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看武漢城市“新”版圖,這還是你認識的大武漢嗎?

4月14日, 在鳳凰衛視播出的《問答神州》節目中,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將武漢描繪成了一隻向東南飛的美麗蝴蝶, 輕顫翅膀, 落在江漢平原東部, 展翅欲飛。

武漢起源於軍事要塞, 後來, 城市功能轉變到以商貿為主, 城市形態相應變化, 特別是近代工商化的發展使城市沿著長江和漢江帶狀延伸。 張公堤等堤防的修設保障了城市拓展, 城市出現向內陸縱深發展的態勢。

建國後“一五”時期結合武鋼、武重、武鍋等項目選址, 武漢城市規模從1953年的37.6平方公里急劇增加到1958年的108平方公里, 拉開了城市的空間框架。

上世紀90年代以來, 武漢城市建設用地持續增加, 2004年建成區規模約達到387平方公里。 遠城區的開發熱點多集中在三環線周邊, 有與主城區逐漸融合的趨勢。

然而多年不變的是, 武漢引以為傲的城市特色及城市競爭優勢, 以順江發展為主導, 兩岸均衡發展。

長江主軸——靴子

看到陳一新書記將武漢版圖比喻成蝴蝶, 小編就開始抑制不住想像的衝動了。

長江自西南向東北穿過武漢, 形成了萬里長江唯一跨江均衡發展的特大城市, 長江就是武漢天然的靈魂和軸線。

在3月底召開的長江主軸、長江新城微峰會上, 首次披露了長江主軸的規劃進度。 從規劃圖上來看, 長江主軸核心段、重點段及主城段構成了一隻靴子的形狀, 象徵著武漢發展大步向前。

與計畫用30年到40年分步建設的長江新城不同, 長江主軸將按照“一年打基礎, 兩年出樣板, 三年初見效, 五年成規模, 十年基本建成”的階段目標任務, 有步驟的推進。

城市交通——玫瑰、螃蟹

陳一新書記說, 長江過去是天塹, 現在則要把它變成引領城市發展支撐點和撐杆。 而這一切, 要從交通先行。

從武漢環線走向示意圖來看, 猶如一朵綻放的玫瑰。

從十二五規劃到十三五規劃, 一直以來, 武漢的交通建設就沒斷過。 今年年初, 陳一新書記調研全市交通工作, 部署了三項重點任務:

1.突出“公交優先”, 建設世界一流地鐵城市, 到2021年建成運營400公里以上、“主城聯網、新城連通”的軌道交通網絡, 把軌道交通占公交客運量比例提高到50%, 進入世界地鐵城市的“第一方陣”;

2.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未來五年全域形成“五環十八射”的快速路網體系,同時加快微循環路網、慢行系統的建設;

3.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組織能力,全面提升科學管理、精細化管理水準。

網友繪製圖

到了2020年,武漢地鐵會像一隻張牙舞爪的小螃蟹馱著人們在城市中穿行,一個全新的武漢交通格局也將霸氣呈現。那時候,你會覺得現在的等待是值得的。

湖泊——散佈棋盤

武漢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稱,大大小小一百多處湖泊如棋子一般散佈在武漢這個棋盤上,而長江則可以看做是棋盤的楚河漢界,陳一新書記也曾為此感到驚豔。

不可否認, 武漢因水而優,也因水而憂。陳一新書記履新武漢後,特別強調治水,武漢兩江交匯,百湖棋布,要求做好武漢的水文章。

他強調,武漢必須圍繞“水”下功夫,充分利用水資源、優化水空間、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弘揚水文化。

他要求,把治水工程作為當前投資重點領域,抓緊制定治水三年行動方案,並儘快啟動實施本年度重點水利工程。

撰文:李文琦

製圖:肖田、王海涵

責編:薑珊

進入世界地鐵城市的“第一方陣”;

2.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未來五年全域形成“五環十八射”的快速路網體系,同時加快微循環路網、慢行系統的建設;

3.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組織能力,全面提升科學管理、精細化管理水準。

網友繪製圖

到了2020年,武漢地鐵會像一隻張牙舞爪的小螃蟹馱著人們在城市中穿行,一個全新的武漢交通格局也將霸氣呈現。那時候,你會覺得現在的等待是值得的。

湖泊——散佈棋盤

武漢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稱,大大小小一百多處湖泊如棋子一般散佈在武漢這個棋盤上,而長江則可以看做是棋盤的楚河漢界,陳一新書記也曾為此感到驚豔。

不可否認, 武漢因水而優,也因水而憂。陳一新書記履新武漢後,特別強調治水,武漢兩江交匯,百湖棋布,要求做好武漢的水文章。

他強調,武漢必須圍繞“水”下功夫,充分利用水資源、優化水空間、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弘揚水文化。

他要求,把治水工程作為當前投資重點領域,抓緊制定治水三年行動方案,並儘快啟動實施本年度重點水利工程。

撰文:李文琦

製圖:肖田、王海涵

責編:薑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