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打了乙肝疫苗後,不產生抗體,咋辦呢

乙肝疫苗按規定時間接種了3次,

但幾個月後複查乙肝病毒五項指標,

疫苗沒有產生效果——

乙肝表面抗體始終不產生。

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1)檢測方法不精確:實際已產生抗體, 但因檢測方法不精確而致結果陰性。 這時應當用最靈敏的方法, 如酶聯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來重新檢測。 因為有的地方檢測方法不先進或不靈敏而得出假陰性結果。

(2)免疫反應太弱:機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太弱, 只產生微量的抗體, 以至用先進的檢測方法仍未能發現表面抗體的蹤跡。 這時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劑量(每次10微克), 每月注射1次, 共3次。 同時, 注射乙肝疫苗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藥物, 如豬苓多糖、卡介苗等, 被認為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3)已發生隱匿性感染:如按規定時間接種後仍不產生表面抗體, 則可應用PCR(體外核酸擴增技術)方法檢測被接種者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核酸(HBV—DNA)。

因為, 有少數病人實際上已感染了乙肝病毒, 但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量很少, 用現有的檢測方法查不出來, 或者乙肝病毒已經發生變異, 與普通試劑不發生反應, 另外還可能有其他原因。 這些病人雖然已感染了乙肝病毒, 但不產生免疫反應而機體呈免疫耐受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 再注射乙肝疫苗, 也不會產生表面抗體。 或可檢測其他肝病毒標誌物, 如核心抗體(抗HBc)、e抗體、e抗原等是否為陽性。 如果為陽性則說明感染了病毒, 在這種情況下, 再注射乙肝疫苗也可能不會產生抗—HBs。

(4)有乙肝家族史:經常和乙肝患者接觸的人, 應特別注意乙肝疫苗的接種效果。 乙肝家庭成員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極高, 有一些成員感染乙肝病毒後,

出現隱匿狀態。 乙肝患者所生的子女, 在出生後一定要及時注射乙肝疫苗, 這樣可以阻斷大部分乙肝病毒的傳播。 但是, 即便是及時注射乙肝疫苗, 仍會有極少數新生兒免疫接種失敗, 這可能與母體孕期宮內感染乙肝病毒和遺傳因素有關。 對此家長不必大驚小怪, 也不要亂用藥;定期複查, 注意肝功能變化至關重要。

(5)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者:有類似情況的人不易產生抗體, 如晚期腎病、器官移植後、愛滋病感染者等。

(6)乙肝病毒發生變異:變異後的病毒, 其生物特性有了新的變化, 可使乙肝疫苗無法發揮作用。 另外, 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亞型有所不同。 亞型種類有多種, 乙肝疫苗是針對主要的病毒亞型而設,

所以難免有顧及不到的亞型, 如果是較為罕見的病毒亞型, 乙肝疫苗也不會有保護作用。

(7)另外部分人即使接種全程乙肝疫苗, 也有5%~10%接種者不產生乙肝抗體或只產生低滴度的抗體, 對這些無應答或低應答的兒童應多次接種乙肝疫苗直至抗體產生。

總之, 打了乙肝疫苗之後, 應及時到醫院或體檢中心檢查是否產生抗體, 不產生抗體者, 可以加打一個療程;如果還不產生抗體, 應注意排除是否為隱匿性或低水準乙肝病毒感染者, 以及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變異情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