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從窮小子到“汽車狂人” 李書福變了嗎?

這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代, 朝陽公園旁的一個中式古典大院會所, 北方的草還尚未返青, 但在北京擁有這麼大一片桃林綠地無疑是奢侈的。

照例於全國兩會前召開發佈會介紹自己提案的李書福, 在這裡邀請了中央、浙江、行業、互聯網等各路媒體, 甚至還有路透社的洋面孔捧場, 可謂一日看盡長安花。

過去一年, 身軀已足夠龐大的吉利, 卻仍像一頭狂奔起來的巨象, 掀起令被追逐者膽戰心驚的塵土——2016年吉利總銷量同比增長48.4%, 屢破月度銷量歷史紀錄, 新車型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淨利潤同比增長100%。

《三國志》裡說:士別三日, 當刮目相看。 那麼而今的李書福變了嗎?

“聚光燈”下的李書福

從當年浙江台州那個捧著小相機騎著自行車滿街給人照相賺錢的“吳下阿蒙”, 到“不就是四個輪子, 加兩個沙發”的汽車狂人楞頭青, 再到如今京城煮酒論全球汽車業的英雄, 李書福當然變了。 在聚光燈前, 他不再緊張, 而是輕車熟路、落落大方, 當然他也不再容易上記者設的套, “口出狂言”的頻率越來越低。

我的同事、《浙商·貴州財富》主編王文正曾經長期追蹤報導過李書福。 他參加過2009年全國兩會前的發佈會,

當時吉利競購富豪一事已有傳聞, 他便向李書福提出求證。 此時, 一向不拿稿子的李書福拿出一張準備好的A4紙, 充滿外交辭令地照本宣科起來。 過了不久, 有一位元記者由於遲到沒有聽到這一段, 就再次拋出這個問題, 結果李書福再次拿起這份聲明讀了起來, 引起了記者們的哄堂大笑。

非常巧合的是, 今年的發佈會前, 傳出吉利可能收購馬來西亞最大汽車生產商寶騰51%股權的消息。 果然, 發佈會上, 就有記者試探起了李書福的口風。 “寶騰的這個, 呃沒說, 我們都沒說過嘛!我不知道誰說的。 這個事情有影子, 但不是外面說的那個樣。 ”

一開始在思考到底怎麼樣回答比較妥當, 顯得還是比較真誠的猶豫與躲閃;然後開始習慣性地先打起太極拳;馬上靈光一現,

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默契地演起了雙簧;最後一句話, 還是將話題拉了回來, 給了一個相對正面的回應。 同樣是敏感事件想保持低調, 不希望外界過多解讀, 如今的李書福打的太極拳更為純熟而巧妙。

從5款車看吉利成長史

李書福的變化, 當然也可以從吉利成長史的角度去看。 企業在成長, 企業家同樣在成長。

吉利這些年的發展基本上可以用5款車就說明白:豪情、自由艦、帝豪、博越以及LYNK&CO。

2004年之前的產品是吉利的第一代產品, 分別於1998年、2000年、2002年上市的豪情、美日和優利歐構成了他們的老三樣。 這個時期的吉利尚處在敲敲打打的階段, 同一輛車裝配的輪胎品牌可能都會不一樣。 後來有人問豪情的設計師是誰, 李書福的回答是鈑金工。 即便如此, 當時吉利的產品基本上仍是供不應求, 原因就是便宜, 比如豪情還曾一度創下2.99萬元的最低價。

這一時期也是李書福發表“狂言”最多的階段。 比如1997年, 他聲稱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2001年, 他在通用汽車的代表面前說:“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 通用一定會破產,不是它經營得不好,而是全球經濟的發展規律決定了美國將成為汽車行業的沙漠。”某種程度上,這是李書福的策略,也是他的無奈。他是綠林草莽,他在汽車界排不上號,他必須以向固有秩序開炮的形象吸引公眾的關注,讓大家知道中國還有一種汽車叫“吉利”,否則他的聲音會完全被淹沒在主流的話語洪流之中。

2014年之前是吉利的第二階段。吉利自己將自由艦之後,博瑞之前的產品劃為第二代產品。自由艦上市,吉利告別草莽造車、單純依靠低價吸引顧客,開始通過“價格+品質”雙驅動在市場上立足。到2006年,後先後上市的自由艦、金剛、遠景構成為吉利的新三樣。雖然新三樣的整體水準較老三樣提高了很多,但是競爭力仍然不強,直到2009年帝豪ec7上市,銷量逐年增長。後來有人形容帝豪“扶大廈於將傾”,可謂恰如其分。

這一時期,李書福已經開始思考汽車“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之外更高層次的問題了。2007年5月,吉利宣告進入戰略轉型期,不再打價格戰。李書福提出,要打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企業道德戰,尤其是企業道德戰更為重要。“企業與人是一樣的,品德與人格是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他說:“吉利要造全世界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汽車,我們要讓中國的汽車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讓世界的汽車走遍全中國!”

現在是吉利的3.0精品車階段。2015年,博瑞一上市就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應。2016年,博越、帝豪GS、帝豪GL相繼上市,吉利爆發了驚人的能量,連續多款產品叫好又叫座。

2016年底,吉利發佈了全新品牌LYNK&CO,地點選在柏林的標誌性建築中央火車站。這是歐洲最大的陸地交通樞紐,在這裡發佈,或許寓意著新品牌是中西方文化與智慧交匯的結晶。LYNK & CO是基於由富豪汽車主導、吉利汽車與富豪汽車聯合開發的全新中級車基礎模組架構CMA建立的。這是收購富豪帶給吉利的研發紅利,也標誌著吉利全球化的一個新里程碑。

而李書福本人也開始了“全球化”:與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共同坐進倫敦的黑色經典計程車指導工作,卡梅倫感謝李書福拯救英國的計程車業;比利時王儲的菲力浦王子(現已為國王)接見李書福,並授予他比利時最高榮譽勳章——“利奧波德騎士勳章”……禮遇於帝王將相,如今的李書福其眼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個方向上,李書福變成了一個“黑科技狂”,他始終致力於為清潔能源與自動駕駛月臺。今年全國兩會上,他的兩個提案就是分別有關推廣甲醇汽車、降低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壁壘的。而在發佈會上,一講起甲醇汽車與自動駕駛的專業技術問題時,他便變得格外滔滔不絕,一個又一個數字記得一清二楚。

初心不變

從一個窮小子這一起點出發,李書福的人生已經走出了足夠遠,但仍有些事是始終未變的。這次全國兩會發佈會上,記者問:現在很多進入汽車行業的人,都是行外人,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您怎麼看?李書福的表情語氣覺得這完全不是問題,理所應當:“哎,我原來也是外行啊。國家對汽車要放開,限制誰能造,誰不能造,這不平等,應該大家都可以嘗試。”在成為這個行業的成功者,或者說“既得利益者”之後,李書福並沒有想把自己所闖過來的道路身後的大門關上,為後來者設置屏障。當年那種草莽英雄的豪情與江湖俠氣,穿透時光,在他身上似乎從未變過。

不變的,還有初心。還記得李書福曾經說的“要造全世界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汽車”“企業道德戰更為重要”嗎?當年他所承諾的,如今都像預言般正在一一被實踐中。比如最安全——他收購了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富豪;最環保、最節能——他以兩會提案、以發佈“藍色吉利行動”的形式為甲醇汽車、新能源汽車搖旗呐喊;企業道德戰——儘管無數次強調看好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但他不急於推出自動駕駛汽車,而是一直在瑞典進行反復測試。

讓我們將時光倒流回多年前。2010年3月18日,李書福來到北京吉利大學對30多名學生代表親自講了一堂課,這堂課的名字叫《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李書福明白,無論他對人才的需求如何迫切,但對人才的培養還需一步一步來,正如太陽,需要從地平線上升起。他也希望借這一題目,告誡他的學生們,一個人欲成大業,也必須老老實實地從基礎做起。

7年前北京吉利大學的那堂課上,王文正也在場。回來後,他說:我相信,李書福會成功的。

或許我們真沒看錯人。

通用一定會破產,不是它經營得不好,而是全球經濟的發展規律決定了美國將成為汽車行業的沙漠。”某種程度上,這是李書福的策略,也是他的無奈。他是綠林草莽,他在汽車界排不上號,他必須以向固有秩序開炮的形象吸引公眾的關注,讓大家知道中國還有一種汽車叫“吉利”,否則他的聲音會完全被淹沒在主流的話語洪流之中。

2014年之前是吉利的第二階段。吉利自己將自由艦之後,博瑞之前的產品劃為第二代產品。自由艦上市,吉利告別草莽造車、單純依靠低價吸引顧客,開始通過“價格+品質”雙驅動在市場上立足。到2006年,後先後上市的自由艦、金剛、遠景構成為吉利的新三樣。雖然新三樣的整體水準較老三樣提高了很多,但是競爭力仍然不強,直到2009年帝豪ec7上市,銷量逐年增長。後來有人形容帝豪“扶大廈於將傾”,可謂恰如其分。

這一時期,李書福已經開始思考汽車“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之外更高層次的問題了。2007年5月,吉利宣告進入戰略轉型期,不再打價格戰。李書福提出,要打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企業道德戰,尤其是企業道德戰更為重要。“企業與人是一樣的,品德與人格是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他說:“吉利要造全世界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汽車,我們要讓中國的汽車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讓世界的汽車走遍全中國!”

現在是吉利的3.0精品車階段。2015年,博瑞一上市就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應。2016年,博越、帝豪GS、帝豪GL相繼上市,吉利爆發了驚人的能量,連續多款產品叫好又叫座。

2016年底,吉利發佈了全新品牌LYNK&CO,地點選在柏林的標誌性建築中央火車站。這是歐洲最大的陸地交通樞紐,在這裡發佈,或許寓意著新品牌是中西方文化與智慧交匯的結晶。LYNK & CO是基於由富豪汽車主導、吉利汽車與富豪汽車聯合開發的全新中級車基礎模組架構CMA建立的。這是收購富豪帶給吉利的研發紅利,也標誌著吉利全球化的一個新里程碑。

而李書福本人也開始了“全球化”:與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共同坐進倫敦的黑色經典計程車指導工作,卡梅倫感謝李書福拯救英國的計程車業;比利時王儲的菲力浦王子(現已為國王)接見李書福,並授予他比利時最高榮譽勳章——“利奧波德騎士勳章”……禮遇於帝王將相,如今的李書福其眼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個方向上,李書福變成了一個“黑科技狂”,他始終致力於為清潔能源與自動駕駛月臺。今年全國兩會上,他的兩個提案就是分別有關推廣甲醇汽車、降低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壁壘的。而在發佈會上,一講起甲醇汽車與自動駕駛的專業技術問題時,他便變得格外滔滔不絕,一個又一個數字記得一清二楚。

初心不變

從一個窮小子這一起點出發,李書福的人生已經走出了足夠遠,但仍有些事是始終未變的。這次全國兩會發佈會上,記者問:現在很多進入汽車行業的人,都是行外人,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您怎麼看?李書福的表情語氣覺得這完全不是問題,理所應當:“哎,我原來也是外行啊。國家對汽車要放開,限制誰能造,誰不能造,這不平等,應該大家都可以嘗試。”在成為這個行業的成功者,或者說“既得利益者”之後,李書福並沒有想把自己所闖過來的道路身後的大門關上,為後來者設置屏障。當年那種草莽英雄的豪情與江湖俠氣,穿透時光,在他身上似乎從未變過。

不變的,還有初心。還記得李書福曾經說的“要造全世界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汽車”“企業道德戰更為重要”嗎?當年他所承諾的,如今都像預言般正在一一被實踐中。比如最安全——他收購了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富豪;最環保、最節能——他以兩會提案、以發佈“藍色吉利行動”的形式為甲醇汽車、新能源汽車搖旗呐喊;企業道德戰——儘管無數次強調看好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但他不急於推出自動駕駛汽車,而是一直在瑞典進行反復測試。

讓我們將時光倒流回多年前。2010年3月18日,李書福來到北京吉利大學對30多名學生代表親自講了一堂課,這堂課的名字叫《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李書福明白,無論他對人才的需求如何迫切,但對人才的培養還需一步一步來,正如太陽,需要從地平線上升起。他也希望借這一題目,告誡他的學生們,一個人欲成大業,也必須老老實實地從基礎做起。

7年前北京吉利大學的那堂課上,王文正也在場。回來後,他說:我相信,李書福會成功的。

或許我們真沒看錯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