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相親,喜樂憂愁知多少?

軍營相親呈“年輕化”態勢——

未雨綢繆, 用時間優勢彌補空間劣勢

今年春節期間, 任職還不滿三年的排長李大剛接到好幾位元親屬的問候電話。 幾句節日祝福之後, 毫無例外都是給他“介紹物件”去相親的老話題。 “雖然你才25歲, 可畢竟人在部隊, 現在不抓緊, 以後就會抓瞎。 ”一位親戚語重心長地說。

像李大剛這樣不算大齡卻頻頻被親友催著相親的狀況, 在該團並不鮮見。 相親這種古老又傳統的覓偶方式, 如今更多地成為地方“剩男”“剩女”解決婚戀問題的途徑, 但在環境相對特殊的軍營裡呈現出的卻是“年輕化”的趨勢。

不少官兵在剛剛任職或者套改士官後便被家人朋友催促相親, 尤其是對該團這樣駐地偏遠、任務繁重的部隊而言, 無形中更增加了未雨綢繆的迫切程度, 希望用時間的優勢來彌補空間的劣勢。 調查顯示, 在該團具有相親經歷的官兵中, 23歲至28歲之間的人數最多, 達到了52%。

不過, 該團的“剩男”也不少。 在“你認為軍營‘剩男’多嗎?”這個問題上, 77%的官兵回答是肯定的。 究其原因, 約有三分之二的官兵認為是軍營相對封閉環境造成的。 該團處於適婚年齡段的官兵有72%也都有過相親經歷, 其中5次以上的達到了12%。 他們的相親動因五花八門:23%的官兵是被父母親友催促的;37%是因為到了結婚年齡沒有物件不得不去相親;40%的官兵則是出於個人情感需求,

希望找個稱心如意的女朋友談場平凡但不平淡的戀愛, 最終走向幸福的婚姻殿堂。

總體而言, 官兵們的相親動因雖然多樣, 但相親形式較為單一, 多為“親朋好友搭線+雙方單線聯繫”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 隨著互聯網和智慧手機進入軍營, 官兵在與相親物件溝通交流上有了更多的選擇。

軍人身份是“絆腳石”也是“加分項”——

相親之路, 幾多歡喜幾多愁

“多麼想, 在一個不經意的轉角, 與心意相通的你遇見……”對於相親, 排長成廣傑原本是持否定態度的。 他理想中的婚戀, 是浪漫的邂逅、癡情的守望, 直至終老。

然而, 進入軍營之後, 成廣傑曾經的浪漫設想逐漸被現實打破。 軍營相對封閉的環境、軍人相對特殊的身份以及駐地環境的艱苦等客觀條件,

讓他在覓偶方式的選擇上逐漸趨向相親這條路。 除此之外, 受制度紀律所限絕大多數士官不允許在駐地找物件, 只能依託原籍的親友幫助尋找相親戀愛的機會, 還有探親休假的時間限制等都成為官兵相親之路中“難言的痛”。

調查中, 在回答“是什麼影響了相親的結果”的問題時, 有56%的官兵表示難以接受分處兩地、聚少離多是相親物件望而卻步的最大原因。 不少女青年認為這會造成兩人在情感溝通中的不便, 而且婚後她們難免將在家庭中承擔更多的責任, 即使可以隨軍, 因部隊調動或執行任務仍可能面臨兩地分居。 這使得老師成為不少官兵青睞的相親對象, 原因就是如若組建家庭後分隔兩地,

老師可以有較長的假期到部隊探親。 還有28%的官兵表示駐地環境艱苦是相親失敗的重要因素, 現在很多年輕人嚮往都市生活, 對邊遠艱苦地區不“感冒”, 因而“春風不度玉門關”。 也有16%的官兵表示有些相親對象的父母擔心孩子成為軍屬後獨自挑起家庭重擔很是辛苦, 從而阻撓雙方感情發展。

宣傳股張幹事已經29歲了, 談起自己的終身大事依然一籌莫展。 去年通過家人介紹, 他認識了一位元姑娘, 兩人聊得十分“來電”, 不久就確立了戀愛關係。 在聊到未來的生活時, 女友表示不能接受兩地分居, 可以考慮隨軍。 但去年年底,女友來部隊探望, 看到駐地偏遠、落後的環境, 心中很是失望, 對他的態度逐漸冷淡,

最終兩人沒能走到一起。

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 但軍人良好的公眾形象、較高的社會地位帶來“嫁人就嫁解放軍”的效應以及穩定的職業和收入, 還是為他們在相親時增添了不少砝碼。 該團聯合當地婦聯組織過幾次集體相親聯誼會, 報名參加的當地女青年很是踴躍。 四級軍士長海正鵬的妻子馬光萍就坦言, 當初相親時第一眼就相中了他, 就是感覺穿著軍裝的他身姿挺拔, 氣質很“man”,和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而且, 從擇偶競爭策略來看, 女性對伴侶關係的穩定性要求更高, 而軍人的職業環境使得他們受到誘惑的概率相對較低, 這種情境下軍人的職業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從而在相親過程中為其加分。

官兵有心也需單位盡心——

組織關愛,助力“春風”度過“玉門關”

調查中,有個別官兵認為邊疆軍人在相親活動中沒有“市場”。有官兵這樣盤算:駐地環境沒有優勢,陪伴時間也達不到對方需求,咋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

戀愛和婚姻怎麼能靠計算得來?“客觀條件不能成為相親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相反,個人素質、兩情相悅才是最重要的。”該團政治處主任馮彥兵認為,婚戀問題事關每個人的一生,單純從客觀條件去考量並不可取。“這需要各級帶兵人緊貼官兵的思想,引導官兵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筆者在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官兵認為在相親這一涉及雙方互選的問題上,關鍵在於兩人的情投意合。但是,適當的組織幫扶也不可或缺。調查中,有62%的官兵希望單位能夠嚴格落實休假制度,讓他們少一些“望穿秋水”,多一些傾訴衷腸的機會。53%的官兵希望單位能夠多與地方相關部門組織一些相親聯誼活動,給官兵們尋找“另一半”搭建更多平臺。還有46%的官兵希望單位在落實好隨軍政策的基礎上,還可以在未婚妻來隊、士官輪休等方面多一些更富人性化的措施辦法。

該團地處喀喇昆侖山腳下,每年演訓任務週期長。去年,團裡28歲以上還沒有對象的官兵有34人。為幫助官兵解決婚戀難題,該團合理安排輪休制度,將大齡未婚且戀愛對象在駐地的官兵也納入輪休範圍,便於雙方增進情感交流。該團還主動聯繫駐地婦聯、學校等單位積極組織集體相親聯誼會,並邀請有意願的地方女青年來軍營體驗生活,進一步為官兵創造聯絡溝通的條件,提升相親活動的成功率。

去年年初,中士婁昊在休假期間處了一個物件,她一直想到軍營看看部隊生活什麼樣。去年11月份,婁昊的女友千里探營,按規定只能住賓館。由於住宿地點與營區距離遠,讓婁昊很擔心她的安全。連隊得知情況後,主動向團裡遞交了請示報告。當晚,婁昊的女友便臨時住進了士官公寓房,暖心的安排讓兩人都深受感動。

“小家連著大家,大家關愛小家。”該團政委田興鋒說,青年官兵是部隊建設的重要力量,一定要對他們的情感問題多上心、多盡心,只有不斷幫助官兵解除後顧之憂,才能有效提升官兵的“獲得感”,激發練兵備戰的動力,讓他們實現家庭和事業的雙豐收。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每一個青年人都要面對的問題,身在軍營的官兵自然也不例外。青年官兵在闖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業的同時,也渴望找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港灣。由於軍營環境特點以及軍人特殊身份的限制,目的明確、可靠性高的相親活動成為官兵尋覓良緣、解決終身大事的一種主要途徑,但其中有甜蜜,也有擔憂。通過問卷、座談等方式,新疆軍區某團對青年官兵的相親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聲音

下士趙同同:我今年才22歲,年齡並不大,可是我媽一打電話就催我趕緊找個女朋友。在她眼裡似乎找女朋友是件很輕鬆的事。每次我就搪塞她:“您的兒媳婦正在快遞的路上,不要著急!”可是前不久我的發小結婚了,這無異於是將我媽的耐性消磨殆盡的“最後一根稻草”,甚至為我制訂了“今年找對象,明年結婚,後年要孩子”的婚戀計畫。戰友們都開玩笑地說“這才是親媽”。今年的休假時間還沒計畫好,可她已經給我做好“相親計畫表”,想想都覺得心好累。

中士王鵬飛:今年我28歲,依然單身。雖然也相過幾次親,但都以失敗告終。我認為主要是駐地環境惹的禍。單位駐地偏遠,經濟水準不高,有的相親物件怕影響了她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有的父母怕女兒受苦而不同意我們進一步來往。有一個姑娘可能不好意思直接拒絕我,甚至擺出了希望孩子將來能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生活環境的理由。如今我依然奔波在相親的路上,今年的願望就是“願得一人心,從此不相親”。

排長郭濤:我和現任女友就是在相親聯誼會上認識的,我們都喜歡讀書和旅行,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也都持相同的婚戀觀:是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關鍵取決於兩人的性格和價值觀。若是有緣,時間空間都不是問題。若是無緣,再怎麼挽留也是枉然。隨著瞭解逐漸加深,她喜歡我的率直果敢,我喜歡她的活潑大方,最終我們成功牽手。

教導員杜世主:我和妻子是通過同學介紹認識的。那一年我是個排長,她在長沙上大學,雖相隔千里,但通過書信和電話“鴻雁傳書”半年後,我們戀愛了。後來,她一路風塵來駐地看望我。當看到駐地的艱苦環境後,她抱著我哭了。那一刻我就在心裡告訴自己:她就是那個對的人。

官兵有心也需單位盡心——

組織關愛,助力“春風”度過“玉門關”

調查中,有個別官兵認為邊疆軍人在相親活動中沒有“市場”。有官兵這樣盤算:駐地環境沒有優勢,陪伴時間也達不到對方需求,咋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

戀愛和婚姻怎麼能靠計算得來?“客觀條件不能成為相親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相反,個人素質、兩情相悅才是最重要的。”該團政治處主任馮彥兵認為,婚戀問題事關每個人的一生,單純從客觀條件去考量並不可取。“這需要各級帶兵人緊貼官兵的思想,引導官兵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筆者在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官兵認為在相親這一涉及雙方互選的問題上,關鍵在於兩人的情投意合。但是,適當的組織幫扶也不可或缺。調查中,有62%的官兵希望單位能夠嚴格落實休假制度,讓他們少一些“望穿秋水”,多一些傾訴衷腸的機會。53%的官兵希望單位能夠多與地方相關部門組織一些相親聯誼活動,給官兵們尋找“另一半”搭建更多平臺。還有46%的官兵希望單位在落實好隨軍政策的基礎上,還可以在未婚妻來隊、士官輪休等方面多一些更富人性化的措施辦法。

該團地處喀喇昆侖山腳下,每年演訓任務週期長。去年,團裡28歲以上還沒有對象的官兵有34人。為幫助官兵解決婚戀難題,該團合理安排輪休制度,將大齡未婚且戀愛對象在駐地的官兵也納入輪休範圍,便於雙方增進情感交流。該團還主動聯繫駐地婦聯、學校等單位積極組織集體相親聯誼會,並邀請有意願的地方女青年來軍營體驗生活,進一步為官兵創造聯絡溝通的條件,提升相親活動的成功率。

去年年初,中士婁昊在休假期間處了一個物件,她一直想到軍營看看部隊生活什麼樣。去年11月份,婁昊的女友千里探營,按規定只能住賓館。由於住宿地點與營區距離遠,讓婁昊很擔心她的安全。連隊得知情況後,主動向團裡遞交了請示報告。當晚,婁昊的女友便臨時住進了士官公寓房,暖心的安排讓兩人都深受感動。

“小家連著大家,大家關愛小家。”該團政委田興鋒說,青年官兵是部隊建設的重要力量,一定要對他們的情感問題多上心、多盡心,只有不斷幫助官兵解除後顧之憂,才能有效提升官兵的“獲得感”,激發練兵備戰的動力,讓他們實現家庭和事業的雙豐收。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每一個青年人都要面對的問題,身在軍營的官兵自然也不例外。青年官兵在闖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業的同時,也渴望找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港灣。由於軍營環境特點以及軍人特殊身份的限制,目的明確、可靠性高的相親活動成為官兵尋覓良緣、解決終身大事的一種主要途徑,但其中有甜蜜,也有擔憂。通過問卷、座談等方式,新疆軍區某團對青年官兵的相親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聲音

下士趙同同:我今年才22歲,年齡並不大,可是我媽一打電話就催我趕緊找個女朋友。在她眼裡似乎找女朋友是件很輕鬆的事。每次我就搪塞她:“您的兒媳婦正在快遞的路上,不要著急!”可是前不久我的發小結婚了,這無異於是將我媽的耐性消磨殆盡的“最後一根稻草”,甚至為我制訂了“今年找對象,明年結婚,後年要孩子”的婚戀計畫。戰友們都開玩笑地說“這才是親媽”。今年的休假時間還沒計畫好,可她已經給我做好“相親計畫表”,想想都覺得心好累。

中士王鵬飛:今年我28歲,依然單身。雖然也相過幾次親,但都以失敗告終。我認為主要是駐地環境惹的禍。單位駐地偏遠,經濟水準不高,有的相親物件怕影響了她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有的父母怕女兒受苦而不同意我們進一步來往。有一個姑娘可能不好意思直接拒絕我,甚至擺出了希望孩子將來能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生活環境的理由。如今我依然奔波在相親的路上,今年的願望就是“願得一人心,從此不相親”。

排長郭濤:我和現任女友就是在相親聯誼會上認識的,我們都喜歡讀書和旅行,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也都持相同的婚戀觀:是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關鍵取決於兩人的性格和價值觀。若是有緣,時間空間都不是問題。若是無緣,再怎麼挽留也是枉然。隨著瞭解逐漸加深,她喜歡我的率直果敢,我喜歡她的活潑大方,最終我們成功牽手。

教導員杜世主:我和妻子是通過同學介紹認識的。那一年我是個排長,她在長沙上大學,雖相隔千里,但通過書信和電話“鴻雁傳書”半年後,我們戀愛了。後來,她一路風塵來駐地看望我。當看到駐地的艱苦環境後,她抱著我哭了。那一刻我就在心裡告訴自己:她就是那個對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