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22年前那場失敗的海戰,大清帝國給予日本的甲午賠款去哪了?

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有這一場景:當中日兩國在馬關議和談判大局已定, 中方被迫割地賠款之際, 日本明治天皇和首相伊藤博文之間有這麼一段對白:

伊藤:用這筆款項改善國民的生計。

明治:不, 用來辦教育。

伊藤:那麼, 用一部分來辦教育。

明治:不, 全部!

編劇設計的對話非常有深意。 但歷史的實際卻是另一番情形。

甲午海戰戰歿之鄧世昌

《馬關條約》第四款規定:中國向日本賠償軍費二萬萬兩庫平銀,

分八次交清, 未交清前每年加息5%。

馬關條約簽約現場

該條約簽字後第六天, 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 日本被迫讓步, 但索要“贖遼費”三千萬兩, 須一次付清。 其實, 甲午賠款的總數並非這二億三千萬兩, 追加的五厘利息不必說, 清政府還要另行支付日軍在威海衛的“守備費”合計三百五十萬兩。

如此巨額賠款, 使舉國震動, 國人驚呼此款“足使中國一蹶不振”, 封疆大吏張之洞也哀歎:償款將使“各海關洋稅空矣”!當時清政府的年收入約八千萬兩, 賠款已達歲入的三倍之多, 難怪李鴻章馬關歸來見光緒, 清帝略加問候被刺槍傷, 即嚴斥:“身為重臣, 兩萬萬之款從何籌措?”清末國庫空虛已久, 大戰之後更複拮据, 只得舉借外債, 暫渡危難。

李鴻章及李經方

借債賠款之事由兼任戶部尚書的翁同和及張蔭桓等人主持。 此時, 朝野上下“聯俄拒倭”主張甚囂塵上, 俄方也主動捧出“橄欖枝”, 數月後, 駐俄公使許景澄與俄法銀行團簽訂了年息四厘的一億兩借款。 1895年10月31日, 清朝駐英國公使將第一批賠款五千萬兩庫平銀支票交予日本公使加藤高明, 半個月後, 又以同樣方式交出“贖遼費”三千萬兩。 日方將款項直接存入倫敦的英格蘭銀行。 至1902年5月, 甲午賠款全部本息方告償清。 按約定, 庫平銀須折合為國際通用貨幣英鎊,

再據當時比價折合成日元。 二億三千萬兩庫平銀約合4100多萬英鎊, 據1899年10月日本大藏相松方正義向內閣總理山縣有朋提交報告《附件》所記:合計日金三億六千四百五十萬九千六百五十六元二十五線三厘。 即, 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庫平銀折合為36450余萬日元, 而日方公佈的甲午一役日本陸海軍軍費總支出額是20047萬日元, 兩者相抵, 日方賺得16403萬日元。 成來偏居東亞海隅的蕞爾小國, 經過奮力一戰, 不僅國際地位飆升, 也大發戰爭之財, 崇尚武力和擴張自在“情理”之中。

賠款用途

那麼,日本又是如何使用這筆巨額賠款的呢?應當說,對於如此鉅款,明治政府相當“珍惜”,1896年初,經帝國議會認可分佈了《賠償金特別會計法》,其中規定:賠償金及其利息與一般年度收支不同,設立特別會計處理之;賠償金以金、銀與有價證券保有之,其兌換業務由日本銀行承擔。該項目賠款的主要用途是:1.擴充陸海軍軍備。其中,陸軍擴充費總計5400余萬日元,海軍擴充費總計12500萬日元,兩項合計17900余萬日元。2.用作幣制改革的準備金。甲午戰時,日本仍實行銀本位的貨幣制,謀劃中的改為金本位的貨幣變革因資金匱乏難以啟動。巨額賠款的到來,鼓足了明治政府的勇氣和信心,遂於1897年10月始確立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當即以7260余萬日元的賠款金貨作為銀元兌換的準備金,保證改革順利推進。此次變革成功,使日本迅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3.設立基金。計有:軍艦水雷艇補充基金3000萬日元,災害準備基金、教育基金,各為1000萬日元。日本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但在此卻並無特別突出的表現。4.其他支出。如鐵廠設立費、運輸通信費,還有臺灣經營費和特別獻給皇室的費用等。

所謂“臺灣經營費”,數額1200萬日元,於1898年度撥出,歸入“臺灣總督”的財政,日本政府欲長期開發和經營臺灣島的計畫已顯露端倪。至於獻給皇室的費用,數額高達2000萬日元,有關內閣議案稱:“明治二十七八年之役(即甲午戰爭),以有益於國家之碩果而終結,此實有賴於陛下(即明治天皇)之威光。當戰報初傳出之時,陛下車駕巡幸廣島,為國勞盡心力。此役之後,多賜功賞,皇室經費支出過重,且今後皇室費用將有更增加之必要。”百年往事,不堪回首,對戰敗一方的中國,實乃一段“黑色記憶”。知恥近乎勇,中華當自強!

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賠款用途

那麼,日本又是如何使用這筆巨額賠款的呢?應當說,對於如此鉅款,明治政府相當“珍惜”,1896年初,經帝國議會認可分佈了《賠償金特別會計法》,其中規定:賠償金及其利息與一般年度收支不同,設立特別會計處理之;賠償金以金、銀與有價證券保有之,其兌換業務由日本銀行承擔。該項目賠款的主要用途是:1.擴充陸海軍軍備。其中,陸軍擴充費總計5400余萬日元,海軍擴充費總計12500萬日元,兩項合計17900余萬日元。2.用作幣制改革的準備金。甲午戰時,日本仍實行銀本位的貨幣制,謀劃中的改為金本位的貨幣變革因資金匱乏難以啟動。巨額賠款的到來,鼓足了明治政府的勇氣和信心,遂於1897年10月始確立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當即以7260余萬日元的賠款金貨作為銀元兌換的準備金,保證改革順利推進。此次變革成功,使日本迅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3.設立基金。計有:軍艦水雷艇補充基金3000萬日元,災害準備基金、教育基金,各為1000萬日元。日本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但在此卻並無特別突出的表現。4.其他支出。如鐵廠設立費、運輸通信費,還有臺灣經營費和特別獻給皇室的費用等。

所謂“臺灣經營費”,數額1200萬日元,於1898年度撥出,歸入“臺灣總督”的財政,日本政府欲長期開發和經營臺灣島的計畫已顯露端倪。至於獻給皇室的費用,數額高達2000萬日元,有關內閣議案稱:“明治二十七八年之役(即甲午戰爭),以有益於國家之碩果而終結,此實有賴於陛下(即明治天皇)之威光。當戰報初傳出之時,陛下車駕巡幸廣島,為國勞盡心力。此役之後,多賜功賞,皇室經費支出過重,且今後皇室費用將有更增加之必要。”百年往事,不堪回首,對戰敗一方的中國,實乃一段“黑色記憶”。知恥近乎勇,中華當自強!

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