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盈利,又將是P2P一場艱巨的挑戰

扛過了監管風暴, 挺過了惡性競爭, 能不能走到最後卻還是未知數。 盈利, 這個看似遙遠而堅定的目標, 成為P2P發展路上的又一大挑戰。

對於P2P平臺來說, 盈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P2P平臺的成本費用主要是獲客成本和技術開發費用, 尤其是在獲客成本高企, 銀行存管等合規成本也增加的同時, 貸款餘額在50億元以上的大中型平臺都難盈利, 數千家中小平臺的利潤表就更難持平了。

以往, P2P平臺的借款人主要來自線下管道的獲客, 隨著消費類的小額信貸成為主流, 線上信貸成為標配。 根據網貸之家提供的資料,

就借款人方面而言, 線上獲客成本幾百塊一個不足為奇;而出借人方面, 業內單個註冊用戶的成本普遍在百元以上, 考慮轉化率後的單個出借人獲客成本超過千元也不稀奇, 這也是一些大型平臺規模很大卻無法盈利重要原因之一。

而從收入角度來看, P2P 平臺的收入主要來自向借款人收取的不同名目的服務費, 由於國內的用戶習慣等原因, 目前仍少有平臺向出借人收取服務費或提現費。 平臺向借款人收取的服務費和平臺發放貸款的金額直接相關, 費率則根據借款人資質不同、借款產品的不同和抵押物的不同有較大的差距。 同時, 貸款餘額從某種程度上表明平臺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盈利能力, 從目前行業的發展和各家平臺的運營報告多少也能看出,

未來在盈利這個問題上, 大平臺的聚集效應也會越來越明顯。

經歷了快速發展的行業洗牌, 部分平臺終於熬到了上市衝刺期。 信而富已經在紐交所敲響了2017年P2P平臺上市的第一鐘, 而業內已有上市傳聞的平臺早已不是少數。 除了監管政策帶來的不確定之外, 不少平臺選擇奔赴海外的上市的重要原因, 是對國內主機板市場的盈利要求望而卻步。

從率先赴美上市的宜人貸和信而富來看, 上市之初兩家平臺計畫募集的資金都是1億美元, 不同的是, 一家已經扭虧為盈, 一家仍處於虧損狀態。 無論如何, 能夠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還是讓不少同行看到了希望。 而對於想衝擊國內主機板市場的平臺而言,

平臺的盈利之路, 依然漫長而艱巨。

資訊時報記者 陳周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