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安徽舒城: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大佈局助推大步走(1)

初春三月, 舒城縣杭埠開發區內一片忙碌:總投資50億元、占地1500畝的舒城沃特瑪創新聯盟汽車產業基地, 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沃特瑪產業基地附近, 一期投資39億元的勝利精密已經投產, 仍在繼續擴大投資, 建設新的廠房……

這是舒城發展的縮影。 2013年以來, 該縣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提出了“大目標、大提升、大專案、大轉變”工作思路。 此後, 舒城縣圍繞“金三角”和“綠三角”發展佈局, 實施“綠色發展、工業強縣”兩大戰略, 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調轉促”步伐, 成功打造舒城經濟“升級版”。

“四大”思路吹響發展號角

舒城縣杭埠開發區, 距離合肥濱湖僅20分鐘車程, 區位優越, 交通便捷, 是六安市的“東方明珠”, 也是舒城縣融入合肥城市圈的橋頭堡。

然而, 這樣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園區, 從2003年成立之初, 走的仍然是農產品加工、羽絨制衣、建築建材等以傳統產業為主的路子, 附加值低, 沒有核心競爭力, 多年來一直處於“遙望”合肥迅猛發展, 自己停滯不前的狀態。

與杭埠開發區相似, 2013年之前, 舒城縣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幹部作風等方面, 都存在較大差距。 彼時, 舒城境內沒有一家固定投資超億元項目, 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 政治生態較差, 幹部精神狀態不佳……顯然, 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地步。

面對群眾呼聲, 舒城縣委、縣政府分析認為, 雖然有很多困難, 但仍然有快速崛起的條件。 舒城縣位於合肥、六安、安慶三市之間, 地處合肥向南發展的通道口, 具有“背靠大別山、面向都市圈”的獨特優勢;上世紀90年代, 舒城縣一度曾名列全省第9, 文明創建是全省的標杆, 有一定產業基礎。

經過科學研判、果斷決策,

2013年舒城縣提出“大目標、大提升、大專案、大轉變”這一工作思路。 “‘大目標’就是要到2020年與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小康社會。 ”舒城縣委書記金德元說, 要實現這一目標, 舒城縣就必須大發展, “而要大發展, 就必須對工業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等進行大提升, 引進大項目, 同時幹部作風有大轉變。 ”

提出“四大”思路以來, 4年來, 舒城縣GDP年均增長8.4%, 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2%, 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3%, 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主要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2016年, 地區生產總值增幅9.5%, 規模工業增加值增幅14.3%,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幅61.2%,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幅116.3%等指標, 位居全市領先行列。

不僅是經濟發展, 社會各項事業也全面進步。 2016年, 舒城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縣、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全省森林城市驗收,

萬佛湖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 縣城建成區面積達26.1平方公里, 城區常住人口超過20萬人。 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舒城正在悄然崛起。

從“交通制約”到“一環五射”

“要想富先修路”, 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 尤其是對於發展相對落後的市縣來說, 交通的發展狀況日益影響著區域的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