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到底了不瞭解自己?

那些自稱瞭解自己的人, 都是膚淺的人。 ?

◆ 人的一些複雜的品質, 是目前還沒有辦法或工具可以直接量度的。 ?

◆ 除了根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以及與別人相比較的結果之外, 我們還可以憑藉本身實際工作的成果來評定自己。 ?

著名的愛爾蘭戲劇家王爾德曾經說過:“那些自稱瞭解自己的人, 都是膚淺的人。 ”這的確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因為對每個人來說, 要想完全瞭解自己,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像有些時候, 我們面對鏡子裡的自己卻發出疑問:這是我嗎??

人的一些複雜的品質, 是目前還沒有辦法或工具可以直接量度的。

於是人們就得經常利用間接的方式來獲得一些對自己的印象。 而通常最普遍的方式, 就是利用實際的工作成績, 利用自己與別人相比較的結果, 把自己同某個理想的標準相比較, 或是根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等來進行推斷。 ?

(1)在比較中認識自我?

想要瞭解自己, 與別人相比較, 是一種最簡便、有效的途徑。 每當我們需要反躬自問“我在某方面的情況怎樣”時, 就很自然地使用這種方法, 去判定自己的位置與形象。 ?

我們除了要不時和四周的人相比較之外, 還會經常與某些理想的標準相比較。 從父母、教師以及各種傳播管道, 我們獲得了大量的知識與價值觀念, 並由此融合而成了若干的理想與模範標準。

我們知道了很多名人或成功者的事蹟, 並被教導要以他們為榜樣。 也就是說, 把他們作為比較的對象, 以自己能否達到跟他們同樣的標準作為成功或失敗的衡量尺度。 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屢見不鮮。 ?

與別人相比較雖然簡便, 但稱不上是十分理想。 只要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下, 就不難發現它的缺點。 首先應該指出的, 就是人們很難在真正公平的情況下互相比較。 通常人們會認為, 同在一個班級的學生, 由同一位教師教導, 用同樣的題目考試, 計分標準也沒有差別, 應該可以算是公平的了。 但是如果我們再認真地分析一下, 每一個班級裡的學生之間, 無論在身體健康、智力水準, 家庭環境、個人經歷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差別,

有的甚至差別很大, 因而學習的成就必將有所差異。 那麼這時互相比較的結果, 是否完全合理呢??

還有和理想的標準相比較的方法也是常見的, 而且極富教育意義。 歷史上有許多聖哲、賢能、英雄、學者……都是足以為後世所效法、所奉為典範的。 不過一般人不會注意到那些偉人賢哲最值得後人效法的, 乃是他們立身的準則、處世的態度、認真治學及治事的精神、不屈於困難或逆境的勇氣等。 這是大家都可以學, 也是應當學習的。 至於先賢們的豐功偉業, 在某一方面的卓越成就, 那自是歷史上的重要事實, 不過卻不一定是每人所必須希望去與之相齊的。 ?

(2)從人際態度中回饋自我?

一個人總是需要跟別人交往、共處的。

因而別人對你的態度, 相當於一面鏡子, 可以觀測到自身的一些情況。 比如某人若是被父母所鍾愛, 被師長所重視, 被朋友所尊重和喜愛;大家都樂於和他交往, 願意和他一道工作或遊戲, 那就表示他一定具備某些令人喜愛的品質。 如果他經常被大家推舉承擔某項工作, 或是經常成為周圍人們求教的物件, 則表明他具備某些才能, 或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其他的人。 反之, 如果一個人不被周圍的人所重視和喜愛, 甚至大家對他有厭惡感, 不喜歡與他一起工作或參與其他活動, 這雖不足以說明此人滿身缺點, 但通常情況下, 他應當會感到不安, 而不得不自我反省一下了。 ?

我們因為看不見自己的面貌, 就得照鏡子;同樣,

我們無法準確地衡量自己的人格品質和行為時, 就得利用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和反應, 來進行自我判斷。 一般說來, 當對方與自己的關係愈密切時, 他的態度也愈有影響力。 ?

由別人的態度反映出來的自我印象, 有時也難免被有意歪曲或誇張。 由於對方的偏見或是缺乏瞭解, 使其在讚美或批評時, 常常與當事者本身的情況不盡相符。 如果單純據此來建立自我印象, 自然是不適宜的。 ?

當然, 這個缺點還是可以彌補的。 有缺陷的鏡子終究不占多數, 如果能多用幾面鏡子, 總是可以看清自己的。 同樣, 有成見的人畢竟是有限的, 如果我們能較多的與人交往, 看看多數人對自己的反應, 一般情況下, 應該是有助於自我瞭解的。 ?

(3)用實際成果檢驗自我?

除了根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以及與別人相比較的結果之外,我們還可以憑藉本身實際工作的成果來評定自己。由於這種方法有比較客觀的事實作為依據,所以通常因此而建立的自我印象也是比較正確的。這裡所指的工作是廣義的,並不僅限於課業或生產性的行為。由於每個人所具有才能的性質互不相同,如果只是看他們在少數專案上的成就,往往不能全面地衡量一個人的能力與作用,好些時候,一部分人的某些才能或許因得不到施展的機會而將被淹沒。?

(3)用實際成果檢驗自我?

除了根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以及與別人相比較的結果之外,我們還可以憑藉本身實際工作的成果來評定自己。由於這種方法有比較客觀的事實作為依據,所以通常因此而建立的自我印象也是比較正確的。這裡所指的工作是廣義的,並不僅限於課業或生產性的行為。由於每個人所具有才能的性質互不相同,如果只是看他們在少數專案上的成就,往往不能全面地衡量一個人的能力與作用,好些時候,一部分人的某些才能或許因得不到施展的機會而將被淹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