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段嶽衡:自然的門徒,頂禮造物的恩寵

段岳衡

段嶽衡60歲才出自己的第一本大型攝影畫冊——《黑白世界:段嶽衡攝影作品》, 卻一出手就摘下了創始於1950年的美國第62屆班尼金獎。

那可是世界印刷業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產品品質評比賽事, 素有“印刷界的奧斯卡”之稱, 旨在表彰生產出最佳印刷品的企業和個人。

當日群賢畢至的芝加哥頒獎現場, 眾多國內外高端攝影師和設計公司舉著紅酒等著祝賀一位少壯才俊, 卻不曾想應聲而出這位能把數位影像後期做到如此精美的獲獎者居然是位華人“老頭兒”。 當人們熱情地讚美他是“加拿大的亞當斯”時, “老頭兒”樸素低調得很酷:“我是中國的段嶽衡。 ”

段嶽衡接受專訪視頻

段嶽衡在鳳凰中心接受專訪

段嶽衡

1951年生於南嶽衡山

17歲插隊, 18歲當兵

28歲為女兒出生買第一台相機

32歲才真正拿起相機搞創作

2002年, 51歲移民加拿大

2006年, 55歲才開始接觸數碼攝影

2011年, 第一本畫冊就拿了班尼金獎

這樣一份履歷擺在面前, 前五十年是個標準的前物質年代中國故事;五十歲以後呢?說勵志故事有點太世俗化了。 66歲段岳衡的人生, 其實是一個普通中國人與自己的所愛——在這個故事裡具象為照相機和萬物自然,

相互慰藉、拯救和成全的故事。

段嶽衡在鳳凰中心接受專訪

3月7日在鳳凰大廈中庭跟段老師聊天, 天清氣朗, 光線美好。 段老師穿著便捷易於活動的抓絨衣, 兩個外眼角溫和地向兩邊垂下去, 使他的目光自帶一種憫恤眾生的濕潤感覺, 讓人很願意望著他,

同時想像這雙眼睛望向蒼莽大地時, 他的心情。

段嶽衡在鳳凰中心接受專訪

段嶽衡攝影作品

“從小喜歡像畫一樣的山水”

段嶽衡的生日是個起點,1951年1月1日。自此每逢生日都普天同慶。

段嶽衡攝影作品

父親是1930年參加革命、正兒八經走完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的一個老紅軍。建國後實在鄉心一片,便從北京內務部任上請調還鄉,赴任南嶽衡山特別管理局第一任局長,因此把他生在了衡山腳下,起名“嶽衡”。

母親是純粹的農村女子。曾經聶榮臻司令的晉察冀邊區總部,就設在母親的那個村莊裡面。16歲隨夫參加革命之後,身為五個孩子的母親,她一生基本都在部隊和政府大院裡度過。

段嶽衡攝影作品

段嶽衡將他最初的美感養成,歸功於父親的書法和母親的慧心。“那個年代的人,真是心靈手巧。過年做麵食母親會做很多品種,小人、桃子、小狗、小貓之類。記憶中大概1955年、1956年,她就參加了做湘繡的機繡班,我們看到那麼多漂亮的顏色,花鳥蟲草在一起那麼生動”。

家裡1955年左右買的友誼牌縫紉機是他的童年時的愛物。每到需要給那些部件擦洗、上油,他總是投入地去幫忙。那是他最早接觸到的機械,琢磨那些轉盤、滑輪如何運轉協作在他是種享受。他也喜歡動手刻刻畫畫。甚至紙上的塗抹都已不能滿足他,家裡頭的小凳子,他也用刀片刻些字在上面,然後用油漆刷子去刷。那些木頭的質感、刨出的刨花都讓他著迷。

段嶽衡攝影作品

1969年他離家去插隊一年,湖南和江西交界的一個大山裡面,經歷了完整的春夏秋冬。“3月份擔牛糞去施肥,從來沒有打過赤腳,水田裡頭的水溫大概就在幾度。從完全不習慣、不適應,到最後12月份當兵離開的時候,段嶽衡已經可以拿到9分5的工分,差不多是全勞力了。那個時候十八九歲已經算個壯漢子,我們可以挑一百斤的稻穀去換公糧。”

相較於勞作,他更多的記憶是那些美景。“那裡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非常漂亮的清泉,尤其有一口井,是泉水,泉水裡頭有那種小魚。那泉水清到什麼程度,我到現在都再沒看到過。可能是天生的,我從小就喜歡接觸大自然,喜歡像畫一樣的山水。”那個叫秩堂公社紅光大隊的地方,他不僅退伍後曾經舊地重遊,到現在都無法忘卻。

段嶽衡攝影作品

“因為我們是從事風光攝影。我們借景抒情也好,還是怎麼發揮也好,很多都帶有自己腦袋裡頭的故有存在。以前那種環境,乃至春夏秋冬的自然現象會反應到你腦子裡。”他將之視作他風光攝影的起點。

而當日,他與這些美景的往還,還只是他會畫一些非常簡單的水彩、蠟筆、素描。“沒有任何老師教。當時如果我碰到一個學美術的老師,也可能段嶽衡在從事藝術創作這條路上,會去畫畫、考美院。”

段老師說話有個好玩的地方,偶爾會突然連名帶姓地第三人稱稱呼自己,比如“我們國家很多剪紙、年畫藝術家,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包括段嶽衡攝影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參加湖南省第二屆青年影展,段嶽衡一個人有6幅作品入選和獲獎”……大致觀察一下,這一般是段老師語帶驕傲的時候。

“面對大自然是一生最大的快樂”

1969年12月,段岳衡被父親送去福州前線當兵,在從事載波通信的福州軍區炮兵司令部直屬通信連。在那裡,他最先無師自通的,是音樂。音樂給他帶來了接近攝影的機會。

段嶽衡攝影作品

“插隊時公社有一個業餘宣傳隊,我會拉一點二胡。舅舅買過一把帶龍頭的上海民族樂器廠生產的二胡,記憶中是39塊錢。39塊錢的二胡在當時來講已經是非常奢侈了。”舅舅把這個二胡給了他。也是沒有任何老師,他靠聽別人拉、自己慢慢摸索,最後一般曲子都會拉了。

因為有這個弦樂的基礎,參軍後他在司令部的倉庫裡,居然翻出了一把正宗的德國小提琴,“當時琴弦、弦托什麼東西都沒有。我就把它裝起來,完完全全自己摸索。”那個年代藝術類工具書比較少,姐姐幫他在工廠裡找到了一本《小提琴演奏法基礎》。

然後就是參照那一本教材,他自己非常投入地練習。“那個時候部隊有兩到三個小時的午休時間,我就一個人躲在飯堂裡頭,電扇都沒有,大汗淋漓。在部隊裡你又不能打赤膊,因為軍人形象問題。反正穿背心可以,我就在那自己瞎拉。”投入,自然有提高和收穫。他最終拉進了司令部宣傳隊。

段嶽衡攝影作品

司令部一個宣傳幹事,會拉手風琴。跟拉小提琴的他有時候在一起聊天。有天他說:“小段,我給你請假,今天晚上能幫我去洗點照片嗎?”那便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攝影。當兵第二年,1971年。

“第一次走進他的暗房,紅燈泡底下,他教我把相紙放到顯影藥水裡面,十多秒鐘以後,在一張白紙上面就出現了影子,而且這種影子越來越清晰。顯影到一定的時候,層次、反差等等都已經非常好的時候,你把這張顯影好的相紙放在停影裡頭過一下,然後再放到定影裡面把它定下來。”之前從未接觸過這樣一種比較奇幻的場景,段嶽衡用的詞是“震撼”。

段嶽衡攝影作品

那之後,他幫著洗了很多照片。但能接觸到相機的機會還是很少,少到他都沒有這種念想。“你必須得是提幹以後,去政治處工作,作為一個宣傳幹事你才能從事這個。”偶爾有些幹部子弟,從家裡把自己的相機偷偷拿過來,他們週末到福州市去逛的時候拿出來拍幾張留影。段嶽衡只是埋頭把沖洗照片練得越來越在行。

1975年退伍進工廠先當兩年鉗工。“身在現實生活之中,你願意、不願意做什麼,自己慢慢會有感悟。”1979年女兒出生,段嶽衡花70塊錢買了自己第一台海鷗4B。“人家開價75元,來回談判了一周,講下來5塊錢。”那時候他的月工資只有37塊半,5塊錢不是個小數目。有相機以後被激發出來的創作欲望和熱情把他自己都嚇一跳,“反正見什麼都拍”。

段嶽衡攝影作品

1983年被他視作自己正兒八經開始攝影創作之年。那年他被調到長沙第二機床廠。會音樂、在部隊五年當兵出黑板報,美術字和行書都寫得好……之前所有的積累這時候全用上了,他被安排進工會當了宣傳幹事。“我們工廠有一套完整的暗房,我去以後,把這個暗房整理得非常正規。”

“從那時起,我已經開始系統耕耘自己的黑白影像作品。很多人尤其是看我展覽的原作,覺得段嶽衡作品特別細膩、精緻,講求畫面簡潔、品質優異。其實這是從一開始就養成習慣,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人生沒有浪費的經歷,接近攝影的這每一步,段嶽衡幾乎是用一生在走。

“這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我找到了”

段嶽衡攝影作品

1987年,株州《新聞圖片報》面對社會招考編輯記者。超齡一歲、文化程度也不合格的段嶽衡考到一半被請出考場,人問:“你交的那20張作品是你拍的嗎?”他說:“不但是我拍的,整個製作都是我。”人家大喜過望:“你做得非常精美。不需要考試了,你被錄取了。”最終,560多人報名參考,他是被錄取的9人之一。“就這樣卷起鋪蓋,我從長沙騎車50多公里到了株洲,開始從事自己喜歡的攝影事業。”

在株洲《新聞圖片報》剛做了七八個月,他又被湖南省新聞圖片社社長看中。“1987年年底調過來,3年以後,1991年段岳衡以優異的成績當上了湖南省新聞圖片社新聞部和攝影部主任。”

段嶽衡攝影作品

那時候在新聞圖片社工作是吃香的,“算比較一線的新聞機構,一些重大的採訪我基本上都有名額去參加。當時圖片社和新華社的機器是最好的,國家用外匯給我們購置了大量世界名牌裝備,像萊卡、哈蘇,然後尼康、佳能這些。”

但是段嶽衡好像就是在舒適區裡呆不久,他總是會有更新的想法、更高的追求。後來,他一系列紀實專題的想法比如“湘西人”、“喜劇大師”、“老革命”都得不到支持,他開始將目光轉向他更心儀的大自然。

段嶽衡攝影作品

“新聞以外,我更喜歡拍自然風光的作品。面對大自然,沒有任何約束,我跟大自然對話,我把相機對準它,它不會說段嶽衡你能拍還是不能拍,你得拍晚上還是早晨。”他開始不聲不響將鏡頭更多對準了湘西張家界、武陵源這些天賜奇境,對身邊小品、靜物也產生濃郁的興趣,越來越想脫離自己工作環境和氛圍,走到大自然裡去。

“其實改變我後半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是1996年去新疆。我就想走進大自然嘗試一次正兒八經的風光創作。好不容易請下來四年一度的探親假,假批了,但是我們社長就是不讓我去新疆。”最終,他和妻子還是破釜沉舟地去了。原本應該是心情非常愉快的一次遠行,最後搞得心情特別複雜。

段嶽衡攝影作品

好在新疆真的是太美了,山川、河流、沙漠、戈壁、草原,應有盡有。段岳衡完全被那種環境、氛圍吸引了。十九天時間,金秋九月。尤其是在布林津縣,喀納斯一帶,他感覺如入夢幻。“八月十五晚上,這麼大的月亮。那個地方的環境和空氣能見度就讓你覺得那個月亮特別圓、特別亮。第二天早上起來,喀納斯湖上一層薄霧籠罩。不到十分鐘,鵝毛大雪又飄下來。那種真是目不暇接,讓你手忙腳亂操縱著你手中的機器,心想我們不是在做夢吧?”

那十九天過下來,喝的伊犁大麯,吃的手抓羊肉飯、拉條子,“真的,我一分鐘都再不想在原來的單位呆下去了。我在飛機上跟我太太說,我決定回去就調工作,這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我找到了。”

“重要的是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完全不一樣”

1997年元月,段嶽衡註冊了湖南省山丘攝影有限公司,開始從事自己的事業了。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完全不一樣。我這個人沒有什麼目標,就順其自然,還是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終於是自己做老闆了,他可以把時間騰出來去拍攝任何地方,“當然就比較自由了,不會像上次去新疆這麼艱難,因為太艱難了以後它會影響你的創作情緒,這一點很重要。”

段嶽衡攝影作品

2002年全家移民加拿大也是生活中一個重大的轉變。“當我來到這樣一個國度,土地面積這麼大,人口這麼稀少,自然環境這麼美,真的秋天到處都是一幅一幅的畫卷。別人認為這太美了,可我認為除了色彩的飽和度以外,沒有別的。這種色彩的感悟對我來講,我已經麻木了。我就又轉到回我多年前的黑白世界裡面來。”

段嶽衡最推崇的攝影師是亞當斯,“我特別喜歡黑白攝影。亞當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美術館做原作展覽,我特意從長沙趕到北京,看完亞當斯展覽後走出中國美術館,內心兩種情緒非常複雜:一種心情是,我不想搞黑白攝影了,因為看到亞當斯如此精美的藝術品,當時感到心靈非常的震撼,我感覺到自己無法超越;還有一種心情是馬上背起相機和三腳架走進大自然,努力追趕大師!”

段嶽衡攝影作品

半百之年移居他國,這對於一個攝影藝術家來說並不容易,但是段嶽衡堅持下來了。他自言“這與我的作品中擁有很多中國元素有很大關係,得益於此我才在異國他鄉可以長久的生存下去。”

“我有很多黑白作品,像張家界、黃山,整個畫面裡頭大部分的留白,少部分有中黑調到深灰的這一種調子,老外他很少見。這樣的話在藝術展覽中我就有很大優勢。這要追溯到我受到的文化教育。前兩天我們去頤和園,頤和園就有這種柳樹,柳樹後面就有這種亭子,它就像中國畫。老外沒有這樣的亭子。所以表現手法不一樣,我這一部分作品就受到了很多老外的青睞。你像突然在桂林山水裡頭出現大面積的留白,裡頭有一隻小舟,小舟上有一個穿著蓑衣的模特兒,他沒有看過,他就感到很愉悅、喜歡。”曾經,有在日本生活過的加拿大人,看段嶽衡的黑白山水看得落下淚來,特意前來致謝,說讓她重溫了美妙的禪意。

段嶽衡攝影作品

從不給自己設限,是段嶽衡的特點。2006年,段嶽衡買了第一台佳能5D,1200萬象素全畫幅的一台單反相機,開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很茫然、很懵地”來探索著數位影像。很多人說:“段嶽衡你都是攝影大家了,你現在開什麼玩笑,拿著一個塑膠的東西在玩。”但是現在,他的數位影像讓他們都刮目相看。在這件事上,段嶽衡自認是幸運的,“我這個歲數還能從2006年接觸到數位影像,我可以講這是段嶽衡的福分。”

回望自己的一生,段嶽衡覺得自己只是順其自然。“我在我的畫冊裡寫了一句話:面對大自然是一生最大的快樂。段嶽衡此生沒有理想,也沒有目標,我就是順其自然的在欣賞著這個地球大自然的每一個地方。當我有條件去到,我就用我的眼光來看它。我很幸運生活的艱難沒有影響到我去喜愛攝影,情不自禁的去拍攝,這一點是什麼都阻攔不到的。”

段嶽衡攝影作品

段嶽衡的生日是個起點,1951年1月1日。自此每逢生日都普天同慶。

段嶽衡攝影作品

父親是1930年參加革命、正兒八經走完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的一個老紅軍。建國後實在鄉心一片,便從北京內務部任上請調還鄉,赴任南嶽衡山特別管理局第一任局長,因此把他生在了衡山腳下,起名“嶽衡”。

母親是純粹的農村女子。曾經聶榮臻司令的晉察冀邊區總部,就設在母親的那個村莊裡面。16歲隨夫參加革命之後,身為五個孩子的母親,她一生基本都在部隊和政府大院裡度過。

段嶽衡攝影作品

段嶽衡將他最初的美感養成,歸功於父親的書法和母親的慧心。“那個年代的人,真是心靈手巧。過年做麵食母親會做很多品種,小人、桃子、小狗、小貓之類。記憶中大概1955年、1956年,她就參加了做湘繡的機繡班,我們看到那麼多漂亮的顏色,花鳥蟲草在一起那麼生動”。

家裡1955年左右買的友誼牌縫紉機是他的童年時的愛物。每到需要給那些部件擦洗、上油,他總是投入地去幫忙。那是他最早接觸到的機械,琢磨那些轉盤、滑輪如何運轉協作在他是種享受。他也喜歡動手刻刻畫畫。甚至紙上的塗抹都已不能滿足他,家裡頭的小凳子,他也用刀片刻些字在上面,然後用油漆刷子去刷。那些木頭的質感、刨出的刨花都讓他著迷。

段嶽衡攝影作品

1969年他離家去插隊一年,湖南和江西交界的一個大山裡面,經歷了完整的春夏秋冬。“3月份擔牛糞去施肥,從來沒有打過赤腳,水田裡頭的水溫大概就在幾度。從完全不習慣、不適應,到最後12月份當兵離開的時候,段嶽衡已經可以拿到9分5的工分,差不多是全勞力了。那個時候十八九歲已經算個壯漢子,我們可以挑一百斤的稻穀去換公糧。”

相較於勞作,他更多的記憶是那些美景。“那裡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非常漂亮的清泉,尤其有一口井,是泉水,泉水裡頭有那種小魚。那泉水清到什麼程度,我到現在都再沒看到過。可能是天生的,我從小就喜歡接觸大自然,喜歡像畫一樣的山水。”那個叫秩堂公社紅光大隊的地方,他不僅退伍後曾經舊地重遊,到現在都無法忘卻。

段嶽衡攝影作品

“因為我們是從事風光攝影。我們借景抒情也好,還是怎麼發揮也好,很多都帶有自己腦袋裡頭的故有存在。以前那種環境,乃至春夏秋冬的自然現象會反應到你腦子裡。”他將之視作他風光攝影的起點。

而當日,他與這些美景的往還,還只是他會畫一些非常簡單的水彩、蠟筆、素描。“沒有任何老師教。當時如果我碰到一個學美術的老師,也可能段嶽衡在從事藝術創作這條路上,會去畫畫、考美院。”

段老師說話有個好玩的地方,偶爾會突然連名帶姓地第三人稱稱呼自己,比如“我們國家很多剪紙、年畫藝術家,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包括段嶽衡攝影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參加湖南省第二屆青年影展,段嶽衡一個人有6幅作品入選和獲獎”……大致觀察一下,這一般是段老師語帶驕傲的時候。

“面對大自然是一生最大的快樂”

1969年12月,段岳衡被父親送去福州前線當兵,在從事載波通信的福州軍區炮兵司令部直屬通信連。在那裡,他最先無師自通的,是音樂。音樂給他帶來了接近攝影的機會。

段嶽衡攝影作品

“插隊時公社有一個業餘宣傳隊,我會拉一點二胡。舅舅買過一把帶龍頭的上海民族樂器廠生產的二胡,記憶中是39塊錢。39塊錢的二胡在當時來講已經是非常奢侈了。”舅舅把這個二胡給了他。也是沒有任何老師,他靠聽別人拉、自己慢慢摸索,最後一般曲子都會拉了。

因為有這個弦樂的基礎,參軍後他在司令部的倉庫裡,居然翻出了一把正宗的德國小提琴,“當時琴弦、弦托什麼東西都沒有。我就把它裝起來,完完全全自己摸索。”那個年代藝術類工具書比較少,姐姐幫他在工廠裡找到了一本《小提琴演奏法基礎》。

然後就是參照那一本教材,他自己非常投入地練習。“那個時候部隊有兩到三個小時的午休時間,我就一個人躲在飯堂裡頭,電扇都沒有,大汗淋漓。在部隊裡你又不能打赤膊,因為軍人形象問題。反正穿背心可以,我就在那自己瞎拉。”投入,自然有提高和收穫。他最終拉進了司令部宣傳隊。

段嶽衡攝影作品

司令部一個宣傳幹事,會拉手風琴。跟拉小提琴的他有時候在一起聊天。有天他說:“小段,我給你請假,今天晚上能幫我去洗點照片嗎?”那便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攝影。當兵第二年,1971年。

“第一次走進他的暗房,紅燈泡底下,他教我把相紙放到顯影藥水裡面,十多秒鐘以後,在一張白紙上面就出現了影子,而且這種影子越來越清晰。顯影到一定的時候,層次、反差等等都已經非常好的時候,你把這張顯影好的相紙放在停影裡頭過一下,然後再放到定影裡面把它定下來。”之前從未接觸過這樣一種比較奇幻的場景,段嶽衡用的詞是“震撼”。

段嶽衡攝影作品

那之後,他幫著洗了很多照片。但能接觸到相機的機會還是很少,少到他都沒有這種念想。“你必須得是提幹以後,去政治處工作,作為一個宣傳幹事你才能從事這個。”偶爾有些幹部子弟,從家裡把自己的相機偷偷拿過來,他們週末到福州市去逛的時候拿出來拍幾張留影。段嶽衡只是埋頭把沖洗照片練得越來越在行。

1975年退伍進工廠先當兩年鉗工。“身在現實生活之中,你願意、不願意做什麼,自己慢慢會有感悟。”1979年女兒出生,段嶽衡花70塊錢買了自己第一台海鷗4B。“人家開價75元,來回談判了一周,講下來5塊錢。”那時候他的月工資只有37塊半,5塊錢不是個小數目。有相機以後被激發出來的創作欲望和熱情把他自己都嚇一跳,“反正見什麼都拍”。

段嶽衡攝影作品

1983年被他視作自己正兒八經開始攝影創作之年。那年他被調到長沙第二機床廠。會音樂、在部隊五年當兵出黑板報,美術字和行書都寫得好……之前所有的積累這時候全用上了,他被安排進工會當了宣傳幹事。“我們工廠有一套完整的暗房,我去以後,把這個暗房整理得非常正規。”

“從那時起,我已經開始系統耕耘自己的黑白影像作品。很多人尤其是看我展覽的原作,覺得段嶽衡作品特別細膩、精緻,講求畫面簡潔、品質優異。其實這是從一開始就養成習慣,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人生沒有浪費的經歷,接近攝影的這每一步,段嶽衡幾乎是用一生在走。

“這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我找到了”

段嶽衡攝影作品

1987年,株州《新聞圖片報》面對社會招考編輯記者。超齡一歲、文化程度也不合格的段嶽衡考到一半被請出考場,人問:“你交的那20張作品是你拍的嗎?”他說:“不但是我拍的,整個製作都是我。”人家大喜過望:“你做得非常精美。不需要考試了,你被錄取了。”最終,560多人報名參考,他是被錄取的9人之一。“就這樣卷起鋪蓋,我從長沙騎車50多公里到了株洲,開始從事自己喜歡的攝影事業。”

在株洲《新聞圖片報》剛做了七八個月,他又被湖南省新聞圖片社社長看中。“1987年年底調過來,3年以後,1991年段岳衡以優異的成績當上了湖南省新聞圖片社新聞部和攝影部主任。”

段嶽衡攝影作品

那時候在新聞圖片社工作是吃香的,“算比較一線的新聞機構,一些重大的採訪我基本上都有名額去參加。當時圖片社和新華社的機器是最好的,國家用外匯給我們購置了大量世界名牌裝備,像萊卡、哈蘇,然後尼康、佳能這些。”

但是段嶽衡好像就是在舒適區裡呆不久,他總是會有更新的想法、更高的追求。後來,他一系列紀實專題的想法比如“湘西人”、“喜劇大師”、“老革命”都得不到支持,他開始將目光轉向他更心儀的大自然。

段嶽衡攝影作品

“新聞以外,我更喜歡拍自然風光的作品。面對大自然,沒有任何約束,我跟大自然對話,我把相機對準它,它不會說段嶽衡你能拍還是不能拍,你得拍晚上還是早晨。”他開始不聲不響將鏡頭更多對準了湘西張家界、武陵源這些天賜奇境,對身邊小品、靜物也產生濃郁的興趣,越來越想脫離自己工作環境和氛圍,走到大自然裡去。

“其實改變我後半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是1996年去新疆。我就想走進大自然嘗試一次正兒八經的風光創作。好不容易請下來四年一度的探親假,假批了,但是我們社長就是不讓我去新疆。”最終,他和妻子還是破釜沉舟地去了。原本應該是心情非常愉快的一次遠行,最後搞得心情特別複雜。

段嶽衡攝影作品

好在新疆真的是太美了,山川、河流、沙漠、戈壁、草原,應有盡有。段岳衡完全被那種環境、氛圍吸引了。十九天時間,金秋九月。尤其是在布林津縣,喀納斯一帶,他感覺如入夢幻。“八月十五晚上,這麼大的月亮。那個地方的環境和空氣能見度就讓你覺得那個月亮特別圓、特別亮。第二天早上起來,喀納斯湖上一層薄霧籠罩。不到十分鐘,鵝毛大雪又飄下來。那種真是目不暇接,讓你手忙腳亂操縱著你手中的機器,心想我們不是在做夢吧?”

那十九天過下來,喝的伊犁大麯,吃的手抓羊肉飯、拉條子,“真的,我一分鐘都再不想在原來的單位呆下去了。我在飛機上跟我太太說,我決定回去就調工作,這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我找到了。”

“重要的是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完全不一樣”

1997年元月,段嶽衡註冊了湖南省山丘攝影有限公司,開始從事自己的事業了。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完全不一樣。我這個人沒有什麼目標,就順其自然,還是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終於是自己做老闆了,他可以把時間騰出來去拍攝任何地方,“當然就比較自由了,不會像上次去新疆這麼艱難,因為太艱難了以後它會影響你的創作情緒,這一點很重要。”

段嶽衡攝影作品

2002年全家移民加拿大也是生活中一個重大的轉變。“當我來到這樣一個國度,土地面積這麼大,人口這麼稀少,自然環境這麼美,真的秋天到處都是一幅一幅的畫卷。別人認為這太美了,可我認為除了色彩的飽和度以外,沒有別的。這種色彩的感悟對我來講,我已經麻木了。我就又轉到回我多年前的黑白世界裡面來。”

段嶽衡最推崇的攝影師是亞當斯,“我特別喜歡黑白攝影。亞當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美術館做原作展覽,我特意從長沙趕到北京,看完亞當斯展覽後走出中國美術館,內心兩種情緒非常複雜:一種心情是,我不想搞黑白攝影了,因為看到亞當斯如此精美的藝術品,當時感到心靈非常的震撼,我感覺到自己無法超越;還有一種心情是馬上背起相機和三腳架走進大自然,努力追趕大師!”

段嶽衡攝影作品

半百之年移居他國,這對於一個攝影藝術家來說並不容易,但是段嶽衡堅持下來了。他自言“這與我的作品中擁有很多中國元素有很大關係,得益於此我才在異國他鄉可以長久的生存下去。”

“我有很多黑白作品,像張家界、黃山,整個畫面裡頭大部分的留白,少部分有中黑調到深灰的這一種調子,老外他很少見。這樣的話在藝術展覽中我就有很大優勢。這要追溯到我受到的文化教育。前兩天我們去頤和園,頤和園就有這種柳樹,柳樹後面就有這種亭子,它就像中國畫。老外沒有這樣的亭子。所以表現手法不一樣,我這一部分作品就受到了很多老外的青睞。你像突然在桂林山水裡頭出現大面積的留白,裡頭有一隻小舟,小舟上有一個穿著蓑衣的模特兒,他沒有看過,他就感到很愉悅、喜歡。”曾經,有在日本生活過的加拿大人,看段嶽衡的黑白山水看得落下淚來,特意前來致謝,說讓她重溫了美妙的禪意。

段嶽衡攝影作品

從不給自己設限,是段嶽衡的特點。2006年,段嶽衡買了第一台佳能5D,1200萬象素全畫幅的一台單反相機,開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很茫然、很懵地”來探索著數位影像。很多人說:“段嶽衡你都是攝影大家了,你現在開什麼玩笑,拿著一個塑膠的東西在玩。”但是現在,他的數位影像讓他們都刮目相看。在這件事上,段嶽衡自認是幸運的,“我這個歲數還能從2006年接觸到數位影像,我可以講這是段嶽衡的福分。”

回望自己的一生,段嶽衡覺得自己只是順其自然。“我在我的畫冊裡寫了一句話:面對大自然是一生最大的快樂。段嶽衡此生沒有理想,也沒有目標,我就是順其自然的在欣賞著這個地球大自然的每一個地方。當我有條件去到,我就用我的眼光來看它。我很幸運生活的艱難沒有影響到我去喜愛攝影,情不自禁的去拍攝,這一點是什麼都阻攔不到的。”

段嶽衡攝影作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