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學術基金背後生意鏈:發國際論文超7000萬美元

溫淑萍

“你接觸了幾年醫療, 對這個領域難道還不瞭解?”某三甲醫院院長王宇, 尤 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最多。

中國科協人士稱, 這絕對是一個怪現象, 中國的綜合科研實力和科研產出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在OA論文產出方面卻是世界第一大國。 而且大部分論文合理但沒有重要意義。 該人士認為, 職稱評定體系太陳舊, 應該改革了。

事實上, 中國科協對中國論文、期刊等的檢查, 發現論文“造假”問題不僅僅局限於醫學領域。

據中國科協調查發現, 基於SCI的檢索結果顯示, 2015年中國在SCI收錄完全OA期刊共發表論文43581篇,

涉及期刊491種, 結合相關 期刊網站公佈的APC收取標準, 得出2015年中國需要支付APC為7217.01萬美元。 同時得出SCI收錄OA期刊篇均APC為1656美元, 進而可 測算出其他國家2015年支付APC的金額。 2015年中國在SCI收錄OA期刊支付APC金額名列第一, 緊隨其後的是美國, 發表論文41, 071篇, 共 需支付APC6801.36萬美元, 其餘國家支付APC的金額則遠小於中國和美國。

矛盾背後與解決之道

據一家論文仲介人士介紹, 發表論文的成功率, 大部分取決於作者前面掛著誰的名字, 如果是全國排名前百的大專家, 論文品質稍差也會好通過。 而職稱 評定中, 一般的要求是論文前兩個署名, 即大專家後面, 一般跟著作者名。 這樣看起來, 作者也像是大專家帶的學生。 或許, 這就是107篇論文被撤,

卻牽涉到 500名醫生的原因。

關於論文造假, 該仲介稱, 大致是論文內容七拼八湊, 但也要過得去。 寧可陳舊一些, 但不會胡亂造假, 要尊重事實。 而論文要求作者提供的論文審稿人和審稿意見, 作為仲介, 會有一些長期合作的“專家”。 事做得多了, 難免會有雷同。

王宇認為, 論文中最容易出錯的事實上應該是內容的遲緩, 比如仲介現在寫論文時給你用的是最新資料, 論文完成投稿了, 期刊的審核時間較長的背景 下, 正好此時這項研究出了新資料, 或者新的治療方式, 再加上黃種人和黑皮膚人的臨床資料也會有偏差, 但是小偏差可以說得過去。 因此論文的資料、論據就沒法 支撐。 所以, 大部分論文造假的問題出在這些方面。

2015年論文被撤事件爆發後, 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召開專題會議聽取院士專家意見, 先後與自然科學基金會、科技部誠信 辦、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工商總局、中央網信辦、解放軍總後勤部等有關部門溝通交流瞭解情況, 通過電話溝通、實地走訪涉事作者及所在單位有關負責同志, 與 施普林格集團進行交流溝通, 開展了大量調研工作。 截至目前, 中國科協與BMC撤稿事件中25篇涉事論文作者面對面交流, 與6篇涉事論文作者電話溝通, 初步 瞭解了31篇涉事文章有關情況。

撤稿事件發生後, 中國科協組織專家多次進行專題研討, 先後赴上海、山東、江蘇等省高校、醫院開展調研, 做了大量工作, 向中央提交了有關報告。

在 此基礎上, 聯合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學基金會等七部委, 出臺了《發表學術論文“五不准”》, 重申和明確了科技工作者在發表學術論文過程中的科學道德行為 規範。

中科協報告中稱, 我國並沒有對協力廠商開展此類服務做明確界定的規定, 從事這方面的經營活動也無需行政許可, 企業監管部門無法判定協力廠商是否在合 法合規的範圍內經營。 國內這些論文服務企業也沒有行業性自律組織, 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和處置制度, 缺乏規範管理, 使得該行業亂象叢生。 同時呼籲要打擊共同 的敵人--協力廠商仲介。 並呼籲發表論文要規範, 同時要求:論文發表者, 不允許協力廠商代理。 但是, 中國科協一位人士稱,

沒有執法權, 只能呼籲呼籲。

中科協的調查報告中指出, 臨床醫生評價制度不合理也是導致一些作者選擇論文代投甚至代寫服務的原因之一。 對臨床醫生的現行評價標準與基礎研究醫 生的評價標準沒有太大區別, 晉升考核注重論文發表數量和科研成果, 缺乏對臨床醫生手術數量、品質等指標的考核。 許多臨床醫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忙於臨床治 病救人, 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做科研發表論文。 為了晉升提職, 許多醫生不免急功近利, 甚至鋌而走險。

衛生計生委人士稱, 目前, 已經對基層醫生的職稱評定做了改革, 如英語、論文沒有硬性要求。 在該人士看來, 針對醫生的很多條件不能一刀切。

去年全國衛生與科技健康創新大會明確要求, 科研要以臨床為中心,臨床需要、臨床發現、臨床使用、臨床受益,如果一個大醫院的醫生不具備科研能 力,那就沒法實現以臨床為主的核心能力創新。大醫院要攻克疑難重症,醫生就要會創新、懂創新,就是要有高見地的學術論文。但是不能下放到所有醫生要求當中 去。

醫生評定職稱這種制度是從歷史上演變而來,在規範人才水準,提高人才水準,還有選拔制度上發揮了已有的作用,但是在今天這種形勢下,醫生怎麼去評價,有一些新的變化,就不能把論文作為唯一的硬性要求,對醫生要分門別類。如臨床醫生現實中就沒辦法做科研。

據瞭解,目前,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上,已經在分門別類,研究生分為科學學和臨床學,就是有醫學研究生和科學研究生,科學研究生就是要搞科研,做實驗。臨床醫學就是要在臨床上動手看病。

這一改革雖然在教育上已經實現了,逐漸往下游走時,到人才評定關口時,又出現了以論文為主的要求。王宇認為,這是一個歷史的慣性,這慣性一定會被新的實際情況打破,而今時107篇論文事件是一個警醒。

衛生計生委人士稱,現在的醫生、醫院考核體系不科學,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看年鑒就知道,基本上都是,出院多少病人,收治多少,門診量多少,病床周轉時間、醫護比等,以病人量作為評價手段。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醫院管理研究院客座教授莊一強稱,全世界對醫生的考核,不會拿論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考核指標是醫生怎麼看病的、治療效果如何等。

王宇認為,在醫療領域的改革,應該向美國學習,去看醫生的救治效果,和“返修率”(即返回繼續看病的患者)。而且,要把好人情關。當然,臨床部門不必拿論文考核作為硬性條件。

莊一強認為,中國對於醫生目前的考核體系是,硬指標不科學,軟指標不可靠;論文硬指標,學術設置不科學,其他軟指標如找院領導簽字推介,院領導礙于情面寬鬆對待。今後的改革,這兩方面必然要改變。

衛生計生委人士透露,中國正在逐漸推動的考核體系中,會借鑒美國。如美國,醫生的考核指標是病人出院後的返回率(返修率)做為一個評價指標。比 如中國,限制住院天數,那一些醫院先把病人“放出去”,過幾天病人再回來“接著住”,這樣的返修率高,就不會達標。而績效考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政策,在改 革中,只要單獨出臺一條政策,一定是造成另一個結果一刀切,所以制度需要精細。好吃的肉吃完了,剩下了難啃的骨頭。要逐漸的推動,所以也要有些耐心。

中科協人士透露,針對近期論文被撤事件,已經聯合了幾部委,近日將會有動作出來。

科研要以臨床為中心,臨床需要、臨床發現、臨床使用、臨床受益,如果一個大醫院的醫生不具備科研能 力,那就沒法實現以臨床為主的核心能力創新。大醫院要攻克疑難重症,醫生就要會創新、懂創新,就是要有高見地的學術論文。但是不能下放到所有醫生要求當中 去。

醫生評定職稱這種制度是從歷史上演變而來,在規範人才水準,提高人才水準,還有選拔制度上發揮了已有的作用,但是在今天這種形勢下,醫生怎麼去評價,有一些新的變化,就不能把論文作為唯一的硬性要求,對醫生要分門別類。如臨床醫生現實中就沒辦法做科研。

據瞭解,目前,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上,已經在分門別類,研究生分為科學學和臨床學,就是有醫學研究生和科學研究生,科學研究生就是要搞科研,做實驗。臨床醫學就是要在臨床上動手看病。

這一改革雖然在教育上已經實現了,逐漸往下游走時,到人才評定關口時,又出現了以論文為主的要求。王宇認為,這是一個歷史的慣性,這慣性一定會被新的實際情況打破,而今時107篇論文事件是一個警醒。

衛生計生委人士稱,現在的醫生、醫院考核體系不科學,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看年鑒就知道,基本上都是,出院多少病人,收治多少,門診量多少,病床周轉時間、醫護比等,以病人量作為評價手段。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醫院管理研究院客座教授莊一強稱,全世界對醫生的考核,不會拿論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考核指標是醫生怎麼看病的、治療效果如何等。

王宇認為,在醫療領域的改革,應該向美國學習,去看醫生的救治效果,和“返修率”(即返回繼續看病的患者)。而且,要把好人情關。當然,臨床部門不必拿論文考核作為硬性條件。

莊一強認為,中國對於醫生目前的考核體系是,硬指標不科學,軟指標不可靠;論文硬指標,學術設置不科學,其他軟指標如找院領導簽字推介,院領導礙于情面寬鬆對待。今後的改革,這兩方面必然要改變。

衛生計生委人士透露,中國正在逐漸推動的考核體系中,會借鑒美國。如美國,醫生的考核指標是病人出院後的返回率(返修率)做為一個評價指標。比 如中國,限制住院天數,那一些醫院先把病人“放出去”,過幾天病人再回來“接著住”,這樣的返修率高,就不會達標。而績效考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政策,在改 革中,只要單獨出臺一條政策,一定是造成另一個結果一刀切,所以制度需要精細。好吃的肉吃完了,剩下了難啃的骨頭。要逐漸的推動,所以也要有些耐心。

中科協人士透露,針對近期論文被撤事件,已經聯合了幾部委,近日將會有動作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