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大躍進”式建晶片廠後勁不足,國內多個項目暫停

國內近些年開始重視半導體投資, 試圖減少對國外進口晶片的依賴, 中國已經成為海內外晶圓廠競相擴產的重要據點, 各地陸續上馬了晶片廠專案, 今明兩年新建廠可望呈現爆發態勢。

不過, 據臺灣電子時報網站4月21日報導, 最近多個專案的建設暫時“停工”或“停擺”, 可能和市場過熱有關, 引發外界對各地落地晶圓廠存續虛實的疑問。

大基金投入雖多, 但新廠太多也不夠分的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消息, 2017年, 中國市場將會建成的晶片工廠數量為14家。 到2018年, 中國半導體行業設備投資將超過100億美元, 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設備投資國。

眾所周知的是, 半導體和晶片廠是一個投資密集型的產業, 建設一個工廠需要幾十億甚至是上百億美元的資金, 還要招攬足夠人才團隊投入運營。 之前, 中國中央政府已經制定了鼓勵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遠期計畫,

而各地地方政府也正在積極引進專案, 發展晶片製造業。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 中國晶片廠建設出現熱潮, 和地方政府的支援密切相關。

不過最近據行業人士觀察, 中國的多家12英寸晶片廠建設專案, 包括成都格芯、福建晉華都暫時擱置。 在半導體行業, 12英寸指的是晶圓的直徑, 晶圓面積越大, 生產晶片的效率也就越高, 意味著技術更加先進。

福建晉華和格芯項目均傳“暫停”

據消息人士稱, 福建晉華積體電路公司計畫在臺灣台南市建設晶片廠, 自去年起便轉趨低調進行, 而台聯電為該公司進行的一些技術開發工作已經暫停。 不過晉華方面依然對外積極招兵買馬、持續推進專案工程建設, 仍舊採取“快軌”模式。

據悉, 該公司計畫建設一座12英寸晶圓的晶片廠, 主要生產記憶體晶片, 使用台聯電的技術。

對於相關報導, 台聯電也在臺灣地區針對“福建晉華設在聯電南科廠的試產線停工”一事, 發出澄清, 指出雙方仍就開發隨機存取記憶體相關工藝技術, 均計畫持續進行中, 但是目前仍處研發初始團隊建立階段, 尚未有具體研發成果。

受謠傳波及的不僅福建晉華, 還包括全球晶片製造巨頭格羅方德公司(GLOBALFOUNDRIES)。 他們之前計畫和成都市政府合作, 建設一座12英寸晶片廠專案“格芯”, 並稱將打造成都成為中國FD-SOI先進工藝平臺最大的晶圓代工廠, 但是這一項目也沒有取得進展。

今年初, 格羅方德對外宣佈了消息, 據稱這座晶片廠的總投資將接近100億美元,

其中GLOBALFOUNDRIES占股約51%。

另外更早之前, 格羅方德也曾經和重慶市政府合作, 準備合資建設一座12英寸晶片廠, 但是這一項目也已被擱置, 行業內認為該專案已經被重慶市政府取消, 所以他們才轉戰成都。

哪個行業熱, 就一窩蜂上

半導體產業主要包括晶片設計公司和晶片製造公司, 晶片設計公司採用不設工廠的方式, 委託三星電子、台積電這樣的製造公司進行代工。 目前, 華為、蘋果、小米等公司生產手機處理器, 也是採用了這種模式。

很顯然, 如果晶片代工製造公司大批湧現, 可能超出行業需求, 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

在此之前, 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種觀點, 即中國的半導體投資出現了過熱, 各地正在建設太多的晶片工廠和生產線。

不僅省級與一線城市, 也包括多個地方晶片晶圓廠在建項目也受到矚目, 在業內傳出計畫停擺或停工消息, 但均未遭證實。

事實上“各地在發展IC產業時, 要避免“遍地開花”開工廠的現象, 更要避免低水準重複和一哄而上形成泡沫。 ”國家大基金總裁丁文武日前如上表示。

丁文武認為, 發展積體電路產業是好事, 但是建議各地認真考慮自身的條件, 理性去發展積體電路產業, 避免出現無序化、碎片化、同質化的現象。

半導體資深行業觀察家莫大康也認為, 部分地方政府人治色彩濃厚, 聚焦的是項目的開建, 至於未來項目的成與敗是企業的責任, 與他們無關, 所以他們的“膽量”往往很大。

需要指出的是, 無論是新建還是後續擴建, 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資本投資額都比較高,據悉,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部、英特爾、台積電等巨頭每年的資本開支都超過100億美元。

據初步統計,國內積體電路產業基金總額包括國家大基金、地方政府基金在內,已經超過4600億元,其中包括15個以上的省,市與直轄市都有半導體業的發展計畫。

據相關研究機構統計,去年,中國晶片設計公司的數量已經達到1362家,同比增長了85%。

莫大康認為,各地都要搞集成電陸產業,有兩個方面,有利的方面,是打破產業發展相對沉悶的局面,有活力,動作迅速,可以補充國家資金的部分不足;而不足的方面是導致產業發展不能聚焦,形成合力,打亂國家的統一佈局,及有可能造成重複引進等。

不過中國半導體產業還面臨著比較漫長的發展道路,在消費者常用的手機或者電腦處理器中,除了臺灣地區的聯發科之外,高通、英特爾、AMD等美國公司依然佔據優勢。不過以小米公司為標誌,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正在涉足晶片設計,此舉可以提高晶片產品的差異化特色功能,降低零部件成本,同時避免熱門晶片供應不足帶來的麻煩。

目前在一些低端的電子設備中,海思、展訊等中國公司的晶片正在獲取越來越大的份額,這些企業面臨逐步邁向中高端晶片的巨大挑戰。

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資本投資額都比較高,據悉,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部、英特爾、台積電等巨頭每年的資本開支都超過100億美元。

據初步統計,國內積體電路產業基金總額包括國家大基金、地方政府基金在內,已經超過4600億元,其中包括15個以上的省,市與直轄市都有半導體業的發展計畫。

據相關研究機構統計,去年,中國晶片設計公司的數量已經達到1362家,同比增長了85%。

莫大康認為,各地都要搞集成電陸產業,有兩個方面,有利的方面,是打破產業發展相對沉悶的局面,有活力,動作迅速,可以補充國家資金的部分不足;而不足的方面是導致產業發展不能聚焦,形成合力,打亂國家的統一佈局,及有可能造成重複引進等。

不過中國半導體產業還面臨著比較漫長的發展道路,在消費者常用的手機或者電腦處理器中,除了臺灣地區的聯發科之外,高通、英特爾、AMD等美國公司依然佔據優勢。不過以小米公司為標誌,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正在涉足晶片設計,此舉可以提高晶片產品的差異化特色功能,降低零部件成本,同時避免熱門晶片供應不足帶來的麻煩。

目前在一些低端的電子設備中,海思、展訊等中國公司的晶片正在獲取越來越大的份額,這些企業面臨逐步邁向中高端晶片的巨大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