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決勝物聯網:業務流程是關鍵

當今並不存在“特指”的物聯網:市場是被具體的使用場景所驅動。 企業若想在短期內擴大市場份額, 就需針對正確的應用案例聚焦其所提供的物聯網產品。

BCG列出了十個物聯網應用案例, 預計到2020年, 這些技術將會在B2B市場上迅速成熟並被廣泛採納。

物聯網的B2B市場正在騰飛。 大量的供應商, 包括軟體、硬體、互聯網公司、初創企業、服務提供者和電信公司都在努力獲取市場地位和份額。 鑒於在物聯網領域內有這麼多的新動向, 每個物聯網的供應商都應該考慮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增長機會到底在哪裡?

為了要理解物聯網如何被當今的商業世界所採用, 以及未來主要的增長機遇在哪裡, 我們分析了當前物聯網發展格局的趨勢。 我們的分析有三個主要發現:首先, 並不存在“特指”的物聯網:當今的市場是被具體的使用場景所驅動的;其次, 經過匯總,

企業將在2020年前增加2500億歐元的物聯網支出(超過了正常的技術支出), 其中有三個行業佔據了支出總額的約50%。 最後, 儘管各層級的物聯網技術都會在2020年前保持增長, 但各個層級的吸引力不盡相同。

物聯網的增長機遇

從2015年到2020年, 所有的物聯網技術層級將會有至少20%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其中一些技術層級的增長潛力要高於其它的層級(參閱圖1)。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物聯網的真正價值, 在於其最高的兩層級術, 即:服務和物聯網分析及應用。 我們預計到2020年兩者將占物聯網整體增長的60%。 剩下的各層技術——身份識別與安全、物聯網骨幹(雲和平臺)、通信和物聯技術則是助力因素, 且增長潛力較低。

以應用案例來決定物聯網的採用

企業將會在物聯網上花費2500億歐元, 他們需要知道哪些物聯網應用將會產生最大的價值。 想要做出這樣決定, 就要知道商業領袖如何用物聯網技術來應對具體的商業挑戰。 他們要問的問題是:物聯網如何説明企業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品質,

支援新商業模式(例如資料驅動服務)以及降低成本?

一些應用案例正在促進物聯網在企業的普及和增長, 而這一趨勢將至少保持到2020年(參閱圖2)。 企業如果想要在短期內增加有意義的市場份額, 就需要針對正確的應用案例聚焦其所提供的物聯網產品。

基於這樣的考慮, 我們識別出了一系列的物聯網應用案例。 在這份很長的名單裡, 我們列出了10個物聯網應用案例, 從現在到2020年, 我們預計這些技術將會在B2B市場上迅速成熟和被廣泛採納。

可預測維護

企業在設備失靈或者出現故障的時候, 不可避免的要遭受時間和金錢的損失。 很多企業就算沒有任何維護的需要, 每年也都為了遵守固定的維護時間表而花費資金, 同時其設備供應商也會進行常規的電話回訪。 物聯網技術可以預測和檢測出設備何時需要維護, 減少或消除計畫外的停機時間, 延長維護週期並減少成本。 很多行業都可以從可預測維護當中受益, 包括離散型製造、交通和物流、能源以及醫療, 當然也需要根據行業的具體需求和應用來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自我優化生產

聯網工廠和生產基地可以採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生產流程的即時監測和優化,自動進行調整來提升品質和增強效率,並減少浪費。對於離散型製造業和加工行業來說,這一案例非常適用。

自動化庫存管理

物聯網可以讓企業對於庫存和供應鏈的狀態有更深入的掌握,跟蹤庫存地點和狀態(包括溫度、濕度和損壞情況等)。企業在具備了整個供應鏈上監測產品的能力後,可以增加處理和回應時間,減少缺貨和庫存積壓的情況,並改善適時生產流程。

遠端病人監測

醫師可以遠端和即時地監控病人的健康狀況,改善健康狀況並減低醫療成本。通過跟蹤病人資料和監督病人遵守醫囑,醫療服務提供者可以幫助病人更快康復以及生活得更健康。

智慧型儀器表

感測器可以被用來即時檢測公共事業設施——包括電力、煤氣和水的消耗。智慧型儀器表可以説明消費者監測其使用情況、減少查表技工的數量、提供即時計費資料,並可以助推動態定價。

追蹤和回溯

物聯網感測器非常適合用來增加系統效能。舉例來說,這些感測器可以增加任務完成的透明度,還能提供相關資訊來説明減少工作站的傳送時間。感測器還可以用在裝配區域,以便説明識別產品狀態,及定位工具、配件和原料。

分散式生產和存儲

物聯網可以用來實現多種能源的供需自動化及優化。通過遠端監控分散式能源生產和存儲狀況,企業可以平衡整個網路上的能源使用,並減少能源消耗。

聯網汽車

通過配置新型感測器、無線聯網和車內處理系統,汽車的互聯性不斷提高,許多消費者也期待這類功能的普及。聯網汽車具備更好的導航能力、安全性能和更多的舒適享受,比如更先進的音樂和娛樂選項。在未來5到10年,聯網汽車的部分功能將日趨成熟。

車隊管理

除了跟蹤庫存和包裹之外,物聯網還可以用來即時跟蹤交通工具。憑藉對車隊位置、使用狀況、性能資訊的更好掌握,企業可以更有效地減少養護和維修成本,並且可以動態的改變航線以減少擁堵和延遲。這一應用案例將在未來1至2年內迅速成熟。

需求響應

物聯網正在開始改變人們使用公共能源的方式。通過需求回應程式,消費者可以在高峰時段遠端控制家用電器,如:空調系統、洗衣機和其他高能耗的電器。上述操作可以自動地減少供需波動,並降低消費者的能源支出。

具體行業具體分析

儘管領先的技術企業已經具備了數位能力,但是對於其它更為傳統的行業中的企業來說卻不能照搬,比如工業產品和物流行業。對於技術型企業來說,物聯網固然是一個重要增長源;但對技術本身並非其核心業務的企業,物聯網絕對是一股轉型力量。

從行業的角度交叉參考應用案例,我們能夠看得出哪些領域在未來幾年能夠帶來最大價值。三個行業將佔據物聯網總支出約50%的份額:離散製造、交通和物流以及公共事業(參閱圖3)。

一些應用案例,比如可預測維護,對於所有行業來說都意味著重大機遇。但是每個產品和服務必須滿足特定行業的具體需求。每個應用案例的成熟期各不相同,並且取決於各自佔據的客戶份額和規模化的速度。

業者互動

所有類型的企業在物聯網領域都有著充分的發展空間,同時它們也有著多種方式參與物聯網市場。越來越多主要的工業企業開始從物聯網用戶轉變為物聯網供應商。以GE為例,2015年推出了Predix——一款端對端的物聯網工業作業系統,讓客戶購買的GE設備更有效的運轉。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臺也在發揮類似的功能。還有一些企業專注在物聯網技術的某個層級上橫向發力,比如微軟的Azure物聯網套件。SAP的HANA雲平臺,IBM的沃森物聯網平臺以及思科的物聯網系統等,企業可以在上面開發並實施自己的物聯網應用,也可以為其他公司提供特定的應用服務。設備製造商如英特爾和博世,向消費者提供硬體和免費的作業系統,從而構建一個更全面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儘管有大量不同的業者進入物聯網領域,我們的調查顯示當前40%的物聯網用戶更願意使用傳統的、知名的軟體公司所提供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在選擇物聯網軟體供應商的時候,用戶的前三位標準包括:產品功能、供應商可靠性以及能否確保解決方案可以整合到現有技術體系中。

上述最後一點是關於整合,非常重要。今天的物聯網用戶都在尋求端到端解決方案。哪怕是世界級的應用和服務,也只有在基礎層面(物聯技術、通信、骨幹和安全層級)和頂層技術實現無縫對接後,才能產生價值。物聯網提供商並不需要掌握技術系統的所有要素,但是制定市場進入方案時需要考慮到客戶對端到端解決方案的訴求。

決勝物聯網:關鍵問題

物聯網供應商想要在競爭中獲勝,需要制定戰略,並決定其所要進入的領域和如何制勝的方法。高官們在決定進入哪些領域時需回答以下一系列問題:

針對應用案例的問題——企業的優勢是什麼?如何利用優勢來解決應用案例中的需求?企業是要解決具體行業中的某個或某些應用問題(如:定位在為醫療設備製造提供解決方案),還是構建一款適用性強的產品用於多個行業(如:自動化庫存管理)?

目標客戶——企業要吸引哪些客戶?是直接使用物聯網產品的公司(如:需要可預測維護服務的運輸公司),還是那些為其它企業提供可以物聯網化產品的公司(如:給石油和天然氣企業提供產品的大型工業製造企業)?

開發端到端解決方案——企業將給客戶提供怎樣的產品和服務?企業是否要在自有品牌下開發覆蓋物聯網技術全部層級的端到端解決方案,還是專注在某一層級,以此助力其它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選好了領域之後,管理層需要找到在該領域制勝的方法。從這一角度出發,企業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善用合作夥伴——企業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和能力,優化自身在技術體系中的位置?以軟體公司為例,是否做好準備構建在硬體領域的人才團隊和能力?還是和其它企業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作為更好的選擇,比如硬體公司、服務提供者和系統集成商?

理解傳感資料的用法——在物聯網中,感測器可以提供海量資料,關鍵要明確這些資料和業務目標(例如營收增長和成本降低)之間的關聯。當物聯網感測器到位之後,企業需要衡量哪些業務指標?

培養能力——企業需要哪些新的能力?應該從內部培養,還是通過並購或建立夥伴關係來獲取這些能力?

制定市場進入戰略——企業的市場進入戰略是什麼?假定企業主要聚焦在B2C領域,如果想要覆蓋B2B客戶,戰略應該如何轉變?如果企業傳統業務是向IT部門銷售軟體,如何到達業務的利益相關方?關於物聯網的討論必須集中在應用案例和商業價值上。

商業模式演進——憑藉傳感資料的詳盡程度,有大量新商業模式正在湧現出來。舉例來說,企業可以不再靠銷售設備所得的付款,而是從設備的實際使用和正常運轉中賺取收入。企業如何從這類新的商業模式中獲取更多價值,並形成對客戶有吸引力的應用案例?

根據企業初始起點的不同,正確的前進路徑建議也會有所差異:

企業級軟體公司需要運用其自身強大的品牌優勢,以及通過並購和合作來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根據客戶的意見,平臺並不能為物聯網解決方案帶來重要價值:我們調查的物聯網用戶中,有80%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使用平臺。但是平臺代表了橫向的協作模式,從長期看具備著巨大的規模化潛力。

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需要利用自身強大的B2C市場地位,更加激進地進入B2B領域。

專業化的初創企業應該尋找高度集中的領域提供物聯網服務,比較理想的是某個未被更大的競爭企業搶佔的細分領域。

工業和技術企業必須延展產品線從而守住其大型B2B使用者基礎,並在產品全生命週期中找到和客戶互動的新方式。

電信企業可以利用他們的通信資源和能力,包括資料可獲性等,超越連接的技術層面,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

物聯網給企業提供了巨大機遇,幾百家企業已經開始在該領域投資佈局。然而企業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並非易事。比如一個硬體提供商並購一個在應用和分析層提供價值的軟體企業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技術層級體系內上下移動是重大挑戰。

但還是有好消息:企業不需要咬緊牙關,通過招聘或者並購培養相關能力。企業可以選擇一些競爭領域,和其他企業合作,提供一整套端到端的優質解決方案。當明確資金所要投向的領域和負責人之後,企業可以在物聯網領域及時贏取時機和發展動力,在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市場機遇中獲得一席之地。

自我優化生產

聯網工廠和生產基地可以採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生產流程的即時監測和優化,自動進行調整來提升品質和增強效率,並減少浪費。對於離散型製造業和加工行業來說,這一案例非常適用。

自動化庫存管理

物聯網可以讓企業對於庫存和供應鏈的狀態有更深入的掌握,跟蹤庫存地點和狀態(包括溫度、濕度和損壞情況等)。企業在具備了整個供應鏈上監測產品的能力後,可以增加處理和回應時間,減少缺貨和庫存積壓的情況,並改善適時生產流程。

遠端病人監測

醫師可以遠端和即時地監控病人的健康狀況,改善健康狀況並減低醫療成本。通過跟蹤病人資料和監督病人遵守醫囑,醫療服務提供者可以幫助病人更快康復以及生活得更健康。

智慧型儀器表

感測器可以被用來即時檢測公共事業設施——包括電力、煤氣和水的消耗。智慧型儀器表可以説明消費者監測其使用情況、減少查表技工的數量、提供即時計費資料,並可以助推動態定價。

追蹤和回溯

物聯網感測器非常適合用來增加系統效能。舉例來說,這些感測器可以增加任務完成的透明度,還能提供相關資訊來説明減少工作站的傳送時間。感測器還可以用在裝配區域,以便説明識別產品狀態,及定位工具、配件和原料。

分散式生產和存儲

物聯網可以用來實現多種能源的供需自動化及優化。通過遠端監控分散式能源生產和存儲狀況,企業可以平衡整個網路上的能源使用,並減少能源消耗。

聯網汽車

通過配置新型感測器、無線聯網和車內處理系統,汽車的互聯性不斷提高,許多消費者也期待這類功能的普及。聯網汽車具備更好的導航能力、安全性能和更多的舒適享受,比如更先進的音樂和娛樂選項。在未來5到10年,聯網汽車的部分功能將日趨成熟。

車隊管理

除了跟蹤庫存和包裹之外,物聯網還可以用來即時跟蹤交通工具。憑藉對車隊位置、使用狀況、性能資訊的更好掌握,企業可以更有效地減少養護和維修成本,並且可以動態的改變航線以減少擁堵和延遲。這一應用案例將在未來1至2年內迅速成熟。

需求響應

物聯網正在開始改變人們使用公共能源的方式。通過需求回應程式,消費者可以在高峰時段遠端控制家用電器,如:空調系統、洗衣機和其他高能耗的電器。上述操作可以自動地減少供需波動,並降低消費者的能源支出。

具體行業具體分析

儘管領先的技術企業已經具備了數位能力,但是對於其它更為傳統的行業中的企業來說卻不能照搬,比如工業產品和物流行業。對於技術型企業來說,物聯網固然是一個重要增長源;但對技術本身並非其核心業務的企業,物聯網絕對是一股轉型力量。

從行業的角度交叉參考應用案例,我們能夠看得出哪些領域在未來幾年能夠帶來最大價值。三個行業將佔據物聯網總支出約50%的份額:離散製造、交通和物流以及公共事業(參閱圖3)。

一些應用案例,比如可預測維護,對於所有行業來說都意味著重大機遇。但是每個產品和服務必須滿足特定行業的具體需求。每個應用案例的成熟期各不相同,並且取決於各自佔據的客戶份額和規模化的速度。

業者互動

所有類型的企業在物聯網領域都有著充分的發展空間,同時它們也有著多種方式參與物聯網市場。越來越多主要的工業企業開始從物聯網用戶轉變為物聯網供應商。以GE為例,2015年推出了Predix——一款端對端的物聯網工業作業系統,讓客戶購買的GE設備更有效的運轉。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臺也在發揮類似的功能。還有一些企業專注在物聯網技術的某個層級上橫向發力,比如微軟的Azure物聯網套件。SAP的HANA雲平臺,IBM的沃森物聯網平臺以及思科的物聯網系統等,企業可以在上面開發並實施自己的物聯網應用,也可以為其他公司提供特定的應用服務。設備製造商如英特爾和博世,向消費者提供硬體和免費的作業系統,從而構建一個更全面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儘管有大量不同的業者進入物聯網領域,我們的調查顯示當前40%的物聯網用戶更願意使用傳統的、知名的軟體公司所提供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在選擇物聯網軟體供應商的時候,用戶的前三位標準包括:產品功能、供應商可靠性以及能否確保解決方案可以整合到現有技術體系中。

上述最後一點是關於整合,非常重要。今天的物聯網用戶都在尋求端到端解決方案。哪怕是世界級的應用和服務,也只有在基礎層面(物聯技術、通信、骨幹和安全層級)和頂層技術實現無縫對接後,才能產生價值。物聯網提供商並不需要掌握技術系統的所有要素,但是制定市場進入方案時需要考慮到客戶對端到端解決方案的訴求。

決勝物聯網:關鍵問題

物聯網供應商想要在競爭中獲勝,需要制定戰略,並決定其所要進入的領域和如何制勝的方法。高官們在決定進入哪些領域時需回答以下一系列問題:

針對應用案例的問題——企業的優勢是什麼?如何利用優勢來解決應用案例中的需求?企業是要解決具體行業中的某個或某些應用問題(如:定位在為醫療設備製造提供解決方案),還是構建一款適用性強的產品用於多個行業(如:自動化庫存管理)?

目標客戶——企業要吸引哪些客戶?是直接使用物聯網產品的公司(如:需要可預測維護服務的運輸公司),還是那些為其它企業提供可以物聯網化產品的公司(如:給石油和天然氣企業提供產品的大型工業製造企業)?

開發端到端解決方案——企業將給客戶提供怎樣的產品和服務?企業是否要在自有品牌下開發覆蓋物聯網技術全部層級的端到端解決方案,還是專注在某一層級,以此助力其它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選好了領域之後,管理層需要找到在該領域制勝的方法。從這一角度出發,企業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善用合作夥伴——企業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和能力,優化自身在技術體系中的位置?以軟體公司為例,是否做好準備構建在硬體領域的人才團隊和能力?還是和其它企業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作為更好的選擇,比如硬體公司、服務提供者和系統集成商?

理解傳感資料的用法——在物聯網中,感測器可以提供海量資料,關鍵要明確這些資料和業務目標(例如營收增長和成本降低)之間的關聯。當物聯網感測器到位之後,企業需要衡量哪些業務指標?

培養能力——企業需要哪些新的能力?應該從內部培養,還是通過並購或建立夥伴關係來獲取這些能力?

制定市場進入戰略——企業的市場進入戰略是什麼?假定企業主要聚焦在B2C領域,如果想要覆蓋B2B客戶,戰略應該如何轉變?如果企業傳統業務是向IT部門銷售軟體,如何到達業務的利益相關方?關於物聯網的討論必須集中在應用案例和商業價值上。

商業模式演進——憑藉傳感資料的詳盡程度,有大量新商業模式正在湧現出來。舉例來說,企業可以不再靠銷售設備所得的付款,而是從設備的實際使用和正常運轉中賺取收入。企業如何從這類新的商業模式中獲取更多價值,並形成對客戶有吸引力的應用案例?

根據企業初始起點的不同,正確的前進路徑建議也會有所差異:

企業級軟體公司需要運用其自身強大的品牌優勢,以及通過並購和合作來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根據客戶的意見,平臺並不能為物聯網解決方案帶來重要價值:我們調查的物聯網用戶中,有80%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使用平臺。但是平臺代表了橫向的協作模式,從長期看具備著巨大的規模化潛力。

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需要利用自身強大的B2C市場地位,更加激進地進入B2B領域。

專業化的初創企業應該尋找高度集中的領域提供物聯網服務,比較理想的是某個未被更大的競爭企業搶佔的細分領域。

工業和技術企業必須延展產品線從而守住其大型B2B使用者基礎,並在產品全生命週期中找到和客戶互動的新方式。

電信企業可以利用他們的通信資源和能力,包括資料可獲性等,超越連接的技術層面,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

物聯網給企業提供了巨大機遇,幾百家企業已經開始在該領域投資佈局。然而企業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並非易事。比如一個硬體提供商並購一個在應用和分析層提供價值的軟體企業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技術層級體系內上下移動是重大挑戰。

但還是有好消息:企業不需要咬緊牙關,通過招聘或者並購培養相關能力。企業可以選擇一些競爭領域,和其他企業合作,提供一整套端到端的優質解決方案。當明確資金所要投向的領域和負責人之後,企業可以在物聯網領域及時贏取時機和發展動力,在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市場機遇中獲得一席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