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鬼穀子大智慧:人心複雜,留一點防備給自己,用一點虛偽待別人!

有一次, 孔子在課堂上, 給學生們出了個啞謎, 他說:“俺的學說只有一個基本點貫穿所有思想”。 是哪個基本點, 孔子沒說。

這時候曾參“嗖”的站起來說:“老師,

你說的對”, 讓坐在旁邊的其他學生一臉懵圈。 孔子到底說了啥?曾參又知道啥?

下課後, 有人就私下問曾參:“老師啞謎的謎底是啥?基本點到底是啥?”

曾參回答的很乾脆:“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

那麼忠心有什麼用途?曾參解釋了一下:“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說為人謀劃要忠心, 做人要講誠信。

知道為什麼陽明心學的書籍叫《傳習錄》嗎?其實就來自曾子的這句話,

所以儒家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 要善良。 如果善良遇到有心計的人怎麼辦?

學諸子百家思想, 包括鬼穀子智慧, 最好能結合歷史背景去學習, 比如孔子為什麼要說忠恕, 曾參為什麼要說忠信?

我們知道孔子是春秋末期時的人,

周天子的天下還是依靠宗法制統治的天下。 啥叫宗法制?其實就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 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 說白了就是天下都是周天子和他的親戚們的。 周天子通過血緣親戚關係把土地分封給親戚們的的諸侯國, 周天子則享受諸侯國供奉。

宗法制本來是很好的統治制度, 但是到了春秋時代, 隨著時間的流逝, 親戚們的血緣關係變得越來越遠。 問題就來了, 諸侯們覺得我為什麼要效忠一個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後人呢?而且周天子們巨能生娃, 時間長了, 宗家和分家的傳承等級差距也越來越遠。

比如周武王和周公的關係, 從血統上來說, 雖是兄弟, 但是周武王是宗家,

而周公旦是分家, 從政治上來說已變成君臣關係, 因此, 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權, 周公是沒有這種資格的。

再比如劉備姓劉, 他說他是中山靖王的後代, 但是中山靖王有100多個孩子, 估計他自己都不認識誰跟誰, 更何況劉皇叔跟中山靖王相隔300多年, 與漢獻帝的血親關係已經很遠了。 不管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的後代, 根據宗法制的遊戲規則, 劉皇叔這個皇叔叫的的確很水。

舉個例子, 姓張的500年前是一家, 但是500年後, 姓張的血緣關係已經很遠了, 已經脫離了親戚關係。

之所以說這些, 是因為春秋末期, 宗法制突然失靈了, 周天子說的話突然不管用了, 諸侯們開始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鬥爭。 以前大家都是親戚,

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而且還有周天子這個大家長在, 所以下手也不那麼狠。 但是到了春秋末期, 大家長周天子式微了, 諸侯們就不再忠於周天子了。 別說是親戚, 就算是親爹也沒用。 所以出現了春秋五霸們為了爭天下盟主而相互鬥爭, 也就有了“春秋無義戰”的說法。

為什麼孔子希望“複周禮”, 其實就是想重建宗法制, 而宗法制最關鍵的就是要建立“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的規矩, 就好像周公旦那樣, 雖然是周武王的弟弟, 但是能根據血緣關係, 以臣子的身份為周天子效忠。 中華文化裡君、臣、父、子, 看似經緯萬端無非就是一個“德”字, 而這種“德”就始自于宗法制。

孔子還教育我們, 人要善良, 忠就是兒子效忠父親, 臣子效忠君子,

不管你是諸侯、文臣、武將、平民或者是奴隸, 都必須要對上級忠心。

說個諷刺的笑話, 你別笑。 你知道我們的老朋友張儀的封號是什麼嗎?武信君!這是秦惠王為了表彰張儀同志對秦國忠心耿耿, 為秦國統一大業做出突出貢獻而做出的獎勵。 我猜秦惠王在表彰大會上肯定這麼說:

“張儀同志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鞠躬精粹,對秦國忠心耿耿,忠肝赤膽,特封為武信君,以茲鼓勵。”

一個信口雌黃,朝秦暮楚的縱橫家,怎麼能對得起這個“信”字呢?不管橫看豎看,前看後看,被儒家大拿孟子吐槽是“妾婦”的張儀,怎麼也不像個忠信的人啊。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接著從歷史背景去看,我們知道張儀的時代是戰國時代,啥叫戰國?

說起來跟縱橫家們還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戰國這個詞取自《戰國策》,而《戰國策》是記錄縱橫家們言行的著作,說白了戰國就是縱橫家們嘚瑟的黃金時代。諸侯們動不動就揮拳頭,亮刀片子,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到來了。周天子在戰國時代已經徹底成為了傀儡,諸侯們已經不認這個大家長了,都趴門口瞄著周天子的九鼎。你想周天子連商代後裔的宋國都怕,該窩囊成什麼樣?

如果說孔子的春秋時代,諸侯們還偶爾會買周天子三分薄面,但是到了張儀的戰國時代,諸侯們心情不好就會把周天子薅過來,一通暴捶。如果說孔子時代大家還會奉周天子是名義上唯一的老闆。那麼到了戰國時代,諸侯們紛紛改組“上市”,變成了無數個上市公司,急著變現,而最好的變現方式就是幹掉競爭對手。

啥叫禮樂崩壞?其實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設不管用了,陰謀詭計,權謀術數成了主流。

說個搞笑的段子,現代一些平民動不動就要為國效忠,對不起,如果按照春秋戰國的規矩來,你作為一個平民,你是沒資格對天子效忠的,你只要對你父親和你的屬國領主效忠就可以了,為國盡忠是公侯伯子男有封爵的貴族才有的資格。分封制下,效忠是層層效忠的,以世卿世祿制為例,諸侯效忠周天子,大夫效忠諸侯而不效忠周天子,大夫家臣效忠大夫而不效忠諸侯。從禮制上講,諸侯效忠于天子,大夫效忠于諸侯。為國家打仗是貴族(士)的事情,平民(卒)只負責搖旗呐喊,跟著跑腿。貴族負責戰鬥,所以叫“戰士”。平民負責跑腿,所以叫“走卒”。

相信大家都看過古典小說吧,每次打仗前“各自約束人馬”,然後主將出來單挑,就是這道理,一個平民想出來單挑,對不起,你不配。

時代變了,如果一味的誠實,忠心,在社會上肯定會吃虧的。

所以誰給你發工資,誰就是你老闆,這符合禮數。既然秦惠王給張儀發工資,張儀作為秦國的國相,為秦國效忠,是符合一個忠臣的條件的。反之如果張儀為周天子效忠,或者為楚懷王效忠,那就叫背叛,嚴重點說叫“僭越”。

孔子罵的最多的就是諸侯們不講禮數,壞了規矩,不買周天子的帳,因為孔子時代的老闆只有一個,記住即便是春秋五霸,也不是老闆,身份依然是天子的屬臣而已。

到了戰國時代,諸侯們已經紛紛自立為王,不管是阿貓阿狗都可以稱王當老闆。隨便從往窗外扔個磚頭都能砸死好幾個諸侯。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張儀給自己找個有錢的老闆有什麼錯?

這種選擇放在現代企業裡也是一樣,每個企業裡都有不同的勢力和派系,到底應該投靠誰,就是個藝術了。經常有朋友問阿信,企業裡有董事長,總經理,分管領導,部門領導,到底該咋辦,其實張儀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但是張儀很聰明他選擇最強大的老闆,說話管用,能給自己好處的領導,並且為之效忠,用鬼穀子的話來說,這就叫“結以党友”。同樣,員工在選擇企業也是一樣,自然喜歡高收入的大企業,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就是現實。

一個人通過選擇來獲取利益的行為,有什麼錯?有人失敗了,只不過是選錯了人,站錯了隊伍而已。

正如鬼穀子說的: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意思是說人生在世,一個人要想過的更好就並不是單純講求仁愛、仁義、忠心、誠信,這些美好的事情。一個人要想幹一番事業,光靠道德是不行的,要想成功怎麼可能不得罪人,怎麼可能不去競爭?一個人想獲取利益就必須做出抉擇,知道該得罪誰,知道該忠於誰。自古忠孝不兩全,計謀不兩忠,所以智者永遠會在道德與權謀中找到一個平衡。

所以做人不能迷信善良,更不能迷信道德!

“張儀同志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鞠躬精粹,對秦國忠心耿耿,忠肝赤膽,特封為武信君,以茲鼓勵。”

一個信口雌黃,朝秦暮楚的縱橫家,怎麼能對得起這個“信”字呢?不管橫看豎看,前看後看,被儒家大拿孟子吐槽是“妾婦”的張儀,怎麼也不像個忠信的人啊。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接著從歷史背景去看,我們知道張儀的時代是戰國時代,啥叫戰國?

說起來跟縱橫家們還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戰國這個詞取自《戰國策》,而《戰國策》是記錄縱橫家們言行的著作,說白了戰國就是縱橫家們嘚瑟的黃金時代。諸侯們動不動就揮拳頭,亮刀片子,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到來了。周天子在戰國時代已經徹底成為了傀儡,諸侯們已經不認這個大家長了,都趴門口瞄著周天子的九鼎。你想周天子連商代後裔的宋國都怕,該窩囊成什麼樣?

如果說孔子的春秋時代,諸侯們還偶爾會買周天子三分薄面,但是到了張儀的戰國時代,諸侯們心情不好就會把周天子薅過來,一通暴捶。如果說孔子時代大家還會奉周天子是名義上唯一的老闆。那麼到了戰國時代,諸侯們紛紛改組“上市”,變成了無數個上市公司,急著變現,而最好的變現方式就是幹掉競爭對手。

啥叫禮樂崩壞?其實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設不管用了,陰謀詭計,權謀術數成了主流。

說個搞笑的段子,現代一些平民動不動就要為國效忠,對不起,如果按照春秋戰國的規矩來,你作為一個平民,你是沒資格對天子效忠的,你只要對你父親和你的屬國領主效忠就可以了,為國盡忠是公侯伯子男有封爵的貴族才有的資格。分封制下,效忠是層層效忠的,以世卿世祿制為例,諸侯效忠周天子,大夫效忠諸侯而不效忠周天子,大夫家臣效忠大夫而不效忠諸侯。從禮制上講,諸侯效忠于天子,大夫效忠于諸侯。為國家打仗是貴族(士)的事情,平民(卒)只負責搖旗呐喊,跟著跑腿。貴族負責戰鬥,所以叫“戰士”。平民負責跑腿,所以叫“走卒”。

相信大家都看過古典小說吧,每次打仗前“各自約束人馬”,然後主將出來單挑,就是這道理,一個平民想出來單挑,對不起,你不配。

時代變了,如果一味的誠實,忠心,在社會上肯定會吃虧的。

所以誰給你發工資,誰就是你老闆,這符合禮數。既然秦惠王給張儀發工資,張儀作為秦國的國相,為秦國效忠,是符合一個忠臣的條件的。反之如果張儀為周天子效忠,或者為楚懷王效忠,那就叫背叛,嚴重點說叫“僭越”。

孔子罵的最多的就是諸侯們不講禮數,壞了規矩,不買周天子的帳,因為孔子時代的老闆只有一個,記住即便是春秋五霸,也不是老闆,身份依然是天子的屬臣而已。

到了戰國時代,諸侯們已經紛紛自立為王,不管是阿貓阿狗都可以稱王當老闆。隨便從往窗外扔個磚頭都能砸死好幾個諸侯。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張儀給自己找個有錢的老闆有什麼錯?

這種選擇放在現代企業裡也是一樣,每個企業裡都有不同的勢力和派系,到底應該投靠誰,就是個藝術了。經常有朋友問阿信,企業裡有董事長,總經理,分管領導,部門領導,到底該咋辦,其實張儀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但是張儀很聰明他選擇最強大的老闆,說話管用,能給自己好處的領導,並且為之效忠,用鬼穀子的話來說,這就叫“結以党友”。同樣,員工在選擇企業也是一樣,自然喜歡高收入的大企業,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就是現實。

一個人通過選擇來獲取利益的行為,有什麼錯?有人失敗了,只不過是選錯了人,站錯了隊伍而已。

正如鬼穀子說的: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意思是說人生在世,一個人要想過的更好就並不是單純講求仁愛、仁義、忠心、誠信,這些美好的事情。一個人要想幹一番事業,光靠道德是不行的,要想成功怎麼可能不得罪人,怎麼可能不去競爭?一個人想獲取利益就必須做出抉擇,知道該得罪誰,知道該忠於誰。自古忠孝不兩全,計謀不兩忠,所以智者永遠會在道德與權謀中找到一個平衡。

所以做人不能迷信善良,更不能迷信道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