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他當過兵,開過垃圾車,如今卻在湖邊拿著相機守護一群鳥20多年

念湖的人與鳥戀歌

楊華, 一個退伍老兵, 農民攝影家, 同時, 他還是會澤黑頸鶴志願者保護協會的會長與發起人, 近二十年以來, 他將自己的生命、情感和精力傾注在了一群不遠萬里來念湖過冬的精靈。

土生土長的楊華, 從愛鳥愛鶴到對攝影的酷愛, 從對黑頸鶴拍攝萌發了人與鶴的眷戀, 成為一個愛烏護鳥的志願者。 一個農民攝友, 熱愛他的家園, 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與自然的和諧, 他希望念湖成為鳥的天堂, 希望家鄉越來越美。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車子緩緩前行, 時不時聽到底盤與石頭碰撞的聲音,

天空紛紛揚揚飄著雪花, 這是早春滇東北的會澤。

凸凹不平的路面在山間蜿蜒, 如同一條蛇, 周圍早已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 令人遐想與激動, 路兩邊的樹上是結冰的積雪, 出現了罕見的霧凇景觀, 一排排、一層層, 有序的排列, 像士兵列隊一般。

由於車子碾壓, 雪落在地上便化成了水, 路邊的農地裡, 已經有人在勞作, 紅色的土壤在犁下翻滾, 幾個人跟在犁地的牛和人後面, 播種施肥, 黑色的人影、新鮮的土壤, 與周邊的銀色世界構成了一副極美的水墨畫。 彎道處, 路在兩邊壯觀的霧凇林裡消失不見,

坐在車裡的我們像是走入白色的時光隧道, 進了一個童話般的寂靜嶺, 遠處是白茫茫的一片, 分不清樹林, 分不清道路, 也分不清村莊。

會澤, 地處滇東北, 金沙江東岸, 氣候條件惡劣, 一場雪, 就能夠讓這裡美成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雖然極度寒冷,

但時有車子經過, 我們明白, 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為了一個湖和數不清的精靈以及夢幻般的雪景而去的。 當然, 等待我們的還有一個人, 十多年來, 他守護著這裡的每一隻鳥, 他就是楊華, 一位退伍老兵, 一位農民攝影家, 同時他還是會澤黑頸鶴志願者保護協會的會長與發起人。

冥冥之中與攝影結緣

楊華, 1965年出生在會澤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裡, 自小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學校沒有照明的燈, 也沒有食堂, 吃住的問題全靠學生相互間拼湊。 後來, 學校來了一位照相的師傅給學生們照相, 因為拿不出四毛錢所以沒照相, 但又渴望照相的楊華和師傅講明瞭自己的情況, 結果照相師傅拿了一元錢讓楊華去給自己買煙, 作為交換給楊華照四張相片。 這是楊華第一次接觸攝影。

後來十九歲的楊華去到湖南當兵,到了部隊後,楊華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班長。老班長是四川綿陽人,擁有一台相機。渴望攝影對相機擁有無限好奇的楊華嘗試著接觸甚至“討好”老班長,與老班長熟絡之後,老班長將相機借給他擺弄,這是他第一次拿起相機。為了徹底搞懂攝影,楊華不斷地向老班長詢問相機的各種問題,老班長也耐心地給他講解,這算是他初步瞭解攝影的開始。為了對相機更加嫺熟以及深入瞭解攝影知識,楊華經常不顧部隊規定,偷偷跟著後勤車外出,用每個月微薄的十元錢津貼購買攝影方面的書籍學習,楊華通過這些書籍慢慢地認識了相機、顯影和定影等知識。

為了讓士兵們能夠往家裡給親人寄送照片,部隊請來一個照相師傅給士兵們拍攝照片。為了從這位照相師傅那裡學到攝影技術,楊華經常跑去照相館裡給這位師傅打掃衛生,幫忙做家務。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這位照相師傅將攝影的許多知識和技能統統告訴了楊華。自認掌握了攝影技能的楊華覺得自己一定能夠拍好照片,便打電話向家裡撒謊,說亟需用錢。結果家裡把僅有的兩頭豬買了一百五十元錢寄給楊華,楊華用一百二十元買了相機和膠捲,開始在宿舍給戰友們拍照。1985年,由於機緣巧合,楊華拍攝了一組老兵退伍的照片,其中四張照片被軍報選中刊登,成功引起了團裡領導注意,將楊華調去做新聞宣傳工作。

退伍回家後,楊華回到家鄉開了一家小照相館,但生意慘澹。經營照相館之余,楊華經常去到街頭拍攝人們的日常生活並給報社投稿,雖然稿費極低,但楊華卻做的十分快樂。

由於生存問題,他不得不選擇關閉照相館,去到省城昆明尋找謀生之路,從事垃圾清運工作開垃圾車。在一次偶然倒垃圾的過程中,楊華用相機記錄了拾荒人奔向垃圾的畫面,以及各種顏色的塑膠袋掛在樹上在風中飄舞的照片,並寫了一首打油詩“千樹萬樹彩花開,一看全是塑膠袋,白色污染快整治,為了現在和將來”。他將這組照片投給了國家環保部門舉辦的環境保護影展,並被選中展出,獲得三等獎,引起了轟動,後來成為昆明幾家報社的通訊員。

成立黑頸鶴志願者保護協會

在昆明工作之余,楊華經常到翠湖拍照,看到很多攝影師和遊客都在拍紅嘴鷗,而他覺得紅嘴鷗遠沒有家鄉的黑頸鶴漂亮,於是他又辭去工作,回到家鄉拍攝黑頸鶴。

由於受相機限制,再加上黑頸鶴是一種極其聰明和靈性的鳥,楊華並沒有拍到任何黑頸鶴的照片。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為了拍到黑頸鶴,他在黑頸鶴出沒的地方挖一個坑藏在裡面,再在坑的周圍撒上玉米,等黑頸鶴來吃玉米的時候按下快門。這樣的守候足足等了半個月。一天,興許是黑頸鶴髮現了楊華的存在,便騰空而起,楊華瞬間捕捉了這個畫面,並把照片和文章寄給了《春城晚報》,刊出後被臺灣的一位遊客偶然看到,後來這位遊客專程到會澤拍攝黑頸鶴,並寫了篇文章刊登在臺灣《鳥群天地》雜誌,說在大陸首次發現了黑頸鶴,繼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看了《鳥群天地》的報導,楊華突然覺得自己生活在高原上,命運與黑頸鶴何其相似,面臨冰天雪地,面臨著生存之需求。慢慢地,當他再去給它們投放食物的時候,已經不是為了拍攝照片,而是為了想辦法更好地去接近它們,照顧它們。從此,楊華投入到了黑頸鶴的初步保護工作之中,每到週末就帶著愛人和女兒去給黑頸鶴投食,並撿拾黑頸鶴生活區域周邊的垃圾,同時也為了感受大自然賦予這片故土的美麗。一家人也到其樂融融。

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黑頸鶴的保護工作中來,2010年,他向政府遞交了成立黑頸鶴志願者保護協會的申請,並受到縣裡領導的大力支持,成立了黑頸鶴志願者保護協會。

協會的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楊華也經常面臨困難,協會目前的志願者只有四十多人,保護資金僅僅來自會員會費、志願者和愛鳥人士以及攝友們的捐贈,但他並沒有退縮,而是義無反顧地堅持,定期和不定期地給黑頸鶴投喂事物,到周邊撿拾垃圾,並舉辦黑頸鶴攝影展,在村民和學校開展黑頸鶴保護工作和宣傳。關於黑頸鶴的保護工作,楊華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人們不應該和黑頸鶴爭搶生存空間,與黑頸鶴保持一定的距離,與這群精靈和諧相融。在這裡,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和愛鳥人士能夠積極參與到黑頸鶴的保護工作中來,共同守護念湖這片黑頸鶴生活的天堂。

在念湖談一場人與鳥的戀歌

念湖,一個美麗動人的名字。認為在這裡能夠映照出你所思念的那個人。

關於念湖,還有一個故事,最早這裡有另外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名字:躍進水庫。只是在早些年時候,一位遊客到這裡來拍攝照片,面對冬天的寒冷和獨自一人在異鄉的孤獨,心裡不由得想起另一個人。恍惚中,在陽光的照耀下,在黑頸鶴飛舞的優雅身影下,兩個人在紅色的土地上默默散步,從此相依到老。他說,這裡是兩個人的世界,水做的天堂,仿佛一幅唯美畫卷,不知道這裡叫什麼,就乾脆叫“念湖”吧。由於這個人將關於念湖的文章和圖片在網上傳播,人們很快被這裡的唯美景致和靈動的鳥、柔美的水、恬靜的村莊所吸引,異常嚮往的人們紛紛前往會澤尋找。

如今,面對這群精靈,楊華已經無法割捨,他會給受傷的黑頸鶴進行醫治,也會把不幸死亡的黑頸鶴挖土掩埋,如同對待親人一般。曾經甚至為了這些精靈被人誤解、排擠、疏遠,以為感染了禽流感而沒有人敢接近他,而另一次在救治黑頸鶴的過程中甚至差點落入湖中付出生命。

一年極其寒冷的冬天,飯後楊華陪同攝友到沼澤地裡給黑頸鶴投食,拍攝照片。在投食的過程中,他發現一隻黑頸鶴在湖面上掙扎,他以為這是只受傷的黑頸鶴,便朝著痛苦掙扎的黑頸鶴走過去,卻不想踩碎了冰面,整個人落入水中,好在他反應迅捷,快速起身滾到一邊,就在他起身的時候整個湖面的冰塊坍塌,而那只被冰凍住腳的黑頸鶴也得以被救。

由於終日背著相機上山拍攝黑頸鶴,並不斷地從家裡拿糧食去投喂黑頸鶴,楊華與妻子之間產生了矛盾,妻子並不理解他的這種行為,認為自己不如一隻黑頸鶴,妻子對他說如果自己是一隻黑頸鶴,可能會得到他更多的關愛。楊華的愛人于三年前不幸離世,說到這裡的時候,楊華篤定地認為自己的妻子在另一個世界已經變成了一隻黑頸鶴。

採訪的第二天清早,楊華帶領我們以及幾個攝友去拍攝黑頸鶴,由於天氣寒冷,很遺憾,黑頸鶴並沒有飛來湖畔,只是騰空而過。但其他鳥群很多,據楊華介紹這裡生活著一百多種鳥類。即使沒見到黑頸鶴,攝友們還是異常興奮,遠處的村莊籠罩在濃霧中若隱若現,宛若仙境。而此時,身著披氈的楊華卻沒忙著拍照,他站在雪地裡,向遠處的鳥群們抛灑著從家裡帶來的玉米。嘴裡呼著熱氣,臉上帶著笑容,期許地看著遠處的鳥群,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一個真實的故事”。離開的時候,天氣漸暖,這時從遠處飄來一排排黑頸鶴身影,楊華興奮地笑著,我們知道,那是他一直守護的精靈們來了。

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改變

他的守護會一直持續下去

他期望著自然與人的相處更加和諧

念湖越來越美,就像他唱的那個真實的故事

悠揚的戀歌隨風飄遠,但回聲卻一直在耳邊縈繞

編:Ronny 文:七夜

圖:金明、徐琨、楊華、楊文

假日旅遊原創出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後來十九歲的楊華去到湖南當兵,到了部隊後,楊華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班長。老班長是四川綿陽人,擁有一台相機。渴望攝影對相機擁有無限好奇的楊華嘗試著接觸甚至“討好”老班長,與老班長熟絡之後,老班長將相機借給他擺弄,這是他第一次拿起相機。為了徹底搞懂攝影,楊華不斷地向老班長詢問相機的各種問題,老班長也耐心地給他講解,這算是他初步瞭解攝影的開始。為了對相機更加嫺熟以及深入瞭解攝影知識,楊華經常不顧部隊規定,偷偷跟著後勤車外出,用每個月微薄的十元錢津貼購買攝影方面的書籍學習,楊華通過這些書籍慢慢地認識了相機、顯影和定影等知識。

為了讓士兵們能夠往家裡給親人寄送照片,部隊請來一個照相師傅給士兵們拍攝照片。為了從這位照相師傅那裡學到攝影技術,楊華經常跑去照相館裡給這位師傅打掃衛生,幫忙做家務。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這位照相師傅將攝影的許多知識和技能統統告訴了楊華。自認掌握了攝影技能的楊華覺得自己一定能夠拍好照片,便打電話向家裡撒謊,說亟需用錢。結果家裡把僅有的兩頭豬買了一百五十元錢寄給楊華,楊華用一百二十元買了相機和膠捲,開始在宿舍給戰友們拍照。1985年,由於機緣巧合,楊華拍攝了一組老兵退伍的照片,其中四張照片被軍報選中刊登,成功引起了團裡領導注意,將楊華調去做新聞宣傳工作。

退伍回家後,楊華回到家鄉開了一家小照相館,但生意慘澹。經營照相館之余,楊華經常去到街頭拍攝人們的日常生活並給報社投稿,雖然稿費極低,但楊華卻做的十分快樂。

由於生存問題,他不得不選擇關閉照相館,去到省城昆明尋找謀生之路,從事垃圾清運工作開垃圾車。在一次偶然倒垃圾的過程中,楊華用相機記錄了拾荒人奔向垃圾的畫面,以及各種顏色的塑膠袋掛在樹上在風中飄舞的照片,並寫了一首打油詩“千樹萬樹彩花開,一看全是塑膠袋,白色污染快整治,為了現在和將來”。他將這組照片投給了國家環保部門舉辦的環境保護影展,並被選中展出,獲得三等獎,引起了轟動,後來成為昆明幾家報社的通訊員。

成立黑頸鶴志願者保護協會

在昆明工作之余,楊華經常到翠湖拍照,看到很多攝影師和遊客都在拍紅嘴鷗,而他覺得紅嘴鷗遠沒有家鄉的黑頸鶴漂亮,於是他又辭去工作,回到家鄉拍攝黑頸鶴。

由於受相機限制,再加上黑頸鶴是一種極其聰明和靈性的鳥,楊華並沒有拍到任何黑頸鶴的照片。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為了拍到黑頸鶴,他在黑頸鶴出沒的地方挖一個坑藏在裡面,再在坑的周圍撒上玉米,等黑頸鶴來吃玉米的時候按下快門。這樣的守候足足等了半個月。一天,興許是黑頸鶴髮現了楊華的存在,便騰空而起,楊華瞬間捕捉了這個畫面,並把照片和文章寄給了《春城晚報》,刊出後被臺灣的一位遊客偶然看到,後來這位遊客專程到會澤拍攝黑頸鶴,並寫了篇文章刊登在臺灣《鳥群天地》雜誌,說在大陸首次發現了黑頸鶴,繼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看了《鳥群天地》的報導,楊華突然覺得自己生活在高原上,命運與黑頸鶴何其相似,面臨冰天雪地,面臨著生存之需求。慢慢地,當他再去給它們投放食物的時候,已經不是為了拍攝照片,而是為了想辦法更好地去接近它們,照顧它們。從此,楊華投入到了黑頸鶴的初步保護工作之中,每到週末就帶著愛人和女兒去給黑頸鶴投食,並撿拾黑頸鶴生活區域周邊的垃圾,同時也為了感受大自然賦予這片故土的美麗。一家人也到其樂融融。

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黑頸鶴的保護工作中來,2010年,他向政府遞交了成立黑頸鶴志願者保護協會的申請,並受到縣裡領導的大力支持,成立了黑頸鶴志願者保護協會。

協會的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楊華也經常面臨困難,協會目前的志願者只有四十多人,保護資金僅僅來自會員會費、志願者和愛鳥人士以及攝友們的捐贈,但他並沒有退縮,而是義無反顧地堅持,定期和不定期地給黑頸鶴投喂事物,到周邊撿拾垃圾,並舉辦黑頸鶴攝影展,在村民和學校開展黑頸鶴保護工作和宣傳。關於黑頸鶴的保護工作,楊華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人們不應該和黑頸鶴爭搶生存空間,與黑頸鶴保持一定的距離,與這群精靈和諧相融。在這裡,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和愛鳥人士能夠積極參與到黑頸鶴的保護工作中來,共同守護念湖這片黑頸鶴生活的天堂。

在念湖談一場人與鳥的戀歌

念湖,一個美麗動人的名字。認為在這裡能夠映照出你所思念的那個人。

關於念湖,還有一個故事,最早這裡有另外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名字:躍進水庫。只是在早些年時候,一位遊客到這裡來拍攝照片,面對冬天的寒冷和獨自一人在異鄉的孤獨,心裡不由得想起另一個人。恍惚中,在陽光的照耀下,在黑頸鶴飛舞的優雅身影下,兩個人在紅色的土地上默默散步,從此相依到老。他說,這裡是兩個人的世界,水做的天堂,仿佛一幅唯美畫卷,不知道這裡叫什麼,就乾脆叫“念湖”吧。由於這個人將關於念湖的文章和圖片在網上傳播,人們很快被這裡的唯美景致和靈動的鳥、柔美的水、恬靜的村莊所吸引,異常嚮往的人們紛紛前往會澤尋找。

如今,面對這群精靈,楊華已經無法割捨,他會給受傷的黑頸鶴進行醫治,也會把不幸死亡的黑頸鶴挖土掩埋,如同對待親人一般。曾經甚至為了這些精靈被人誤解、排擠、疏遠,以為感染了禽流感而沒有人敢接近他,而另一次在救治黑頸鶴的過程中甚至差點落入湖中付出生命。

一年極其寒冷的冬天,飯後楊華陪同攝友到沼澤地裡給黑頸鶴投食,拍攝照片。在投食的過程中,他發現一隻黑頸鶴在湖面上掙扎,他以為這是只受傷的黑頸鶴,便朝著痛苦掙扎的黑頸鶴走過去,卻不想踩碎了冰面,整個人落入水中,好在他反應迅捷,快速起身滾到一邊,就在他起身的時候整個湖面的冰塊坍塌,而那只被冰凍住腳的黑頸鶴也得以被救。

由於終日背著相機上山拍攝黑頸鶴,並不斷地從家裡拿糧食去投喂黑頸鶴,楊華與妻子之間產生了矛盾,妻子並不理解他的這種行為,認為自己不如一隻黑頸鶴,妻子對他說如果自己是一隻黑頸鶴,可能會得到他更多的關愛。楊華的愛人于三年前不幸離世,說到這裡的時候,楊華篤定地認為自己的妻子在另一個世界已經變成了一隻黑頸鶴。

採訪的第二天清早,楊華帶領我們以及幾個攝友去拍攝黑頸鶴,由於天氣寒冷,很遺憾,黑頸鶴並沒有飛來湖畔,只是騰空而過。但其他鳥群很多,據楊華介紹這裡生活著一百多種鳥類。即使沒見到黑頸鶴,攝友們還是異常興奮,遠處的村莊籠罩在濃霧中若隱若現,宛若仙境。而此時,身著披氈的楊華卻沒忙著拍照,他站在雪地裡,向遠處的鳥群們抛灑著從家裡帶來的玉米。嘴裡呼著熱氣,臉上帶著笑容,期許地看著遠處的鳥群,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一個真實的故事”。離開的時候,天氣漸暖,這時從遠處飄來一排排黑頸鶴身影,楊華興奮地笑著,我們知道,那是他一直守護的精靈們來了。

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改變

他的守護會一直持續下去

他期望著自然與人的相處更加和諧

念湖越來越美,就像他唱的那個真實的故事

悠揚的戀歌隨風飄遠,但回聲卻一直在耳邊縈繞

編:Ronny 文:七夜

圖:金明、徐琨、楊華、楊文

假日旅遊原創出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