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案例剖析|一位農牧業老兵告訴你如何攀上京東這樣的高枝

在神奇的國度裡, 國家幹部下海比比皆是。

但, 能真正做事的人恐怕不多, 把事情做成功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李和, 科爾沁董事長。

其作為從經貿系統轉型創業的創業者來說, 已經創業了20年、也特別成功。

經過15年的堅持與努力, 李和把一家區域性的農牧公司做成了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和國肉類產品加工的標誌企業, 並形成了年屠宰 200,000 頭肉牛, 生產冷鮮、冷凍肉40,000 噸的規模, 並在大型經濟核心區“北、上、廣”一線城市依次建立了二次加工分割中心, 還在全國分佈有9處銷售大區,產品覆蓋全國3000多家大賣場,400多家專賣店。

李和說, 這些成績只是科爾沁牛業的開始,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世界。

李和對科爾沁的規劃:通過5年時間的努力, 要把科爾沁牛業做成中國肉牛產業第一品牌, 並爭取進入到世界肉牛企業的十強之列。

最近, 科爾沁牛業與京東牽手成功,

雙方準備共同掘金中國乃至世界的高端牛肉市場。

為何科爾沁牛業會與京東成功牽手呢?至少有一點:只要相互吸引才能共贏天下。 那麼, 科爾沁牛業有哪些亮亮點吸引了京東呢?

打動市場:優質的牛肉產品

好牛, 必須要有好草、好環境。

科爾沁草原歷史上水草豐美,

是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天然牧場。

科爾沁牛業就座落於科爾沁草原腹地—–通遼市科左中旗, 這裡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畜牧業發達, 基地周邊半徑100公里內活牛存欄量達180萬頭, 其中西門塔爾改良牛占95%以上, 為基地提供了可靠的牛源。

科爾沁牛業以綠色、有機養殖為主, 其牛肉產品味美、鮮潤、在市場上被商家、消費者雙雙認可。

在很多場合, 李和都自告訴大家一件事情:科爾沁牛業40,000畝天然有機草場, 有機牛肉產業全過程均符合國家標準,牧草、飼料、肉牛、牛肉均無化學殘留、無農藥殘留、無激素殘留。

決勝市場:標準化生產

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 李和就把打造中國牛肉第一品牌作為自己的第一目標。

李和帶領著團隊在建設一支高素質員工隊伍的基礎上, 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從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入手, 都不折不扣地執行著歐盟的標準。

同時, 李和還以牛肉產品的標準化為出發點, 把牛肉分揀、包裝、加工成不同的標準化的產品, 滿足不同的標準化產品和食品的消費者與市場需求。

在與京東戰略合作發佈會上, 科爾沁牛業和京東生鮮就首發了“鑽石牛肉”——科爾沁貼體包裝牛肉。

這款牛肉產品可謂是“滿滿的標準化”:科爾沁貼體包裝牛肉採用了目前世界上領先的保鮮包裝技術, 通過高壓真空技術, 在0-4℃高阻隔、全密封冷鮮環境下保證牛肉長時間的新鮮品質。

同時, 這款產品選取科爾沁草原天然牧草餵養、育肥180天以上的穀飼牛肉,

肉質鮮嫩、口感醇香, 是草原牛肉中的上品。

未來在標準化上, 雙方攜手共建專屬牧場—京東牧場, 充分結合傳統畜牧+現代管理的方式, 為每頭牛確定合理的成長空間, 配備專業養育人員, 以優質天然牧草放養500天以上。

農牧企業出路:全產業鏈

單一的企業想盈利必須要採用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的方式。

李和認為,企業發展必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現代化的大市場行銷觀念,用系統工程原理將企業全面推向社會化、規模化、產業化。

於是,科爾沁牛業從牧場基地、飼料、從牛胚胎的選育培育、屠宰加工、分揀、全程冷鏈、包裝、銷售管道全產業鏈的方式加碼品牌打造。

李和說,當前,科爾沁牛業股擁有投資總投資7000萬元通遼加加工廠和總投資3億,集肉牛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大南陽工廠。

科爾沁牛業氣調保鮮包裝生產線已經覆蓋“北、上、廣”,成為我國設備先進、具備完整食品安全體系、完善的保鮮包裝二次分割的先進企業。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完善的質監體系、先進的生產設備使其在國內同類企業中獨佔鰲頭。

提高複購率: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體系

食品安全,除了源頭上確保產品安全之外,還要在工藝上確保產品安全性。

科爾沁牛業採用真空自動收集輸送系統:自動收集對產品有二次污染的血污、毛皮等,並通過地下真空輸送管道送到專門的化制車間銷毀,以保證生產加工環境的衛生。並在低溫速冷系統:通過零下45度速冷隧道,產品可在15分鐘內速冷。防止了水分流失,保持產品新鮮度。

同時,基地進行科學的分區管理、設備設施配套齊全,為保障肉食品的衛生安全,基地建立了科學的家畜自動跟蹤監測系統,每頭牛都有自己的標識,其年齡、性別、體重、防疫、飼料、飼養過程均有動態記錄及即時監控,保證了肉食品的安全。

我們還發現,每道加工工序都有科爾沁牛業檢疫人員進行嚴格檢疫,每一塊牛肉總共要經過30多道工序,8次檢疫。

打造雙贏體系:供應鏈是關鍵

李和認為,科爾沁牛業始終堅持“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珍愛生命,做道德人” 的經營理念。

爾沁牛業作為現代化的大型綠色產業企業,目前已經形成龍頭企業的綜合帶動作用,並連結起一連串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科爾沁牛業通過“公司+基地+大戶帶農戶”的模式,把加強生態建設與轉變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緊密相結合,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和發展“國際化、專業化、群體化、標準化”的科爾沁肉牛產業。

公司與農戶之間按照合同或訂單建立關係,公司對養牛戶提供技術支援和必要的資金,農戶按公司的要求和標準進行飼養和短期育肥,並按協議價賣給公司,通過公司大型育肥牛場,進行必要的檢驗,積累技術材料。

科爾沁牛業在通遼市的七個旗、縣、區培育和發展了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養牛大戶118戶;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牛大戶200戶;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牛戶500戶;年出欄50頭以下的養牛戶1300戶。全市農牧民通過養牛人均年增收400元,占牧業人均純收入的35%。

李和說,他們將在現有基礎上,將實行以發展產業化為方向,以現代化加工企業為龍頭,以規模化養殖場為基地,以千家萬戶農牧民養殖戶為依託,把通遼市建成一個無公害、無規定疫病的區域性綠色肉牛產業帶。

農牧企業戰略高度:轉型互聯網

李和說,目前,科爾沁牛業產品暢銷國內外,在北京、上海、廣州、四川、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已設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站,並形成了暢通的銷售網路。但互聯網將會成為成為科爾沁牛業重要管道與工具。

科爾沁牛業早在2012年就開始接觸電商。到2016年,科爾沁的線上銷售規模已經突破2個億,占其整體銷售額的10%,是天貓生鮮TOP1。

同時,還借助互聯網拓展新管道。比如:科爾沁牛業眾籌專案,該專案第一階段第4期僅用4天便實現了500萬元的目標金額,比預定時間提前了25天。

科爾沁牛業表示,這體現了消費者對該眾籌專案的信任與支持,也標誌著本土傳統農業產業、綠色農產品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成功;在專案中承擔資金監管重任的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大、綜合實力領先,能讓參與者信任。而科爾沁牛業眾籌專案第二階段也將奏響序曲。

成大事者:專注與堅持

科爾沁牛業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專注與堅持是離不開。

同時,科爾沁董事長李下海經商之後,15年間其心無旁騖鑽研牛,沒有副業,不賺快錢,不像其他農產品企業,賺錢後去搞房地產,去投資很多副業,而是一根筋的養牛,養好牛,簡直是用牛脾氣在做品牌。

有關合作:要找匹配的人與平臺才能贏

AC尼爾森的調研報告顯示,“有來自多種產地的產品”是消費者選擇網購生鮮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比高達47%。

2016年8月份,京東生鮮啟動“遍尋天下鮮”系列活動全球站,將從全球挑選生鮮原產地。

作為牛肉品質全國第一的科爾沁牛業自然成為京東“遍尋天下鮮”的生鮮原產地目標。

李禾還認為,除了價值觀的契合,科爾沁和京東的資源也比較匹配。比如科爾沁掌握了前半段:同名的北緯45°科爾沁黃金牧場,育種、飼料加工、養殖屠宰、深加工、餐飲的全產業佈局;

恰與京東的後半段無縫銜接:強大的幹線冷鏈運輸,近70個城市全溫層冷鏈配送,2億活躍的新中產用戶更是消費升級的主力軍。京東要為使用者篩選高品質產品,科爾沁要通過產品升級塑造品牌,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未來如何做?

C2B反向定制:電商助力農產品標準化制定

京東與科爾沁的合作,是通過C2B反向定制,讓科爾沁根據京東使用者的需求,推出一款全新的定制商品。

這也恰合了科爾沁對五年電商生涯的反思:除了作為銷售管道,電商更應該拉動供應鏈、生產和研發。

根據京東的消費大資料,雙方發現了一個空白的市場機會:8090後需要可長時間保存、方便烹調的牛排產品,而且他們對品質十分敏感,對價格不敏感。

針對以上需求,科爾沁研發出一款全新的“鑽石牛肉”:它在0-4°下可保存35天之久(冷鮮肉),採用貼體包裝工藝,牛肉在包裝內自然後熟,口感鮮嫩多汁。

與冷凍肉相比,冷鮮肉口感優越,但不易保存(常規7天),為了延長保鮮期,科爾沁引進國際先進的“貼體裹膜”設備,在0-4℃冷鮮環境下,高阻隔、全密封、全透明,完美隔離外界污染源。配合京東在流通環節的無縫冷鏈,這款無比“嬌氣”的定制產品才得以面世。

大數據:推動複購與信任

通過打通科爾沁和京東的大資料平臺,這款新品還附帶了“千里眼”溯源系統,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用戶便可得知原料牛的品種、年齡、屠宰日期,甚至細緻到這頭牛曾在什麼時間注射過什麼疫苗。這樣一來,徹底掃除了消費者在選購高端牛排時的顧慮。

科爾沁牛業攜手京東生鮮推出“千里眼”溯源系統,在京東平臺首發售賣的科爾沁貼體牛肉均可通過二維碼直接溯源。消費者只需拿起手機,掃一掃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便可查詢到該產品的原料牛品種、年齡、屠宰日期、檢疫證號等相關資訊,這使得牛肉從“草原”到“餐桌”的過程更加透明、安全有保障。

產業扶貧:企業的責任

根據協定,除了兩家企業的戰略合作之外,科爾沁牛業和京東還增加了精准扶貧項目。

科爾沁牛業優先選擇定點扶貧戶提供的牛源進行加工,幫助其在京東平臺售賣。京東讓利於貧困戶作為扶持和鼓勵,或給予其在京東平臺上購買農機具類產品的優惠。

這個時代是一個雙贏的時代!隨著互聯網深入,農業各類資源也必將會重組、再造、裂變。想要贏就需要做強自己,再學會跨界、借力。

單一的企業想盈利必須要採用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的方式。

李和認為,企業發展必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現代化的大市場行銷觀念,用系統工程原理將企業全面推向社會化、規模化、產業化。

於是,科爾沁牛業從牧場基地、飼料、從牛胚胎的選育培育、屠宰加工、分揀、全程冷鏈、包裝、銷售管道全產業鏈的方式加碼品牌打造。

李和說,當前,科爾沁牛業股擁有投資總投資7000萬元通遼加加工廠和總投資3億,集肉牛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大南陽工廠。

科爾沁牛業氣調保鮮包裝生產線已經覆蓋“北、上、廣”,成為我國設備先進、具備完整食品安全體系、完善的保鮮包裝二次分割的先進企業。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完善的質監體系、先進的生產設備使其在國內同類企業中獨佔鰲頭。

提高複購率: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體系

食品安全,除了源頭上確保產品安全之外,還要在工藝上確保產品安全性。

科爾沁牛業採用真空自動收集輸送系統:自動收集對產品有二次污染的血污、毛皮等,並通過地下真空輸送管道送到專門的化制車間銷毀,以保證生產加工環境的衛生。並在低溫速冷系統:通過零下45度速冷隧道,產品可在15分鐘內速冷。防止了水分流失,保持產品新鮮度。

同時,基地進行科學的分區管理、設備設施配套齊全,為保障肉食品的衛生安全,基地建立了科學的家畜自動跟蹤監測系統,每頭牛都有自己的標識,其年齡、性別、體重、防疫、飼料、飼養過程均有動態記錄及即時監控,保證了肉食品的安全。

我們還發現,每道加工工序都有科爾沁牛業檢疫人員進行嚴格檢疫,每一塊牛肉總共要經過30多道工序,8次檢疫。

打造雙贏體系:供應鏈是關鍵

李和認為,科爾沁牛業始終堅持“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珍愛生命,做道德人” 的經營理念。

爾沁牛業作為現代化的大型綠色產業企業,目前已經形成龍頭企業的綜合帶動作用,並連結起一連串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科爾沁牛業通過“公司+基地+大戶帶農戶”的模式,把加強生態建設與轉變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緊密相結合,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和發展“國際化、專業化、群體化、標準化”的科爾沁肉牛產業。

公司與農戶之間按照合同或訂單建立關係,公司對養牛戶提供技術支援和必要的資金,農戶按公司的要求和標準進行飼養和短期育肥,並按協議價賣給公司,通過公司大型育肥牛場,進行必要的檢驗,積累技術材料。

科爾沁牛業在通遼市的七個旗、縣、區培育和發展了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養牛大戶118戶;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牛大戶200戶;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牛戶500戶;年出欄50頭以下的養牛戶1300戶。全市農牧民通過養牛人均年增收400元,占牧業人均純收入的35%。

李和說,他們將在現有基礎上,將實行以發展產業化為方向,以現代化加工企業為龍頭,以規模化養殖場為基地,以千家萬戶農牧民養殖戶為依託,把通遼市建成一個無公害、無規定疫病的區域性綠色肉牛產業帶。

農牧企業戰略高度:轉型互聯網

李和說,目前,科爾沁牛業產品暢銷國內外,在北京、上海、廣州、四川、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已設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站,並形成了暢通的銷售網路。但互聯網將會成為成為科爾沁牛業重要管道與工具。

科爾沁牛業早在2012年就開始接觸電商。到2016年,科爾沁的線上銷售規模已經突破2個億,占其整體銷售額的10%,是天貓生鮮TOP1。

同時,還借助互聯網拓展新管道。比如:科爾沁牛業眾籌專案,該專案第一階段第4期僅用4天便實現了500萬元的目標金額,比預定時間提前了25天。

科爾沁牛業表示,這體現了消費者對該眾籌專案的信任與支持,也標誌著本土傳統農業產業、綠色農產品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成功;在專案中承擔資金監管重任的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大、綜合實力領先,能讓參與者信任。而科爾沁牛業眾籌專案第二階段也將奏響序曲。

成大事者:專注與堅持

科爾沁牛業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專注與堅持是離不開。

同時,科爾沁董事長李下海經商之後,15年間其心無旁騖鑽研牛,沒有副業,不賺快錢,不像其他農產品企業,賺錢後去搞房地產,去投資很多副業,而是一根筋的養牛,養好牛,簡直是用牛脾氣在做品牌。

有關合作:要找匹配的人與平臺才能贏

AC尼爾森的調研報告顯示,“有來自多種產地的產品”是消費者選擇網購生鮮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比高達47%。

2016年8月份,京東生鮮啟動“遍尋天下鮮”系列活動全球站,將從全球挑選生鮮原產地。

作為牛肉品質全國第一的科爾沁牛業自然成為京東“遍尋天下鮮”的生鮮原產地目標。

李禾還認為,除了價值觀的契合,科爾沁和京東的資源也比較匹配。比如科爾沁掌握了前半段:同名的北緯45°科爾沁黃金牧場,育種、飼料加工、養殖屠宰、深加工、餐飲的全產業佈局;

恰與京東的後半段無縫銜接:強大的幹線冷鏈運輸,近70個城市全溫層冷鏈配送,2億活躍的新中產用戶更是消費升級的主力軍。京東要為使用者篩選高品質產品,科爾沁要通過產品升級塑造品牌,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未來如何做?

C2B反向定制:電商助力農產品標準化制定

京東與科爾沁的合作,是通過C2B反向定制,讓科爾沁根據京東使用者的需求,推出一款全新的定制商品。

這也恰合了科爾沁對五年電商生涯的反思:除了作為銷售管道,電商更應該拉動供應鏈、生產和研發。

根據京東的消費大資料,雙方發現了一個空白的市場機會:8090後需要可長時間保存、方便烹調的牛排產品,而且他們對品質十分敏感,對價格不敏感。

針對以上需求,科爾沁研發出一款全新的“鑽石牛肉”:它在0-4°下可保存35天之久(冷鮮肉),採用貼體包裝工藝,牛肉在包裝內自然後熟,口感鮮嫩多汁。

與冷凍肉相比,冷鮮肉口感優越,但不易保存(常規7天),為了延長保鮮期,科爾沁引進國際先進的“貼體裹膜”設備,在0-4℃冷鮮環境下,高阻隔、全密封、全透明,完美隔離外界污染源。配合京東在流通環節的無縫冷鏈,這款無比“嬌氣”的定制產品才得以面世。

大數據:推動複購與信任

通過打通科爾沁和京東的大資料平臺,這款新品還附帶了“千里眼”溯源系統,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用戶便可得知原料牛的品種、年齡、屠宰日期,甚至細緻到這頭牛曾在什麼時間注射過什麼疫苗。這樣一來,徹底掃除了消費者在選購高端牛排時的顧慮。

科爾沁牛業攜手京東生鮮推出“千里眼”溯源系統,在京東平臺首發售賣的科爾沁貼體牛肉均可通過二維碼直接溯源。消費者只需拿起手機,掃一掃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便可查詢到該產品的原料牛品種、年齡、屠宰日期、檢疫證號等相關資訊,這使得牛肉從“草原”到“餐桌”的過程更加透明、安全有保障。

產業扶貧:企業的責任

根據協定,除了兩家企業的戰略合作之外,科爾沁牛業和京東還增加了精准扶貧項目。

科爾沁牛業優先選擇定點扶貧戶提供的牛源進行加工,幫助其在京東平臺售賣。京東讓利於貧困戶作為扶持和鼓勵,或給予其在京東平臺上購買農機具類產品的優惠。

這個時代是一個雙贏的時代!隨著互聯網深入,農業各類資源也必將會重組、再造、裂變。想要贏就需要做強自己,再學會跨界、借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