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人民的名義》如何成為親子教育反面教材?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 也沒有百分百正確的教育模式。 但教育好孩子, 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最近, 朋友圈大家都在推薦一部網紅劇——《人民的名義》,

反腐大戲看的大家十分過癮。

這部劇可以說道出了廣大人民的心聲, 內容尺度大, 情節又緊湊, 演員演技, 更是精准到位, 戳中了無數老百姓的心坎兒。

但是, 這部劇卻成為了親子教育的反面教材。 被萬眾高呼叫好的火爆電視劇裡, 又有什麼樣的親子教育, 值得我們反思與學習呢?

家庭教育反例1

李達康家庭:消失的爸爸+強勢的媽媽

李達康:一個眾人眼中的好書記, 具有清晰的政治頭腦, 心裡也時時刻刻想著老百姓。 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不怕苦不怕累, 只為做實事。

但他卻成為了“消失的父親”

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 他不能被稱作是“稱職”的。 因為忙, 他夜裡很少十二點前回家;心裡只有工作, 並不為家裡人花很多心思;面對妻子的抱怨, 他沒有改變, 只是道歉, 這是懦弱;女兒的事情全部交給妻子, 這是逃避。

這樣的局面如何造成?

早期, 妻子歐陽菁是賢內助, 裡外一把抓, 帶著女兒一路跟隨頻繁調動的丈夫, 連小學都是在三個縣城讀完的。 丈夫長期缺位, 她變得越發愛抱怨, 也越發強勢。

最後, 夫妻關係名存實亡, 兩人分居長達8年。 女兒佳佳也被父母直接送出國門。

這樣的家庭組合太常見了

有些爸爸們無論是否是“我不去忙工作、忙事業, 黨和國家就會蒙受重大損失”的英雄爸爸, 都會像個甩手掌櫃,

用“工作忙, 加班累, 壓力大”等等理由搪塞、逃避, 把家庭教育的事務和責任全部推給了妻子。

而妻子呢, 一邊希望能得到丈夫的愛, 希望丈夫承擔起一個爸爸的責任, 而不只是一個賺錢的機器, 一邊又委曲求全于周圍人“帶孩子都是媽媽的事兒, 爸爸賺錢就行了”的傳統觀念, 內心就算有一萬個委屈, 到了嘴邊也化成幾句不痛不癢的話。

哪天忍不住了, 夫妻之間便會爆發戰火。

而受傷的總是孩子

父親沒有給予孩子相應的愛和陪伴, 母親也沒有澆灌足夠的耐心和溫柔, 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 男孩子往往變的懦弱, 沒有擔當和主見, 女孩則會變成另一個媽媽, 沒有安全感, 又不斷的尋找安全感。

其實, 一個好爸爸未必是國家首領或者億萬富翁,

但一定可以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大英雄。 放下手機、遊戲和部分非緊急工作, 花一個下午陪孩子在家玩遊戲, 帶孩子去郊外遊玩, 和孩子討論他的小秘密, 創造一些溫馨的瞬間和回憶, 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家庭教育反例2

陳海家庭:單親爸爸+溺愛爺爺奶奶

陳東:陳海的兒子,小學五年級,因為太頑皮,外號叫“小皮球”。家庭特殊,早年媽媽過世,爸爸擔任反貪局局長,卻在反腐期間遭人暗算,遭遇車禍變成了植物人。

爺爺奶奶成為了孩子童年的主要人物

爺爺當年也是個英雄,十幾歲就扛著炸藥包抗日,後來一路做了檢察長,退休後也不忘記為老百姓說話辦事。奶奶呢,也是個老革命,慈眉善目,古道熱腸。

但孩子的教育卻更令人擔心

因為

沒有固定的教育負責人

就像一個留守兒童

爺爺奶奶終究是年紀大了,很多事情照看不過來,父母又都雙雙缺席孩子的童年,即使有反貪局熱心的同事們,但臨時的幫忙,也終究不是個長久之計。

結果是孩子的過度早熟

小皮球早已接受社會各種各樣的潛規則,心智年齡早已不是孩童的大小。在他眼裡,“花錢好辦事”,“好漢不吃眼前虧”,“理想就是開好車”這些觀點早就已經是再正常不過了。

可憐的身世引來的是溺愛也是毒害

小皮球沒有學會一個孩子該有的懂事,絲毫沒有體現出對長輩的尊敬與體諒。年邁的奶奶來接他,他卻逃跑;看到爺爺,就自然地把書包遞給了爺爺,儘管他已經和爺爺一樣高了。

慣著孩子必定不是好事

在中國,把孩子當成主子供著,幫忙拿書包,不讓孩子做家務,似乎是司空見慣、十分正常的事兒。但這樣並不算是真的為孩子好。

許多其他國家,比如德國,從小就教育孩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尊老愛幼的基本美德。見到長輩要問好,書包自己拿,家務要積極參與,長輩說話要認真傾聽等等等等。

梁啟超先生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當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是不同國家間少年的競爭。

很多老一輩人覺得,孩子長大慢慢就會好了。

殊不知,慣子如殺子。

很多事,不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習慣,長大了碰了釘子再去糾正,必定事倍功半,難上加難。

家庭教育反例3

侯亮平家庭:弱勢爸爸+焦慮媽媽

侯亮平:劇中主角,絕對的正面典型。為人正直、仗義、有勇有謀、不向貪腐勢力低頭。妻子鐘小艾也深明大義,夫妻恩愛有佳。

兩人的愛情可以說是羨煞旁人。一對高學歷、高素質、思想進步又合拍的夫妻,對孩子的影響當然是十分正面的。

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這樣的組合並非十全十美。夫妻兩人沒有進行充分的溝通,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完全不一致。

爸爸性格陽光,和孩子的關係也更像朋友。在知道孩子變成班裡幫扶物件,可能要換個學校的時候,爸爸侯亮平選擇告訴孩子“你就是家裡唯一的男生”,“要好好學習,成為男子漢,照顧好家裡的兩位女士”等等。

而媽媽開始指責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但表示不想今天跟孩子談。更是對爸爸的“談話”表示不理解。

這樣的爸爸真的好嗎?

相比隱形爸爸和暴力爸爸,這種爸爸肯定要好一些,但是做的還遠遠不夠。不給孩子增加壓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幫孩子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輕描淡寫的告訴孩子,要成為男子漢。

父親的角色,不僅是提供安全感、認同感,也需要樹立自己的權威。家庭中父親過於弱勢,不利於孩子成為一個有分寸、有主見的人。

妻子鐘小艾對孩子的教育比較上心,甚至到了焦慮的程度。給孩子報了4個課外輔導班,孩子一年輔導班的費用是3、4萬,每個月要3千元上下。她信奉那句千萬家庭都信奉的話: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時候,妻子的第一反應是給孩子報個輔導班,學拉小提琴或者拉二胡。根本沒有考慮孩子是否有精力應對,和是否有興趣。

這幾乎已經要成為現在夫妻的經典組合

父母不怕苦不怕累,但在孩子的事上輸不起。輔導班一定要報,補習班必須要去,學區房怎麼也得買,只要為了孩子好,怎麼折騰都行。

可是這樣盲目育兒的後果,是無比可怕的。孩子不僅沒有收穫,反而是一樣也沒有學精學透。

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營養,不是輔導班,而是父母的愛與關心。父母只有真的瞭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心理狀況、興趣愛好、真實的想法,才能給予孩子他真正需要的東西,説明孩子更好的成長。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沒有百分百正確的教育模式。但一個好的原生家庭,給孩子的一定是充足的安全感和滿滿的幸福感,讓孩子成為一個擁有正義感和責任感的人。教育好孩子,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陳東:陳海的兒子,小學五年級,因為太頑皮,外號叫“小皮球”。家庭特殊,早年媽媽過世,爸爸擔任反貪局局長,卻在反腐期間遭人暗算,遭遇車禍變成了植物人。

爺爺奶奶成為了孩子童年的主要人物

爺爺當年也是個英雄,十幾歲就扛著炸藥包抗日,後來一路做了檢察長,退休後也不忘記為老百姓說話辦事。奶奶呢,也是個老革命,慈眉善目,古道熱腸。

但孩子的教育卻更令人擔心

因為

沒有固定的教育負責人

就像一個留守兒童

爺爺奶奶終究是年紀大了,很多事情照看不過來,父母又都雙雙缺席孩子的童年,即使有反貪局熱心的同事們,但臨時的幫忙,也終究不是個長久之計。

結果是孩子的過度早熟

小皮球早已接受社會各種各樣的潛規則,心智年齡早已不是孩童的大小。在他眼裡,“花錢好辦事”,“好漢不吃眼前虧”,“理想就是開好車”這些觀點早就已經是再正常不過了。

可憐的身世引來的是溺愛也是毒害

小皮球沒有學會一個孩子該有的懂事,絲毫沒有體現出對長輩的尊敬與體諒。年邁的奶奶來接他,他卻逃跑;看到爺爺,就自然地把書包遞給了爺爺,儘管他已經和爺爺一樣高了。

慣著孩子必定不是好事

在中國,把孩子當成主子供著,幫忙拿書包,不讓孩子做家務,似乎是司空見慣、十分正常的事兒。但這樣並不算是真的為孩子好。

許多其他國家,比如德國,從小就教育孩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尊老愛幼的基本美德。見到長輩要問好,書包自己拿,家務要積極參與,長輩說話要認真傾聽等等等等。

梁啟超先生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當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是不同國家間少年的競爭。

很多老一輩人覺得,孩子長大慢慢就會好了。

殊不知,慣子如殺子。

很多事,不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習慣,長大了碰了釘子再去糾正,必定事倍功半,難上加難。

家庭教育反例3

侯亮平家庭:弱勢爸爸+焦慮媽媽

侯亮平:劇中主角,絕對的正面典型。為人正直、仗義、有勇有謀、不向貪腐勢力低頭。妻子鐘小艾也深明大義,夫妻恩愛有佳。

兩人的愛情可以說是羨煞旁人。一對高學歷、高素質、思想進步又合拍的夫妻,對孩子的影響當然是十分正面的。

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這樣的組合並非十全十美。夫妻兩人沒有進行充分的溝通,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完全不一致。

爸爸性格陽光,和孩子的關係也更像朋友。在知道孩子變成班裡幫扶物件,可能要換個學校的時候,爸爸侯亮平選擇告訴孩子“你就是家裡唯一的男生”,“要好好學習,成為男子漢,照顧好家裡的兩位女士”等等。

而媽媽開始指責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但表示不想今天跟孩子談。更是對爸爸的“談話”表示不理解。

這樣的爸爸真的好嗎?

相比隱形爸爸和暴力爸爸,這種爸爸肯定要好一些,但是做的還遠遠不夠。不給孩子增加壓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幫孩子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輕描淡寫的告訴孩子,要成為男子漢。

父親的角色,不僅是提供安全感、認同感,也需要樹立自己的權威。家庭中父親過於弱勢,不利於孩子成為一個有分寸、有主見的人。

妻子鐘小艾對孩子的教育比較上心,甚至到了焦慮的程度。給孩子報了4個課外輔導班,孩子一年輔導班的費用是3、4萬,每個月要3千元上下。她信奉那句千萬家庭都信奉的話: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時候,妻子的第一反應是給孩子報個輔導班,學拉小提琴或者拉二胡。根本沒有考慮孩子是否有精力應對,和是否有興趣。

這幾乎已經要成為現在夫妻的經典組合

父母不怕苦不怕累,但在孩子的事上輸不起。輔導班一定要報,補習班必須要去,學區房怎麼也得買,只要為了孩子好,怎麼折騰都行。

可是這樣盲目育兒的後果,是無比可怕的。孩子不僅沒有收穫,反而是一樣也沒有學精學透。

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營養,不是輔導班,而是父母的愛與關心。父母只有真的瞭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心理狀況、興趣愛好、真實的想法,才能給予孩子他真正需要的東西,説明孩子更好的成長。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沒有百分百正確的教育模式。但一個好的原生家庭,給孩子的一定是充足的安全感和滿滿的幸福感,讓孩子成為一個擁有正義感和責任感的人。教育好孩子,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