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主編給了我一兜兒美食書:《無盡的盛宴》

我問主編要了關於美食的書, 她當天便帶了一兜兒過來, 但是卻著重向我推薦了這本《無盡的盛宴》, 說我讀了差不多就知道身為一個美食編輯能做到的盡頭在哪了。

對於這話, 我先持保留意見。

書我還沒看完, 但是讀了沒幾頁, 我就已經打算安利它了。

可以說美食界最大的地域炮就是中餐和非中餐的戰爭, 而其中一片相當精彩熱鬧的戰場就是《無盡的盛宴》, 讀者對它褒貶不一, 像評價人一樣評頭論足。 其實這才是這本書的精彩之處, 讀者之間的涇渭分明, 隔空喊話加上這本書安靜的存在, 整體構成了它的可讀性。

食物比服飾流行更深奧,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結論, 但是關於食物的流行超過時尚本身這件事情, 我是只聽說過沒有見過。

很多《無盡的盛宴》的讀者, 持相同的觀點(我也不例外), 那些文字的魅力弱到如此地步的編輯, 我不知他們為何還敢寫美食書?作者除了四處亂濺的口水,

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連讀者的口水都引不出來, 只有配圖讓人“垂涎欲滴”, 而《無盡的盛宴》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全書一張圖片未配, 但是閱讀的愉悅感卻是前所未見, 讓人饞蟲大動, 口水直流。

我一般都是帶著輕鬆的心情隨意翻閱美食書的, 但是讀《無盡的盛宴》, 讀著讀著就想一本正經的對待了, 美食書少有對得起“正經”這兩個字的, 中國的美食書, 相對來說都太輕鬆了, 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就著食物說食物, 這有錯嗎?這對嗎?

書中文章的作者不僅是美食家, 同時也是寫作高手, 調配文字的能力極強。 他們走南闖北, 見多識廣, 閱歷極豐。 在他們的筆下, 不僅有多國美食的描述,

還有各國風俗的描寫;當地的景致, 人物的情態, 都描摩得極為出色。 讀此書, 你得到的資訊是多方面的, 你所享受的愉悅, 也不僅僅只是口腹。

拿全書第一篇《瑞士的三間小餐廳》來說, 它是美食大師費雪的作品, 一篇非常生動的旅行散文。 她寫美食並不多, 但通過她對於當時情境的描寫, 讀者怎能忘記瑞士鄉間鱒魚的滋味?又怎能不想一嘗而後快?能將一篇尋食記寫得如此可讀, 確是大師功力。 最後一篇寫印地安玉米餅, 對於當地風景的刻畫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反觀國內的美食文章, 給你的知識是單向的, 飲食就是飲食, 連寫美食的文字也是那麼清如水, 不具閱讀的快感。

好吃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不好吃的東西各有其難吃之處。

亦同, 好讀的美食文章都是一樣, 不好讀的東西各有其難讀之處, 這是美食編輯界的另一種種族主義者嗎?我不知道。

但是好讀的美食文章其完整性和完整性所帶來的影響力確實是春風化雨的, 國人對中餐的強調, 幾乎認為中餐天下無敵了, 而相反, 只吃西餐洋餐的國人美食家, 又妄自菲薄的沒邊兒了。 我覺得這便是中餐內容的現實缺陷。

說中國美食節粗陋, 好吧, 中國有滿漢全席, 但有人又說了, 滿漢全席才淺薄呢, 不如國外的薯條漢堡包親民, 可中國有美食節啊, 就連街邊小攤, 也比外國一成不變的烤腸花樣多吧?有人又說了, 粗陋粗陋, 好像國外漢堡包店裡雞就沒打過激素似的。 拿著上了美食雜誌的飯館和天朝平民常去的飯店比,

客觀嗎?

一種藥, 治病很管用, 的確好藥, 可說它包治百病, 梁實秋老爺子說過, 吃再多外國菜, 眼睛也不會變綠, 國人多寫寫本土美食, 不糾結在地域炮戰爭和較量裡, 或許才是中餐的一劑良藥吧。

跑題了, 暫時寫到這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