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重現大唐雄風:“大唐的開國功臣”昭陵六駿

在陝西禮泉的唐太宗陵墓——昭陵北麓, 曾經排列著一組大型高浮雕駿馬石像, 這就是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

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 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 為紀念這六匹戰馬, 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 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並且親自為這六匹戰馬賜名作詩。 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 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 盜運時被截獲, 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白蹄烏

四蹄皆白純黑色馬,

石刻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飛速賓士狀。

昭陵石刻白蹄烏

故宮博物院藏趙霖《昭陵六駿圖卷》白蹄烏

西元618年, 唐軍初占關中, 立足不穩。 割據蘭州、天水一帶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便大舉進攻, 與唐軍爭奪關中。 相峙兩月之後, 李世民看准戰機,

以少量兵力正面牽制誘敵, 親率主力直搗敵後, 使薛軍陣容大亂潰退。 李世民趁機追擊, 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 銜尾猛追, 一晝夜賓士200餘裡, 迫使薛仁杲投降。

特勒驃

黃馬白喙微黑, 毛色黃裡透白, 石刻作闊步行走狀, 左側兩腿抬起, 右側兩蹄著地, 邁著對側步(一側的腿同起同落, 是經過訓練才會有的儀仗走法)。

昭陵石刻特勒驃

故宮博物院藏趙霖《昭陵六駿圖卷》特勒驃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 史載:唐初天下未定, 宋金剛陷澮州, 兵鋒甚銳, "特勒驃"在這一戰役中載著李世民勇猛沖入敵陣, 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 連打了八個硬仗, 建立了功績。

青騅

蒼白雜色, 馬身中五箭, 前一後四, 均在衝鋒時迎面射中, 但四支箭都射中了馬的喉部, 足夠說明馬飛奔的速度之快。

昭陵石刻青騅

故宮博物院藏趙霖《昭陵六駿圖卷》青騅

竇建德原系隋軍麾下將領, 據說還是李世民的母舅, 乘亂自稱夏國王。 當時, 唐軍扼守虎牢關, 佔據有利地形。 李世民趁敵方列陣已久, 饑餓疲倦之機, 下令全面反攻, 親率勁騎, 突入敵陣, 一舉擒獲竇建德。

什伐赤

這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馬, 純赤色, 石刻馬作飛奔狀, 身中五箭, 都在臀部, 其中一箭是從背後射來的。 表現了什伐赤作戰時勇往直前的精神。

昭陵石刻什伐赤

故宮博物院藏趙霖《昭陵六駿圖卷》什伐赤

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 隋末唐初自稱鄭王, 據洛陽, 與竇建德結好。 當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 王向竇求救, 但都被李世民擊敗。

颯露紫

色紫燕, 前胸中一箭, 為李世民平定東都擊敗王世充時所乘。 這是唯一個有人物的石刻,牽著戰馬正在撥箭的人叫丘行恭,因為有這麼一段故事……

昭陵石刻颯露紫

故宮博物院藏趙霖《昭陵六駿圖卷》颯露紫

據《新唐書.丘行恭傳》記載,西元621年,唐軍和王世充軍在洛陽決戰,李世民的侍臣猛將丘行恭,在取洛陽的邙山一戰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颯露紫,親自試探對方的虛實,偕同數十騎沖出陣地與敵交鋒,隨從的諸騎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從。年少氣盛的李世民殺得性起,與後方失去聯繫,被敵人團團包圍。突然間,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颯露紫”前胸,危急關頭,幸好丘行恭趕來營救,他回身張弓四射,箭不虛發,敵不敢前進。然後,丘行恭立刻跳下馬來,給禦騎颯露紫撥箭,並且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然後又執刀徒步衝殺,斬數人,突陣而歸。為此,唐太宗才特別將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拳毛騧

這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戰死在兩軍陣前,石刻六駿中李世民把它比作神馬。

昭陵石刻拳毛騧

故宮博物院藏趙霖《昭陵六駿圖卷》拳毛騧

西元622年,李世民率領唐軍與劉黑闥在今河北曲周一帶作戰。劉軍主力渡河時,唐軍從上游決壩,趁機掩殺,奪得勝利。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鬥之激烈。

如今,看著這些石刻,似乎還能感受到戰場那撲面而來的肅殺之氣,英勇的戰馬似乎是要破壁而出,在我們面前飛奔騰越,訴說過去的豐功偉績。唯獨遺憾“颯露紫”與“拳毛騧”靜立在遙遠的美國,與另外四匹戰馬分隔在地球兩端。但我相信,縱使再遙遠的距離也分割不開中華民族骨子裡的英勇氣息與團結的精神。

這是唯一個有人物的石刻,牽著戰馬正在撥箭的人叫丘行恭,因為有這麼一段故事……

昭陵石刻颯露紫

故宮博物院藏趙霖《昭陵六駿圖卷》颯露紫

據《新唐書.丘行恭傳》記載,西元621年,唐軍和王世充軍在洛陽決戰,李世民的侍臣猛將丘行恭,在取洛陽的邙山一戰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颯露紫,親自試探對方的虛實,偕同數十騎沖出陣地與敵交鋒,隨從的諸騎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從。年少氣盛的李世民殺得性起,與後方失去聯繫,被敵人團團包圍。突然間,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颯露紫”前胸,危急關頭,幸好丘行恭趕來營救,他回身張弓四射,箭不虛發,敵不敢前進。然後,丘行恭立刻跳下馬來,給禦騎颯露紫撥箭,並且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然後又執刀徒步衝殺,斬數人,突陣而歸。為此,唐太宗才特別將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拳毛騧

這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戰死在兩軍陣前,石刻六駿中李世民把它比作神馬。

昭陵石刻拳毛騧

故宮博物院藏趙霖《昭陵六駿圖卷》拳毛騧

西元622年,李世民率領唐軍與劉黑闥在今河北曲周一帶作戰。劉軍主力渡河時,唐軍從上游決壩,趁機掩殺,奪得勝利。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鬥之激烈。

如今,看著這些石刻,似乎還能感受到戰場那撲面而來的肅殺之氣,英勇的戰馬似乎是要破壁而出,在我們面前飛奔騰越,訴說過去的豐功偉績。唯獨遺憾“颯露紫”與“拳毛騧”靜立在遙遠的美國,與另外四匹戰馬分隔在地球兩端。但我相信,縱使再遙遠的距離也分割不開中華民族骨子裡的英勇氣息與團結的精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