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氟呱啶醇早期應答不佳,注意預防EPS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 抗精神病藥物開始治療後2周內的早期反應可以預測長期治療結果, 因此, 對某一藥物2周內無應答的患者採取果斷換藥措施可能更受益。 但很少研究藥物的早期應答與抗精神病藥物引發的錐體外系副作用(EPS)之間的關係, 特別是首次接受治療的患者。 EPS副作用是治療結局的一個重要方面, 預測不良反應有助於醫生進行快速有效的治療。 最新的一項研究: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氟呱啶醇的早期應答可預測EPS的發生。

研究人員從461名患者中選出136名使用氟呱啶醇治療的首發精神病住院患者。 使用簡明精神評定量表(BPRS)、漢密爾頓抑鬱症評分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評分量表(HAM-A)評估患者基線和每週的療效。 對EPS的四種症狀肌張力障礙、帕金森綜合征、靜坐不能和運動障礙也進行標準化評估。 使用回歸分析評估2周內早期應答是否決定EPS,

以及早期應答是否能持續預測前2周內無EPS患者的EPS發生。 允許使用抗膽鹼能藥物、催眠藥物、抗抑鬱藥物, 允許在需要時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藥。

結果

①治療兩周後BPRS分值平均改善55.6%, HAM-D平均改善46%, HAM-A平均改善45.8%, 77.1%的患者出院;

②住院期間, 前兩周共有85名患者出現不同形式的EPS, 51名未出現EPS, 兩周之後的治療中又有21名出現EPS, 出現過EPS的患者共106名, 30名未觀察到EPS。 早期精神病性症狀改善與EPS風險:邏輯回歸模型分析治療前兩周BPRS改善、年齡、性別、住院時間、最大抗精神病藥物劑量與EPS的關係;

③發現前兩周應答越好發生EPS風險越小(OR=0.971, 95%CI 0.951-0.991, P=0.004);

④排除所有前兩周出現EPS的患者, 發現前兩周應答越好, 之後的治療中出現EPS的風險也越小;

⑤排除21名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的患者,

發現氟呱啶醇的早期應答也能持續預測EPS的風險(OR=0.901, 95%CI 0.949-0.991, p=0.006)。 最大劑量與EPS發生風險無顯著相關性;

⑥進一步分析早期應答與某一種EPS的相關性, 發現前兩周BPRS改善越好, 帕金森綜合征和和運動障礙的發生風險越小, 但並不能預測肌張力障礙和靜坐不能(如圖);

⑦肌張力障礙和靜坐不能在年輕患者中更為常見;

⑧此外, 還發現這種關聯性在40歲以上的患者比年輕患者更強, 女性比男性更強, 雙相障礙比其他疾病更強, 但都沒達到顯著性差異;

⑨早期情感症狀改善與EPS風險:治療前兩周HAM-A的改善不能顯著測EPS, HAM-D的改善有一定的相關性。

結論與討論

首次使用抗精神病藥(氟呱啶醇)治療前兩周應答越好發生EPS的風險越小, 尤其是帕金森綜合征和運動障礙的風險。 而且這種預測關係, 在2周後的治療中仍然有效。

有觀點認為早期應答不佳的患者由於增加了抗精神病藥的劑量而導致EPS的發生, 但本研究並未發現抗精神病藥的劑量能顯著預測EPS, 提示早期應答與EPS的發生與疾病本身相關而不是某種特定的治療方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 本研究中藥物劑量較低, 說明至少在安全範圍內EPS的發生無劑量關係。

總體而言, 本研究驗證了抗精神病藥(氟呱啶醇)治療前2周的早期應答預測治療結局的價值。 除了預測治療的長期結局外, 早期應答還可預測EPS, 即使在對於治療前2周內沒有EPS的患者。 這項研究可能為降低抗精神病藥引起的EPS有臨床指導意義, 對於早期應答不佳的患者, 可提前採取措施預防EPS的發生。

參考文獻

Rasmussen S A, Rosebush P I, Mazurek M 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Haloperidol Response and Associated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2017, 37(1): 8-12.

編輯:路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