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初年,魏比秦更猛,為何不吞秦?原來是為了這個理由

黃河之水天上來, 九曲十八彎在陝西、山西交界呈南北走向, 成為秦、晉的天然分界線。 一直要到著名的風陵渡, 才折而向東流去。

西元前361年, 黃河並非地處黃河西邊的秦國和地處黃河東邊的魏國的天然分界線, 魏國一度強大的實力乃致透過黃河, 強佔西河地區(黃河西岸古稱西河), 將秦國的勢力範圍持續向西壓迫。 而且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 其情形基本等同於“屋漏偏逢連夜雨”。 從西河的臨晉, 到秦國的首都櫟陽, 直線距離約八十多公里。 換言之, 若按以輕捷著稱的騎兵之攻擊速度, 彈指之間即可抵達櫟陽城下, 如果野心勃勃的魏惠王決定發動一次像樣的攻擊的話。

出現這種情形的西元前361年, 若按諸侯國紀元, 也就是魏惠王九年, 秦國是秦孝西元年。

秦孝公看著窗外, 滿懷憂慮, 不是沒有道理的。

魏國是戰國之際首啟革新之風的諸侯國, 魏惠王的祖父魏文侯,

團結了一批極為像樣的學者, 又有學識又有眼光, 諸如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吳起、李克之屬。 史學家白壽彝主張李克就是李悝, 而李悝便是《法經》的作者, 公認的法家的開山始祖。 李悝、吳起、段幹木、田子方皆師事卜子夏, 卜子夏師事孔丘。 這一系的學問就是這麼來的。 有跡象表明, 他們得到了孔門真傳。

李悝對魏國的貢獻是政治上的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和經濟上的推行“盡地力”之教。 鼓勵農民精耕細作, 多收的三五鬥, 國家則以平價收購;不幸而遭諸荒年, 國家亦以平價售出, 以平糧價。 “平糴法”旨在取有餘以補不足, 防止“穀物甚貴而擾民”, 或谷賤傷農。 李悝最冷酷的氣質是以不留餘地的手腕來破除貴族的特權,

將世代為貴族把持的官爵向平民百姓開放, 只要你有這個能力這個水準, 開得了疆拓得了土, 捍衛得了邊疆平安。 這一切, 明明白白地寫在《法經》之中。 他又以同樣強大的力量來兌現。

這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田子方在魏文侯去世以後繼續匡佐魏武侯。

這一年, 魏武侯在祖廟設宴款待國中有身份的士大夫。 《吳起兵法》這樣記載:“武侯設席于祖廟, 分三排坐位宴請士大夫。 立上等功的坐前排, 用上等酒席和名貴餐具, 豬、牛、羊三牲俱全。 立次等功的坐中排, 酒席、餐具差一等。 沒有功勞的坐後排, 只有酒席, 沒有貴重餐具。 席散, 又在廟門外賞賜有功人員的父母妻子, 也按功勞大小而有差列。 對於死難將士的家屬, 每年派人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 表示心裡沒有忘記他們。 ”

如此推行了三年, 魏人風聞“秦人興師, 臨於西河”, “不待吏令, 介胄而奮擊之者以萬數”(秦、魏陰晉之戰)。 這說明獎勵軍功這一政策在魏國得到了很好地貫徹。

西元前403年, 魏、趙、韓三家分晉, 至魏惠王繼位初年, 歷經30多年的開拓與積儲,

魏國形勢一片大好, 國勢蒸蒸日上, 成為當時中原版圖中首屈一指的國家。 魏國的睥睨群雄與霸氣外泄是可以想見的。

可是魏國為什麼不乘勝追擊, 拿下秦國再回頭向東呢?

答案, 在魏惠王身上, 貧窮落後的秦國此時已引不起魏國的興趣, 他光芒萬丈地決意逐鹿中原。這個意外的出現讓秦國且驚且喜——我們在開頭說過,秦國當時的形勢真是危如壘卵——於是抓緊機會該竭肩的竭肩,該喘息的喘息。後來魏惠王吃了急功近利的虧,遭遇諸侯國配合默契地聯合絞殺,從此一蹶不振,那,就是後來的事了。

(本文作者為“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特邀嘉賓嵩陽雲樹劉義光先生,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他的新書)

能夠兌現的法律:你所不知道的秦帝國 ¥28.8 購買

他光芒萬丈地決意逐鹿中原。這個意外的出現讓秦國且驚且喜——我們在開頭說過,秦國當時的形勢真是危如壘卵——於是抓緊機會該竭肩的竭肩,該喘息的喘息。後來魏惠王吃了急功近利的虧,遭遇諸侯國配合默契地聯合絞殺,從此一蹶不振,那,就是後來的事了。

(本文作者為“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特邀嘉賓嵩陽雲樹劉義光先生,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他的新書)

能夠兌現的法律:你所不知道的秦帝國 ¥28.8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