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八路諸侯37:主持遷都備受稱譽的王允,是董卓最得力的幫手

190年農曆三月, 只有九歲的漢獻帝劉協在群臣的擁簇下到了長安。 他們是二月十七從洛陽出發的, 從長安到洛陽走了有十多天, 大家可以估算一下每天的行程就是三四十公里, 古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中間的波折和難處, 是今天有這麼多交通工具可以搭乘的我們很難體會和想像的。

圖1、從洛陽到長安

長安這時候還完全不具備做都城的條件, 首先在住宿上就達不到。 但沒有別的辦法, 漢獻帝只能降卑先住到京兆尹的府上。 我們剛剛介紹過蓋勳在被董卓徵調到京城之前就是做的京兆尹。

京兆尹這個官職相當於長安市市長。 但皇帝住在市長府裡, 總不是長久之計。 於是趕快修繕皇宮, 畢竟長安在西漢一直都是都城, 雖然一百七八十年過去了, 但底子應該還在的。 而且長安在東漢也一直作為陪都存在的, 皇帝的行宮應該還是有的。

圖2、洛陽遷都長安(《虎牢關》)

這個時候, 董卓沒有跟著來。 董卓這時候正忙著發遷都財, 忙著火燒洛陽呢。 朝中的大小事務都由司徒王允負責。 從皇帝的安頓, 到群臣的安排, 全部是王允一手操辦。 王允處處都考慮的很周到, 很有當權大臣的風範, 以至於從漢獻帝到下麵的群臣都很信靠依賴王允。 同時王允和董卓的關係處的也不錯, 董卓一樣很信賴王允。

圖3、王允

熟知三國演義故事的我們都知道, 是在王允的主導策劃下, 用美人計加上呂布這個莽夫, 王允殺死的董卓。 而且史書上也寫此時的王允“屈意承卓”, 王允現在就已經在委曲求全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很難說。 如果看之前遷都過程中表現的話, 正是王允的積極投靠, 才導致了世家大族之間的分裂, 才最後有遷都的事情發生。 應該說, 在遷都這件事上, 王允是董卓一個重要的幫手。 而且因為投靠董卓, 王允能夠成為三公之一, 這可能是王允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此時的董卓和王允, 更像是一對互相幫襯的合作夥伴,

談不上屈意奉承。

我們現在有必要回頭看一下王允。 在東漢末年混亂的政局中, 王允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 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王允是東漢並州太原郡祁縣人, 如今的祁縣屬於晉中市, 但在古時很長時間裡祁縣是屬於太原郡的。 我們都知道太原王氏是魏晉一直到唐初最有名的世家大族之一。 王允這一支也算太原王氏之一, 只不過後來最有權勢的那一支和祁縣王家關係不大。

圖4、王允(《鳳儀亭》)

太原王氏在王允的時代, 在東漢朝堂上的影響力並不是很大, 與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完全沒法比。 從這一點大家也能看到, 哪有什麼一直都鼎盛的家族。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之後東晉最有勢力的王謝(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兩家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都還沒有露頭呢。

圖5、太原王氏族譜

太原王氏沒那麼有勢力,自然王允也不會是和袁家一樣,幾輩子都當三公,袁紹不到二十就當上縣令。《後漢書》中是這樣記載王允家族的“世仕州郡為冠蓋”,看此時的王家也就是在並州、在太原郡有一些影響力罷了。自然王允也不可能一出來就當上縣令,只能在郡裡面謀個差事。

在州郡任職的時候,王允在好幾件事上都很有氣節,不畏權貴,敢於對抗當時專權的宦官。最讓同時代人震懾的一件事是,當時的郡守要在王允下面安插一個名聲很不好的人,王允堅決不同意,差一點被郡守捕捉下獄。好在負責監察的並州刺史出來保了他,任命他為州裡的別駕從事。因為這一件事,王允成了名人。

圖6、舉孝廉下理想圖景

“允少好大節,有志于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這是史書上對年輕時候王允的描述,可以看到在當時的社會評價體系裡,王允是多麼出生的一個青年,能文能武,還上進有志向。在“舉孝廉”是唯一出路的時代,向王允這樣的好青年是不愁出路的。於是三公同時征辟王允,王允最後選擇了去相當於丞相的司徒府做了一名禦史。

爆發黃巾起義的西元184年,王允被任命為豫州刺史。上任之後的王允,不怵專權宦官的親屬,啟用了不少因為黨錮之亂不能做官的士人,在他的侍從裡面就有兩個當時很出名的人物,一個是荀爽、一個是孔融。讓梨的孔融我們先不說,荀爽我們剛剛介紹過,被董卓火箭速度提拔九十三天當上司空的那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在回想一下,在董卓遷都問題上,荀爽的表態,正是以王允為首的這些士人的投誠,才讓董卓有了更大的底氣堅決遷都。

圖7、豫州是黃巾爆發的主要地區

在豫州刺史任上,他和名將皇甫嵩、朱俊一起打破黃巾軍,和他們倆一起接受幾十萬黃巾軍的投降。在接受投降的過程中,王允在黃巾軍的營帳中找到了當時最得寵的宦官張讓的門客與黃巾之間來往的信件,王允就向朝廷揭發了這個事。可當政的漢靈帝卻只是面上批評了一下張讓,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懲罰。這下王允可倒了黴,沒多久就被張讓誣陷下了獄。對比張讓的做法,在想想我們介紹過的曹操祖父曹騰的做法,曹騰真是難能可貴。

好在馬上就遇上了特赦,王允官復原職。但張讓他們不會甘休,接著被迫害,再次下獄。好在有當時身居高位的何進、袁隗、楊賜等各方面的保護,王允才保下一條命來。但官是做不了了,只能改名換姓,四處瓢潑流浪。

不過,王允也不用漂泊太久。沒太久漢靈帝去世了,王允馬上也以奔喪的名義進京,投到何進的賬下。何進這時候正缺人,看有這麼一個能人來投,自然很受重用。於是在袁紹被何進任命為司隸校尉的同時,王允被任命為了河南尹。我們之前看到袁紹對宦官有多麼的痛恨,在看看王允更是和宦官不共戴天,把這樣的人聚攏在身邊,何進想不和宦官決裂都難。

圖8、大將軍何進賬下門客(《董卓進京》)

在董卓廢立皇帝,我們沒有看到王允有任何表現。但從王允的官職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實際的態度。王允在劉協被立為皇帝之後,先是從河南尹的位置上升為九卿之一的太僕,沒多久又被任命為尚書令。在東漢尚書令雖然不在三公九卿之列,但因為與皇帝、與核心權利的關係近,尚書令常常實際擁有比三公九卿更大的權利。對實權描述有這麼一句,大家可以體會“秦漢機要之位,由丞相而歸三公;東漢機要之位,由三公而歸尚書;魏晉機要之位,由尚書而歸中書。”

之後,黃琬、楊彪被免去太尉、司徒的職位。王允被任命為司徒,但同時還是尚書令。可以看到在董卓把控的朝廷裡,王允的位置有多麼重要。董卓在當政之後有這麼多的舉動,還能夠穩住內朝,王允一定出力不少。在開始合作的時候,王允和董卓之間是有過蜜月期的,而且兩人配合的不錯。

圖9、王允與董卓

也正是因為王允的得力配合,有王允的幫襯下一批士人先後歸附董卓,董卓才下定了決心做了一件之前他一直不敢的事——徹底于袁家決裂。關於董卓和汝南袁家的關係,我們之前有很多分析,這裡就不在展開介紹。作為袁家門客的董卓,在對袁家一讓再讓之後,終於要和袁家撕破臉了。

而以董卓粗猛的性格,要做就會做的很徹底,也確實很徹底——“以袁紹之故,戊午,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餘人”。袁隗是董卓起步是的上司,是袁紹、袁術的叔叔,袁基是袁紹、袁術的嫡親哥哥。

就這樣董卓和袁家再沒有和解的可能,接下來董卓和袁家之間還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十八路諸侯》這一期就到這裡,歡迎關注!感謝小王子的辛苦校對!歡迎關注【歷史深處】,細品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看上一期,請點擊《十八路諸侯36:董卓遷都焚燒洛陽,東漢自此徹底崩潰》。

圖5、太原王氏族譜

太原王氏沒那麼有勢力,自然王允也不會是和袁家一樣,幾輩子都當三公,袁紹不到二十就當上縣令。《後漢書》中是這樣記載王允家族的“世仕州郡為冠蓋”,看此時的王家也就是在並州、在太原郡有一些影響力罷了。自然王允也不可能一出來就當上縣令,只能在郡裡面謀個差事。

在州郡任職的時候,王允在好幾件事上都很有氣節,不畏權貴,敢於對抗當時專權的宦官。最讓同時代人震懾的一件事是,當時的郡守要在王允下面安插一個名聲很不好的人,王允堅決不同意,差一點被郡守捕捉下獄。好在負責監察的並州刺史出來保了他,任命他為州裡的別駕從事。因為這一件事,王允成了名人。

圖6、舉孝廉下理想圖景

“允少好大節,有志于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這是史書上對年輕時候王允的描述,可以看到在當時的社會評價體系裡,王允是多麼出生的一個青年,能文能武,還上進有志向。在“舉孝廉”是唯一出路的時代,向王允這樣的好青年是不愁出路的。於是三公同時征辟王允,王允最後選擇了去相當於丞相的司徒府做了一名禦史。

爆發黃巾起義的西元184年,王允被任命為豫州刺史。上任之後的王允,不怵專權宦官的親屬,啟用了不少因為黨錮之亂不能做官的士人,在他的侍從裡面就有兩個當時很出名的人物,一個是荀爽、一個是孔融。讓梨的孔融我們先不說,荀爽我們剛剛介紹過,被董卓火箭速度提拔九十三天當上司空的那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在回想一下,在董卓遷都問題上,荀爽的表態,正是以王允為首的這些士人的投誠,才讓董卓有了更大的底氣堅決遷都。

圖7、豫州是黃巾爆發的主要地區

在豫州刺史任上,他和名將皇甫嵩、朱俊一起打破黃巾軍,和他們倆一起接受幾十萬黃巾軍的投降。在接受投降的過程中,王允在黃巾軍的營帳中找到了當時最得寵的宦官張讓的門客與黃巾之間來往的信件,王允就向朝廷揭發了這個事。可當政的漢靈帝卻只是面上批評了一下張讓,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懲罰。這下王允可倒了黴,沒多久就被張讓誣陷下了獄。對比張讓的做法,在想想我們介紹過的曹操祖父曹騰的做法,曹騰真是難能可貴。

好在馬上就遇上了特赦,王允官復原職。但張讓他們不會甘休,接著被迫害,再次下獄。好在有當時身居高位的何進、袁隗、楊賜等各方面的保護,王允才保下一條命來。但官是做不了了,只能改名換姓,四處瓢潑流浪。

不過,王允也不用漂泊太久。沒太久漢靈帝去世了,王允馬上也以奔喪的名義進京,投到何進的賬下。何進這時候正缺人,看有這麼一個能人來投,自然很受重用。於是在袁紹被何進任命為司隸校尉的同時,王允被任命為了河南尹。我們之前看到袁紹對宦官有多麼的痛恨,在看看王允更是和宦官不共戴天,把這樣的人聚攏在身邊,何進想不和宦官決裂都難。

圖8、大將軍何進賬下門客(《董卓進京》)

在董卓廢立皇帝,我們沒有看到王允有任何表現。但從王允的官職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實際的態度。王允在劉協被立為皇帝之後,先是從河南尹的位置上升為九卿之一的太僕,沒多久又被任命為尚書令。在東漢尚書令雖然不在三公九卿之列,但因為與皇帝、與核心權利的關係近,尚書令常常實際擁有比三公九卿更大的權利。對實權描述有這麼一句,大家可以體會“秦漢機要之位,由丞相而歸三公;東漢機要之位,由三公而歸尚書;魏晉機要之位,由尚書而歸中書。”

之後,黃琬、楊彪被免去太尉、司徒的職位。王允被任命為司徒,但同時還是尚書令。可以看到在董卓把控的朝廷裡,王允的位置有多麼重要。董卓在當政之後有這麼多的舉動,還能夠穩住內朝,王允一定出力不少。在開始合作的時候,王允和董卓之間是有過蜜月期的,而且兩人配合的不錯。

圖9、王允與董卓

也正是因為王允的得力配合,有王允的幫襯下一批士人先後歸附董卓,董卓才下定了決心做了一件之前他一直不敢的事——徹底于袁家決裂。關於董卓和汝南袁家的關係,我們之前有很多分析,這裡就不在展開介紹。作為袁家門客的董卓,在對袁家一讓再讓之後,終於要和袁家撕破臉了。

而以董卓粗猛的性格,要做就會做的很徹底,也確實很徹底——“以袁紹之故,戊午,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餘人”。袁隗是董卓起步是的上司,是袁紹、袁術的叔叔,袁基是袁紹、袁術的嫡親哥哥。

就這樣董卓和袁家再沒有和解的可能,接下來董卓和袁家之間還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十八路諸侯》這一期就到這裡,歡迎關注!感謝小王子的辛苦校對!歡迎關注【歷史深處】,細品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看上一期,請點擊《十八路諸侯36:董卓遷都焚燒洛陽,東漢自此徹底崩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