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養生堂」今日17:25播出《解開困脾的繩索》

專家:余秋平 北京惠民中醫兒童醫院特聘專家, 主任醫師

如果同時有一個好消息, 有一個壞消息, 您會選擇先聽哪個消息?當一位66歲的老人收到醫院開出的病危通知單時, 這對一個家庭來說不僅僅是噩耗那麼簡單, 這位患者糖尿病病史10多年, 左眼失明, 腦中有腫瘤, 從之前的體重130斤在短時間內降到體重80多斤, 曾經手術後45天沒辦法進食, 只能靠打營養液活著, 生命危在旦夕。 但是這麼嚴重的情況, 背後致病的真凶竟然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原因, 到底是什麼原因?這位66歲的老人最後的結果如何?《養生堂》特邀北京惠民中醫兒童醫院特聘專家余秋平,

為您《解開困脾的繩索》。

專家表示這位患者的根本原因源自於我們的脾胃問題, 當我們脾胃功能正常的時候,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就能轉化為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氣血精微物質, 而當我們脾胃虛的時候,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的轉化和吸收, 從而形成了代謝廢物, 產生了濕邪。 久而久之, 產生的濕邪越來越多, 在夏季的時候我們就容易感受外濕, 濕邪侵襲我們的身體, 進而威脅我們身體的各個臟器, 而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導致這位患者的腦部腫瘤。

這種情況在我們臨床叫濕溫病, 有常見三種基本類型。 那麼這三種情況到底是什麼呢?請關注本期內容。

演播室現場搬來了奇怪的三個箱子, 每個箱子都代表著濕溫病的三種不同的情況, 主持人請上來三位勇敢的觀眾, 讓她們的頭部感受箱子裡不同程度的濕度變化。

到底這三位觀眾的感覺是什麼?這跟脾胃又有什麼關係?這些疾病的症狀又是什麼?

中醫認為伏氣溫病, 如果患者素體脾虛生有內濕, 在夏秋季節感受濕熱外邪後, 內濕外濕相合, 陽氣不振, 伏而未發, 待到春天陽氣生髮後,

濕熱邪氣外發, 就會變生各種症狀, 由於濕溫病都有脾虛內濕招引外濕致病的特點, 所以要預防夏季感受外濕致病, 平時重在保護脾氣, 防止脾虛生內濕。 余主任現場帶給大家一個好消息, 而這個好消息恰恰是針對脾腎陽虛的證型如何預防, 到底是什麼呢?更多內容, 敬請收看今日《養生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