖克利1955年回到他的家鄉北部的加州Santa Clara創立了肖克利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創業。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青年才俊加盟跟他一起創業。

沒想到,創業的道路確實一波N折,其中8位主力在跟肖克利創業後不久就提出了辭職,肖克利憤怒地罵他們為八大叛徒辭職以後,57年10月份這8個年輕人接受了紐約仙童照相器材公司的3600美元投資,成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從此開始了輝煌的創業史:1959年7月他們就研發成功了一直沿用到現在的一套工藝全平面的工藝1960年他們就做出來第一個商用的積體電路,到1965年仙童公司已經變成上億美元的一家公司,而且在紐交所上市了。之後,他們又開始真正的出來自己創業,1967年的2月份Charles Sporck出來創立了National Semiconductor。1968年Jerry Sanders出來創立了AMD,最後1968年7月他們創立了Intel,Intel也是把我們的資訊科技推向這個全社會全人類的這樣一個貢獻。

其實還不止這些,因為從仙童出來創辦公司就變成了一個風氣,因為不僅僅是這八大天才開始牽頭出來,一步一步創立公司,而是仙童的員工都有了這樣的志向,我為什麼不能去創立自己的公司啊,我也可以啊。所以從這個仙童公司的員工出來創辦公司就變成了一個時代的潮流。60年代末,這樣的公司就有38家,然後到70年代初就40多家,到80年代初就達到70多家。在某一次積體電路巨頭的會議上,與會的400號人,其中只有24個是沒有在仙童工作過經歷的。這個成才率實在是太高了,堪稱高科技創新創業的黃埔軍校!

1971年1月11日一位元記者寫了篇報導:這個地方應該就叫矽谷(Silicon Valley),因為這裡面聚集了所有做矽積體電路的這樣的公司!這就是矽谷的來歷。這裡不僅成了高科技企業的中心,更是成了全世界人民嚮往的中心,並且開始批量地生產,各種各樣的創業者創新者,其中有一位很著名的人物說:“仙童公司就像一個成熟的蒲公英,你吹的這種創新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開始四處飄揚了。”,他就是約伯斯。從小矽谷長大的他,一路看著這八大叛逆不停在叛逆中成就自己的事業,我們為什麼不能創立自己的公司呢?我們為什麼不能從Intel、AMD這些公司去買來這些元器件,插在我們這個主機板上做我們個人電腦呢?於是他開始組裝他的個人電腦,蘋果公司就是這樣誕生的。

我常常想:什麼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其實這就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把這種精神傳揚下去,讓每一個人都開始有這樣的夢想,在夢想的舞臺上一步一步走下來,就會成就更多的創業者。所以今天咱們從八大天才叛逆到形成矽谷再到約伯斯成立蘋果的足跡就可以看出,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創新創業教育,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突破自己的局限,有夢想,追逐夢想,成就自我,來改變這個世界。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下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創新創業的時代,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才知道在這個時代大潮裡邊我們應該努力做什麼,努力的方向是什麼,很多人會問: 我就是一個專業課老師,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你說這麼火熱的大潮來了,我怎麼投身其中啊?我怎麼樣能夠讓自己發揮作用?我就是想教好學生,本身不創新,也不想去創業,我能幹點啥?那麼讓我們先來客觀地認識一下創新和創業。

其實創新和創業本身就是兩個概念,如前面提到的肖克利作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個最著名的創新人才,最後創業的時候失敗的一塌糊塗。那我們這八個年輕人,在跟肖克利當年的創新的能力去比的時候其實遠遠不及,可是後來創業做得非常的成功,所以創新和創業是兩個概念,創新是我們基本能力,創業指的是開創一番事業。

首先,創新是基本的通識能力,跟你的專業沒關係,跟善良、誠實、守信、勤勞、勇敢等等一樣,是我們的通識能力魯迅先生100年前在北大時就說過:北大是常唯新的!這難道不是強調創新嗎?所以創新它不是一個新詞,它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的一個能力,而且是我們處處都能夠用到的一個基本的能力,創新不是一種特定的某一個人群才有的能力,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能力,而且在事事處處都有用的一種能力。

再說創業,可不僅僅是指開公司,開公司僅僅是一種形式,創業指的是開創一番事業。創業,指的是我們開創一番事業,我們開創一番,可能是大的事業,可能是一番小的事情,我們可能是共同在開辦事業,我們不去開創一番事業,我們跟著去把這個事業做得很好,這都可以,但是我們不要狹隘的一些,而且真正的創業要成功。創業成功靠的是堅毅的品質,是永不放棄的品質,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巧合。還要記住:古今中外創業的成功率都很低。

所以今天我們要也正確地理解創新和創業的關係。

1. 創新≠創業

2. 創業≠創辦公司

3. 創新能力必須培養

4. 創業家精神必須訓練

5. 大家需要創新創業教育

我們不能鼓勵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下海,因為這相當於謀殺,我也不會把一個基本沒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孩子推去創業,因為這也是在推他落水。

但是,今天不會沒有關係,今天沒有這些能力沒關係,可以練,人人都可以練,任何一個崗位上都可以練。練完了以後,再把他推到社會上去,那這時候才會有機會成長,所以我們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自己的崗位上開始抓創新創業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了這樣的能力,變成這樣的金種子,那我們才真的不用擔心秋天的收穫。

這裡,我舉個例子,就是中國的中學生的例子,照片上這4個孩子,是去年去參加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的4個孩子,得了5枚金牌回來。這不是最多的一屆,最多的一屆,每人脖子上還掛兩塊金牌,非常優秀。那一張照片是奧巴馬接見美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代表隊。去年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38年,美國隊第一次得冠軍,而中國隊是得了36屆冠軍第二次得亞軍。親愛的同志們,這就是我們今天基礎教育的真實現狀。

中國人學習的能力,經過很嚴格的這種訓練,這在全世界都是無與倫比的。在中學畢業這個階段,放到全世界來看,我們孩子都是在前面的,所以不要胡聽社會上這些培訓機構每天忽悠你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我們孩子一直贏在起跑線上的!可是為什麼我們都很不滿意?為什麼我們回答不了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沒有出現那麼多我們希望的創新創業人才呢?因為我們不鼓勵創新!

看看這張在網上很流行的控訴中國教育的照片就知道了中國式的教育就是把學生培養成應試的機器,而把創新的思想掐死在萌芽之中。罪魁禍首就是標準答案,從來不允許說NO,凡事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因為要想創新就一定不是標準答案。但是如果我們事事都要求標準答案,就會最後把學生變成完全一致而沒有差異而且習慣這樣的“標準答案思維方式”,比如我在北大上課,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每次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前,學生就過來問:老師給畫重點啊,要特別重的重點啊!

不得不說,經過若干年應試教育中強調標準答案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標準答案思維已經滲透到了骨髓。這是對創新最大的一個戕害。創新,最需要的就是每個人能夠有自己的想法,能夠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經過若干次的這樣的不斷的優化以後形成一個相對好一些的想法,這才真的解決問題。當思維方式變成標準答案以後,就造成我們的學生普遍缺乏自信,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因為他一直不停的在比,在跟各種各樣的標準答案比,他一直找不到自己真正的長處和特點,而且在所有的事情上他都不敢去有自己不一樣的想法。,人根本就沒有自信,有自卑的情緒,更不可取的是不直面問題而是習慣興地選擇推卸和逃避責任,尤其在當下的大陸,可以說這種情緒簡直是蔓延。

這是一個學生要我寫出國推薦信時給我寫的理由:老師,我想了很久,我出國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我未來的孩子,換個說法吧,在這裡我怕我給不了他一個合格的條件。現在的食品安全實在太糟糕了,假奶粉,地溝油,蘇丹紅,等等,當代只要記得住,就能考高分的應試教育。無可教育,無可救藥的這個環境污染,我家門前的小河已經臭不可聞了,然後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完全扭曲了……

我看完了以後,我很憤怒,我給他回一封:我支援學生出國,你有1萬個理由都可以,但是我最不支持,最不能答應的是你的逃避態度,因為你要知道,不管你腳下這片土地遇到多少問題,你只有正面面對它來解決它才是你真正的解決之道,你要想逃避,你永遠都逃不出去,因為我們都像生活在這個網上的蜘蛛一樣,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無處可逃!正好在若干年前,機緣巧合,我自己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這也是我開始做很多事的真正起點。

2006年的6月4號,是我小孩的生日。那時候我一家人在美國,日子過得也很幸福,很嗨。所有人當了媽媽以後,都有一個通病就是:變得更瘋狂,因為你希望你孩子一定要最幸福,我也是這樣一位瘋狂的新媽媽。所以6月4號這一天,我要給孩子辦一個盛大的生日party,我租了我所在那個城市的自然博物館,然後邀請了一兩百號同學和朋友來參加,一個很開心的生日party。晚上回到家,我跟我媽還在聊天,電話突然響了,說:Alice,你現在哪裡?某某某被抓起來了,你能不能去救他?我一聽嚇壞了:這怎麼可能呢?說的這位朋友是個大夫,當地的小名人,社會地位還挺高。我星期五給他打過電話,我邀請他來參加孩子的生日party。他說他要去參加他孩子的畢業典禮。可是,他現在人在監獄裡,我必須要去救他!您放心,我現在就去救他,今天我一定把他就出來!放下電話,我就出門去救人了,這一天晚上我把以前我也沒見過都見到了,把口袋裡最後一分錢、信用卡上最後一分錢都刷光了,終於在淩晨在很遙遠的監獄裡見到了我的朋友,一副很憔悴的樣子,我就問他:兄弟,我想了一路,就沒想通為什麼會抓你。他說:我到現在也沒想通呢,原來他星期五下班背著雙肩背包就去機場了,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安檢就是不讓他過,他很憤怒:你查什麼查我包裡又沒有炸彈!這句話,直接就把手機沒收,把人關進監獄裡去了,過了36小時手機還給他,他再打電話出來,他家人再找我,我再去救他……真是無語,這種誤會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正好就撞到我朋友身上。

我們倆很無語,開著車回家。到家樓下停車,我一看,樓上燈亮著。我說我媽說我們留著燈呢,知道我們今天晚回來。可是我人生就在我上樓開門的那一刹那,徹底地改變了,就是那麼巧:當我打開門的那一刻,我媽正好端著一盤熱騰騰的餃子站在門裡,說:”孩子回家了,啥也別說你吃餃子吧。”

我記得當時我和我朋友兩個人抱著我媽哭得稀裡嘩啦,我朋友說:媽,我來美國20多年了,覺得美國什麼都比中國好,我早已經把美國當我的家,可是今天我才知道,中國是我的家,您是我的親媽!就是這一句話,我把我的人生刀砍砍斧劈一樣的分為兩段。

之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是一個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因為我覺得我很好,我很聰明,我能幹,各方面都很好,這個世界就應該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對。可是當這件事發生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你所有的東西,所追求的名和利,都會因為一瞬間、一個有意識或者意識的誤會,或者其他因素,全部失去,這個時候,只有一個人,會永遠無怨無悔的在那等你,她就是你媽!當你一無所有,只有一片土地,會永遠無怨無悔地接納你,那就是你腳下這片你曾經憎恨的貧瘠土地,你的祖國!所以我說親愛的同志們,所有的逃避都不成立記住,所有的逃避都不成立,你可以嫌她窮,你可以嫌她土,你可以嫌她沒文化,你都可以,但是你記住,只有這一個人是永遠會等你的,不管你出了什麼事,只有這一個人是永遠無怨無悔的,在那兒會告訴你孩子回家了,你什麼都不用擔心了,因為媽媽在。當你一無所有,也只有一個地方,會永遠不會拒絕你,那就是你腳下的土地,你的祖國。

今天早上我在朋友圈裡轉了一篇文章。紐西蘭大地震,在南島困了很多人,中國大使館的飛機租了當地所有的直升機,把每一個中國人都接回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你拿中國護照你就可以登機。當時被困的有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幾千人,哭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這時候只有你的祖國會這樣無怨無悔地去救你,而且會第一時間去救你,這就是國家對於我們的意義,這就是媽媽對於我們的意義。從那天我就跟我媽說:媽,一輩子都跟你在一起,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我都跟你在一起!因為我知道最愛我的人是誰,我最應該愛的人是誰,我最應該回報的人是誰!那以前我和各位一樣,也覺得中國真的不夠好,尤其我的家鄉河南,我真的覺得它到處都不好,但是那之後我真的在想:只有這些地方是永遠需要我的,只有這些地方,是我最應該為它無怨無悔付出的。

所以,親愛的同志們,我們今天想做的事,我們今天想說的事,我們所有夢想的起點都是從這兒開始,不需要逃避,不需要推脫責任,不需要去找藉口和理由,因為所有逃避都不成立,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家和祖國建設好!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回國就做了一個比賽叫iCAN,到現在10年了,也成了國際賽,每年幾百個學校參加,因為不僅僅是中國的孩子,而是全世界的孩子都需要真正的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創新創業。

這就是我們教師該做的,在我們的崗位上,從教育開始,讓孩子一步一步變好,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社會未來的金種子。課堂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先舉一個例子,那一年我帶著北大的學生到美國MIT去訪問,參加他們機械系的一門課叫2.009的結課儀式,我當時真嚇著了:怎麼跟大演出一樣,在MIT最大的室內劇場,可以坐2000人,每個團隊就在這個舞臺上,把他們做的所有的東西拿上來展示,有現場直播,美國副總統戈爾還發來祝福。現場的票要提前3個月預定。這門課怎麼可以搞得這麼好,做得這麼有意思。他們的老師跟我講:我們老師團隊每週都討論,如何讓學生回答不了我們的問題,如何讓學生能夠突破思維局限做出更不一樣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在挑戰我們老師自己。

這就是在教育中我們每個人真的應該思考的:如何讓學生開始頭腦風暴起來,這樣才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教育需要的是真正的激發,一定要有思想的啟迪,一定要鼓勵開拓創新的精神,這就是在教育中最需要做的、必須要做的。落實在具體的教育方法上,我總結了六個方面:

第一,知己知彼:瞭解學生,瞭解社會。這點太重要了,我走過了全國這麼多學校,不誇張地說很多老師上課用的PPT都能十年不換,上課用的這些資料都能幾十年不換,自己都沒有興趣和熱情怎麼帶動學生?另外,必須瞭解社會,今天的社會形態和10年20年前完全不一樣,可能三五年就有很大差別,很多人不斷地跟孩子憶苦思甜啊,不行了,時代不對了,講個特別實際的例子,我家是四世同堂,我奶奶96,我小孩16,跨著世紀鴻溝。那天在家吃飯時我爸媽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說以前吃糠咽菜呀,日子多麼苦,結果我小孩在旁邊來一句:天哪,姥姥姥爺你們那時候生活那麼健康啊,我現在哪裡去找這麼環保的野菜啊!我們不去瞭解和適應社會的變化和進步,是不可能把我們課堂搞好的。

第二,圍繞核心:提煉精華vs細枝末節,合理分配內容,一定要圍繞核心,必須要提煉精華,然後避免細枝末節。我們老師其實出現的問題是我們沉迷於細枝末節中,覺得所有的細枝末節都重要,其實不是的。在教育中,我們只需要傳遞最核心的理念,最精華的部分我們提煉出來,必須要教,其他的細枝末節不需要那麼糾結,所以你記住你所有的內容可以很多,但是每一次一定是提煉精華的。綱舉目張你一定要把你最核心的東西提煉出來,而且你所有的教學相關的內容要根據這個來圍繞它開展,其他東西可以回去自學,可以互相學,可以探討中學等。

第三,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抽絲剝繭。學習一定是層層深入的循序漸進過程,循序漸進的去誘導其實是剝繭地,去一步一步的讓他找,甚至有一點設計的像探秘一樣,一定要記住,不是所有的學生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就可以理解到要義的。

第四,有理有趣:舉重若輕、新鮮生動,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方式,講故事,視頻,VR、AR等教學都應該用,這些新的技術新的手段用上了以後,講課可以說要簡單得很多,生動很多。改變過去傳統講課的方式,真的不是板著臉訓人就可以了,可以通過各種各樣這種好玩的方式來把正確的理念傳遞下去。

第五,與時俱進:終生學習,不落窠臼同樣的一個故事,我們怎麼講?怎麼講才有趣,我們一定要根據這個時代的特點豐富我們的內容。周星馳的西遊記、大話西游、西遊降魔這個系列很有意思,他的成功來自於他的不斷學習,新的技術用上了,新的表達方式用上了,更好的講故事的方式就出現了,不落窠臼。

最後一條是不懈的努力。這一條很老套,可是它很有用,就像我剛才說爬泰山十八盤一樣,都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停不停地往上走,不停不停地往上走才走到的努力做好一件事,不斷努力把它做好,你的課堂總是在進步,學生也總是在進步。就拿我在北大上的這門課《創新工程實踐》來說吧。英文名字叫iCAN-PKU。

緣起於06年,剛回國的時候我一直在教微電子的專業課。我就希望我這個課上的同學們他能夠稍微有點進步,小小不一樣的,我就開始鼓勵他們已經開始胡思亂想,我給你們找支援。然後需要創新的內容越來越多,我就找來了其他院系的老師一起上,現在一共有12個人,變成全校的一個共選課,各個專業都可以來。從今年春天開始,這門課就不止在北大了,變成了全國第一門創新創業的學分慕課,每個學校都可以選,選了有學分的。

2016年一共300多所高校將近8萬學生,擴展到全國30個省份。我在北大講課,全國各地的同學在課堂上一樣在做,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項目,沒有標準答案了,全國同學都上得很嗨,很有收穫。2016年春季的課上的一個學生上完這個課以後看半夜激動睡不著覺,淩晨兩點多給我發的郵件:

“老師,創新工程實踐這門課上我們做的太有趣了,感覺這門課十分有意義,教會我很多在其他課上學不到的東西。昨天結課的時候,我想這是我上過的最獨一無二的精彩課程,謝謝你給我提供這樣的機會,說我能夠接觸這麼多好玩有價值的東西!”

這就是一門課的意義,這就是教師的價值!

最後我再來說幾句給我們年輕朋友的話,我認認真真地想過,人生最關鍵的就是態度,你一定記住,就是態度。

這是我和北醫三院打交道體悟出來的,長這麼大,我到北京也這麼多年,來過三院兩次,第一次,2000年6月4號,我生娃;第二次,2006年年底,我的奶奶住院,86歲,她的後胯骨摔斷了,然後在這兒換的人工髖關節。先向大家表示感謝,真是非常非常的感謝。然後分享一下北醫三院讓我刻骨銘心的故事。

2000年我機緣巧合來北京三院生娃,預產期是6月底, 可是呢,也不知道為什麼,6月3號晚上我就破水了。我就直接被拉到三院來了,當時還是小平房一層的那個產科我就在那兒躺著被觀察了,那一個晚上我躺在那兒,半夜睡不著覺,那一個晚上北醫三院一共生了5個娃,哭得都不行,雞飛狗跳的,我也睡不著,可是我也不生。我先生在美國,半夜打電話通知他趕快跑回來我自我感覺良好,但就是完全沒有陣痛,在病床上躺了一天,到下午了,這個大夫護士就過來動員我,得考慮剖宮產,然後我說堅決不剖腹產。我身體這麼好,我每天爬18層樓梯,我鍛煉身體,就是要順產的,堅決不剖腹。一直等到傍晚我先生趕回來,還在等。大夫護士全部都來了:不行了,你必須得剖,破水時間太長了,孩子會缺氧,會出現各種問題的,一看實在不行那就做吧,沒想到看到手術知情同意書的那一刻,我先生直接嚇哭了:我不能簽,要一簽,感覺這張海霞人都沒了。最後經過做工作,閉著眼睛簽了。簽完了以後,我就印象特別深刻,推我進產房那一刻,我先生真的是拉著那個護士的手說:如果萬一有事,第一時間救媽媽,我要保大人。真的,這句話特別特別的讓我感動。

實際上我進去以後5分鐘娃就出來了,啥事都沒發生。這一晚上,我就帶著那個止疼泵躺在病床上昏睡過去了。第二天早上,關鍵時刻來了,還沒睜眼呢,就聽門砰一聲就被踹開了,護士在門口大喊:

張海霞,張海霞,誰是張海霞?!

我是。

你的孩子有問題啊,不是要沒了,就是要變傻……

當時那一瞬間真的我人生徹底發生改變了:母性瞬間就出來了。我當時印象特別深刻,頭腦就馬上就是無比的清醒了:什麼都別說,你現在把我的孩子抱去治,現在馬上去治,你怎麼治都行,你必須把她救好。你要把她救不好,我也不活了。

結果呢?你真的想不到,護士上來就一句:你馬上交錢去,交完錢後才去救人!

毫不誇張,就是這麼說的,毫不留情、也絲毫沒有表情。那我拿著電話給我先生打電話,真是哭啊:兄弟,你馬上去找錢,你把多少錢都給我找來,你必須要救我的娃啊,不救我的娃,我也不活了。

銀行根本就沒開門,他叫上所有認識的朋友跑遍所有能夠找到的提款機去找錢啊,拿到醫院後就去窗口去交錢,我哪裡顧得上我疼不疼啊,從床上跳下來了,在視窗排隊的人群:求求您啦,讓我先交吧,我孩子要不行了……所有人哭著給你讓路。

回來了以後我找護士找不著,我滿樓道喊啊:護士,你快點出來,把孩子給我抱走,你把孩子給我抱走去治!後來我在北醫三院住了不到3天就自己回家了,因為實在受不了,每天在醫院只有一件事,就是哭,我在一樓孩子在7樓,每天探望時間電梯上去看那個據說是我娃的保溫箱裡的小孩,哭得都不行,誰也勸不住,後來我說不行了,我精神都要崩潰了,所以我就自己出院回家了。17天以後醫院通知我再把我孩子接回去,一直到現在,我說小孩長得非常好,沒有任何問題。

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絲毫不帶誇張的,16年過去了,一切都歷歷在目,說起來依然是涕淚橫流。所以,我想對大家說:今天你的技術都沒有問題,在北醫三院這樣大醫院,凡是在中國的醫院裡拉練過的大夫都不會有大的技術問題,為什麼?你接觸病人太多了,你什麼樣的病人都見過,你什麼樣的事情都處理過,尤其是你用了一二十年那樣經驗以後你不會出問題。真正出問題的就是你的態度,你是不是還把病人當人看的態度,這非常重要!醫院如果只教技術不教去把病人當人看的態度,永遠搞不好。你有再多的儀器設備,你有再好的這樣一個大樓,在那最後都不起作用,還是會無窮的病人在投訴你。我不投訴北醫三院的技術,但是我自己生娃的這一次,那我真的要投訴你一輩子,不是因為你的技術不好,就是因為你在那個時刻,你都沒有想到你對病人真正的傷害有多大!這一輩子都讓我刻骨銘心的痛心的時刻,讓我第一次到痛苦不想活的時刻,就是護士踹開門大喊的那個時刻,那時候的我,絕望,真的是絕望,真的是崩潰。這跟學歷沒有關係啊,這跟我所有的都沒有關係,這就是人真是最根本的,所以我想送到醫院裡來看病的病人,其實都是最脆弱的時候,都是最無助最脆弱的時候,你們作為一個大夫,作為一個護理人員,其實不管是在哪個位置上,最需要的就是態度:要拿病人當人。

還有一個就是責任責任,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為什麼要努力?中國有這麼多人,我們治病救人的責任太重了。今天我想跟你講另外一個真實的故事,要探討一下我們每個教師肩頭的責任。這個電影是《大唐玄奘》,今年五一前後上映的,講了不騎白龍馬的玄奘16年西行作為一個留學生最後取經回來的故事。我抱著支持國產電影票房的態度買了張電影票去看了,也沒想啥,就看到這一段,黃曉明經過一通的磨難,這個終於到了納蘭陀寺,跟這個夢中都在想他的高僧見面了,兩個人就開始對話:bulabulabula……誰也聽不懂。

這時候我旁邊坐那的那對小年輕說話了,小男孩就跟那小女孩說:你說他倆說啥呢?說的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漢語,我怎麼都聽不懂了,這印度難道不是一直應該說英語的嗎?

當時聽到這個話以後,我說我如果是印度人,我當場就自裁了我活不下去啊,你想印度文明和華夏文明一樣,5000年連綿不斷,不僅僅為全世界貢獻了佛教,伊斯蘭教也是有它重要的貢獻,還有泰戈爾這樣的詩人,拉馬努金這樣偉大的數學家……可是在過去的一兩百年裡面,它不先進了,被別的文明殖民了,教科書改用英文了,所以在全世界的年輕一代中已經開始說:難道印度不是應該說英語嗎?!

這就是我們肩頭的責任啊!作為一線的教師,如果我們不努力,如果我們不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真的變好,繼續往前向前發展的話,我們有一天也會被別人剝奪了,我可不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幾百年以後經過出土文物考古,然後才發現原來這片土地上人說過漢語啊,那真的是死都不能瞑目!所以我說今天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努力,就是因為每個人肩頭為這樣的文明傳遞,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是我單位的領導王陽元院士,我10月18號的時候請他去給iCAN十周年寫幅字,他寫了一幅字,他說:“張海霞,我最想對你說的是,創新,奉獻祖國,改變世界;創業,實現夢想,成就人生!”我當時就跟王老師說:王老師,真是知我心者非你莫屬。為什麼如此拼命、如此努力地要去推動這樣的一個事業,我想的就是您所說的這個話,我們一定要讓每個人有夢想開始成就自己的人生,我們一定要讓我們的國家好起來,我們改變這個世界才有意義。

不久前我去看望我的導師--楊叔子老師,他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說起這個故事,他就在王老師的話後面加了一句:“創造,讓華夏文明再站到世界的最前面!”沒錯,就是這樣,我們都是老師,奮戰在教育的第一線,有且只有教育,我們才能夠把創新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中去,讓每個人都成為創新人才。這時候我們才有希望實現偉大中國夢,中國影響世界才不是夢!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在自己能夠做到每件事情上做好,從今天開始,就是你人生新的起跑線。自信,堅持,夢想,一點一滴地把它實現出來,一步一個腳印地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一代又一代傳遞文明的接力棒讓中華文明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燦爛輝煌的文明,相信,iCAN,uCAN,vCAN!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