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宗室系列·和碩豫親王

【始祖】

和碩豫親王為太祖高皇帝脈下宗支, 始祖為太祖高皇帝第十五子多鐸。 多鐸, 萬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戌時生, 生母為大妃烏拉那拉氏。 初封貝勒, 賜號額爾克楚虎爾。 崇德元年晉豫親王, 掌禮部。 後降貝勒, 掌兵部。 崇德七年晉豫郡王。 順治元年晉豫親王, 授定國大將軍, 率軍平定陝西、江南。 順治二年晉德豫親王。 順治三年授威遠大將軍。 順治四年晉輔政叔德豫親王。 順治六年三月十八日寅時, 以出痘薨, 年三十六歲。 順治九年, 因系多爾袞胞弟, 坐多爾袞越制等罪, 降為多羅郡王。 康熙十年, 追諡曰“通”。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 複其和碩親王爵, 世襲罔替, 配享太廟。

圖為豫通親王多鐸朝服像

【封號釋義】

多鐸的封號“豫”, 滿語為“erke”, 意為“雄壯的”、“剛強的”。 後來改號之“信”, 滿語為“akdun”, 意為“結實的”、“信實的”。

【支系】

多鐸一共生有八個兒子, 其中第一子珠蘭、第三子巴克度絕嗣,

故而流傳下來了六支後裔。

大宗由第二房多尼一支承襲, 雖然在清初到清中葉, 曾經在第五房和第七房中各襲過一次大宗, 但是從清中後期開始, 大宗一支保持在多尼一房。 第四房察尼, 原封貝勒, 康熙年間革爵, 後代成為閒散宗室。 第五房多爾博, 原為睿忠親王多爾袞的嗣子, 清初因多爾袞死後獲罪而歸宗, 在乾隆四十三年睿忠親王多爾袞平反之前, 多爾博的這房後裔還承襲過一次豫親王大宗。 乾隆四十三年高宗給睿忠親王多爾袞平反之後, 多爾博後裔恢復了睿親王嗣子的身份, 脫離了豫王府的宗支。 但是多爾博後裔曾經承襲過豫親王大宗, 這也讓這一房跟豫王府的關係特別矛盾。 第六房紮克度, 後裔均為閒散宗室。

第七房洞鄂, 短暫承襲過一次大宗之後恢復了小宗的身份, 到乾隆朝之後後代稱為閒散宗室。 第八房費揚古, 原封奉恩輔國公, 康熙年間革爵, 其後代大多為閒散宗室, 但是其第五子詹布一支, 被乾隆派往盛京承祭三陵, 以奉恩將軍世襲罔替, 成為了一個小宗。

【地位】

豫通親王多鐸是太祖的嫡幼子, 在入關前幼子守家制度的影響之下, 在事實上繼承了太祖的遺領, 故而在當時有著非比尋常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如此, 從太宗朝以來, 豫親王一支的實力就一直被朝廷所削弱, 就算是睿忠親王多爾袞執政的時期, 也只是基本保持了豫親王原本的實力, 並沒有加強。 順治朝之後, 豫王府因與睿忠親王的關係受到連帶,

實力進一步被削弱, 成為新皇子封入的第一個旗份。 這種情況在乾隆四十三年平反之後有了一定緩解, 但是那時候宗室王公的旗權已經名存實亡了。

圖為多鐸一門譜系略圖

【旗籍】

豫親王一門的旗籍變動比較大, 涉及到清初的數次換旗活動。

豫王府最早入旗是在天命後期, 太祖晚年安排自己所領有的兩黃旗旗分, 其中正黃旗分兩半, 分別給予英親王阿濟格和睿忠親王多鐸, 鑲黃旗也分兩半, 一半仍然親領, 另一半則給予豫通親王多鐸。 此時, 豫通親王多鐸名義上成為鑲黃旗的小旗主, 實際上仍由父親太祖親領。

太祖崩逝之後, 根據幼子繼承制度, 豫通親王多鐸繼承了太祖親領的半旗, 成為了鑲黃旗的總旗主。 但是在太宗繼位之後, 進行了入關前的第一次大換旗, 黃旗和白旗互換了旗色, 豫通親王多鐸的旗分改為正白旗, 是正白旗的大旗主。

太宗崩逝之後, 睿忠親王多爾袞對兩把器進行了改編, 豫通親王多鐸和英親王阿濟格共同領有鑲白旗, 豫通親王多鐸成為了鑲白旗的大旗主。 而在豫通親王多鐸去世之後,睿忠親王多爾袞將豫通親王多鐸的繼承人移入正藍旗。所以,在入關的數次換旗之後,豫親王府一門的旗籍是正藍旗。

具體來說,豫親王一門佔據了正藍旗第三族和第四族,其中第四房察尼、第五房多爾博、第六房紮克度、第七房洞鄂後裔在第三族,第二房多尼、第八房費揚古在第四族。

【承襲·大宗】

1.和碩豫通親王多鐸。太祖第十五子。初封貝勒,賜號額爾克楚虎爾。崇德元年晉封和碩豫親王,同年緣事降為多羅貝勒。崇德七年晉封多羅豫郡王。順治元年晉封和碩豫親王。順治二年晉封和碩德豫親王。順治四年晉封輔政叔德豫親王。順治六年去世。順治九年追降為多羅豫郡王,諡曰通。乾隆四十三年複封為和碩豫親王。

2.和碩豫宣和親王多尼。多鐸第二子。崇德七年恩封多羅郡王。順治六年襲封和碩親王,賜號信。順治九年因父罪降為多羅信郡王。順治十八年去世,諡曰宣和。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為和碩豫親王。

3.和碩豫親王鄂紮。多尼第二子。順治十八年襲封多羅信郡王。康熙四十一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為和碩豫親王。

4.多羅信郡王洞鄂。多鐸第七子,多尼之叔。順治十八年恩封多羅貝勒。康熙十六年革爵。康熙四十二年襲封多羅信郡王。康熙四十五年去世。

5.和碩豫愨親王德昭。鄂紮第五子。康熙四十五年襲封多羅信郡王。乾隆二十七年去世,諡曰慤。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為和碩豫親王。

6.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恪郡王如松。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玄孫。乾隆十一年襲封高祖多爾博所遺奉恩輔國公。乾隆二十七年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乾隆三十五年去世,諡曰恪。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為和碩睿親王。

7.和碩豫良親王修齡。德昭第十五子。乾隆二十七年特賞承襲多爾博小宗奉恩輔國公。乾隆三十六年襲封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特旨複號和碩豫親王。乾隆五十一年去世,諡曰良。

8.和碩豫親王裕豐。修齡第一子。乾隆五十一年襲封豫親王。嘉慶十九年革爵。道光十三年去世。

9.和碩豫親王裕興。修齡第三子。乾隆六十年考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嘉慶十九年襲封和碩豫親王。嘉慶二十五年革爵。道光九年去世。

10.和碩豫厚親王裕全。修齡第五子。嘉慶四年考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嘉慶二十五年襲封和碩豫親王。道光二十年去世,諡曰厚。

11.和碩豫慎親王義道。裕全第二子。道光二十一年襲封和碩豫親王。同治七年去世,諡曰慎。

12.和碩豫誠親王本格。義道第一子。同治七年襲封和碩豫親王。光緒二十四年去世,諡曰誠。

13.和碩豫敏親王懋林。德昭第九子興齡玄孫,本格承繼子。光緒二十四年過繼為嗣。光緒二十五年襲封和碩豫親王。民國二年去世,諡曰敏。

14.和碩豫親王端鎮。懋林第一子。民國二年襲封和碩豫親王。1962年去世。

【承襲·大宗追封】

1.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郡王奉恩鎮國公蘇爾發。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第二子。康熙十二年降襲父多爾博固山貝子。康熙三十九年降為奉恩鎮國公。康熙四十年去世。乾隆二十七年因曾孫如松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玄孫淳穎複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2.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郡王奉恩輔國公塞勤。蘇爾發第一子。康熙三十八年恩封三等鎮國將軍。康熙四十年降襲父奉恩輔國公。雍正七年去世。乾隆二十七年因孫如松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曾孫淳穎複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3.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郡王奉恩輔國恪勤公功宜布。塞勤第五子。乾隆九年襲封兄齊努渾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一年去世,諡曰恪勤。乾隆二十七年因數如松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孫淳穎複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承襲·小宗】

豫王府有一個特殊的小宗,是多鐸第八子費揚古的第五子詹布,原封奉恩將軍。乾隆二年,高宗命其前往盛京,承祭三陵。後來詹布的子孫也被委任居住盛京,承祭盛京三陵事務,世襲奉恩將軍。

1.奉恩將軍詹布。多鐸第八子費揚古第五子。康熙三十三年恩封奉恩將軍。乾隆二年派往盛京承祭三陵。乾隆九年去世。

2.奉恩將軍岳和。詹布第七子。乾隆九年襲封奉恩將軍,子孫居住盛京承祭三陵。乾隆四十六年因病告退。乾隆五十七年去世。

3.奉恩將軍敘恒。嶽和第三子。乾隆四十六年襲封奉恩將軍。嘉慶二年去世。

4.奉恩將軍色剋星額。敘恒第一子。嘉慶三年襲封奉恩將軍。道光元年去世。

5.奉恩將軍吉明。色剋星額第一子。道光二年襲封奉恩將軍。同治四年去世。

6.奉恩將軍文英。色剋星額第二子吉謙獨子,吉明親侄。同治四年襲封奉恩將軍。光緒十年去世。

7.奉恩將軍裕誠。文英第二子。光緒十一年襲封奉恩將軍。光緒二十五年去世。

【名士】

和碩豫王府後裔中比較知名的,是清中後期以科舉而聞名的三支庶流。這三支庶流作為科舉世家,在晚清都有不愧于大宗的地位。

麟書。是和碩裕親王裕豐第四子員外郎善循之子。字厚甫,號芝葊。道光二十九年文舉人,咸豐三年文進士,之後歷任內閣學士、理藩院右侍郎、鑲藍旗漢軍副都統、戶部左侍郎,光緒年間仕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正紅旗蒙古都統。光緒二十四年去世,諡曰文慎,入祀賢良祠。

崑岡。是多鐸第四子察尼第九子侍衛常赫的後代。號筱峰。咸豐八年文舉人,同治元年文進士,之後歷任內閣學士、兵部左侍郎、左都禦史,仕至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光緒三十三年去世,諡曰文達。

受慶一門。受慶是豫愨親王德昭第二子奉恩將軍華齡的後代,他是道光二年文進士,仕至副都禦使,其第一子奎景,咸豐元年文舉人,仕至主事,第二子奎潤,同治二年文進士,仕至尚書,第三子奎郁,同治十三年文進士,仕至侍讀學士。奎鬱之子寶熙則為光緒十八年文進士,仕至禮部侍郎,奎潤之子寶銘則是關顧二十一年文進士,仕至守護大臣,一門六人均有科名,其中五人進士,一人舉人,有可能是清代宗室科舉最盛之家。

圖為清末大臣寶熙

【科舉】

多鐸一脈,在清代一共有文進士十一位,文舉人四位,翻譯舉人四位,另外還有特恩舉人一位。是清代宗室中科舉相當知名的宗支。

多尼一支,有文進士八位、文舉人二位、翻譯舉人三位。

文進士有奕字輩的麟書,咸豐三年文進士,仕至武英殿大學士。奕字輩的碩濟,同治十年文進士,仕至主事。奕字輩的保清,道光十三年文進士,仕至侍講學士。奕字輩的受慶,道光二年文進士,仕至副都禦使。載字輩的奎郁,同治十三年文進士,仕至侍讀學士。載字輩的奎潤,同治二年文進士,仕至尚書。溥字輩的寶熙,光緒十八年文進士,仕至禮部侍郎。溥字輩的寶銘,光緒二十一年文進士,仕至守護大臣。

文舉人有載字輩的崇溥,同治六年文舉人,仕至員外郎。載字輩的奎景,咸豐元年文舉人,仕至主事。

翻譯舉人是綿字輩的純貴,嘉慶九年翻譯舉人,仕至禦史。綿字輩的咸廷,嘉慶二十七年翻譯舉人,仕至主事,另外還有奕字輩的富昌,嘉慶七年翻譯舉人,仕至筆帖式。

第四子察尼一支,有文進士一位,文舉人一位。文進士是奕字輩的崑岡,同治元年文進士,仕至文淵閣大學士。文舉人則是永字輩的吉綸,嘉慶二十一年文舉人,未出仕。

第七子洞鄂一支,有文進士兩位,文舉人一位。文進士是奕字輩的英綬,道光十五年文進士,仕至道員,還有溥字輩的海明,光緒二十一年文進士,仕至候補主事。文舉人則是奕字輩的經武勒,是光緒八年文舉人,仕至經歷。

第八子費揚古一支,有翻譯舉人一位。即永字輩的緒昌,是嘉慶二十一年翻譯舉人,未出仕。

【府邸】

豫親王府位於東單三條胡同。東西為府夾道,南面正門外獅子院截斷三條胡同。此府坐北朝南,分為西、中、東三路建築。中路為主體建築,正門五間,正殿五間,東西配樓各五間,並有東西排房,後殿三間,寢殿七間,東西配殿各五間,後罩房十餘間。東、西兩路各為兩個小跨院,東北處亦有兩個小跨院。整體來說比較零碎。1916年,末代大宗端鎮在其母的授意下,將王府出售給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後來在原地建立了協和醫院。

圖為豫親王府平面圖

【園寢】

豫王一門在北京的墳地,原本共有十餘處。始封王豫通親王多鐸的園寢在建國門外大北窯地區。其餘數代大宗則葬在東壩山子灣、通州北神樹、高碑店、苗家地等地。1930年,末代大宗端鎮把除了始祖豫通親王多鐸之外的歷代大宗園寢均“起靈”,陪葬品變賣之後,把所有骨殖都遷到了始封王的園寢。也正是因為這種緣故,使得豫親王一門的園寢逃過了1937年時候京郊的盜墓風潮。

【獲罪記錄】

關於多鐸和多尼獲罪

順治九年三月丙戌。和碩鄭親王、和碩承澤親王、和碩敬謹親王會議。和碩信親王多尼之父豫王多鐸,罪狀雖未顯著,然與睿王系同胞兄弟,一體無異。原宜盡削王爵,但以行兵有功,應削和碩親王降為多羅郡王。從之。

關於洞鄂革爵

康熙十六年二月甲戌諭議政王大臣等:多羅貝勒董額等統率大兵出征秦中,並未能克復疆土,撫安百姓。貽誤軍機,殊負委託。可削去董額多羅貝勒、罷議政,為閒散宗室。降固山貝子溫齊為輔國公,革去都統及宗人府右宗人。輔國公綽克托罷宗人府右宗人,仍罰俸二年。

關於洞鄂襲爵

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庚午。宗人府題,多羅信郡王鄂紮薨,查鄂紮系承襲伊祖多羅豫通郡王多鐸封爵,請以多鐸次妃所生之子原任都統董額襲封,從之。

關於如松襲爵

乾隆二十七年閏五月辛卯諭:昨因承襲信郡王德昭王爵,將伊諸子帶領引見,俱不能清語,拉弓亦屬平常,無王貝勒子嗣體度。王爵至貴,必能說清語,儀錶可觀,方為無忝厥祖而克稱厥位。非福薄之人,所克承當。是以朕複令于原立王爵多鐸子孫內揀選人員,與德昭之子一同帶領引見。今觀該衙門所揀選者,俱優於德昭之子。而德昭諸子內,竟有年逾四十不能清語、不能拉弓者,豈可令其承襲王爵耶。此皆信郡王德昭在日,惟圖安逸,耽於麴糵,並不教訓子弟所致。德昭王爵,原不應令其承襲。但系伊祖軍功所立,若不令其承襲,朕心殊為不忍。如松優於德昭之子,且系承襲有分之人,因令如松承襲。如松現襲公爵,加恩著德昭之子修齡承襲,著傳諭王等,各宜加意教誨子弟。倘襲爵時,不能清語騎射,朕必照此辦理,毋貽後悔。

關於修齡襲爵

乾隆三十六年四月己卯。宗人府奏,多羅信恪郡王如松薨逝,所有應襲王爵,照例揀選,得如松嫡福晉所生長子淳穎,並多鐸之長子多尼之二輩孫奉恩輔國公修齡等引見。得旨,信郡王爵著修齡襲替。修齡公爵,著淳穎襲替。

關於裕豐獲罪

嘉慶十八年十月癸醜又諭:豫親王裕豐所屬桑垡村居住之包衣閒散陳爽等黨惡多人,率先肆逆,於九月十五日在紫禁城內滋事。裕豐平日形同木偶,毫無知覺,非尋常失察可比,理宜革去王爵。但念此爵系裕豐之高祖多鐸由軍功所封,著施恩免其革爵,罰親王俸十年,以示懲戒。將此通諭各王及貝勒貝子公等,嗣後各將所屬包衣佐領人等留心稽查,儻有似此不守本分凶徒,即行拏報,斷不可姑容隱匿。

嘉慶十九年三月乙巳諭內閣:上年九月十五日禁城滋事,逆犯祝現在逃未獲,屢經降旨飭拏。祝海慶等系祝現同族之人,在豫親王裕豐府內當差。上年九月初旬,並曾至祝現家中。裕豐早應據實奏明,將祝海慶等交出詢問,或用以作線緝捕,以期要犯速獲。乃匿不奏聞,以至外閑傳播,有祝現在豫親王府內藏匿之言。前日朕派英和查拏祝海慶等三人,裕豐尚不知自請處分,昨複派綿課英和同赴該王府內查詢祝現蹤跡。本日綿課等覆奏查詢情形,裕豐仍不自行奏請處分,實屬糊塗不知大義。裕豐著交宗人府嚴加議處。

嘉慶十九年三月己酉又諭:莊親王綿課等奏會議裕豐罪名一摺。裕豐上年九月初十日聞知祝海慶等首告逆謀,若立時奏報,迅將匪党查拏,則十五日禁城之變,可以先事消弭,其功甚大。乃伊漠不關心,遲延不舉,實屬無福承受國恩,祇知回循疲元,反罹重咎。逮十六日接受呈詞,維時钜案已成,然逆犯尚多未獲。裕豐據實奏明,仍可令祝海慶等作線,將祝現各逆犯按名捕誅,何至逋逃日久。而伊泄泄如前,前轉雲不必張揚,實不知其是何肺腑。至前日事已訪出端倪,朕特派綿課英和前往該王府查詢,伊仍不知愧懼,拘泥進班日期,不即來園請罪。種種昏憒糊塗,罔知大義,皆出情理之外。綿課等議請將裕豐問擬杖流折圈,實屬罪所應得。惟念伊祖豫通親王多鐸,從前在開國諸王中,勳績最著。仰蒙皇考高宗純皇帝複爵紹封,追配太廟。國家議功議親,載在令典。朕推念舊勳,宥及後裔。裕豐賦性懵愚,不能複列屏藩,業已革去王爵,加恩免其圈禁,即令在王府外閒房居住,不准出門閒遊,令其閉門思過。上年議罰王俸十年,除扣過本年春季俸銀外,其餘未扣者,著責令於兩年內全數繳出,交納部庫。其應襲王爵,著宗人府照例查辦。

關於裕興革爵

嘉慶二十五年九月丁醜又諭:軍機大臣會同宗人府、刑部審擬豫親王裕興強姦使女寅格自縊身死一案。國家法令,王公與庶民所共。強姦己成,致斃人命,罪犯至重。裕興身系宗室,襲封親王,乃不自愛惜,恣意妄為,大幹法紀。若從末減,則齊民犯此者,又將何以治之。且當國服未除,親喪未滿之日,而裕興輒動於惡。不忠不孝,罪孰大焉。朕不得已,不能不執法懲創。著照永錫等所擬,裕興即革去王爵,交宗人府折圈空室,三年期滿釋放,餘俱照擬完結。其承襲豫親王,著交宗人府照例辦理。

而在豫通親王多鐸去世之後,睿忠親王多爾袞將豫通親王多鐸的繼承人移入正藍旗。所以,在入關的數次換旗之後,豫親王府一門的旗籍是正藍旗。

具體來說,豫親王一門佔據了正藍旗第三族和第四族,其中第四房察尼、第五房多爾博、第六房紮克度、第七房洞鄂後裔在第三族,第二房多尼、第八房費揚古在第四族。

【承襲·大宗】

1.和碩豫通親王多鐸。太祖第十五子。初封貝勒,賜號額爾克楚虎爾。崇德元年晉封和碩豫親王,同年緣事降為多羅貝勒。崇德七年晉封多羅豫郡王。順治元年晉封和碩豫親王。順治二年晉封和碩德豫親王。順治四年晉封輔政叔德豫親王。順治六年去世。順治九年追降為多羅豫郡王,諡曰通。乾隆四十三年複封為和碩豫親王。

2.和碩豫宣和親王多尼。多鐸第二子。崇德七年恩封多羅郡王。順治六年襲封和碩親王,賜號信。順治九年因父罪降為多羅信郡王。順治十八年去世,諡曰宣和。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為和碩豫親王。

3.和碩豫親王鄂紮。多尼第二子。順治十八年襲封多羅信郡王。康熙四十一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為和碩豫親王。

4.多羅信郡王洞鄂。多鐸第七子,多尼之叔。順治十八年恩封多羅貝勒。康熙十六年革爵。康熙四十二年襲封多羅信郡王。康熙四十五年去世。

5.和碩豫愨親王德昭。鄂紮第五子。康熙四十五年襲封多羅信郡王。乾隆二十七年去世,諡曰慤。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為和碩豫親王。

6.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恪郡王如松。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玄孫。乾隆十一年襲封高祖多爾博所遺奉恩輔國公。乾隆二十七年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乾隆三十五年去世,諡曰恪。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為和碩睿親王。

7.和碩豫良親王修齡。德昭第十五子。乾隆二十七年特賞承襲多爾博小宗奉恩輔國公。乾隆三十六年襲封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特旨複號和碩豫親王。乾隆五十一年去世,諡曰良。

8.和碩豫親王裕豐。修齡第一子。乾隆五十一年襲封豫親王。嘉慶十九年革爵。道光十三年去世。

9.和碩豫親王裕興。修齡第三子。乾隆六十年考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嘉慶十九年襲封和碩豫親王。嘉慶二十五年革爵。道光九年去世。

10.和碩豫厚親王裕全。修齡第五子。嘉慶四年考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嘉慶二十五年襲封和碩豫親王。道光二十年去世,諡曰厚。

11.和碩豫慎親王義道。裕全第二子。道光二十一年襲封和碩豫親王。同治七年去世,諡曰慎。

12.和碩豫誠親王本格。義道第一子。同治七年襲封和碩豫親王。光緒二十四年去世,諡曰誠。

13.和碩豫敏親王懋林。德昭第九子興齡玄孫,本格承繼子。光緒二十四年過繼為嗣。光緒二十五年襲封和碩豫親王。民國二年去世,諡曰敏。

14.和碩豫親王端鎮。懋林第一子。民國二年襲封和碩豫親王。1962年去世。

【承襲·大宗追封】

1.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郡王奉恩鎮國公蘇爾發。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第二子。康熙十二年降襲父多爾博固山貝子。康熙三十九年降為奉恩鎮國公。康熙四十年去世。乾隆二十七年因曾孫如松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玄孫淳穎複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2.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郡王奉恩輔國公塞勤。蘇爾發第一子。康熙三十八年恩封三等鎮國將軍。康熙四十年降襲父奉恩輔國公。雍正七年去世。乾隆二十七年因孫如松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曾孫淳穎複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3.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郡王奉恩輔國恪勤公功宜布。塞勤第五子。乾隆九年襲封兄齊努渾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一年去世,諡曰恪勤。乾隆二十七年因數如松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孫淳穎複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承襲·小宗】

豫王府有一個特殊的小宗,是多鐸第八子費揚古的第五子詹布,原封奉恩將軍。乾隆二年,高宗命其前往盛京,承祭三陵。後來詹布的子孫也被委任居住盛京,承祭盛京三陵事務,世襲奉恩將軍。

1.奉恩將軍詹布。多鐸第八子費揚古第五子。康熙三十三年恩封奉恩將軍。乾隆二年派往盛京承祭三陵。乾隆九年去世。

2.奉恩將軍岳和。詹布第七子。乾隆九年襲封奉恩將軍,子孫居住盛京承祭三陵。乾隆四十六年因病告退。乾隆五十七年去世。

3.奉恩將軍敘恒。嶽和第三子。乾隆四十六年襲封奉恩將軍。嘉慶二年去世。

4.奉恩將軍色剋星額。敘恒第一子。嘉慶三年襲封奉恩將軍。道光元年去世。

5.奉恩將軍吉明。色剋星額第一子。道光二年襲封奉恩將軍。同治四年去世。

6.奉恩將軍文英。色剋星額第二子吉謙獨子,吉明親侄。同治四年襲封奉恩將軍。光緒十年去世。

7.奉恩將軍裕誠。文英第二子。光緒十一年襲封奉恩將軍。光緒二十五年去世。

【名士】

和碩豫王府後裔中比較知名的,是清中後期以科舉而聞名的三支庶流。這三支庶流作為科舉世家,在晚清都有不愧于大宗的地位。

麟書。是和碩裕親王裕豐第四子員外郎善循之子。字厚甫,號芝葊。道光二十九年文舉人,咸豐三年文進士,之後歷任內閣學士、理藩院右侍郎、鑲藍旗漢軍副都統、戶部左侍郎,光緒年間仕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正紅旗蒙古都統。光緒二十四年去世,諡曰文慎,入祀賢良祠。

崑岡。是多鐸第四子察尼第九子侍衛常赫的後代。號筱峰。咸豐八年文舉人,同治元年文進士,之後歷任內閣學士、兵部左侍郎、左都禦史,仕至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光緒三十三年去世,諡曰文達。

受慶一門。受慶是豫愨親王德昭第二子奉恩將軍華齡的後代,他是道光二年文進士,仕至副都禦使,其第一子奎景,咸豐元年文舉人,仕至主事,第二子奎潤,同治二年文進士,仕至尚書,第三子奎郁,同治十三年文進士,仕至侍讀學士。奎鬱之子寶熙則為光緒十八年文進士,仕至禮部侍郎,奎潤之子寶銘則是關顧二十一年文進士,仕至守護大臣,一門六人均有科名,其中五人進士,一人舉人,有可能是清代宗室科舉最盛之家。

圖為清末大臣寶熙

【科舉】

多鐸一脈,在清代一共有文進士十一位,文舉人四位,翻譯舉人四位,另外還有特恩舉人一位。是清代宗室中科舉相當知名的宗支。

多尼一支,有文進士八位、文舉人二位、翻譯舉人三位。

文進士有奕字輩的麟書,咸豐三年文進士,仕至武英殿大學士。奕字輩的碩濟,同治十年文進士,仕至主事。奕字輩的保清,道光十三年文進士,仕至侍講學士。奕字輩的受慶,道光二年文進士,仕至副都禦使。載字輩的奎郁,同治十三年文進士,仕至侍讀學士。載字輩的奎潤,同治二年文進士,仕至尚書。溥字輩的寶熙,光緒十八年文進士,仕至禮部侍郎。溥字輩的寶銘,光緒二十一年文進士,仕至守護大臣。

文舉人有載字輩的崇溥,同治六年文舉人,仕至員外郎。載字輩的奎景,咸豐元年文舉人,仕至主事。

翻譯舉人是綿字輩的純貴,嘉慶九年翻譯舉人,仕至禦史。綿字輩的咸廷,嘉慶二十七年翻譯舉人,仕至主事,另外還有奕字輩的富昌,嘉慶七年翻譯舉人,仕至筆帖式。

第四子察尼一支,有文進士一位,文舉人一位。文進士是奕字輩的崑岡,同治元年文進士,仕至文淵閣大學士。文舉人則是永字輩的吉綸,嘉慶二十一年文舉人,未出仕。

第七子洞鄂一支,有文進士兩位,文舉人一位。文進士是奕字輩的英綬,道光十五年文進士,仕至道員,還有溥字輩的海明,光緒二十一年文進士,仕至候補主事。文舉人則是奕字輩的經武勒,是光緒八年文舉人,仕至經歷。

第八子費揚古一支,有翻譯舉人一位。即永字輩的緒昌,是嘉慶二十一年翻譯舉人,未出仕。

【府邸】

豫親王府位於東單三條胡同。東西為府夾道,南面正門外獅子院截斷三條胡同。此府坐北朝南,分為西、中、東三路建築。中路為主體建築,正門五間,正殿五間,東西配樓各五間,並有東西排房,後殿三間,寢殿七間,東西配殿各五間,後罩房十餘間。東、西兩路各為兩個小跨院,東北處亦有兩個小跨院。整體來說比較零碎。1916年,末代大宗端鎮在其母的授意下,將王府出售給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後來在原地建立了協和醫院。

圖為豫親王府平面圖

【園寢】

豫王一門在北京的墳地,原本共有十餘處。始封王豫通親王多鐸的園寢在建國門外大北窯地區。其餘數代大宗則葬在東壩山子灣、通州北神樹、高碑店、苗家地等地。1930年,末代大宗端鎮把除了始祖豫通親王多鐸之外的歷代大宗園寢均“起靈”,陪葬品變賣之後,把所有骨殖都遷到了始封王的園寢。也正是因為這種緣故,使得豫親王一門的園寢逃過了1937年時候京郊的盜墓風潮。

【獲罪記錄】

關於多鐸和多尼獲罪

順治九年三月丙戌。和碩鄭親王、和碩承澤親王、和碩敬謹親王會議。和碩信親王多尼之父豫王多鐸,罪狀雖未顯著,然與睿王系同胞兄弟,一體無異。原宜盡削王爵,但以行兵有功,應削和碩親王降為多羅郡王。從之。

關於洞鄂革爵

康熙十六年二月甲戌諭議政王大臣等:多羅貝勒董額等統率大兵出征秦中,並未能克復疆土,撫安百姓。貽誤軍機,殊負委託。可削去董額多羅貝勒、罷議政,為閒散宗室。降固山貝子溫齊為輔國公,革去都統及宗人府右宗人。輔國公綽克托罷宗人府右宗人,仍罰俸二年。

關於洞鄂襲爵

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庚午。宗人府題,多羅信郡王鄂紮薨,查鄂紮系承襲伊祖多羅豫通郡王多鐸封爵,請以多鐸次妃所生之子原任都統董額襲封,從之。

關於如松襲爵

乾隆二十七年閏五月辛卯諭:昨因承襲信郡王德昭王爵,將伊諸子帶領引見,俱不能清語,拉弓亦屬平常,無王貝勒子嗣體度。王爵至貴,必能說清語,儀錶可觀,方為無忝厥祖而克稱厥位。非福薄之人,所克承當。是以朕複令于原立王爵多鐸子孫內揀選人員,與德昭之子一同帶領引見。今觀該衙門所揀選者,俱優於德昭之子。而德昭諸子內,竟有年逾四十不能清語、不能拉弓者,豈可令其承襲王爵耶。此皆信郡王德昭在日,惟圖安逸,耽於麴糵,並不教訓子弟所致。德昭王爵,原不應令其承襲。但系伊祖軍功所立,若不令其承襲,朕心殊為不忍。如松優於德昭之子,且系承襲有分之人,因令如松承襲。如松現襲公爵,加恩著德昭之子修齡承襲,著傳諭王等,各宜加意教誨子弟。倘襲爵時,不能清語騎射,朕必照此辦理,毋貽後悔。

關於修齡襲爵

乾隆三十六年四月己卯。宗人府奏,多羅信恪郡王如松薨逝,所有應襲王爵,照例揀選,得如松嫡福晉所生長子淳穎,並多鐸之長子多尼之二輩孫奉恩輔國公修齡等引見。得旨,信郡王爵著修齡襲替。修齡公爵,著淳穎襲替。

關於裕豐獲罪

嘉慶十八年十月癸醜又諭:豫親王裕豐所屬桑垡村居住之包衣閒散陳爽等黨惡多人,率先肆逆,於九月十五日在紫禁城內滋事。裕豐平日形同木偶,毫無知覺,非尋常失察可比,理宜革去王爵。但念此爵系裕豐之高祖多鐸由軍功所封,著施恩免其革爵,罰親王俸十年,以示懲戒。將此通諭各王及貝勒貝子公等,嗣後各將所屬包衣佐領人等留心稽查,儻有似此不守本分凶徒,即行拏報,斷不可姑容隱匿。

嘉慶十九年三月乙巳諭內閣:上年九月十五日禁城滋事,逆犯祝現在逃未獲,屢經降旨飭拏。祝海慶等系祝現同族之人,在豫親王裕豐府內當差。上年九月初旬,並曾至祝現家中。裕豐早應據實奏明,將祝海慶等交出詢問,或用以作線緝捕,以期要犯速獲。乃匿不奏聞,以至外閑傳播,有祝現在豫親王府內藏匿之言。前日朕派英和查拏祝海慶等三人,裕豐尚不知自請處分,昨複派綿課英和同赴該王府內查詢祝現蹤跡。本日綿課等覆奏查詢情形,裕豐仍不自行奏請處分,實屬糊塗不知大義。裕豐著交宗人府嚴加議處。

嘉慶十九年三月己酉又諭:莊親王綿課等奏會議裕豐罪名一摺。裕豐上年九月初十日聞知祝海慶等首告逆謀,若立時奏報,迅將匪党查拏,則十五日禁城之變,可以先事消弭,其功甚大。乃伊漠不關心,遲延不舉,實屬無福承受國恩,祇知回循疲元,反罹重咎。逮十六日接受呈詞,維時钜案已成,然逆犯尚多未獲。裕豐據實奏明,仍可令祝海慶等作線,將祝現各逆犯按名捕誅,何至逋逃日久。而伊泄泄如前,前轉雲不必張揚,實不知其是何肺腑。至前日事已訪出端倪,朕特派綿課英和前往該王府查詢,伊仍不知愧懼,拘泥進班日期,不即來園請罪。種種昏憒糊塗,罔知大義,皆出情理之外。綿課等議請將裕豐問擬杖流折圈,實屬罪所應得。惟念伊祖豫通親王多鐸,從前在開國諸王中,勳績最著。仰蒙皇考高宗純皇帝複爵紹封,追配太廟。國家議功議親,載在令典。朕推念舊勳,宥及後裔。裕豐賦性懵愚,不能複列屏藩,業已革去王爵,加恩免其圈禁,即令在王府外閒房居住,不准出門閒遊,令其閉門思過。上年議罰王俸十年,除扣過本年春季俸銀外,其餘未扣者,著責令於兩年內全數繳出,交納部庫。其應襲王爵,著宗人府照例查辦。

關於裕興革爵

嘉慶二十五年九月丁醜又諭:軍機大臣會同宗人府、刑部審擬豫親王裕興強姦使女寅格自縊身死一案。國家法令,王公與庶民所共。強姦己成,致斃人命,罪犯至重。裕興身系宗室,襲封親王,乃不自愛惜,恣意妄為,大幹法紀。若從末減,則齊民犯此者,又將何以治之。且當國服未除,親喪未滿之日,而裕興輒動於惡。不忠不孝,罪孰大焉。朕不得已,不能不執法懲創。著照永錫等所擬,裕興即革去王爵,交宗人府折圈空室,三年期滿釋放,餘俱照擬完結。其承襲豫親王,著交宗人府照例辦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