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福州人居住的棚屋“六離門”有什麼來歷嗎?

早年, 福州人居住的棚屋, 當地人叫“柴埕厝”, 往往在門外加制六扇矮門, 人稱“六離門”。 對於“六離門”, 現代人往往從建築學的角度去認識他, 其實這裡還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據說, 六離門的出現與福州人的忠心和孝道有關。

崇禎十四年(1641年), 福建南安居士, 薊遼總督洪承疇在松山與清軍激戰中被俘, 但外界誤傳洪承疇為國捐軀, 消息傳到京城, 崇禎皇帝非常悲痛, 親自為他寫了祭文, 並為其建了寺廟, 賜了諡號。 在他的老家洪府, 也掛上了“忠烈之門”的牌子。 全府上下身著孝衣, 緬懷英靈。

突然有一天有人來報:洪承疇衣錦還鄉, 回家探母。 洪母聽後甚是驚訝, 兒子不是在前線陣亡為國捐軀了嗎?怎麼會突然“起死回生?”後經再三打聽, 才知洪承疇松山戰役被俘降清。 洪母大義凜然, 當即命人在門外加制了六扇矮門, 拒逆子于門外。 洪承疇見狀, 問母為何不開門。

洪母對他說:你知道此門嗎?這六扇矮門叫“六離門”, 凡叛國求榮者, 母不以為子, 妻不以為夫, 子不以為父, 六親不認, 眾叛親離!洪承疇聽罷, 羞愧得離去。

這就是六扇門的來歷, 後來人們根據六扇門典故改編成了戲劇《洪母罵疇》, 痛斥洪承疇的變節行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