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編劇起底:國產劇為何爛?

我有一個朋友, “光榮”地成為了一名新編劇, 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在群裡發洩一下對國產劇製作模式的困惑。

儘管我是一名從業多年的娛記, 但有些說法還是聞所(我)未聞, 駭人(我)聽聞。

以下她說的內容應該對國產劇的品質並無任何幫助, 但或許能解開觀眾的一小部分疑問。

明星: 查場、番位、自帶編審

一個劇本成型之前先要開很多會議, 這其中有個職位叫作編審, 功能是提意見, 但有經驗的編審改行當編劇了, 很多編審是沒有創作經驗的新人, 提的就是普通觀眾角度的瑣碎看法, 對整個劇本的提高並無助益。

某一類編審還有破壞作用——那就是演員自帶的編審,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替演員查場, 用關鍵字先檢索這位元腕在劇中一共有多少場戲:和主角對戲有多少場, 和配角及群眾演員對戲有多少場。

比如說他演男主, 但如果和配角對戲多那不行, 必須和女主對戲多。

男主只能和女一、女二談戀愛, 不可以和女三談, 女主也是這要求。

番位那是肯定要爭的, 大男主、大女主戲特別受歡迎, 大男主的劇很容易就敲到男一號, 反之亦然。

但是, 大男主戲敲不到大腕女一, 大女主戲也同樣敲不到大腕男一。

舉個例子, 幾年前, 《甄嬛傳》的男主陳建斌在其他劇裡可以擔一番的。

到了《羋月傳》局勢就變了, 大女主戲, 男主只能找當時還不太紅的黃軒和較為冷門的方中信。

尤其是剛從二番到一番的藝人更是對這點極為敏感, 有個剛官宣男主的劇本非常好, 但它是雙男主戲, 男一定了資源好但流量不好的一個小生。 另外那個小生就特別難找, 沒人願意給競品抬轎子。 找到了一位剛升到一番的男演員, 他也一直在猶豫。

有的演員放話說, 如果男主是陳坤, 他們可以作配, 因為有年齡差, 不存在競爭關係。

根本不關注劇本好壞, 自己的角色是否出彩, 只考慮自己的大資料, 也是相當簡單粗暴。

劇本也可以根據所能定到的演員咖位隨意調整。 《凰權》就因為敲到了陳坤, 把男主的戲份大幅增加, 變成大男主劇。

有些明星還提出不拍群戲, 只拍女一男一的對手戲。

試想一下, 50集的劇本不寫或少寫其他人物, 只寫男一女一, 為了撐時間特別容易狗血。

這些來自藝人方的要求, 直接導致劇本品質下降, 再好的編劇, 帶著鐐銬也跳不出花來。

還有, 一部35集的電視劇至少需要拍1200場戲, 主角至少有一半時間應該出場吧, 即600場。 有些明星只給15天檔期, 那就意味著緊趕慢趕只拍TA也就能趕出100場戲, 剩下的500場怎麼辦?總不能拍空鏡吧, 總不能全是遠景吧, 總不能全是替身吧, 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有些明星不能忍受自己戲份少, 又不想多給檔期, 也不知想要幹什麼。

可退一步說, 他們半途請假也是為了工作, 那些飛來飛去的旅程也是很辛苦, 要拍封面、拍廣告、出席商務活動、做宣傳……並沒有貪玩,

所以到底要怪誰呢?安排這些的經紀人?不愛拍戲愛露臉的明星?這操蛋的市場規律?抑或是太寵愛明星的觀眾?

製片人:什麼火做什麼

並不是像大家以為的, 演員就一定強勢, 編劇就一定弱勢, 要看製片人馬的盤子裡誰是大牛。 導演、編劇、演員, 誰是品牌誰就有話語權, 編劇也可以有極大權力, 但前提是, 用你的名字能賣劇。

侯鴻亮的盤子裡製片人最大, 鄭曉龍的盤子裡導演最大, 前幾年六六的盤子裡編劇最大。

有獨立藝術創作經驗的人太少了, 資本又太多, 這個行業只有極少數的頂尖人才。 以前是夠用的, 現在太多新劇開拍, 懂行的人不夠用, 才有大量不夠出品標準的劇。

一個好的製片人應該用市場把控、業界資源和創作理解三條腿走路,

問題是很多人連一條腿都沒有, 因為沒有判斷, 看見什麼火了就一窩蜂地去做, 很快就把一種類型做爛。

目前實行預售制, 流程是製片人想點子——找人攢大綱——和平臺方談預付價——計算每集成本——根據成本敲演員。

如果把錢花在製作上, 口碑就有保證;把錢花在找演員上, 收視就有保證。 如果觀眾嫌棄爛劇, 就請不要看爛演員的劇, 你貢獻的每一點收視都是他們理直氣壯要價的資本。

由於現在視頻網站給的錢比電視臺多, 一個劇想要賣高價就要找“賣網又賣台”的明星, 哪些人賣網又賣台呢?AB、楊冪、鐘漢良等人, 還有流量界的幾大“神獸”, 他們的片酬高是市場決定的, 不是製片人硬要給的。

曾經是收視保證的中年大叔, 也是老戲骨,但已經不被視頻網站的收視主體認可。不誇張地說,你所能想到的大叔級演員都是網站不認的,所以他們近年的作品銳減。

編劇:國產劇為什麼吵架戲特別多?

編劇開劇本會時經常得到一個回饋:太平了,要把矛盾擴大,最好打起來,這叫所謂的“強情節”,能打就別好好說話。那些人體會不到戲劇衝突,只能體會到人際衝突,就是吵架。

吵架多的劇就會小品化,直著脖子喊。不負責任的編劇其實很愛寫吵架戲,因為可以抻長度,一吵半集就過去了。

如果一個演員主動提出減少臺詞,編劇應該感激涕零,說明這個演員是為戲考慮的。

但有時製片方會焦慮,怕臺詞少觀眾坐不住 ,因為電視劇不像電影,能靜靜地體會演員細膩的表演。

植入廣告為什麼做得那麼羞恥?

客戶對品牌的視覺呈現是無法滿足的,他們認為必須念出來才能強化觀眾的印象——從他們的角度出發,這也許是對的。

因為植入廣告無法直接衡量轉化率,客戶又不甘心花錢聽不見響,就會要求臺詞裡出現產品多少秒、多少次,這都有具體規定,想把這種廣告寫得不露痕跡,那是不可能的

網路的優勢這時就體現了。視頻網站的廣告可以隨談隨播,不像電視臺要提前很久,而且視頻網站廣告的種類和花樣繁多。

比如從《老九門》興起的打點廣告,就是在下墓之前會出現一行小字:喝東鵬特飲,這種一次就能賣80萬,觀眾還覺得挺好笑,可以吐槽。

視頻網站還可以找劇中不出名的演員把廣告結合劇情演出來,做成插播廣告。這又解決了一個難題:明星不願意念帶有廣告的臺詞怎麼辦?那就讓配角念啊!

前幾天看到女演員顏丙燕接受採訪, 她去年一年沒拍戲,因為有職業潔癖:忍不了用配音,忍不了文戲用替身,忍不了電影不到一個半月拍完,電視劇只要她20天檔期……

與大勢抗衡的結果就是歇著。

我一直覺得情況不會一直糟下去,當觀眾看厭了某種模式,市場就會遵從觀眾的意願,摳圖、替身不可能持續太久了,只是有潔癖的優秀從業者因此消耗了演藝生命,確實是很可惜的事情。

也是老戲骨,但已經不被視頻網站的收視主體認可。不誇張地說,你所能想到的大叔級演員都是網站不認的,所以他們近年的作品銳減。

編劇:國產劇為什麼吵架戲特別多?

編劇開劇本會時經常得到一個回饋:太平了,要把矛盾擴大,最好打起來,這叫所謂的“強情節”,能打就別好好說話。那些人體會不到戲劇衝突,只能體會到人際衝突,就是吵架。

吵架多的劇就會小品化,直著脖子喊。不負責任的編劇其實很愛寫吵架戲,因為可以抻長度,一吵半集就過去了。

如果一個演員主動提出減少臺詞,編劇應該感激涕零,說明這個演員是為戲考慮的。

但有時製片方會焦慮,怕臺詞少觀眾坐不住 ,因為電視劇不像電影,能靜靜地體會演員細膩的表演。

植入廣告為什麼做得那麼羞恥?

客戶對品牌的視覺呈現是無法滿足的,他們認為必須念出來才能強化觀眾的印象——從他們的角度出發,這也許是對的。

因為植入廣告無法直接衡量轉化率,客戶又不甘心花錢聽不見響,就會要求臺詞裡出現產品多少秒、多少次,這都有具體規定,想把這種廣告寫得不露痕跡,那是不可能的

網路的優勢這時就體現了。視頻網站的廣告可以隨談隨播,不像電視臺要提前很久,而且視頻網站廣告的種類和花樣繁多。

比如從《老九門》興起的打點廣告,就是在下墓之前會出現一行小字:喝東鵬特飲,這種一次就能賣80萬,觀眾還覺得挺好笑,可以吐槽。

視頻網站還可以找劇中不出名的演員把廣告結合劇情演出來,做成插播廣告。這又解決了一個難題:明星不願意念帶有廣告的臺詞怎麼辦?那就讓配角念啊!

前幾天看到女演員顏丙燕接受採訪, 她去年一年沒拍戲,因為有職業潔癖:忍不了用配音,忍不了文戲用替身,忍不了電影不到一個半月拍完,電視劇只要她20天檔期……

與大勢抗衡的結果就是歇著。

我一直覺得情況不會一直糟下去,當觀眾看厭了某種模式,市場就會遵從觀眾的意願,摳圖、替身不可能持續太久了,只是有潔癖的優秀從業者因此消耗了演藝生命,確實是很可惜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